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1319500000048

第48章 赵策一(2)

赵襄子非常痛心地说:“您这是为什么啊?我曾听闻辅佐君主的人,必然要声名显赫,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地位就应该尊贵,统领国家的人,就应当握有重权,自己忠心对待君主,又为大众所信服。这是古代圣贤们之所以能够统治国家,安定社稷的原因所在啊!您为何要这样做啊?”张孟谈说:“您所说的是成功治国的美德;而我所说的是治理国家的方略。我纵览古往今来的成大事的人,普天之下最美好的东西,相似的很多;但是大臣与国君的平分政权,国家还能安定的,几乎没有。不忘记前车之鉴,对以后做事也是一种借鉴。假如您不考虑这些的话,我也就无能为力了。”张孟谈显出非常悲哀的神色,带有诀别的意味。

赵襄子就让张孟谈先走了,自此之后,在床上躺了三天不起,他让人对张孟谈说:“晋阳城的政务,大臣们不听从调遣,该怎么办好啊?”张孟谈回答:“统统处以死刑。”张孟谈又对赵襄子说:“左司马为了国家,安定社稷,不顾及个人安危,为了成全他的忠心,您就让我走吧!”赵襄子说:“那你就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吧。”赵襄子答应了张孟谈。自此以后,张孟谈安然地享有尊崇的盛名,他把自己的封地归还了,还舍弃了相位,放弃了权贵,亲自到负亲之丘耕种劳作,因此说:贤臣治理国家那是因为有圣明的君主当政。

张孟谈悠闲地种了三年地,韩、魏、齐、楚四国背叛了之前的联盟,共同谋划攻打赵国,赵襄子前来拜见张孟谈,并说:“之前知伯的土地,赵氏分得十多个城邑,他们现在反向倒戈了,诸侯是谋划攻打我们,这件事该怎么办?”张孟谈说:“大王还是背着剑为我驾驶车辆回到都城,让我住在宗庙里,把任命官吏大夫的权力交给我,我为您试着谋划对策。”赵襄子说:“好。”张孟谈这才上路,他的妻子到楚国去了,长子到韩国去了,次子到魏国去了,少子到齐国去了。四国之间相互产生疑心,这次进贡给计谋,失败了。

晋毕阳之孙豫让

[原文]

晋毕阳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刃其扞①,曰:“欲为知伯报仇。”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

豫让又漆身为厉②,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其友谓之曰:“子之道甚难而无功,谓子有志则然矣,谓子智则否。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子之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豫乃笑而应之曰:“是为先知报后知,为故君贼新君,大乱君臣之义者无此③矣。凡吾所谓为此者,以明君臣之义,非从易也。且夫委质而事人,而求弑之,是怀二心以事君也。吾所为难,亦将以愧天下后世人臣怀二心者。”

[注释]

①扞:当作“圬”,泥工抹墙器。②漆身为厉:用漆涂遍全身,生满癞疮。③无此:没有超过这个的。

[译文]

晋国义士毕阳的孙子豫让,最初在范氏、中行氏手下当差,并没有受到重用。于是他就转而投到知伯门下,知伯十分信任他。后来赵、魏、韩三家瓜分了知氏的土地,赵襄子最恨知伯,还派人把他的人头做成酒杯。豫让逃到山中说:“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我一要报答知伯的知遇之恩啊!”于是他改名换姓,扮成做杂役的人,到赵襄子的宫中,去整修厕所,伺机谋刺赵襄子。赵襄子前去厕所时,心中觉得这个整修厕所的人很怪异,就让人他抓来,问他是谁,一问才知道是豫让,他在整修厕所的工具上装上兵刃,说:“我想替知伯报仇。”赵襄子身边的人想杀了豫让,赵襄子阻拦了下来,说:“他是义士,我只要小心避开他罢了。而且知伯已经死了,也没有后人,他的臣子能为他报仇,这可算得上是天下的贤人啊!”于是把他释放了。

豫让又在全身涂满了漆,并生满癞疮,还刮掉了胡须眉毛,自毁容貌,扮做乞丐沿街乞讨。他的容貌,连他的妻子都认不出来了,说:“这个人的样貌不像是我的丈夫,为什么声音如此相像呢?”于是豫让又吞食通红的火炭把声音弄哑了。他的朋友对他说:“您这样做太难了,却没有什么功效。说你有志气吧,的确是这样;但是说您很聪明吧,那也不见得。凭你的才干去尽心事奉赵襄子,赵襄子必然会对你加以重用,一旦您得到亲近赵襄子的机会,你就可以有机会完成您的心愿,这样做既容易而且会有功效。”豫让笑了笑回答:“这是为了先前知遇之恩报复现在的知遇之恩,为了先前的大王而杀害现在的君主。搅乱君臣大义,没有什么比更严重的了。我这样做,只是为了表明君、臣之间的大义,并非是挑容易的去做。况且委身事奉他人,又想伺机杀了他,这是怀有二心为他服务。油漆全身,吞噬炭火觉得是很难的事情,我这么做就是要让后世身为人臣却怀有二心的人,感到惭愧。”

[原文]

居顷之,襄子当出①,豫让伏所当过桥下。襄子至桥而马惊。襄子曰:“此必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于是赵襄子面数豫让曰②:“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知伯灭范、中行氏,而子不为报仇,反委质事知伯。知伯已死,子独何为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③,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襄子乃喟然叹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知伯,名既成矣,寡人舍子,亦已足矣。子自为计,寡人不舍子。”使兵环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义,忠臣不爱死以成名④。君前已宽舍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虽死不恨。非所望也,敢布腹心⑤。”于是襄子义之,乃使使者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伏剑而死⑥。死之日,赵国之士闻之,皆为涕泣。

[注释]

①当:将。②数:数落,责备。③众人:普通人。④爱:爱惜,吝惜。⑤布:披露,陈述。腹心:内心意愿。⑥伏剑:拔剑自刎。

[译文]

此事过了不久,赵襄子有事外出,豫让埋伏在赵襄子必经之路的桥底下。等赵襄子来到桥边时,他的马忽然惊了。赵襄子说:“一定是豫让藏在这里。”于是派人去询问,果然是豫让。赵襄子当面指责豫让说:“您不是曾经替范氏、中行氏办事吗?知伯灭亡了范氏、中行氏,可是您不去为他们报仇,反而委身替知伯当差。现在知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唯独给知伯报仇呢?”豫让说:“我替范氏、中行氏办事,范氏、中行氏像对待普通人那样对待我,我于是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知伯像对待贤士那样对待我,我于是像贤士那样报答他。”赵襄子便长叹一声,泪流满面地说:“唉呀,豫子!您为知伯报仇,已经功成名就了,我释放了您一次,也已经仁至义尽了。您自己考虑该这么办吧,我这次不会放过您了。”赵襄子就让士兵把豫让团团围住。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掩盖别人的大义,忠臣不因为一死而成就名声。您之前已经宽恕释放过我,天下没有一个人不称赞您的贤明。今天的事情,我本来应该立即被处死,然而希望请得您的衣服击杀一下,即使死了也毫无怨言。这不应该是我所希望办到的,冒昧地向您表达我的心里话。”于是赵襄子认为他很有义气,就派人拿着自己的衣服交给豫让。豫让拔剑在手上虚晃了三下,仰天大呼向衣服击刺说:“你可以报答知伯的恩惠了。”于是就自杀而死。豫让死的那天,赵国的士人听了,都为他哭泣。

魏文侯借道于赵攻中山

[原文]

魏文侯借道于赵攻中山。赵侯将不许①。赵利曰②:“过矣。魏攻中山而不能取,则魏必罢,罢则赵重③。魏拔中山,必不能越赵而有中山矣。是用兵者,魏也;而得地者,赵也。君不如许之,许之大劝,彼将知赵利之也,必辍④。君不如借之道,而示之不得已。”

[注释]

①赵侯:赵烈侯,名籍。②赵利:赵氏之族,策士。③罢(pí皮):通“疲”,疲劳。重:威重,此犹言强大,占有优势。④许之大劝:即大劝许之的倒装,意为尽力许之,指答应得很痛快。

[译文]

魏文侯向赵国借道去攻打中山。赵烈侯不想借道给魏国。赵利说:“大王您错了。如果魏国攻打中山,结果失败了,那么魏国一定兵力疲惫,这样一来,赵国就变得权高望重了。如果魏国攻下了中山,一定不能超越赵国而独自拥有中山的土地。这样一来,派兵攻打中山的是魏国;可是取得中山土地的是赵国。大王不如答应他,但如果答应得很痛快,他们就会明白赵国别有用心,必然会取消对中山的攻打。大王不如借给他们路,而表示不情愿的样子给他们看。”

秦、韩围梁

[原文]

秦、韩围梁,燕、赵救之。谓山阳君曰:“秦战而胜三国①,秦必过周、韩而有梁;三国而胜秦,三国之力虽不足以攻秦,足以拔②郑。计③者,不如构④三国攻秦。”

[注释]

①三国:指魏、燕、赵三国。②拔:攻下。③计:考虑。④构:联合。

[译文]

秦、韩两国结盟前去围攻魏国的都城大梁;燕、赵两国便共同出兵救援魏国。有人对韩国大臣山阳君说:“如果秦国打败了魏、燕、赵三国,必将会越过周、韩两国,去占领大梁;如果魏、燕、赵三国打败了秦国,这三国的力量即便是不能与秦国相抗衡,却也足够去消灭韩国(现在韩已灭郑,故指韩)了,从韩国的危亡的角度考虑的话,我们还是选择与魏、燕、赵三国联合起来去攻打秦国的好呀。”

腹击为室而钜

[原文]

腹击①为室而钜,荆敢言之主。谓腹子曰:“何故为室之钜也?”腹击曰:“臣羁旅②也,爵高而禄轻,宫室小而帑③不众,主虽信臣,百姓皆曰:‘国有大事,击必不为用。’今击之钜宫,将以取信于百姓也。”主君曰:“善。”

[注释]

①腹击:赵臣。②羁旅:寄居他国。③帑:通孥。

[译文]

腹击建造的房子很雄伟,荆敢把这件事告诉了赵国君主。君主对腹击说:“为了什么把房子造得这么雄伟呢?”腹击说:“我是寄居赵国的臣子,爵位虽高但俸禄却很低,我的住房很小是因为孩子少,主君虽然说很信用我,但百姓都说:‘如果国家发生大事,腹击肯定不被信用。’现在我建造的房子很雄伟,那是准备用它来取信于民。”君主说:“好啊。”

苏秦说李兑

[原文]

苏秦说李兑①曰:“洛阳乘轩里②苏秦,家贫亲老,无罢车驽马,桑轮蓬箧,羸幐,负书担橐③,触尘埃,蒙霜露,越漳、河,足重茧,日百而舍,造外阙,愿见于前,口道天下之事。”

李兑曰:“先生以鬼之言见我则可,若以人之事,兑尽知之矣。”苏秦对曰:“臣固以鬼之言见君。非以人之言也。”李兑见之。

苏秦曰:“今日臣之来也暮,后郭门,藉席无所得,寄宿人田中,傍有大丛。夜半,土梗与木梗斗曰:‘汝不如我。我者乃土也。使我逢疾风淋雨,坏沮,乃复归土。今汝非木之根,则木之枝耳。汝逢疾风淋雨。漂入漳、河,东流至海,泛滥无所止。’臣窃以为土梗胜也。今君杀主父而族之,君之立于天下,危于累卵。君听臣计则生,不听臣计则死。”李兑曰:“先生就舍,明日复来见兑也。”

苏秦出。李兑舍人谓李兑曰:“臣窃观君与苏公④谈也,其辩过君,其博过君,君能听苏公之计乎?”李兑曰:“不能。”舍人曰:“君即不能,愿君坚塞两耳⑤,无听其谈也。”明日复见,终日谈而去,舍人出送苏君,苏秦谓舍人曰:昨日我谈粗⑥而君动,今日精而君不动,何也?”舍人曰:“先生之计大而规高⑦,吾君不能用也。乃我请君塞两耳,无听谈者。虽然,先生明日复来,吾请资先生厚用⑧。”明日来,抵掌而谈。李兑送苏秦明月之珠、和氏之璧、黑貂之裘、黄金百镒,苏秦得以为用,西入于秦。

[注释]

①李兑: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武灵王让位少子何,引起内乱。他和公子成一起,发兵保惠文王,杀太子章,进围沙丘官,逼死武灵王。从此独专国政,他对外主张合纵,曾与苏秦协力,发动赵、楚、齐、魏、韩五国联兵攻秦,进屯成皋,最终无功而退。②洛阳乘轩里:苏秦的家乡。③橐:一种口袋。④苏公:对苏秦的尊称。⑤即:犹言若,如果。坚塞:紧紧地堵塞。⑥谈粗:即粗谈,大概地谈一下。⑦计大而规高:计谋大而规划高。⑧厚用:优厚的财费。

[译文]

苏秦游说李兑,说:“洛阳乘轩里人苏秦,家境贫寒双亲年老,连劣马拉着的破车,桑木轮子的小车也没有,只见他装着茅草编织的箱子,打着裹腿,背着书挑着口袋,顶着滚滚尘土,冒着霜露严寒,越过漳水、黄河,脚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日行百里才投宿,现在来到了您的宫门之外,希望拜见您,亲口谈论一下天下的形势。”

李兑说:“先生如果拿有关鬼的事情来说,我不妨听听,如果用谈论人世间的事情来游说我,我没必要见他。”苏秦说:“我本来就是拿有关鬼的事情来拜见您的,不是用有关人的话。”李兑接见了他。

苏秦说:“今日我来得晚了,郭门已经关闭,我连个草席也没有,只得寄宿在别人的田地之中,田旁有一片大树林。半夜的时候,听见土偶和木偶争辩说:“你不如我,我是泥土做的。如果我遭受大风连阴雨的侵袭,身体就被破坏了,但是仍然可以回归泥土。现在你不是树木的根,而仅仅是树的支干罢了。你如果遭受大风连阴雨的侵袭,顺流漂入漳水、黄河,向东流到大海里,永世飘泊。’我认为是土偶胜利了。现在您杀死主父灭了他的族人,您立足于天下,就像把蛋垒起来一样危险。您听我的计策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不听我的计策就面临死亡的危险。”李兑说:“先生先回馆舍休息吧,明天再来见我。”

苏秦走后,有个门客对李兑说:“我刚才偷偷听您与苏君的交谈。依我看,无论口才学识,苏君都比您厉害。试问,您能否接受他的建议?”李兑表示自己不能接受。门客就劝他:“您如果不能接受,大可掩耳不听,这样才不会改变自己的心意。”第二天,苏秦又前来拜见,二人谈了整整一天,苏秦才离开。门客出来送别苏秦,苏秦按讷不住内心的疑问,向门客探听消息说:“昨日苏秦仅仅说了个一个大概,你家主人显然内心已经蠢蠢欲动,为什么今天我把自己的计谋和盘托出,并为他的大业细细谋划,你家主人却似乎没听见的样子,我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门客答道:“先生的计谋,可谓高瞻远瞩,可惜主人不肯采纳。因为昨日我曾劝告我主,掩耳不听,所以主人今天才这样。但先生明日可以再来,我可以劝服主人资助先生很多财物,留作路上的盘缠。”第二天苏秦又来拜见,与李兑抵掌而谈,后来李兑送苏秦很多明珠宝玉,貂裘黄金。苏秦于是凭借这些资财,向西去了秦国。

赵收天下

[原文]

赵收天下①,且以伐齐。苏秦为齐上书说赵王曰:“臣闻古之贤君,德行非施于海内也,教顺慈爱非布于万民也,祭祀时享②非当于鬼神也。甘露降,风雨时至,农夫登,年谷丰盈,众人喜之,而贤主恶之③。今足下功力非数痛加于秦国,而怨毒积怒非素深于齐也④。臣窃外闻大臣及下吏之议,皆言主前专据以秦为爱赵而憎齐。臣窃以事观之,秦岂得爱赵而憎齐哉!欲亡韩吞两周之地,故以齐为饵,先出声于天下,欲邻国闻而观之也⑤。恐其事不成,故出兵以佯示⑥赵、魏。恐天下之惊觉,故微韩以贰之⑦。恐天下疑己,故出质以为信。声德于与国,而实伐郑韩⑧。臣窃观其图之也,议秦之谋计必出于是⑨。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