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华国学经典读本:三十六计·孙子兵法
1325100000032

第32章 作战篇(3)

军队之所以能英勇作战,靠的是士兵高昂的士气。所以孙武在《作战篇》中提出“杀敌以怒”的谋略。怒,指使其怒,激励军队的士气。孙武说,要使士兵能拼死杀敌,就必须激励他们的士气;要使士兵勇于夺取敌方的军需物资,就必须以缴获的财物作奖赏。

“杀敌者,怒也”,精辟地阐述了士兵英勇杀敌,靠的是对敌人的刻骨仇恨。约米尼《战争艺术》云:“当军队士气不振的时候,任何战术上的规律都不能够使其获致胜利。”因此,善于带兵的将帅,都十分精通“杀敌以怒”的方法,去点燃士兵心头正义之火。

其实,“杀敌以怒”就是运用和调动人们心理的激将之计。它与“怒而挠之”有相似之处。但是,“怒而挠之”主要是指刺激敌人,“杀敌以怒”则主要针对己方而言。

运用“杀敌以怒”谋略,要注意方法,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正激(正面鼓励)或反激(反面刺激)。《三国演义》中,孔明在赤壁大战前,游说东吴水军都督周瑜时,采用的是“反激法”。

罗贯中在“孔明用智激周瑜”这一回中写道:

公元208年,孔明只身赴东吴,先是舌战群儒,继是说动吴主孙权联合抗曹。然后他在鲁肃陪同下,去见东吴主将周瑜。

一见面,周瑜摆出一副降曹的架势,好让诸葛亮求自己发兵,以确立“以我为主”的地位。

鲁肃不知是计,与周瑜争辩起来。孔明看破周瑜用心,“只袖手冷笑”。

在旁观察孔明的周瑜问孔明为何发笑。孔明道:“笑子敬不识时务耳。”接着便劝起主战的鲁肃:“操极善用兵,天下莫敢当。”过去只有吕布、袁绍、袁术、刘表敢与曹操为敌,现在这些人都被曹操消灭了,天下已没人了,只有刘备还不识时务,硬要与之争雄。但现在孤身在江夏,存亡还难说。若将军决定投降曹操,可以保证妻子与儿女平安,可以保证荣华宝贵。

孔明的这番话都是反语,意在刺激周瑜。但周瑜非等闲之辈,不为所动。于是孔明再次激他,说只要送两个人给曹操,曹操就会退兵。

周瑜问是哪两人。

孔明见周瑜上钩,乃不紧不慢地说:“亮居隆中时,即闻操于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接着又说,曹操是好色之徒,为了得到江东二乔,才兴师动众。将军何不用美人计,将二乔献给曹操。

孔明明知大乔和小乔是孙策与周瑜的妻子,故用此话进一步激他。周瑜果然沉不住气,离座骂道:“老贼欺吾太甚。”

周瑜终于被孔明用计激怒了,决心与曹操决战到底。

孔明巧激周瑜使用的是反激法,拿破仑在与奥地利军队作战时,也使用了反激法,鼓起士兵的士气。

卒善而养之

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孙子兵法·作战篇》

孙子说,在车战中,凡一次缴获敌人战车十辆以上的,就奖励那个最先抢得战车的,夺得的战车,要立即换上我方的旗帜,将战俘与我方士卒混合配置乘坐,编入我方车队。这就叫做战胜了敌人又更加壮大了自己。

孙武在这里提出怎么处理战场上的俘虏与战利品。以战养战不唯指“因粮于敌”,而且夺得车辆、俘虏士兵,也要有遵循原则,这就是“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

战场上两军厮杀,总会有一些士卒会成为对方俘虏。对待俘虏是刀枪斩杀(如战国时长平之役,秦坑赵虏20万之众)还是善待降者,明智的将帅一般选择后者。孙武提出对待俘虏要视同自己的士卒,同乘兵车,供给同样食物,友善地教育他们,这不仅体现了一种人道的观点,也是壮大自己、削弱敌人的特殊形式。因为杀敌一士,则树百敌,只能逼敌死战。而降敌一卒,则得众心,最终会瓦解敌军士气。

因此,“卒善而养之”是明智的兵家常用的谋略。古今中外兵家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卒善而养之”的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是两类:一是以义感召。对从义者不计前怨,以大局为重,从道义上征服对手。二是弃仇善待。以坦荡的君子之心,抛弃个人恩怨,收降纳将。

“卒善而养之”是一种兵不血刃、瓦解敌围的谋略。公元25年秋,汉光武帝刘秀发兵攻打洛阳。当时洛阳由绿林军主帅朱鲔拥兵30万把持着,刘秀认为敌强我弱,只能智取,不能强攻,就唤来原属朱鲔下属的岑彭,让其劝降。岑彭领命前往,至洛阳对朱鲔陈说利害。朱鲔心动,但又担心自己曾杀害过刘秀之兄,后又反对更始帝刘玄派刘秀领尉河北,恐怕刘秀会计前嫌而不敢投降。刘秀闻知后以大局为重,让岑彭转告朱鲔“适大事者,不忌不怨,鲔今若降,官爵可保”(《后汉书·岑彭传》),并赌咒发誓,决不食言。朱鲔得到刘秀的保证后,乃自缚出城向刘秀投降。刘秀亲解其缚,待之以礼。当夜,朱鲔返城,于次日举城投降。刘秀兵不血刃便占领了洛阳,还收编了30多万军队。这样的事例在战史上很多。如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战争中,以真诚和友善对待大批归降的百姓,使后金政权得以巩固。公元1618年,东海胡儿胯(又称虎尔哈)率领百余户民众向努尔哈赤归降。努尔哈赤不以胜者倨傲,先是派200余人前往迎候,等降民一到,又亲自设宴款待,并精心安排了降民的生活,赐给他们人口、马车,一应俱全。降民甚为感动,心悦诚服。原还有些疑虑的人,不仅改变主意,不再走了,还写信回家,说可汗以恩报怨,嘱亲属来投诚。努尔哈赤以诚待人,以德服人,安定了降民之心,使其为己所用,这是他作为一个杰出政治家高人一筹之处。

“卒善而养之”的方法甚多,其关键是以义德善养,攻心为上。诸葛亮七擒孟获,可谓“善而养之”的生动一例。

胜敌而益强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孙子兵法·作战篇》

孙子说,要想使军队勇敢杀敌,就要激起士兵对敌人的愤怒。要想使军队勇于夺取敌人的物资和地盘,就要用物质来奖赏士兵。在车战中,凡缴获敌人战车十辆以上的,要奖赏首先夺得战车的人,并把战车上的旗帜更换成自己的旗帜,要和自己的战车混杂起来,让自己的士兵乘坐。对俘虏的兵卒要优待、供养和使用他们。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越战胜敌人,也越壮大了自己。所以,打仗用兵贵在速胜,不宜持久。因此,精通用兵之法的将帅,是民众命运的掌握者,国家安危的主宰。

用兵作战不单是在决策上和经济实力上进行较量,也是在意志上作较量,所以,要使士兵齐心愤怒杀敌才成。公元前284年,燕王伐齐。齐将田单故意扬言,说齐军最怕割俘虏鼻子和掘了齐祖宗的坟墓,如果燕军这样做,齐军将不战而败。燕军不知是计,果然割了齐军俘虏的鼻子,掘了齐人的坟墓。齐国军民在城头上看到这种情景,悲愤已极,杀敌心切。这时,田单率兵反攻,一举打败了燕军,收复了失地。

对于作战勇猛取胜的一定要有奖赏,这就是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而奖赏先夺得敌战车之人,则可达到奖一励百的目的。同时,取之于敌,利用敌之装备,补充俘敌之兵,则可使自己越战越强。而且,作战要速战速决,避免劳民伤财。能做到以上这些的将帅,可以说是主宰国家和民众命运的人。

唐朝时,李雪夜袭蔡州的事故,可以作为范例。

唐宪宗要讨伐吴元济,先以唐邓(指唐州和邓州,治所分别为今河南泌阳和邓县)节度使高霞寓统兵,结果被叛军打败;又以袁滋代替高霞寓将兵,结果又被打败。这时,李主动请缨,要求率军前去平叛,而宰相李逢吉也认为李可以重用。于是,朝廷便以李为检校左散骑常侍、随唐邓节度使,让他负责讨伐吴元济的事情。

李因为部队刚刚遭受失败,士气不高,就有意放松管理,也不侦察敌情。有人问这是为什么,李说:“吴元济刚刚打败了袁公,胜利使得他们放松戒备,我不想惊动他们,让他们对我提高警觉,严加防范。”于是,他特地下令军中:“朝廷知道我李能够忍受耻辱,所以才让我来安抚、休养士卒。至于打仗,那不是我的事情。”大家都相信了李的话,因而都安心休整。但是,实际上李不仅斥退了营中的歌舞艺人,而且从不耽于宴饮嬉乐。他还十分关心爱护士卒,士卒凡有病或者受伤,他都要亲自过问养护和治疗的事情。蔡州(今河南汝南)人一方面因为曾经打败高霞寓等人,一方面也因为李的名望较低,并非他们一向所敬畏的,所以,都十分轻视官军,丝毫不加防备。

李这个人,性情深沉而勇猛,对部下能够以诚相待,所以能鼓起那些自卑而懦弱的士卒的勇气,并恰当地加以任用。叛军有来投降的,他总是听其自便,家中有父母有子女或父母已死而未能埋葬的,就发给他们粮食和布帛,打发他们回去,并且慰劳他们说:“你们也都是朝廷的臣民,咱们和亲戚没有什么两样。”由于这些原因,部下都愿意为李致死,叛军方面的山川险易与敌情真伪,他都能了然于胸。

半年之后,李知道士卒已经可以使用,就上书请求增兵。朝廷下诏将河中(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坊(指州与坊州,分别治今陕西富县与黄陵)的两千骑兵拨归李愬指挥。于是,他下令缮治铠甲,磨砺兵刃,首先将叛军在马鞍山的营寨攻了下来,然后又连续攻破了敌人的一些营寨。攻青陵城的时候,官军擒获了叛军的骁将丁士良,李由于其有特别的才能不仅没有杀他,反而任命他为捉生将。丁士良为了感谢李的不杀之恩,特地擒获了文城栅守将吴秀琳的谋士陈光洽献上。失去了陈光洽,吴秀琳只好举栅投降。受降后,李又以吴秀琳的部众去攻吴房。部下有人说:“今天是凶日,不宜用兵。”李说:“敌人以为我们不可能去,我们正好乘其无备前去攻打。”但是,官军将吴房外边的围墙攻破之后,李却又命令退兵。有人功李趁势攻拔吴房,李说:“不行。吴房若被攻拔,叛军的力量就会得以集中,不如留下来分散敌人的兵力。”

起初,吴秀琳投降的时候,李曾单骑到文城栅下与他交谈,亲自为他解开捆绑的绳索,并且任命他为自己的部将。吴秀琳为李谋划说:“要想平定叛乱,没有李就无法成功。”原来,李是吴元济的一员健将,受命把守兴桥栅,每当交战,总是轻视官军。于是,李等李需要到野外保护收割的时候,派史用诚带领健壮骑兵三百名埋伏在旁边,再以羸弱士兵做出要放火烧毁庄稼的样子,以引诱李。李果然不带兵马而轻出栅外,被史用诚生擒而回。众将一向吃过李的不少苦头,都要求杀掉他,但李根本不听,反将其当做客人看待。

李闲暇无事,便屏退左右之人,单召李和李忠义前来交谈,一直谈到深夜。李忠义本来也是叛军将领,他本来的名字叫李宪。军中都认为这两个人不可接近,而李却对他们更加厚待。

为组织一支突击队,李特地招募了三千名敢死勇士,亲自加以训练。不久,天下起了雨,从五月一直下到七月,仍然停不下来,军中都以为这是不杀李的报应,因而议论纷纷,对李的做法十分不理解。李见自己一个人已经无法保全李,便握着他的手哭道:“难道老天不想让我平定叛贼吗?为什么这么多人要从我手里夺走你呢?”迫于压力,李不得不将李押送朝廷,但他同时又上表朝廷,说是如果一定要杀掉李,那么就没有能和他一起诛灭吴元济的人了。朝廷果然下诏释放李,并且将他交还李。李干脆让李带着佩刀出入自己的大帐,而且还任命他为六院兵马使。所谓六院,乃隋唐时期的精兵,一共有三千人,都是山南(今四川及两湖一带)地区的奇材锐士,所以李才让李统率他们。李接到檄书,感动地泪流满面,众将这才不敢再说什么,而袭击蔡州的计划,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才确定下来的。

过去的法令规定,凡有敢于放走间谍的,一律族诛。李将这些法令全部作了修改,凡有来投降的间谍,他一律招抚他们,所以这些间谍回去后,反将叛军方面的情况随时密报李,因而李对叛军的虚实十分清楚。

这时,由李光颜率领的另一路官军,在与叛军交战时接连获胜,吴元济将自己的精锐士卒全部屯扎在洄曲(今河南漯河市沙河与澧河汇流处下游一带),以抵抗李光颜。李见敌人有隙可乘,就派从事郑獬去见裴度,报告出师日期。当时是元和十一年(816年)十月。大军于夜间出发,李率突击队三千人为先锋,李忠义为副先锋,李自率三千人为中军,田进诚以下一律殿后。

大军出文城栅后,李下令说:“向东前进!”走了六十里,停了下来,袭击并歼灭了张柴戍的守军。李特地叮嘱将士们,整理好马鞍、铠甲,把兵刃磨快,调好弓,以准备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遭遇战。不大一会儿,天下起了雨雪,天色变得阴暗起来,寒风刮倒了旌旗,吹裂了肌肤,战马被冻得瑟缩战栗,士卒抱着武器被冻死在路上的十有一二。张柴之东,是一大片沼泽,遥远险阻,十分难走,众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道路,都说这是被投到了不测之地。

大军再次出发的时候,部下请示朝哪个方向前进,李说:“入蔡州捉拿吴元济!”将士们无不大惊失色,监军使者哭着说:“果然落入李的圈套了!”然而,大家既然已经跟随李到了这里,也没有敢自作主张的。于是,李分出一部分轻兵将这里的一座桥破坏掉,以防止洄曲方向的援兵过来,又派兵阻绝朗山道,以防止朗山戍的守兵来救。

大军又前进了七十里,在半夜时分到达悬瓠城(今河南汝南县南),雪越下越大。悬瓠城旁边都是鹅鸭池塘,李令人击打池塘里的鹅鸭,以掩盖大军发出的声音。叛军仗恃吴房和朗山戍的守卫,都安然睡在梦中,没有人知道李已经来到城外。李等在城墙上挖出坎洞,首先攀登入城,部下依次随之而上,从而进入蔡州城内。他们杀掉守门的士兵,打开城门,只留下打更的人照旧打更。天色黎明时,李进入吴元济的外宅,蔡州的官吏惊呼道:“城被攻陷了!”吴元济尚不相信,说:“这是洄曲士卒回来索要过冬的衣服。”待听到“常侍传话”的号令声,才大惊说:“李常侍怎会来到这里!”于是连忙带领左右登上内城守御,田进诚正率官军来到内城城下,开始攻打内城。

李估计吴元济尚盼望董重质前来救援,便打听到董重质的家,亲自前去安慰他家里的人,让他们不必害怕,只要写信召董重质回来就行了。董重质见到信后,果然单骑前来投降,李以礼接待了他。这时,田进诚将南门点上了火,吴元济见已经势穷力尽,求救无望,只好出城投降。

安史之乱被平定之后,唐王朝各地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这种状况,使得唐王朝的政治统治如雪上加霜。为改变这种状况,唐王朝德、顺、宪诸朝作了许多努力,而其中李雪夜入蔡州袭擒吴元济,就是其中最为成功的举措之一。

历来评价蔡州之战的人,大多对李能在吴元济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乘大雪之夜,以突然袭击的手段将其一举擒获,津津乐道。其实从这次战役来看,李用兵方面最为突出的特点应是他的善于纳降和善于用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