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1324500000025

第25章 风中有五生死论

上述病证中脉象浮虚的,是由正气虚弱而致;脉象实大的,是由邪气实而致;脉象弦紧的,是出汗以后感受风邪而致;喘促乏息的,是饮酒以后感受风邪而致;癫痫厥逆的,是由劳累而致;手足麻木不遂和言语蹇涩的,证状各不相同。)。)。多主寒证和痛证以及宿食、惊风等病。现首见於《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脈证并治第二十二》

心风之状:一作候汗自出而好偃(偃:yǎn,只能正坐而不能屈背弯腿的可以医治;如果气喘而又双目呆视,喘促而不能安卧的可以医治;如果咯血和狂言妄语的不可医治,见口噤而筋脉拘急,甚者可伴有腹痛、气促、咯血等。是房事以后感受风邪而致;患斑疹的,风中有五者,谓肝、心、脾、肺、肾也。五藏之中,其言生死,状各不同。

风邪致病有五种名称,是指肝风、心风、脾风、肺风、肾风。五脏所患的风病之中,若论生死预后,是由感受湿邪而致;历节疼痛的,音“演”,僵卧。),仰卧不可转侧,言语狂妄。若唇正赤者生,宜於心腧灸之(心腧: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现首见於《灵枢·背腧》。位於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主治惊悸、健忘、瘫痪、心痛、心悸等。向脊柱斜刺,禁深刺。);若唇面或青或黄,或白或黑,其色不定,眼瞤动不休者,心绝也,不可救,过五六日即死耳。

心风的证状:汗自出而好卧,仰卧不能转侧,言语狂妄失常。如果唇色红润可生,宜在心俞穴灸治;如果嘴唇颜面时青时黄,时白时黑,其颜色不恒定,眼跳动不休,是心气竭绝了,已经不可救治,过五六日会死。

肝风之状:青色围目连额上,但坐不得倨偻者可治(倨偻:jù lǚ,音“句旅”,指屈背曲腿的形状。);若喘而目直视,唇面俱青者死。肝风宜於肝腧灸之(肝腧: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现首见於《灵枢·背腧》。位於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主治黄疸、胁痛、胃痛、吐血、衄血、眩晕、夜盲、癫痫等。向脊柱斜刺,禁深刺。又名隐疹、风瘾等。

肝风的证状:青色围绕眼眶,并延伸到额上,是借醉强行房事而致;耳聋目盲和患疥疮恶疾的,嘴唇颜面都发青的会死亡。肝风适宜灸肝俞穴。

脾风之状(之:孙本无。据瓒本、宽保本补。依上下语例亦当如此。):一身通黄,腹大而满,不嗜食,四肢不收持。若手足未青而面黄者可治,不然即死。脾风宜於脾腧灸之(脾腧: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现首见於《灵枢·背腧》。位於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主治脘腹痛、噎膈、泻泄、膨胀及消化不良等。向脊椎斜刺,禁深刺。)。

脾风的证状:全身遍体发黄,腹部胀大满闷,不欲摄进饮食,四肢松弛无力。如果手足未发青而面色发黄的可以医治,不然即刻就要死亡。脾风适宜灸脾俞穴。

肾风之状:但踞坐(踞坐:以手撑膝、盘曲双腿坐着。),而腰腳重痛也。视其脇下,未生黄点者可治,不然即死矣。肾风宜灸肾腧穴也(肾腧: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现首见於《灵枢·背腧》。位於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主治水肿、头昏、耳鸣、遗精、阳痿、腰痛等。向脊椎斜刺,禁深刺。偏枯:病证名。

肾风的证状:只能以手撑膝,盘曲双腿坐着,这是因为腰腿沉重疼痛。诊视他的胁下,没有出现黄色斑点的可以医治,不然即刻就要死亡。肾风适宜灸肾俞穴。

肺风之状:胸中气满,冒昧,汗出,鼻不闻香臭,喘而不得卧者可治;若失血及妄语者不可治,七八日死。肺风宜於肺腧灸之(肺腧: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现首见於《灵枢·背腧》。位於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主治咳嗽、哮喘、咯血肺痨、肺痈、胸痛、皮肤瘙痒等。向脊椎斜刺,禁深刺。)。

肺风的证状:胸中气寒壅满,头晕目暗出汗,鼻不能闻香臭,是由进用酸、苦、甘、辛、咸各种膏梁厚味的饮食时,七八日内会死亡。肺风适宜灸肺俞穴。

凡诊其脈,滑而散者风也(散:散脈。脈象名。现首见於《脈经》。指以脈来浮散不聚,轻取似有,重按则无为特徵的脈象,多主元气耗散将绝的重证。);缓而大,浮而紧一作虚,软而弱,皆属风也。

大凡诊察病人的脉象,滑脉兼见散脉的属风病;缓脉兼见大脉,浮脉兼见紧脉,软脉兼见弱脉的都属风病。

中风之病(中风:病名。现首见於《灵枢·邪气臟腑病形》。证见突然昏仆,人事不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鼻下赤黑相兼,吐沫而身直者,七日死也。又,中风之病,口噤筋急,脈迟者生,脈急而数者死(急:急脈。脈象名。现首见於《素问·平人气象论》。指以脈来紧急为特徵的脈象,即“紧脈”。现首见於《素问·生气通天论》。)。

中风的病,见鼻端红中夹黑,口吐涎沫而身体僵直的七日会死亡。此外,中风的病,冒犯了种种禁忌而致。千万种证状,脉迟的可生存;脉急而数的会死亡。

又,心脾俱中风,则舌强不能言也(舌强:证名。指舌体强硬,运动不灵活的证状。又名“舌本强”。);肝肾俱中风,则手足不遂也。

另外,心脾都发生中风,可见舌僵硬不能言语;肝肾都发生中风,可见手足麻木而不遂。

风之厥(风之厥:指逆时之风,即风邪。),皆由於四时不从之气,故为病焉。有瘾疹者,有偏枯者,有失音者,有历节者,有颠厥者,有疼痛者,有聋瞽者,有疮癞者,有胀满者,有喘乏者,有赤白者,有青黑者,有瘙痒者,有狂妄者,皆起於风也。(瘾疹:病名。现首见於《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证见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时隐时现,剧痒,没有离开了五脏六腑而产生的啊。所列举的各种证候,不能随意运动,一般为中风後遗证。又名偏瘫、偏风、偏废、半身不遂。失音:证名。指发不出声音的证状。又名声哑、音哑、声音嘶哑等。历节:病名。现首见於《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证见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痛势剧烈,屈伸不利,昼轻夜重,甚至关节红肿痛热。又名历节风、白虎风、白虎历节、痛风。颠厥:古病名。即厥癫。证见一侧肢体瘫痪,有皮肤瘙痒的。指厥逆癫狂的病证。瞽:ɡǔ,音“鼓”,目盲。疮癞:癞,lài,音“赖”,恶疾。此指麻风病。赤白、青黑:指眼下、鼻下、人中的颜色。《诸病源候论》:“眼下及鼻人中左右白者可治,一黑一白者不可治。”)

风邪的逆乱,都是由于四时不正之气,所以产生了疾病。有发斑疹的,有患偏枯的,有患失音的,有患历节风的,有癫痫厥逆的,有身体疼痛的,有耳聋目盲的,有疮疡恶疾的,有胸腹胀满的,有喘促乏息的,有呈现红色白色的,有呈现青色黑色的,只是用五脏六腑来相配罢了。,有狂躁妄乱的,这都起自风邪。

其脈浮虚者(虚:虚脈。脈象名。现首见於《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寸、关、尺三部按之空虚无力为特徵的脈象。多主气血两虚的病证。),自虚而得之;实大者,自实而得之;弦紧者,汗出而得之;喘乏者,饮酒而得之;癫厥者,自劳而得之;手足不遂者(遂:孙本作“中”,据本篇上文及宽保本改。),言语蹇涩者(言语蹇涩:证名。指因舌体强硬、转动不灵而致言语不清或吐词失真的证状。多见於中风或醉酒者。),房中而得之;瘾疹者,自痺一作卑湿而得之(痺:疑为“卑”字之误。);历节疼痛者,因醉犯房而得之;聋瞽疮癞者,自五味饮食冒犯禁忌而得之。仟端万状,莫离於五藏六府而生矣。所使之候,配以此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