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兵家
1314200000004

第4章 星火燎原--先秦兵家出齐鲁(2)

立 威

公元前531年,机会终于来了。在这之前齐国是武人跋扈的天下,晏婴为相后,设计除掉了几个,就是那有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三个争功好强的武夫一瞬间就睹气自刎了。从这以后,晏婴就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说他一个能顶三个,而且文武兼备,足智多谋,远非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捷等一勇匹夫可比。但刘景公还在犹豫。直到晋国入侵阿、鄄两地,而燕国又攻入河上地区,齐军屡战不利,齐景公才派晏婴具礼聘穰苴入朝。一见之下,穰苴尽生平所学,与景公娓娓道来,景公还算是个可人,听得非常入耳,遂当场拜穰苴为将军,令其率五百乘战车,驱逐晋燕之兵于国门之外。

田穰苴受命之后,感到自己一向出身微贱,唯恐威名不著,难以统驭。忽生一计,遂向景公请求派一个有权有势深得宠信的大臣当监军,也好壮壮威势。齐景公答应了他的请求,即派他的宠臣庄贾为监军与穰苴一道出征。两人领命,辞出朝门,寒暄已毕,庄贾问穰苴出征之期,穰苴约明日午时,并郑重地重申,届时他将在军门专候,万勿误了时辰。

庄贾少年得志,十分骄纵,加上平日有景公之宠,就是相国晏婴也要让他三分,所以根本没把这个从市井里提拔上来的将军看在眼里。第二天中午到了,庄贾却仍个与亲戚朋友钦酒话别,而且拍他马屁的亲朋好友又特别多,走了一拔又一拔,这家请那家宴未有竟时。穰苴派使者来催,庄贾全不以为意,饮宴如故。穰苴直等到日影西斜,也不见庄贾的影子。他遂径自登坛宣誓,宣布纪律,分派军吏,及到诸事已毕,那个监军庄贾才醉醺醺地姗姗而来。一到军门,乃由左右扶下车,一脸傲气登上将台。穰苴端坐不动,面色如铁,问道:

“监军为什么迟到?”

庄贾满不在乎地拱拱手:“今天远行,亲朋好友携酒相送,一时脱不开身,所以迟了。”

穰苴正色道:“大凡为将之人,受命之日,即须公而忘家,到了军中,就得忘其亲旧,闻战鼓声响,在枪林箭雨中挺进,则必须忘其身。今日敌国侵犯国境,举国不宁,君主被寝食不安,以三军托付我们二人之手,指望我们早日立功凯旋,以解百姓倒悬之苦,你怎么能有心思去饮酒取乐呢?”庄贾闻说,仍然厚着脸皮说:

“还好,没有耽识行期,将军不必过责。”

穰苴闻之拍案大怒:“你仗着君主的宠信,怠慢军心,倘若临敌如此,岂不坏了大事!军政司(即军法官)何在?”军法官应声而前。穰苴问道:

“军法规定,迟到该当何罪?”

“按法当斩!”军法官大概早就恨透了这个恃宠而骄的家伙。

庄贾虽然半醉之态,但一听个“斩”字,酒醒了大半,转身就要下台。穰苴哪里容他逃走,喝令手下:

“给我绑起来,拉去辕门斩首!”

于是过来几个彪形大汉,把庄贾象捆粽子似的捆了起来,吓得刚才还一仍骄色的庄贾这会儿酒劲全没了,一个劲地哀叫求饶。庄贾的左右从人有机灵的,这时溜出了军门,跑到齐景公那里报信。景公闻讯后也大吃一惊,连忙派使者执节下谕,特免庄贾一死。并要使者乘车疾进,免得来不及。但是,等使赶到辕门,庄贾的头已经砍下来悬在上面了。使者全然不知,仍旧驰车捧节向中军奔去。穰苴看见急忙喝住,转身问军法官:

“军中不许驰车,使者该当何罪?”

“按法仍然该斩!”军法官答道。这一来,把个使者也吓得面色如土,惶惶战战,口中连说:

“我是奉命而来的,别杀我,不干我事!”

穰苴说:“既然是奉君命而来,不好杀死你,但军法却不能儿戏。来人,把他的车砸了,马给杀了,代他一死。”这车马原是齐景公的坐乘,人称轺车,这回居然毁在穰苴手里。使者抱头鼠窜而去。全军将士看到这个情景,既振奋又害怕,振奋的是一般士卒,穰苴惩罚了这些平日作威作福的权贵,让他们出了口恶气,害怕的是有些领兵之将,从此不敢偷奸耍滑,干犯军令。

建 功

斩了庄贾,穰苴一声令下,大小三军开出都门。威风凛凛杀向边关。晋国的军队还算消息灵通,一听穰苴这番作为,连忙收兵,未及齐国兵到,已逃得连影都不见了。燕国军队也要后撤,但动作慢了一点,被齐军掩杀过去,穷追猛打,斩杀万余,从此收复了全部失地,凯旋还朝。齐景公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接,并立即封穰苴为大司马(即掌兵的总司令),由此后人称穰苴为司马穰苴。

司马穰苴带兵,与士卒同甘共苦,同寝并食,对伤病员,嘘寒问暖,特别关照,并把自己的给养拿出来分给他们。战胜之后,穰苴把景公赏给的金帛,散给士卒,故齐军上下一致,坚如铁军。厌恶那些钟鸣鼎食的权贵。杀庄贾,虽然目的是借此树威治军,但也不乏对这对些人的怨恨在内。穰苴这种刚直不阿的脾气有时甚至让齐景公也很难堪。据说有一次齐景公在宫中与姬妆饮酒,忽然想起司马穰苴来了,于是夜半驾车前往穰苴府上造访。按说这中一种作臣子的荣幸,可穰苴却不这么看。他闻知景公驾到,旋即顶盔戴甲,披挂齐全执戟拱立于大门之外,景公下车见状大惊,正在狐疑之间,只见穰苴躬身下问:

“难道诸侯有兵来犯吗?难道诸臣有反叛的吗?”

“没有。”景公答道。

“那么您半夜到臣家来干什么呢?”

景公说:“没什么事儿,只是念将军一向劳苦,今有美酒和美乐,想请将军一同享受。”

穰苴正色道:“如果是抵御外寇,平息叛乱,臣等理当效劳,但饮酒作乐这等事,大王左右有的是人,何必找我这个老兵呢?”

景公碰了一鼻子灰,十分丧气。从此以后就对司马穰苴有点不待见。加上高氏、国氏等齐国旧臣们的嫉妒,屡进谗言,景公遂找借解除了穰苴的职务。不久穰苴病死,终年时间现在已经于史无征了。一代英豪,毁在小人之手。

不过穰苴死后,田氏最终还是攻灭了高氏和国氏,最后连姜齐也落入田氏之手。百多年后,田氏齐国的国君齐威王恰是用了司马穰苴的《司马法》,才使齐国大治,兵威震于诸候。穰苴九泉有知了,可以瞑目了。

司马穰苴活着的时候,陆续写过一些兵法,后来齐威王命人整理兵法,将穰苴的著作也整理进去,并用司马穰苴的名字命名,从而留传下来。《司马法》传到北宋时,仅余残本五篇,但仍被列入皇帝钦定的《武经七书》之中,成为中国兵书经典。

弃年从步胜山戎

魏献子名魏舒,是春秋后期三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军事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完成了由车战到步战的转移,仅此一桩,就足以使他名垂青史。

魏舒的先人是跟随晋文公重耳的诸贤士之一的魏劁,以勇力闻世,曾跟随重耳在外奔波了十几年,重耳即位后,魏劁遂成为晋文公的主要将领。魏劁以后魏家又出过一位贤能之人,这就是魏绛,仍旧主持晋国军务,在他的坚持下,晋军吸收了大量的戎人为兵,从而实力大增。后来,魏绛因功由大夫升为上卿,魏氏从此成为晋国主要的世族。

春秋后期,晋国已经名存实亡,政权落到几个主要世族豪姓之手,他们时而相互火并,时而联合执政。在晋国内部的世族火并中,中行氏、范氏、智氏先后败灭,而魏舒主持下的魏氏,却太太平平地混了过来,不但没有损伤,反而每次火并都能占些便宜。

公元前514年,执政的韩宣子年老,遂让位于魏舒,这样魏舒持晋国政柄六年,施展了他的才华。不仅奠定了日后三家分晋魏国的基础,也使魏军成为一时无敌的劲旅。

魏舒在历史上最出色的作为,就是公元前541年的抵御山戎之役,史称大原之役。这一仗,宣告了数百年的车战历史的终结,从此中国战争史上,步战成为主导作战方式,而魏舒也由此在军事史上留下了一笔重墨。

公元前541年夏天,山戎部落大举进犯中国,晋国主帅荀吴号副帅魏舒率军抵御。双方在大原相遇,当晋国的战车艰难地沿山路向前开进时,魏舒登高远眺,见前方山道崎岖,战车根本无法展开,列阵也无从谈起,而不用兵车的山戎却凭着轻捷的身后,舞戈挥盾,作好了围攻晋军的准备,只要晋军的战车开上去,就必然会陷于无用之地,转身不灵,被动挨打。鉴于此,魏舒立即向主帅提议,马上弃车步战,让车上的甲士下车,充作步卒,然后先敌抢占险要,再据高临下,突然袭破敌。当主帅还在犹豫时,魏舒已经下令全军弃车从步,结果不大功夫,晋军顿成步兵之师,只有一个有宠于主帅的贵族甲士深恐有失身份,执意不肯下车为卒,被魏舒当即下令斩首示众。由此,全军震动,改革顺利进行。接着,魏舒又以伍为单位,改组车兵,由于每辆车上有三名甲士,五乘车的甲士恰好组成三个伍的步兵。接着魏舒又将每五个伍排成一个小方阵,而全军递进排成五块方阵。一块在前,两块在中,两块压后,互为掎角之势。而五阵中最前边的方阵,多为老弱残兵,以为诱敌之用。

晋军调度布阵已毕,并不急于进攻,而是静候山戎上钩。果然,一心专候晋军战车陷于山险的山戎见晋军半天没有动静,只是把战车推了一边,有些沉不住气了,鼓噪着杀下山来,等看清楚晋军把车兵改成了步兵,就更放心了,因为山戎一惯擅长步战,以为这下晋军更不是对手了,遂乱糟糟地裹成一团向晋军方阵扑来,晋军第一个方阵一战即溃,更滋长了山戎轻敌之心,遂不成行列,互无统属地向晋阵中杀去。这时魏舒下令方阵进攻,只见晋军小方阵联成大方阵,如一把利剑向乌合之众的山戎砍去,前面的士兵倒下,后面的马上补上位置,卒与卒之间并肩配合,伍与伍之间如齿轮般衔接,一环扣一环,如波浪,似海潮,一浪高过一浪向山戎冲击。山戎从未见过这种组织严密,梯队行进的阵式,很快就招架不住,四散逃命。晋军大获全胜。

大原之战在军事史上的意义,也就是魏舒其人在军事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有两条。

其一,在于其首次实现了由车战向步战的转变。我们面在楚庄王的改革中说过,车战是西周到春秋时期的主要作战形式。但是随着战争的发展,原来那种鸣鼓成列,决斗式的作战方式越来越不合乎实战需要,而且随着井田制的瓦解,战车再也不能象从前那样任意驰骋,各国人为地修改道路,掘壕挖沟,极大地限制了战车功效的发挥。非但如此,原来车战制度中甲士与步卒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原来甲士与步卒之间不仅存在着身份的差异,而且还有勇力与武技的高下之分,战争的主力是甲士,而步卒只是辅助力量。但是战争发展的结果使步卒的作用越来越大,每辆车配属的步卒也越来越多,渐渐地,甲士与步卒之间的主仆地位就难以维持了。原来,甲士对步卒有着双重的统治权,战时,步卒为车前驱,而平时军中的各种劳役如喂马、修车、煮饭、筑垒等又都落到步卒头上。如果说当初由于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作用下降了,就无法再让步卒心安理得地忍受压迫。从另一个角度说,在整个社会中,原来甲士所具有的贵族身份愈来愈不值钱,而新兴的地主与农民逐渐成为主角,所以甲士只能愈来愈为人们所看轻。在魏舒下令甲士下车为步卒时,几乎没招致多大的反抗,只有一个一向受宠于主帅的人表示不满,而他所依仗的已经不是他的身份,而是主帅的宠信。

有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战车制度的不利于实战,对该制度的改良与修补也在不断进行,车战终究是要被其他作战形式取代的,但是总需要有个人站出来捅破这层窗户纸,而魏舒恰是这样一个人。--一向很难对付,平日极擅步战,剽悍凶残的山戎。这件事极大刺激了中原各国,军制的改革由此铺开。此后,车战就永远地让位于步战和而后由赵武灵王发展起来的骑战了,而魏舒恰是这个传大转折的界标。

其二,魏舒发明的五五式的步兵方阵,是当时居于世界前列的实用作战阵列,它把车战有组织、有序性和步战的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虽然是仓促结阵,彼此缺乏配合训练,但仍能很容易地击败极擅步战的戎兵,这显示了“组织”本身的威力。

魏舒的“五阵”具体怎样排列作战,军事史家也难得其详了。但它与春秋时期的“荆阵”、“雁行阵”、“角阵”和“盂阵”等车战阵式有本质的区别,因为它是一种纯粹的步兵方阵,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方阵的任何方向的破坏都极易被补救;伤亡增加只意味着方阵的缩小而非缺损。在世界战争史上,步兵方阵在两军正面交锋时用处是很大的,日后战争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而从斯巴达到古罗马的步兵阵,几乎成为他们作战的最主要形式。在冷兵器时代,甚至在初级火器时代,这种步兵方阵都有生命力的,只要有了方阵,就自然会有长短兵器及弓弩的配合协调,进可攻,退可守。后来的战争进程表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步兵方阵都是两军正面交锋的最有利形式。由此,后人应该感谢魏舒。

执掌三国帅印的吴起

吴起是继孙武之后,先秦兵家的又座山峰。后世论兵,莫不称 。“孙吴”,由此可见吴起在军事史上的地位。

吴起是孙武之后最善用兵之人,也是功名心最强的一位兵学大家。前者,使他与孙武齐名;后者则招人所诟病。吴起一生在鲁、魏、楚三国出将入相,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能在这么广的天地里运筹帷幄,排兵布阵乃至变革政治,可以说,吴起在其军事政治生涯的每一阶段和区域,都留下了别人难以企及的显赫的战绩和政绩。一方面,他可为士卒吮痈,待之如父母,另一方面,他又能狠着心肠一剑将有碍于他仕途的妻子杀掉。在他身上,鲜明而典型地反映出那个激昂踔厉的时代的特色。

求仕与游学

吴起是卫国人,出身于贵族世家,不过到了他长大成人时,吴家已无功名了。从少年时代起,吴起就热衷于求闻达,四处游历,耗尽家财,由于没有真才实学,到处碰壁,最后灰溜溜地还乡,遭致乡邻的讥笑,不少家庭居然教子女以吴起为诫。吴起一怒杀掉了几个嘲讪他最厉害的人,击剑而誓,不得为卿相,誓不返回乡里。遂不顾年迈老母的苦苦挽留,踏上了游学求仕之途。

在吴起那个时代,儒、墨并称显学,影响甚大。吴起首先到了鲁国,师从孔门高第曾参研习儒术。一年下来,曾参知道了吴起有老母在堂,便问他为什么不回家省亲。吴起告诉老师说他有誓言在先。由此吴起失去了曾参的欢心。不久,卫国有人捎信来,告诉吴起他母亲死了。吴起仰天长号天声,旋即收泪,依旧诵读如故。曾参见状大怒,遂将他逐出门墙,永绝弟子之义。

从此以后,吴起又改学兵法,苦读三年学成下山,求仕于鲁。当时的鲁国宰相仪休,曾与吴起谈过兵法,知道吴起有才能,遂推荐吴起于鲁穆公,用为大夫。这时,齐相田和,隐隐然有代齐自立之势,因向欺鲁国贫弱,想伐鲁为自己树威,遂发兵数万,亲自率领杀奔鲁国而来,攻城夺地深入鲁境,告急文书如雪片一般飞至鲁国宫廷。相国公仪林建议起用吴起为将,抵御齐师,可鲁穆公认为吴起之妻即出自齐国田氏,因而踌躇不决。吴起闻知这个消息之后,二话没说,回家挥剑斩了妻子,把脑袋以帛包裹,来见穆公,说:

“我有志于报国,而您因我的妻子的缘故怀疑我,现在献上我妻子之头,以明示我是一心为鲁国的。”

鲁穆公见状不觉失色,心里感到吴起未免太残忍了点,但大敌当前,无计可施,遂用吴起为将,将兵万余以却齐兵。

吴起受命之后,即放下将军架子,搬到军中,与士卒同食同住,打成一片,睡觉铺的是士兵的被褥,行军也不骑马或坐车。看见士兵带的粮食行李多了,他就抢来自己扛着,有士兵发疽,他亲自为其调药,并用嘴为其吮出脓血,感动得士兵们待他象父亲,个个摩拳擦掌,愿效死战。

却说齐将田和引兵一路顺风杀至鲁之南鄙,风闻鲁国拜吴起为将,很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吴起不过是个好色好动的轻薄之徒。及两军对垒,吴起只是坚守不出。田和派人偷偷去鲁营中看动静,只见吴起与鲁军士卒最低贱者,席地而坐一起分食粗茶淡饭。田和闻报,更加看吴起不起,认为将军有尊严才能使士卒敬畏,象吴起这样是无法统率士卒的。这么想过之后,还是有点不放心,又派其爱将张丑充作使者前来鲁营假称愿意讲和,实则打探虚实。吴起当然知其来意,遂将精锐士卒藏于后军,明面里只搁些老弱残后在齐使面前晃来晃去。吴起以牛酒款待齐使,有意卑躬温词,低声下气。齐使回报田和,田和遂大放其心,全不为备,准备全军大吃一顿,然后进军。正在齐军上下忘乎所以之时,突然鲁兵分三路杀到,齐兵马不及鞍,车不及驾,乱成一团,鲁军士兵为报吴起知遇之恩,士气正锐,人人当先,直杀得齐军尸横遍野,田和率残兵败逃,鲁军直追至齐境方回。

展才于魏邦

吴起的成功,震惊了诸侯,以一个小小的鲁国,居然能打败头号强国齐国,在当时几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但是,鲁国的臣僚们却另怀心思,他们四处散布流言蜚语,攻击吴起残忍贪货。鲁君本来就不是个能成大业之人,遂听信谗言辞退了吴起。

吴起决心去魏国。这时的吴起,已经小有名气了。魏文侯得知吴起欲抵魏的消息后,就问他的相国李克:

“吴起这个人怎么样?”

李克回答说:“这个人贪恋功名,为人不怎么样,但用兵打仗连司马穰苴也盖不过他。”

吴起来到魏国,魏文侯一见到他就说自己要讲仁义,不喜欢谈兵革之事。吴起一眼就看邮魏君的伪善面目。毫不客气地指出,既然君王无意于兵事,为什么举国大造兵器?而造好了兵器得不到善用之人,就如母鸡为保护雏鸡去和狸猫搏斗一样,不过是以卵击石。吴起的一番话打掉了魏文侯的矫饰,魏文侯连忙降座表示原听教诲。吴起于是又讲了为君应该文德与武备兼修的道理,对内修德以安众,对外治兵以防寇,如果让人民受到侵害,人死家破,那才是最大的不仁不义。

吴起的话,令魏文侯心悦诚服。于是魏文侯郑重其事地告祭于祖庙,设坛当众拜吴起为大将,并赐宴款待吴起,文侯夫人亲自为吴起把盏。

吴起为魏将,仍然如在鲁时一样,深入士卒,与士卒司甘共苦,负粮吮痈,而且行军宿营不践踏农田。他的所作所为,深得士兵的拥戴,以至于士兵的母亲一听说吴起为其儿子吮痈,就会痛哭流涕,认为她儿肯定要为吴起战死了。吴起为将不经年,先后夺强泰的城池五座。

鉴于此,魏文侯遂派吴起担任西河郡守,以重点防御秦国。由于西河是魏之门户,西河的存亡直接关系到魏的安危,所以魏侯在西河布置了重兵,凡任西河守将者,权重一时,贵重于群臣。

吴起初到西河,发现秦人常从边境上的一个亭(保垒)出发,进攻侵扰魏境,及到魏兵出击,秦人却又退了回去,如此反复骚扰,对西河安全威胁极大。而这个亭又易守难攻,也无法用重兵长期围困。成为插在西河的眼中钉,使历届西河守将大伤脑筋。吴起在对秦亭进行反复侦察之后,回到驻地,多少天闭口不谈攻亭之事,反而让人放一画辕于北门外,说:有人能将此车辕从北门移至南门,就赐给良田美宅。开始,大家都不信,纷纷围观看热闹,后来有个实心眼的人真的将车辕移到了南门,果然得到了良田美宅。紧接着,吴起又置一石礅于东门外,宣布谁能搬它到西门外,还赐给良田美宅。这一下,大家争着来搬石墩。吴起见老百姓相信他的话了,遂下令,谁能先登上秦亭,封为国大夫,赐给良田美宅。不久,秦亭就被攻下了。因为秦亭上守军不多,地势险要,不利于展开兵力,如果用正规军去攻,不易讨好,用重赏激励百姓,他们会自己想办法,而且秦军又难以为备,这正是吴起的过人之处。

吴起任西河郡守近20年,与诸侯大战76次,其中全胜之役64次,其余12次不分胜负,为魏国辟土拓疆千里,真是纵然孙武再生也不过如此。但是吴起始终受到魏国统治集团的猜忌,虽然政绩卓著,战功赫赫,整个魏国几乎全靠他来支撑,却进不了领导中枢,最后还是在魏侯宠臣的排挤陷害下,离魏他适,投奔楚国。

高潮与落幕

楚国自昭王时败于吴之后,就一直萎靡不振。当别的国家都在进行改革,任用贤人的时候,楚国却成了腐败糜烂的王族的一统天下。楚悼王熊疑公元前401年即位时,国政糟到了不能再糟的地步,政坛上勾心斗角,贿赂公行,小人当政,国势日衰,军队不堪一战,秦国和三晋(魏、赵、韩)都在欺负楚国,侵夺去了大片国土。楚悼王是位想有所作为的君主,不甘心当年威震中原的楚国就这样沉沦下去,因而急于寻找一个能使楚国变法图强的人来主持国政。吴起的到来使楚悼王大喜过望,如久旱之盼甘霖。这时的吴起,已经名满天下,楚悼王对之钦敬不已,吴起一到,楚悼王就要委国以从,但吴起要求先过渡一下,于是先担任了宛地郡守,未及一年宛地大治。楚悼王迫不及待地任吴起为令尹(即楚之宰相)。

经过一年的实践和观察,吴起已经看出了楚国软弱积贫的症结所在,他对楚悼王说:“楚国地方数千里,可以养兵上百万,按理应当压倒诸侯,世世代代为霸主,其所以不能威加诸侯的原因,在于缺乏养兵之道。养兵先需富国,国富才能强兵。现在楚国冗官满朝,大量的贵族干拿着公家钱粮,不干事,而士兵仅能糊口,这种情况下指望他们为国捐躯岂不是一句废话。如果大王听我的话,当务之急莫如淘汰冗官,整顿王族,增加储备以待敢战之士卒,如果这样做了而国威不振,请大王杀我的头以谢天下。”

就这样,吴起开始了变法。在政治上,他取消了楚国之世卿世禄制度,凡是受封已传五代者取消爵位,疏远的王族,一律除籍,所有冗官一概裁撤。在经济方面,他把国都失去爵和官职的贵族填充到边鄙乏人之地,让他们垦荒生产。在军事上,吴起整顿军队,精简机构,增加士卒给养,严格训练,使楚军重振雄风,又成了一支劲旅。同时他还加宽加高了郢都城墙,使之易守难攻。就这样,楚国迅速强大起来,兵威四加,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强秦,败三晋。公元前381年,楚国在吴起指挥下救赵攻魏,大破魏军,再一次饮马黄河,重振楚庄王的雄风。

吴起在楚国的政治军事生涯,是他整个一生最辉煌的时光,他大刀阔斧,疾风暴雨似的改革,极大地满足和实现了他的政治抱负。然而戏剧的高潮后紧接着就是落幕,正在他春风得意的时候,楚悼王去世了。被吴起变法打击过的旧贵族马上掀起暴乱,攻杀吴起,一时事起仓促,吴起抵敌不过,就跑进王宫,伏在楚悼王的尸体上,旧贵族们齐射吴起,也有不少箭射在王尸上,吴起临死时大叫:

“你们身我不要紧,可是你们射中王尸,就不怕触犯楚国法律吗?”

暴乱的旧贵族闻言四散逃命。后来,楚肃王继位,果然以射王尸之罪把那些暴乱贵族灭了十余家。吴起临死还用计为自己报了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