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兵家
1314200000031

第31章 力战例--大军压境拔山举鼎(2)

安阳夺帅

楚怀王接受了赵使的求救恳求,派号称“知兵”的宋义之“卿子冠军。项羽副之,将兵十余万,前去救赵。可是队伍到了安阳,宋义见各路救援队伍都按兵不动,遂下令停止前进,心存观望。原来,章邯见各诸侯派来援兵,遂命王离、苏角、涉间三将继续围攻巨鹿,自己将主力摆在南边,扬言谁要去救赵,就先打谁。章邯之军,是秦朝最后一支看家的生力军,章邯又是善战之将,在此之前,许多义军吃了他的亏,项羽的叔父项梁就死于他的手。所以一时间,各路诸侯你望我,我看你,谁也不肯先动手。

宋义在安阳一呆就是四十六天,既不前进也不后退,眼睁睁地看着对援兵望眼欲穿的赵国而无动于衷。终于惹恼了一位英雄,他就是项羽。前面说过,项羽是楚将项燕之后,生得身材魁伟,膂力惊人,人称有拔出举鼎之力。少年时,他叔父项梁教他学剑术,他才学了几天就不学了,认为剑术只是:一人敌,要学万人敌。项梁改教他兵法,他也只学了几天仍旧卒而不学。当秦始皇南巡至会稽,他在路边看着威风凛凛的秦始皇,不禁言道:“这个皇帝我们可以取而代之呀!”

随项梁起义后,他英勇善战,勇略过人,常常对方数百人也战不过他一个,因此所向披靡。项梁死后,他大权旁落,心中本来早巳不满,而眼见这个宋义又畏缩惧战,更令他怒火中烧,不由得向宋义抗议道:

“现在巨鹿形势已经很危急了,我们既来救援,就应当迅速北上渡过漳河,与巨鹿城内的越军夹击秦军。否则,赵国一定坚持不住,赵国一灭,牵动全局,后果不堪设想!”

而宋义却端着酒杯,一边饮酒一边慢悠悠地说:

“现在秦军很强大,马上动手,我们要吃亏,待秦赵打得你死我活,秦兵纵使胜了也会很疲劳,那时我们再动手,就可坐收渔人之利。

说完,宋义又带着教训的口吻补充道:

“要论冲锋陷阵,我不如你;可要论出谋划策,你可能就不如我了。”

项羽听完,气得浑身打战,走出了帐篷。不想宋义随后下令:

“将士尽管猛如虎,狠似狼,但有不听命令,擅自行动者,不论是谁,一律斩首。”

下了这道针对项羽的命令后,宋义就整日饮酒作乐,高卧安睡,把这个救赵之事置诸脑后。当时阴雨连绵,天气寒冷,楚军粮草不足,宿在野外,饥寒义加,怨声四起。项羽见状,因对将士们说:

“现在我们粮食快没了,呆在这里不进不退何时是个了局。如果渡过河去,打败了秦兵,粮食自然会有的。何至于忍饥挨饿如此!”

将士们听了之后,深有同感。于是,项羽再次去见宋义,大声质问他:

“秦军如此之强,赵国初立,哪里是对手。秦灭赵后,只会更强大。我们消灭它就更难了。再说,我们的军队刚吃了败仗,怀王坐立不安。把国内的军队全交给了将军,为的是早日灭秦报仇,现在将军却呆在这里按兵不动,到底是何居心?”

宋义一听大怒,拍案叫道:

“你要反吗?”

项羽拔剑而出:

“反就反了!”一剑砍掉宋义的脑袋,然后提着他的脑袋走出营帐对将士们说:

“宋义违背王命,按兵不动。我奉大王密旨,已经把他处死了!”

将士们一起说,本来楚国就是将军一家开创的,现在将军为国家诛杀叛逆,理所应当。项羽遂派人将此事经过禀报楚怀王。楚怀王无奈,只好任合项羽为上将军,统帅楚军。

血战巨鹿

项羽接掌帅印之后,立即整顿兵马,抚慰士卒,尽散军中之财,犒赏三军,于是欢声满谷,士气大振。随即,他派英布、蒲将军两名勇将率二万精兵先期渡河作试探性进攻,一旦得手,即去断秦兵粮道。

章邯听说楚军渡河北上,马上派司马欣和董翳将后数万前去堵截,不想两下一交手,秦军就被打了个落花流水,接边后退。英布和蒲将军兵锋一转,扑向秦兵粮道,几次三番截住秦军运粮队伍,弄得秦军人心慌慌。

这边先锋队一出发,项羽就开始准备全军出动,与敌决战。他令全军只带上三天的口粮,全部渡过漳河。渡河之后,将军队做饭的锅全砸了,把渡河的船也沉了,这就是著名的“破釜沉舟”成语的由来,“破釜沉舟”从此成为有进无退,不生则死的孤注一掷拼命的代名词。

楚军渡河之后,直扑巨鹿城下,首遇围困巨鹿的秦兵王离部,两下一照面,即刻交手。王离哪里是项羽的对手,顷刻间被打得大败,几乎是全军覆灭,王离仅以身免。

第二天,秦将章邯布下九路军马,一一投入战场,准备待楚军精疲力尽,最终歼灭之。计划已定,章邯布下重兵,自己率领一支人马前去迎战。

谁知楚军由项羽率领;两军一照面,二话没说,项羽就冲人秦阵,后面八千江东子弟紧随其后,项羽座下宝马乌锥风驰电掣,来去如风,一支画戟神出鬼没,碰到的死,沾着的伤,直搦章邯交。章邯一见,哪里敢出头,缩在军中不敢吱声。楚将士见统帅如此英勇,也个个争先,无不以一当十,拼着命向秦兵冲杀。章邯军原来是想诱敌佯败,现在却变成了真败,因为阵式被冲得乱七八糟,每个人都只恨爹妈给少生两条腿,四散逃命。

秦军第一路人马见状,急忙出来接应,反而被自家奔逃之兵冲乱。随即项羽兵到,又是一阵猛砍猛杀,如快刀切瓜一般,秦兵这路人马就报销了大半。正杀着,第二路人马又到,楚将士连气都不喘,接着又是一顿猛打猛冲。项冲正好碰上「王离,那王离鼓足勇气上前对敌,项羽见他一枪刺来,手中画戟轻轻向上一磕,只听“当”的一声,王离的枪就脱手而去,王离虎口流血,双臂发麻,欲想逃跑,却被项羽两马一错蹬,一把抽过扔在地上。

就这样,九战九胜,秦兵的九路兵马都被项羽杀败,将士们死的死,伤的伤,被擒的被擒,剩下的由章邯率到漳河以北,筑垒挖堑据守不出。

当楚军与秦兵交战时,各路诸侯十几万兵马都挤在营垒,作壁上观,看到楚将士如猛虎下山一般在几十万秦兵中间如入无人之境,鼓声震天,杀声彻地,人人目瞪口呆。

项羽击破秦兵后,召见诸侯将领,这些人吓得一入辕门皆膝行面前。就是跪着向前蹭,谁也不敢抬头仰视一下这位叱咤风云,力破秦军的大将军。有人壮着胆子拍马道:

上将军神威,旷古未有,我们愿意听从将军指挥,指到哪儿,打到哪儿。”

其余的人也忙不迭地说:

“愿惟命是从,惟命是从。”

从此后,项羽就成了各路联军的总指挥,主持灭秦大计。

巨鹿战后,项羽一面派人截断章邯的后路,一面让赵将陈馀写信给章邯,劝他投降。而章邯这边,那权臣赵高听说章邯战败,随即要秦二世查办章邯,被激怒的章邯见进退无路,只好向项羽投降。剩下的二十万秦兵也成了俘虏。此后,秦朝的最后抵抗力量也悉数瓦解,剩下的事就是引颈待戮了。

筒 评

秦楚巨鹿之战,是力量的撞击。秦军之失在于不该将之十万大军迭次投入,从而使全局的优势化为局部的劣势。不过楚军将士确为精锐之师,其素质、勇武,士气都要大大优于秦兵,这样一支军队,抱必死之心搏战,冲击力大,可想而知。

项羽好力战,以蛮武胜人,此战最为典型,在以后的历冲次征战中,他基本上是依靠是基本部队和他本人的勇猛冲杀来取胜。由此可见,力量,也是战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光有这个因素是不行的,所以项羽最后终于兵败垓下,自刎乌江,死时不悟,以为自己的失败非战之过,乃天亡也,真是愚人。

以静制动--汉平“七国之乱”之战

西汉王朝建立,修改了秦制,把全国改成郡县与公封两部分,在大封同姓王的时候,也分了些异姓王,后来由于不放心,异姓王第次被除掉,都变成了同姓王,全国各王封地有39郡,而国家直辖的郡不过15年。满以为刘家的子孙会保卫汉朝江山永远不倒,但是随着诸侯王国的日益坐在,逐渐形成了枝强干弱,尾大不掉之势。诸侯王国财富日增,势力渐强,对中央政府越来越专横跋扈,形成了割据、半割据之势。

错斩晁错

汉景帝时,诸侯割据,尾大不掉的局面日益严重。其中几个大的诸侯国如楚王地三郡三十六城,吴王濞三郡五十三县,各王肥六郡七十之城,单是这三王就分去天下之半。其中吴王濞最为骄横,他占据铜山可以铸钱,财益富,临海可以煮盐,招纳亡命,护充军队,势力几乎与中央南北相当。

面对这种严峻的局面,御史大夫晁错对年少的景帝提出“削藩”之策,即逐步削去一些诸侯王国的国土。他认为当今之势,削藩会激起诸侯造反,不削,将来他们也会造返,迟早是个反,现在反比将来他的势力壮大了再反要好对付一些。

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开始着手削藩,先后削去了赵王、楚王、胶西王的一些封地,当快削到吴王濞头上时,这个蓄谋已久的野心家开始动作了。

公元前145年初,吴王濞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游说,策划,勾结与密谋之后,联合楚王、胶西王、胶东王、甾川王、济南王、赵王等七国,打着“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叛乱。仅吴王自己就有军队二十万,一时声势浩大,震动朝野。

本来,晁错策划削藩时,已经明白告诉景帝有激起叛乱的可能,景帝也同意他的计划,可是事到临头,胆小的汉景帝又变了卦,他把责任都推到晁错头上,幻想杀了晁错,归还削去的土地,就可以平息叛乱,所以派人将晁错杀了,将他的头颅传送七国。但是,“诛晁错”不过是一个借口,杀了晁错,吴楚联军仍然不依不饶,不仅毫无止兵罢手之意,反而大举进攻不愿从逆的梁国,进逼睢阳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