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1319500000039

第39章 楚策一(4)

有人对昭过说:“楚王太不懂得怎样争得好的声誉了。过去,韩国要求东周让工师藉做相国,东周没有答应;魏国也要求西周任命綦母恢为相国,西周也没有答应,这是什么原因呢?周君说:‘这是他们将我当作一个县吏来看待的表现呀。’现在楚国是拥有万乘之车的强国,楚王又是天下稍有的贤明的君主。假若张仪执意请求大王将您和陈轸赶走,而大王又答应了张仪的要求,其结果是,楚国就等于是让自己变得还不如东周了,而张仪则变得比韩、魏两国的国君还要尊贵呀。更何况张仪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替泰国立下汗马功劳,却又想从魏国那里获取好处。假如他们想要帮助魏国攻打其他诸侯的话,必将会向南去攻打楚国。而想要攻打,就需要制定一些列可行的策略,对外要让对方和其盟国断交,对内则要用计将对方的谋臣铲除。陈轸是夏地人,他对韩、赵、魏三国的政事非常精通,假如将他赶走的话,那楚国就没有谋臣了。现在您操控着楚国的民众,一旦把您也赶走的话,那就没有人可以治理好楚国的民众了。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内攻的战术呀,然而楚王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您为什么不推荐我去拜见楚王呢,我可以让楚、齐两国不至于绝交;只要楚、齐两国不绝交,张仪得知这个消息,就会故意拖延时间,不将鄢郢和汉中交出。这样一来,昭雎答应秦国的会将郢、汉中归还于楚国的话,楚王便不会相信了,而大王也就不会再重用昭雎了。”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

[原文]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①曰:“自从先君文王以至不谷②之身,亦有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乎?”莫敖子华对曰:“如华不足知之矣。”王曰:“不于大夫,无所闻之。”莫敖子华对曰:“君王将何问者也?彼有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有崇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有断脰③决腹,壹暝④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有劳其身,愁其志,以忧社稷者;亦有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

王曰:“大夫此言,将何谓也?”

莫敖子华对曰:“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⑤,鹿裘⑥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夕,无一月之积。故彼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令尹子文是也。

“昔者叶公子高,身获于表薄,而财⑦于柱国;定白公之祸,宁楚国之事;恢先君以揜方城之外⑧,四封⑨不侵,名不挫于诸侯。当此之时也,天下莫敢以兵南乡⑩,叶公子高食田六百畛。故彼崇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叶公子高是也。

[注释]

①莫敖子华:楚国的大臣。莫敖,官职名。②不谷:古时君王对自己的谦称。⑧脰:脖子,颈。④暝:闭眼。⑤缁:黑色。帛:丝织物的总称。⑥鹿裘:鹿皮衣。⑦财:通“才”。⑧恢:扩大。揜(yǎn):通“掩”,覆取。⑨封:境。⑩乡:通“向”,即往、进。食田:赐田,封田。畛(zhěn):古代计算田地的单位,千亩为一畛。

[译文]

楚威王问莫敖子华说:“从先王文王到我这一代为止,是否有不追求爵位,不计较俸禄,而只是忧虑国家社稷的大臣吗?” 莫敖子华说:“像我这样的人还不能知道此事。”威王说:“我要不从你这得知的话,我就无从得知了。”子华回答说:“大王您问的究竟是哪类人呢?他们之中有十分清廉的官员,不求富贵,而担忧国家社稷的;有为了为了爵位显赫,增加俸禄,而担心国家社稷的;有愿意砍头剖腹,视死如归,不考虑个人的利益,而只为国家社稷的;有身体疲惫,苦其心志,而为国家社稷忧心的;还有不追求爵位,不计较俸禄,而为国家社稷忧虑的。”

楚威王说:“您说了这么多,说的都是谁呢?”莫敖子华回答说:“从前令尹子文,上朝时,穿着黑色的绸衣,在家时,就穿鹿皮缝制的粗衣;天不亮就站在宫门口等候朝见,天黑才回家吃饭;家里穷得朝不保夕,连一个月的余粮也没有存下。所以,为官清廉,不求富贵,而忧虑国家的,令尹子文正是这样的人。

“从前,楚国的叶公子高,出身微贱,其貌不扬,后来其才干被柱国发现;他平定了白公胜挑起的内乱,稳定了楚国的局势;扩大了先君的领土,收复了方城以北的土地,四境诸侯都不敢前来侵犯,使楚王的名声在诸侯中没有受到损伤。在这个时候,天下诸侯没有谁敢率兵南下攻打楚国,楚王封给叶公子高的封地,田地高达六十万亩。所以,我说的有为了为了爵位显赫,增加俸禄,而担心国家社稷的,叶公子高正是这样的人。

[原文]

“昔者吴与楚战于柏举,两御之间夫卒交①。莫敖大心抚其御之手,顾而大息曰②:‘嗟乎子乎,楚国亡之日至矣③!吾将深入吴军,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与大心者也,社稷其为庶几乎④!’故断脰决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莫敖大心是也。

“昔吴与楚战于柏举,三战入郢,寡君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棼冒勃苏⑤曰:‘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于是赢粮潜行,上峥山,逾深谿,蹠⑥穿膝暴,七日而薄秦王之朝,雀立不转,昼吟宵哭,七日不得告,水浆无入口,瘨而殚闷,旄⑦不知人。秦王闻而走之,冠带不相及,左奉其首,右濡其口,勃苏乃苏。秦王身问之‘子孰谁也?’棼冒勃苏对曰:‘臣非异,楚使新造盩棼冒勃苏。吴与楚战于柏举,三战入郢,寡君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使下臣来告亡,且求救。’秦王顾令,不起。‘寡人闻之,万乘之君得罪于士,社稷其危,今此之谓也。’

[注释]

①吴与楚战于柏举: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问与楚国在柏举交战,楚军被打得大败,吴军攻占郢都,楚昭王逃走。②莫敖大心:即沈尹戍,又称左司马戌。大息:即太息,长叹。③嗟乎子乎:犹言“嗟乎嵫(zī孜)乎”,忧叹声,相当于“唉”。子,通“嗞”。④扑:倒,犹言打倒。捽(zuó昨):揪,犹言捉住。与:敌,相当。庶几:犹言差不多。⑤棼冒勃苏:即申包胥。棼冒,姓氏;勃苏,人名。⑥蹠:脚掌。⑦旄:丧失知觉。

[译文]

“过去,吴、楚两国在柏举交战,双方对垒,士卒已经短兵相接。莫敖大心抚摸着给他驾车士兵的手,回头长叹一声说:‘唉,楚国灭亡的日子不远了!我准备深入吴国军队,如果能打倒一个,或者捉住一个,就和大心我的命相抵了,如果楚国人都能这样,国家或许还有希望!’所以说那些愿意砍头剖腹,视死如归,不考虑个人的利益,而只为国家社稷的,莫敖大心正是这样。

“过去,吴、楚两国在柏举交战,吴军连续攻打了三次,就攻入了楚国的都城,楚王逃走了,大夫们也都跟随而去,百姓流离失所,棼冒勃苏说:‘假如我身披战甲,手执锐利的武器,与强敌交战而死去,那这也仅仅是一个普通兵卒,不如向其他诸侯奔走求救。’于是棼冒勃苏就背着干粮秘密出发了,翻越险峻的高山,跋涉急湍的溪谷,脚掌都磨烂了,膝盖也磨破了,走了七天终于到达秦王的宫殿,惦着脚跟翘首以盼,希望得到秦王的援助,而且日夜哭泣,希望得到秦王的同情,七天了也没有人替他禀告秦王,他滴水未进,头昏眼花,最终晕倒了,人事不知。秦王听说后才赶紧跑过来,连帽子和衣带都没有系,左手扶着他的头,右手给他灌水,这样勃苏才苏醒了过来,秦王亲自问他:‘你是什么人?’勃苏答道:‘我不是别人,正是楚王差遣而来请求救援,而刚刚犯了罪的使者苏冒勃苏。吴、楚两国在柏举交战,吴国攻打了我们三次,就攻入了楚都郢,国君逃亡在外,大夫们也都跟随左右,百姓流离失所。所以,楚王特差遣我来向秦王您报告楚国的危险境遇,并且请求您能够救援楚国。’秦王回头看了看他,让他起来,棼冒勃苏还是不起。秦王说:‘我曾听说,拥有万乘战车的大王,如果得罪了志士,社稷就会有危机,现在棼冒勃苏就是这样的志士啊。’

[原文]

遂出革车千乘,卒万人,属之子蒲与子虎,下塞以东,与吴人战于浊水而大败之,亦闻于遂浦。故劳其身,愁其思,以忧社稷者,棼冒勃苏是也。

[译文]

于是秦王就派出战车千辆,士兵万名,交给子蒲和子虎指挥,出了关塞向东进兵,在浊水与吴国人交战,并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也听说他们也在遂浦交上了手,所以说身体疲惫,苦其心志,而为国家社稷忧心的人,棼冒勃苏正是这样。

[原文]

“吴与楚战于柏举,五战入郢。君王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蒙谷结斗于宫唐之上①,舍斗奔郢曰:‘若有孤②,楚国社稷其庶几乎!’遂入大宫,负离次之典以浮于江③,逃于云梦之中。昭王反郢,五官失法,百姓昏乱;蒙谷献典,五官得法,而百姓大治。比蒙谷之功,多与存国相若,封之执圭,田六百畛。蒙谷怒曰:‘谷非人臣,社稷之臣,苟社稷血食,余岂患无君乎④?’遂自弃于磨山之中,至今无胄⑤。故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蒙谷是也。”

王乃大息曰:“此古之人也,今之人焉能有之耶?”莫敖子华对曰:“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⑥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然而不避。华闻之:‘其君好发者,其臣抉拾⑦。’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注释]

①蒙谷:楚国将领。结斗:犹言交战。②蒙谷认为楚昭王逃亡在外,生死不知,所以说“若有孤”。③大宫:指楚王宫:一说,指太庙。离次之典:指记载楚国法律的典籍。④余岂患无君乎:我难道忧虑没有君主吗。⑤磨山:山名。无胄:犹言子孙没有显要地位的人。⑥冯:通“凭”,指凭借。⑦抉拾:古时射箭的工具。

[译文]

“吴、楚两国在柏举交战,经过五次战斗,就攻入了楚国的都城,楚王逃走了,大夫们也都跟随而去,百姓流离失所。蒙谷在宫唐这个地方与吴军交战,他临阵脱逃奔回郢都说:‘如果还有嗣君,楚国的社稷就还能有生存下来的希望!’于是就来到楚王的宫殿,背上楚国的法律典籍顺江飘浮而下,逃往云梦泽中。楚昭王返回郢都,百官无法可依,百姓也困惑混乱;蒙谷献出法律典籍,百官有法可循,百姓得到了很好地治理。相较一下蒙谷的功劳,可以于保全国家政权想比,楚王封他执珪的爵位,赏赐土地六十万亩。蒙谷很生气地说:‘我不只是大王的臣子,也是国家的臣子,只要国家平安无事,我难道忧虑国家没有君主吗?’于是他就隐居到磨山之中,至今他的后代子孙没有做大官的人。所以说不追求爵位,不计较俸禄,而为国家社稷忧虑的人,蒙谷正是这样。”

楚王于是就叹息说:“这些都是古人,现在的人哪里还会有这样的呢?”莫敖子华回答说:“以前先君楚灵王喜欢腰细的人,于是楚国人就开始节食,以致身体弱得要扶着东西才能站稳行走。吃东西是人原始的欲望,但是他们却忍着饥饿不吃东西,死亡是人所厌恶的,可是人们却不想办法逃避。我还听说:‘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君喜欢射箭的话,这个国家的大臣们也会努力学习射箭。’大王您现在只是不喜欢贤士罢了,假如大王您真的喜欢贤士的话,上述这五种贤士,都可以招来为您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