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熙路史记:一条街与一座城
1304800000008

第8章 门庭深深数按察

一言以蔽之,如今的春熙路,早在百年前自然不是什么道路,而是一个衙门的官场地界。春熙路是在清代四川省按察使署(也称臬署)的旧址上辟建的。

在当时商业场正南方向,只有一条“肠梗阻”似的小巷弯弯曲曲连接东大街,小巷围绕着长条形的按察使衙门迂回蜿蜒。清代主管一省司法的衙门叫提刑按察使司,简称“臬司”。主管官员叫按察使,简称“臬台”,所以成都人一般称其为“臬台”。“臬”是“圭臬”的意思,意为量刑用法以此为准绳。臬台衙门因要关押犯人,纵切极深,深达近1公里。从如今的春熙南段开始往北段走,要走完200多米才算走通了衙门内径,它的主体位置在春熙路现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住院部处。不过当时马路还没修,“胡开文笔墨店”一带尚被凤祥楼横街挡住,拆楼让路之后,才直通现在的蜀都大道总府路一带。

徐忠辉先生在《话说春熙路》一文里考证说,如今春熙南路的“龙抄手”所在之地,乃是按察司衙门的大门位置。不过,由于现在东大街街面已大大拓宽,所以这大门还要朝前靠才符合当时地理。在大门处,还有半圆形的照壁一面。这是因为对面走马街北对按察司衙门,那街上官员们骑马因公来往者甚多,这走马街又临近督院街的都督大衙,晋见官员的马队均

再朝前走,进了头门,这是衙门的“经厅”,一直走到春熙北段才算走完“臬台”前厅。值得一提的是,刚刚走完前厅进入二堂,此地被称为“刑厅”,右边1990年是中国工商银行成都分行处办公之地——而80多年前,那里曾为“春熙大舞台”的神仙世界。再向北延续到今天的“太平洋百货”位置,终于走完了这座昔日的庞大“衙门”。

清亡之后,衙门早已废置,“臬台”门前的这条深长的弯曲巷道,右面与南新街为邻,左与城守大街、科甲巷接壤,对面是走马街。走马街前的这条深巷子里,逐渐入住了许多棚户人家,开办了不少小商店。衙门旧址里,甚至办起了名为“中城”、“英文”的两所学校。昔日的森严官场,转瞬之间变成了下里巴人的闹市:小商贩们的叫卖声,店铺的字号旗幌,交易买卖的讨价还价,人声嘈杂,声声扰耳……

在杨森看来,这既有碍观瞻,又影响通行,更像是他推行的“新政”的一截腐烂的盲肠。

杨森决定推倒这些建筑垃圾,再展大手笔,规划新成都,要修筑一条比较宽敞、南北方向的马路,打通东大街到商业场的通道。这所按察司衙门,被杨森一阵运作,大半卖光,一共获利10余万银元,仅剩东段原“经历司”旧署一所,当时尚无权变卖,幸而得以保存。以后改建为“市立医院”,即后来的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