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1319500000050

第50章 赵策一(4)

赵胜到了上党,说:“敝国的大王,听到了太守的转告,委派赵胜我作为使者,前来对您,说:‘请把三万户的城邑封赏给太守,千户的封赏给县令,各大小官吏的爵位都连升三级,民众能把人聚集到一起的,每家赏赐金子一百二十两。’”冯亭泪流满面,并低头说:“这是我使自己处在三不义的境地了:为大王守卫土地而不能战死,并且把土地送给别人,这是第一不义;大王把土地献给秦国,我没有听从君主的命令,这是第二不义;出卖君主的土地反而食封户,这是第三不义。”于是冯亭辞谢了赵国的封赏而回到韩国,对韩王说:“赵国听说韩国不能坚守上党的土地,如今已发兵占领上党了。”

韩国报告秦国说:“赵国派兵占领了上党。”秦王大怒,命令白起、王龁率领军队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交战。

苏秦为赵王使于秦

[原文]

苏秦为赵王使于秦,反,三日不得见。谓赵王曰:“秦乃者过柱山,有两木焉。一盖呼侣,一盖哭。问其故,对曰:‘吾已大矣,年已长矣,吾苦夫匠人,且以绳墨①案规矩②刻镂我。’一盖曰:‘此非吾所苦也,是故③吾事也。吾所苦夫铁钻④然,自入而出夫人者。’今臣使于秦,而三日不见,无有⑤谓臣为铁钻者乎?”

[注释]

①绳墨:木工用以取直的墨斗。②规矩:圆规、矩尺。③故:通固。④钻:同楔。⑤无有:前脱“得”字。

[译文]

苏秦替赵王出使到秦国去,当他返回赵国时,一连三天赵王没有接见他。他就前去对赵王说:“我这次出使的路途中,从柱山经过,发现了两棵奇特的树。一棵似乎在呼唤它的伴侣,一棵似乎在哭泣。我很纳闷,也是上前问它们为什么这样。其中一棵树回答说:‘我已经长大了,年纪也老了,我最苦恼的是那些木匠,他们将使用墨斗线锯开我,按着圆规或矩尺的划线刻削我。’另一棵树说:‘这不是我苦恼的事情,这本来就是我们的分内的事情。我所苦恼的是那个大铁楔子,把它凿进来木屑就出去了。’这次我出使到秦国,回来三天了,您也没有接见我。该不会有人诽谤我,说我是那个大铁楔吧?”

甘茂为秦约魏以攻韩宜阳

[原文]

甘茂为秦约魏以攻韩宜阳,又北①之赵。冷向谓强国曰:“不如令赵拘甘茂勿出,以与齐、韩、秦市②:齐王欲求救宜阳,必效③县狐氏;韩欲有宜阳,必以路涉、端氏赂赵;秦王欲得宜阳,不爱名宝。且拘茂也,且以置公孙赫、樗里疾。”

[注释]

①北:向北。②市:交换、买卖。③效:献出。

[译文]

甘茂替秦国去联合魏国,打算一起去进攻韩国的宜阳,又向北到了赵国,打算也联合赵国。秦国的大臣冷向对赵国的大臣强国说:“您为什么不让赵王将甘茂扣押了,不让他离开赵国。这样一来,齐、韩、秦三国必将会贿赂赵国。齐王打算救宜阳的话,也必然会把县狐氏之地献给赵国;韩国打算保住宜阳的话,也必然会把路涉、端氏两地献给赵国;秦王打算得到宜阳的话,必然会将甘茂救出来,让他继续为攻打宜阳进行游说活动,这样一来,也必然会将名贵的宝器献给赵国。更何况,赵国如果将甘茂扣押的话,秦国会起用公孙赫、樗里疾二人,这样的话,赵国对算这两人有恩了。”

谓皮相国

[原文]

谓皮相国①曰:“以赵之弱而据②之建信君③,涉孟④之雠,然者何也?以从为有功也。齐不从,建信君知从之无功。建信君安能以无功恶秦哉?不能以无功恶秦,则且出兵助秦攻魏,以楚赵分齐,则是强毕⑤矣。建信、春申从,则无功而恶秦。秦分齐,齐亡魏,则有功而善秦。故两君者,奚择有功之无功为知⑥哉?”

[注释]

①皮相国:赵相国。②据:任。③建信君:赵宠臣。主张合纵。④涉孟:赵臣。主张连横。⑤强毕:图强之计毕于此。⑥有功之无功为知:应作有功无功之为知。

[译文]

有人对皮相国说:“赵国这样的软弱,却任用建信君,况且涉孟又和他政见不合,这样做是为什么呢?因为赵国觉得合纵策略可以为国建立功业。齐国本来不答应合纵,建信君应该知道合纵并不能建功立业。建信君怎么能拿不能成功的主张危害秦国呢?如果不能这么做,就应该出兵帮助秦国攻打魏国,或是联合楚、赵攻击齐国,赵国的奋发图强的计谋只能二者选一。如果建信君和春申君联合起来施行合纵策略,赵国不但无法建立功业,还可能造成有损损秦国的局面。如果赵国分割齐国,灭了魏国,赵国不但可以建功立业而且还能与秦国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您和建信君应该考虑,如何选择‘有功无功’才算作明智的做法?”

或谓皮相国

[原文]

或谓皮相国曰:“魏杀吕辽而卫兵,亡其比阳而梁危,河间封不定而赵危①。文信不得志,三晋倍之忧也②。今魏耻未灭,赵患又起,文信侯之忧大矣。齐不从③,三晋之心疑矣。忧大者不计而构,心疑者事秦急④。秦、魏之构,不待割而成。秦从楚、魏攻齐,独吞赵⑤,齐、赵必俱亡矣。”

[注释]

①封不定:当时秦国把河间封给吕不韦,吕不韦想进攻赵国扩大河间的土地;当时赵国正与诸侯合纵,想收回河间的土地,所以说封不定。②文信不得志:指上文“河间封不定”,犹言文信侯的愿望没有满足。倍,疑衍;一说,倍,犹背也,背后,亦通。③齐不从:齐国不参加约纵。④忧大者:忧虑大的国家。不计而构:没有很好谋划就构和。事秦急:急于事奉秦国。⑤独吞赵:指秦国独自吞并赵国。

[译文]

有人对皮相国说:“魏国杀了吕辽,卫国遭到了秦兵的攻打,比阳失守,相对的魏国危在旦夕,河间的疆界一旦不确定,赵国就面临危险了。文信侯的愿望没有实现,这是韩、赵、魏三国的忧患。现在魏国的耻辱还没消,赵国的祸患又发生了,对文信侯来说,忧虑就更大了。齐国不参与合纵策略,韩、赵、魏三国就对合纵策略产生了疑心。一些国家对合纵产生怀疑,于是没有慎重考虑就前去与秦国交好,甚至一些国家觉得合纵不会成功,于是就急于前去事奉秦国。秦、魏两国的联盟,没等割地就成功了。秦国跟楚、魏两国一起攻打齐国,独自吞并赵,齐、赵两国灭亡指日可待了。”

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

[原文]

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孟尝君择舍人以为武城吏,而遣之曰:“鄙语岂不曰‘借车者驰之,借衣者被之’。哉?”皆对曰:“有之。”孟尝君曰:“文①甚不取也。夫所借衣车者,非亲友,则兄弟也。夫驰亲友之车。被兄弟之衣,文以为不可。今赵王不知文不肖,而封之以武城,愿大夫之往也,毋伐树木,毋发②屋室,訾然③使赵王悟而知文也谨。使可全而归之。”

[注释]

①文:孟尝君即田文,所以这是他的自称。②发:毁坏。③訾然:訾,希求,希望。希望这样做。

[译文]

赵王把武城这个地方封给孟尝君。孟尝君选派了一些门客前去担任武城的官吏,并对他们说:“俗话不是说‘借来的车子如果不加爱惜地使用,就很容易损坏,借来的衣服如果不加爱惜地穿着在外面,就很容易弄脏’吗?”这些门客都回答说:“你说的很对。”孟尝君说:“我非常不赞成这样的说法。那借来的衣服和车子,如果不是亲戚朋友的,那么就是兄弟的。赶着亲戚朋友的车子前进,把兄弟的衣服穿在外面,我认为不该这么做。如今赵王不了解我的无能,就把武城封给我。希望你们到了那里之后,不要随便砍伐树木,不要任意破坏房屋,谨慎行事,让赵王了解我的才能。这样,我们才可以治理好武城,并切真正地拥有它。”

谓赵王曰

[原文]

谓赵王曰①:“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此天下之所明也。秦之有燕而伐赵②,有赵而伐燕;有梁而伐赵,有赵而伐梁;有楚而伐韩,有韩而伐楚;此天下之所明见也。然山东不能易其路③,兵弱也。弱而不能相壹,是何秦之知,山东之愚也。是臣所为山东之忧也。虎将即禽,禽不知虎之即己也,而相斗两罢,而归其死于虎。故使禽知虎之即己,决不相斗矣。今山东之主不知秦之即己也,而尚相斗两敝④,而归其国于秦,知不如禽远矣,愿王熟虑之也。

[注释]

①赵王:即赵武灵王,名雍,公元前325年~前299年。②有燕:犹言与燕国亲善。③山东:指华山以东的六个国家。易其路:改变秦国与山东六国连横之路。④两敞:两破,两败,犹言两败俱伤。

[译文]

有人对赵赵武灵王说:“三晋如果与秦国联合,势力就会衰弱下去,三晋如果与秦国疏远,势力就强大起来,这是天下人都很明白的事实。秦国与燕国一旦亲善,就会心生攻打赵国之心,一旦秦国与赵国亲善,就会心生攻打燕国之心;一旦秦国与梁国亲善,就会心生攻打赵国之心,一旦秦国与赵国亲善,就会心生攻打魏国之心;一旦秦国与楚国亲善,就会心生攻打韩国之心,一旦秦国与韩国亲善,就会心生攻打楚国之心;这是天下人看得明白的事情。然而华山以东的六个国家不能制止秦国的连横之路,是因为他们兵力实在弱小。兵力弱小的国家却不能团结一致对外,这就显示秦国是多么的明智,山东六国是多么的愚蠢,这是我为山东六国忧虑的地方。老虎正渐渐地靠近野兽,野兽不知道老虎的危险已经逼近,这时两个野兽还在互相争斗,等到疲劳至极,最终它们都死在老虎口里。所以让野兽知道老虎已经迫近了,决不能再互相争斗了。现在山东六国的君主不知道秦国正在迫近自己,而且互相争斗的两败俱伤,最终使自己的国家成为秦国的盘中餐,这等智慧比野兽差远了,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一下这些事。

[原文]

“今事有可急者。秦之欲伐韩梁,东窥于周室甚,惟寐亡之①。今南攻楚者,恶三晋之大合也。今攻楚休而复之②,已五年矣,攘地千余里。今谓楚王③:‘苟来举玉趾而见寡人,必与楚为兄弟之国,必为楚攻韩梁,反楚之故地。’楚主美秦之语,怒韩梁之不救己,必入于秦。有谋故杀④使之赵,以燕饵赵而离三晋。今王美秦之言,而欲攻燕,食未饱而祸已及矣。楚王入秦,秦楚为一,东面而攻韩。韩南无楚,北无赵,韩不待伐,割挈马兔而西走。秦与韩为上交,秦祸安移于梁矣。以秦之强,有楚韩之用,梁不待伐矣,割挈马兔而西走⑤。秦与梁为上交,秦祸案攘于赵⑥矣。以强秦之有韩梁楚,与燕之怒,割必深⑦矣。国⑧之举此,臣之所为来。臣故曰:事有可急为者。

“及楚王之未入也,三晋相亲相坚,出锐师以戍韩、梁西边,楚王闻之,必不入秦,秦必怒而循攻楚⑨,是秦祸不离楚也,便于三晋。若楚王入,秦见三晋之大合而坚也,必不出楚王⑩,即多割,是秦祸不离楚也,有利于三晋。愿王之熟计之也急!”

赵王因起兵南戍韩、梁之西边。秦见三晋之坚也,果不出楚王而多求地。[注释]

①亡,同忘。②休而复之:军队休整之后再进攻。③楚主:怀王。④杀:应作发,派出。⑤割挈马兔而西走:意谓割让土地会象马和兔子一样向西跑去献给秦国。⑥案:通安。移于赵,转移到赵国。⑦割必深:此谓割赵地。⑧国:赵国。⑨相亲相坚:互相亲近坚定盟约。⑩必不出楚王:一定不放楚王回国。

[译文]

“现在事情也有亟待解决的。秦国早想讨伐韩、梁两国之心,但又急于向东觊觎周室的权利,只有睡觉时才会暂时消停一下自己的这些贪欲。秦国向南攻打楚国,就是担心韩、赵、魏三国联合起来。现在秦国攻打楚国之后休整军队,重新用兵,已经有五年了,夺取的土地有一千余里。今天秦王如果对楚王说‘假使您能抬起您尊贵的脚前来见我,我一定和楚国结为兄弟之邦,一定替楚国攻打韩、梁两国,返还楚国原来失掉的土地。’楚王就会认为秦王的话很受用,再加上憎恨韩、梁两国过去在自己为难的时候,没有施以援手,就一定投靠秦国一边。秦国本来就谋算好了,因此会派使臣到赵国,以燕国为诱饵去勾引赵国来离间三晋。现在大王也被秦王的话所迷惑,打算去攻打燕国,要知道没等我们得到好处,就大祸临头了。楚王如果到秦国,秦、楚联合一起,向东去攻打韩国。韩国在南面失去楚国的援助,北面没有赵国的支持,韩国等不到秦国前来讨伐,就已经割让土地了,那惧怕的心思就如马和兔子一样向西奔跑过去,投奔秦国了。那时秦与韩结成邦交,秦国发动的战乱就要殃及到梁国了。凭借秦国的强大,再加上楚、韩两国的支持,梁国也用不着秦国去讨伐,就已经自动割让出土地,那惧怕的心思就如马和兔子一样向西跑过去,投奔秦国了。那时秦与梁又会结成邦交,秦国发动的战难就会殃及到赵国。凭借强大的秦国的实力,再加上有韩、梁、楚三国的支持,另外与燕国结下的怨恨,赵国遭受宰割的日子不远了。因为赵国打算推行某种政策,所以我到这里来。因此我说赵国也有亟待解决的事情。

“趁楚王没有投奔秦国的时候,三晋应该互相亲近起来,以坚定盟约,派出精锐军队戍守韩、魏两国的西部边境,楚王得知这样的情况,一定不会投奔到秦国去,秦国一定大怒,并像以前一样攻打楚国,这样秦国的兵祸还会对准楚国,这样的局势有利于三晋。假如楚王进入秦国,秦国看到三晋联合并坚定盟约,一定不放楚王回国,就要求楚国多割让土地,这样秦国兵祸还是对准楚国,这样的局势仍然有利于三晋。希望大王迅速谋划这些事!”

赵王于是向南发兵戍守韩、魏两国的西部边境,秦国看到三晋如此坚定盟约,果然不放楚王回国,并要求多割让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