书城政治群众工作力
1297300000044

第44章 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1)

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

群众工作科学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整体态势和总体要求之下,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党群血肉联系,进一步保持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规避党面临的最大政治危险,最根本的是要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推进群众工作的规律化、制度化、体系化。

一、群众工作科学化的理论体系

研究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最基础性的是要尽快建构形成群众工作科学化的一套理论体系。只有建构起完备系统、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才能进而为推进群众工作科学化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一般说来,群众工作科学化的理论体系应包括群众工作科学化的概念内涵、主要特征、原则支撑、基本要求、规律支撑、价值意义等方面的构建要素。从理论上解析好、理清楚这些要素,是推进群众工作科学化的前提与命脉。

(一)群众工作科学化的概念内涵

群众工作科学化是受到科学发展、科学执政、科学建党的启发而提出和形成的一个新概念,是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涵盖的重要范畴。目前党内领导层、理论界、学术界对群众工作科学化概念内涵的认识虽然有一些分歧,但大体都肯定这样一点:即群众工作科学化说到底就是群众工作的规律化,就是深刻领会、切实把握、充分运用群众工作客观规律办事的过程。推进群众工作科学化意味着在开展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掌控群众工作中的内部各要素、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性,切实把握群众工作中的内在本质必然联系的精髓。

(二)群众工作科学化的主要特征

根据对群众工作科学化概念内涵的界定,结合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充分考察一些地方推进群众工作科学化的具体做法,总体看来,群众工作科学化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鲜明特征。第一,规律性。群众工作科学化是认识和把握群众工作客观规律的过程、是运用群众工作规律研究解决群众工作中存在问题的状态,所以它本身就是群众工作规律的鲜明体现。因而,规律性是其根本性特征要求。第二,动态性。群众工作科学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特征,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探寻群众工作客观规律的过程是逐步迈向群众工作科学化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是没有止境的。只要我们想把群众工作做得更好,就不能停下探索的脚步。因此,什么时候都不能绝对地讲我们已经实现了群众工作科学化状态,因为我们一直都行走在追求群众工作科学化的路上。第三,全面性。群众工作科学化不是群众工作的某一方面、层面、环节、领域、范畴的科学化状态及要求,而是群众工作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全覆盖的科学化要求,是群众工作整体性的科学化。第四,政治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社会发展进步的真正英雄,是党的胜利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关系到党的长期领导和执政地位之稳固。从这个意义上讲,群众工作科学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特征,关系到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的保持,也同样关系到能否有效防治党脱离群众的最大政治危险。第五,双向性。群众工作科学化是党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对群众工作客观规律的遵循及维护,是党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过程。所以,群众工作科学化能不能实现和达到、实现和达到的程度,从总体上讲要依赖于党与人民群众的双向沟通交流,依赖于党对人民群众的正确领导以及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的紧密配合、积极回应。

(三)群众工作科学化的原则支撑

群众工作科学化是以一系列的基础性原则支撑起来的科学化状态,是基础性原则的筋络在科学化格局中的多维展示。一般说来,以下基本原则构成群众工作科学化的原则支撑。

1.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原则

在政党政治和现实社会运作中,利益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群众工作科学化的核心是利益问题,是科学处理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问题。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推进群众工作科学化就失去立足依据。1848年2月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两段话充分说明:共产党和无产阶级的利益与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或者说党的利益本质上就是人民的利益。我们党是为实现人民民主而产生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的、以执政为民为基本理念的党,党没有也不应有自己的私利。因此,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坚持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就要求我们党在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过程中,必须自觉地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忠实地代表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必须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利益,努力为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健康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与条件。

2.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相统一的原则

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命脉是必须正确摆正党与群众的关系,关键是要摆正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如果不能正确摆正,推进群众工作科学化就失去政治依据。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就继党的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之后,继续在党代会的工作报告中强调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一致性。既然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是一致的,那么,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就既是实现和维护党的领导的需要,又是更好地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需要。所以,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的动力是既来自党的方面,也来自群众方面的“双动力”。

3.党对群众的理想激励与利益激励相统一的原则

从理论上讲,党是人民群众的领导者,人民群众是党的领导对象,是党的领导的拥护者、支持者。因此,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主导权在党”。群众个体、群众群体都是既具有高远理想追求,又具有现实利益追求的存在体。党要实现对群众的正确领导,并在这个过程中探寻群众工作规律、努力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就必须自觉做到:一方面给人民群众以理想激励,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给人民群众以利益激励,而且要注重双向发力、双管齐下。这种情状正如毛泽东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的几个重要问题》中明确指出的那样:“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

4.党与人民群众互为存在条件的原则

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就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群众互为存在条件的原则。党和人民群众互为存在条件就是说,党与人民群众谁也离不开谁,相互捆绑到一起才能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点在革命时期、执政时期都是不证自明的。第一,在严酷的革命战争年代,党的生存发展壮大都需要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的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记者见面会上深刻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干革命、打胜仗要有粮食补给、穿衣补给、弹药补给、兵源补给,革命精干在敌人的迫害与封锁中要得到庇护和隐蔽,这些都离不开人民群众支持。党能够取得全面执政地位更是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结果。同时,人民群众要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要翻身得解放,也必须依赖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当家作主。第二,在和平年代和全面执政时期,党的领导地位、执政地位的长期保持和稳固必须得到人民群众的合法性认同,得到民心拥护。人民群众一旦对党丧失信心、不再拥护和支持,苏共的下场就是明证。同时,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为强大的政治集团和政治力量,人民群众各种不断增长的利益诉求的综合与表达、政治权利的实现与保障也同样离不开党,必须借助党的领导和执政。习近平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记者见面会上就深刻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无论是在革命夺权时期、还是在和平执政时期,党与人民群众都是互为存在条件的。党离开了人民群众,将会寸步难行、生命终结;人民群众离开了党,将会无所依托、幸福不再。

(四)群众工作科学化的基本要求

推进群众工作科学化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展开。总的看来,以下基本要求支撑起群众工作科学化的宏观架构。

1.以科学理论指导群众工作

群众工作是实践性工作,群众活动是实践性活动,群众路线是实践性路线。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实践性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是要看理论指导是不是正确、到位。群众工作能否实现和达到科学化,从逻辑规程上依赖于相关理论指导上的科学与否。因此,推进群众工作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必须建构形成指导群众工作的科学理论。总体看来,指导群众工作的科学理论应具有以下基本规定性。第一,科学理论必须是来自实践,并被证明能够有效研究解决群众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理论。第二,科学理论必须能够为群众所认识、理解和把控,必须掌握群众。只有这样,群众工作的科学理论才能“变成物质的力量”,成为团结凝聚群众的真正法宝。第三,科学理论应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应该自觉地随着群众工作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群众工作内容和形式的革新而革新,以始终保证党群关系在科学化的轨道上运行。

2.以科学理念统领群众工作

理念是行动的“集结号”,它着力解决“为什么人”的行动价值取向问题。群众工作科学化的推进必须以科学理念为统领,将科学理念充分融入贯彻到群众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建构形成群众工作的科学理念,就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主体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党的权力和干部权力来自人民群众的授权理念,脱离群众将丧失党的生命的危机理念”等基本理念,并在这些基本理念的指引下积极行动起来。

3.以科学制度保障群众工作

制度问题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的大问题。制度设计好,可以防止出现坏的结果;制度安排不好或不到位,将会出现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的问题。群众工作科学化的整体建构最终都必须落实到制度安排上,体现在制度设计和制度规定上。因此,推进群众工作科学化,就必须着力突出科学完备的制度所发挥的长效功能,着力建立健全支撑群众工作科学化的制度体系。

4.以科学方法提升群众工作

从本质上讲,群众工作科学化是一种目的要求和价值展示。这一目的要求的实现,必须借助合适的手段和工具。手段和工具选择得当,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手段和工具选择不得当,则往往会出现事倍功半的尴尬处境。因此,为推进群众工作科学化,就必须注重手段和工具的运用,即科学的、合适的、准确的方法论之应用。归结到一点上,就是要用科学方法不断提升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这就要做到:一方面,注重挖掘群众工作中传统方法的潜力,注重结合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对惯用的群众工作老方法进行完善;另一方面,注重吸收借鉴引入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新方法、新思维,并在将其与群众工作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组合创新群众工作的方法论体系。

(五)群众工作科学化的规律支撑

群众工作科学化就是群众工作的规律化。因此,群众工作科学化是由群众工作的内在客观规律支撑起来的。那么,群众工作科学化究竟有哪些客观规律在支撑呢?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综合理论界、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充分考量已经被探索发现的密切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若干规律性要求,这里总结提炼以下几个典型的支撑群众工作科学化的客观规律。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主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的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记者见面会上深刻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反复告诉我们的也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宰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基本动力,是社会变革的最终推动力量。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改天换地的巨大能量,正是人民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革,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2.政治集团的存亡系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