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爱国故事(爱我中华好故事)
1318900000016

第16章 起义少帅张学良

他出身于显赫的大军阀家庭,是风度翩翩的民国美男子;他本可以顶着“少帅”的名号度过一个声色犬马的人生,可现实偏要压他一肩的戎马战事和家仇国恨,为此而被幽禁半个世纪。他就是在中国现代史上发动西安事变而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的张学良将军。

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是北洋军阀奉系首领,号称“东北王”,是北洋政府的最后一位掌权者。张学良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和锻炼,在治军方面继承了父亲睿智严明的风范。更为不同的是,他在青年时期所具有的现代化的政治观念,已非老帅所能及。

1928年6月4日,由于不肯满足日本帝国主义的无理要求,张作霖乘火车途经沈阳西郊皇姑屯车站时,被日本关东军埋设的炸弹炸成重伤,当日在沈阳死去。年轻的张学良临危受命,坚守中国领土,尽力摆脱日本的军政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在日俄两大帝国主义的环伺之中、守旧派元老将领的压力之下,他坚持贯彻自己反对内战、支持三民主义的政治理想,于12月果断宣布东北地区服从南京国民政府领导,降下北洋政府五色旗,改升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此举标志着北伐战争的胜利结束,中华民国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张学良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东北军从此诞生。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然对东北军发动攻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张学良由于对形势的错误估计,不想给日军以扩大战事的借口,再加上蒋介石一贯对日的“不抵抗政策”,下达了不抵抗之令。驻守北大营的1万多名东北军将士因遵循张学良的严令没有抵抗,力避冲突,退守锦州,日军很快便侵占了东三省全境。

张学良为此深感愧疚,自己一时竟成千古罪人。而更令其痛苦的是,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还任命他为西北“剿总”副总司令,围攻抗日红军。

面对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张学良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但都遭到拒绝。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督战。张学良与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向蒋介石面谏,却遭到蒋介石拒谏。

“不要打了!”张学良劝道,“都是中国人,怎能用枪对着自己人?日本侵略者正长驱直入,这样下去,你就等于是投降!”

蒋介石微眯着眼睛,摇摇头说:“汉卿呀,你真是太天真了。我只是先不战而已。日本人侵占一点点领土并不重要,对付红军才是当务之急。”

张学良愤然而起说:“你这样不战,人家就把我们中国一点点吞食下去,你这样做比投降还无耻!”

最后,顽固的蒋介石命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进攻陕北红军,否则将其所部分别调往福建、安徽。

12月9日,西安数千名学生进行游行示威,前往临潼华清池向蒋介石请愿。蒋介石下令警察制止学生运动,且必要时就“格杀勿论”。张学良闻讯后,立刻赶上游行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

见张学良将军来了,学生更是一片沸腾,他们齐声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张将军!”一个学生挤到人群前,冲着张学良喊道,“我是东北大学的学生。我们知道东北军是主张抗日的。您应该带领东北军打回老家去!”

于是,所有学生都高呼:“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

张学良望着群情激昂的学生们,内心也激动不已。他走上前去,双目含泪,诚挚地说:“同学们,你们今天先回去吧。我张学良保证,一星期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

如果我做不到,你们其中任何人都可以置我张学良于死地。”

听了这番话,请愿学生们便在华清池前高唱了一曲《松花江上》,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东北军士兵。张学良也跟着轻唱,心中已暗下决心采取一切手段,逼使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以后,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事变,并派周恩来等为代表到西安帮助张、杨正确解决事变。经过多方努力,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为在抗日前提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创造了条件。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送蒋介石返回南京,当即被扣留、判刑,先后被软禁于浙江、贵州、重庆等地,1949年被押送到台湾继续软禁,度过了50余年的软禁生活。

张学良曾无限感慨地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然而在世人看来,他的这段岁月却比很多人一辈子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