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左传
1325200000056

第56章 襄公(6)

夏季,郑国的子展侵袭宋国。四月,诸侯进攻郑国。己亥日,齐国太子光、宋国向戌先到郑国,驻守在东门外。傍晚,晋国的荀到达西郊,向东袭击许国的旧地。卫国的孙林父袭击郑国的北部边境。六月,诸侯在北林见面,军队驻扎向地。又转向西北,驻扎在琐地。包围郑国后,在南门外阅兵显示军力,又有军队从西边越过济隧。郑国人畏惧,便向诸侯军求和。

秋季七月,各诸侯一块在亳地结盟。范宣子说:“盟书要是不谨慎,一定会失去诸侯。诸侯在途中疲劳不堪却没有获得成功,可以没有二心吗?”于是盟誓。盟书说:“但凡我们的同盟国家,不要囤积粮食,不要垄断利益,不要庇护别国的罪人,不要收留奸邪坏人,救助灾荒,安抚祸难,以统一善恶标准,辅佐王室。有人背离这些命令,司慎、司盟之神,名山、名川之神,各位天神,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的祖宗,明察一切的神灵诛戮他!让他失去民众,丧君灭族,灭亡国家。”

楚国的子囊向秦国请求出兵。秦国的右大夫詹领着军队跟从楚王,由楚王领着进攻郑国。郑伯前去迎接。丙子曰,进攻宋国。

九月,诸侯出动全部军队进攻郑国。郑国人派良霄、太宰石前去楚国,告诉他们郑国准备顺从晋国,说:“我由于国家的原因,不能怀念君王了。君王最好用玉帛安定晋国;不这样,那便用武力让他们畏惧,这都是我的愿望。”楚国人拘禁了他们。《春秋》记录说“行人”,是说他们是使者,没有罪过。

[原文]

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郑人使王子伯骈行成。甲戌,晋赵武入盟郑伯。冬十月丁亥,郑子展出盟晋侯。十二月戊寅,会于萧鱼。庚辰,赦郑囚,皆礼而归之;纳斥侯,禁侵掠。晋侯使叔告于诸侯。公使臧孙纥对曰:“凡我同盟,小国有罪,大国致讨;苟有以藉手①,鲜不赦宥:寡君闻命矣。”

郑人赂晋侯以师悝、师触、师蠲;广车、车淳十五乘,甲兵备,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镈、磬;女乐二八。

晋侯以乐之半赐魏绛,曰:“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请与子乐之。”辞曰:“夫和戎狄,国之福也。八年之中九合诸侯,诸侯无慝,君之灵也,二三子之劳也。臣何力之有焉?抑臣愿君安其东而思其终也。《诗》曰:‘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福禄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帅从。’夫乐以安德,义以处之,礼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厉之,而后可以殿邦国、同福禄、来远人,所谓乐也。《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公曰:“子之教,敢不承命?抑微子,寡人无以待戎,不能济河。夫赏,国之典也;藏在盟府,不何废也。子其受之!”魏绛于是乎始有金石之乐,礼也。

秦庶长鲍、庶长武帅师伐晋以救郑。鲍先入晋地。士鲂御之。少秦师而弗设备。壬午,武济自辅氏,与鲍交伐晋师。己丑,秦、晋战于栎,晋师败绩,易秦②故也。

[注释]

①藉手:借助。②易秦:轻视秦军。

[译文]

诸侯的军队在郑国东门显示军威,郑国人派王子伯骈求和。甲戌日,晋国的赵武进城跟郑伯会盟。冬季十月丁亥日,郑国的子展出城跟晋悼公结盟。十二月戊寅日,在萧鱼见面。庚辰日,赦免郑国的俘虏,全部以礼相待放了回去;召回巡逻兵,禁止掳掠。晋侯派叔向诸侯通告。襄公派臧孙纥答复说:“但凡我们同盟国家,小国有了罪过,大国出兵前往征讨;要是稍有所得,没有不进行赦免的:寡君听到命令了。”

郑国人赠给晋悼公师悝、师触、师蠲;成对的横阵车、屯守车各十五辆,盔甲武器配备齐全,连同别的战车共一百乘;悬列成排的歌钟两架还有和它相配的小钟、磬;能歌善舞的美女两佾共十六人。

晋悼公将乐队的一半赐给魏绛,说:“您教寡人跟各部落戎人讲和来管理中原各国,八年中间九次会合诸侯,如同音乐的和谐一样,没有地方不协和,请和您共同享用它们。”魏绛辞谢说:“讲到同戎狄讲和,这是国家的福分。八年中间九次会合诸侯,诸侯听从,这是君主的威灵,也是其他人员的功劳。下臣有什么功劳呢?不过下臣希望君主既安于这种快乐,又想到它的终了。《诗》讲:‘快乐啊君子,镇抚天子的家邦。快乐啊君子,福禄和别人同享。管理左右邻邦,邻近诸国都随着来服从。’音乐用来巩固德行,用道义处置它,用礼仪推行它,用信用守住它,用仁爱激励它,然后就能够镇抚国家、同享福禄、使远方的人归顺,这便是所说的快乐。《书》讲:‘在安全时想到危险。’想到了便有防备,有防备便没有祸患。谨以此向君主劝谏!”晋悼公讲:“您的教言,岂敢不承受教诲!不过要是没有您,寡人没有办法对付戎狄,不能渡过黄河。奖赏,是国家的典章;收藏在盟库里,是不可以废除的。您还是接受吧!”魏绛从这时候开始有了金石音乐,这是合乎礼制的。

秦国的庶长鲍、庶长武领着军队攻击晋国以救助郑国。鲍先进晋国境内,士鲂抗击他。认为秦军人少而不加防备。壬午日,武从辅氏越过黄河,和鲍夹攻晋军。己丑日,秦军、晋军在栎地打仗,晋军大败,这是轻视秦军的原因。

襄公十二年

[原文]

〔经〕十有二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我东鄙,围台。季孙宿帅师救台,遂入郓。夏,晋侯使士鲂来聘。秋九月,吴子乘卒。冬,楚公子贞帅师侵宋。公如晋。

[原文]

〔传〕十二年春,莒人伐我东鄙,围台。季武子救台,遂入郓,取其钟以为公盘。

夏,晋士鲂来聘,且拜师。

秋,吴子寿梦卒。临于周庙,礼也。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是故鲁为诸姬,临于周庙。为邢、凡、蒋、茅、胙、祭,临于周公之庙。

冬,楚子囊、秦庶长无地伐宋,师于扬梁。以报晋之取郑也。

灵王求后于齐。齐侯问对于晏桓子,桓子对曰:“先王之礼辞有之,天子求后于诸侯,诸侯对曰:‘夫妇所生若而人。妾妇之子若而人。’无女而有姊妹及姑姊妹,则曰:‘先守①某公之遗女若而人。’”齐侯许婚,王使阴里结之。

公如晋朝,且拜士鲂之辱,礼也。

秦嬴归于楚。楚司马子庚聘于秦,为夫人宁,礼也。

[注释]

①先守:犹言先君。

[译文]

鲁襄公十二年春季,莒国人进攻我国东部边境,包围台地。季武子救助台地,于是便攻进郓地,抢夺了他们的钟改铸为襄公的盘子。

夏季,晋国士鲂来鲁国聘问,而且拜谢鲁国出兵。

夏季,吴子寿梦死。鲁襄公到周文王庙里哭泣吊唁,这是合乎礼的。但凡诸侯的丧事,异姓的在城外哭泣吊唁,同姓的在宗庙里,同宗的在祖庙里,同族的在父庙里。故而鲁国为了姬姓诸国,到周文王庙里哭泣吊唁。为邢、凡、蒋、茅、胙、祭各姬姓国,都在周公庙里哭泣吊唁。

冬季,楚国子囊、秦国庶长无地领兵进攻宋国,军队屯驻在扬梁,报复晋国得到郑国。

周灵王向齐国求取王后。齐侯向晏桓子询问答辞,晏桓子答复说:“先王的礼仪辞令有这样的话,天子向诸侯求取王后,诸侯答复说:‘夫人所生的若干人。妃妾所生的若干人。’没有女儿而有姐妹和姑母姊妹,便说:‘先君某公的遗女若干人。’”齐侯同意了婚事,周灵王派阴里作了口头约定。

襄公到晋国朝觐,而且拜谢士鲂的来聘,这是合乎礼的。

秦嬴嫁给楚国。楚国司马子庚到秦国聘问,为了夫人回娘家省亲,这是合乎礼的。

襄公十三年

[原文]

〔经〕十有三年春,公至自晋。夏,取。秋九月庚辰,楚子审卒。冬,城防。

[原文]

〔传〕十三年春,公至自晋。孟献子书劳于庙,礼也。

夏,乱,分为三,师救,遂取之。凡书“取”,言易也;用大师焉曰“灭”,弗地曰“入”。

荀、士鲂卒。晋侯①于绵上以治兵,使士匄将中军,辞曰:“伯游长。昔臣习于知伯,是以佐之,非能贤也。请从伯游。”荀偃将中军,士匄佐之。使韩起将上军,辞以赵武。又使栾黡,辞曰:“臣不如韩起。韩起愿上赵武,君其听之。”使赵武将上军,韩起佐之。栾黡将下军,魏绛佐之。新军无帅,晋侯难其人,使其什吏率其卒乘官属以从于下军,礼也。晋国之民是以大和,诸侯遂睦。

君子曰:“让,礼之主也。范宣子让,其下皆让。栾黡为汰,弗敢违也。晋国以平,数世赖之,刑善也夫!一人刑善,百姓休和,可不务乎?《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其是之谓乎!周之兴也,其诗曰:‘仪刑文王,万邦作孚。’言刑善也。及其衰也,其诗曰:‘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言不让也。世之治也,君子尚能而让其下,小人农力以事其上,是以上下有礼而谗慝黜远,由不争也,谓之懿德。及其乱也,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小人伐其技以冯君子,是以上下无礼,乱虐并生,由争善也,谓之昏德。国家之敝,恒必由之。”

楚子疾,告大夫曰:“不不德,少主社稷。生十年而丧先君,未及习师保之教训而应受多福,是以不德,而亡师于鄢以辱社稷,为大夫忧,其弘多矣。若以大夫之灵,获保首领以殁于地,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从先君于祢庙者,请为‘灵’若‘厉’。大夫择焉!”莫对。及五命乃许。

秋,楚共王卒。子囊谋谥。大夫曰:“君有命矣。”子囊曰:“君命以共,若之何毁之?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②征南海以属诸夏,而知其过,可不谓共乎?请谥之‘共’!”大夫从之。

吴侵楚。养由基奔命,子庚以师继之。养叔曰:“吴乘我丧,谓我不能师也,必易我而不戒。子为三覆以待我,我请诱之。”子庚从之。战于庸浦,大败吴师,获公子党。

君子以吴为不吊。《诗》曰:“不吊昊天,乱靡有定。”

冬,城防。书事,时也。于是将早城,臧武仲请俟毕农事,礼也。

郑良霄、大宰石犹在楚。石言于子囊曰:“先王卜征五年而岁习其祥,祥习则行,不习则增修德而改卜。今楚实不竞,行人何罪?止郑一卿以除其逼,使睦而疾楚,以固于晋,焉用之?使归而废其使,怨其君以疾其大夫,而相牵引也,不犹愈乎?”楚人归之。

[注释]

①:田猎并训练军队。②奄:大。

[译文]

十三年春天,襄公从晋国回来。孟献子在宗庙里记录功劳,这是合乎礼制的。

夏季,邿国发生动乱,分裂成三部分,出兵救助邿国,乘机占领了它。凡是《春秋》记录“取”,就是说事情办得容易;使用大量军队称为“灭”,即使灭掉了国家但不占有它的土地称为“入”。

荀、士鲂卒。晋悼公在绵上打猎并检阅军队,派士匄领着中军,士匄辞谢说:“荀偃合适,先前下臣与知武子相互了解,故而我辅佐他,不是我贤能啊。请派遣荀偃。”于是派荀偃做中军统帅,士匄辅助他。派韩起做上军统帅,他辞让给赵武。又派栾黡,栾黡辞谢说:“下臣比不上韩起。韩起愿意让赵武在上面,君王就听从他吧。”于是派赵武统领上军,韩起辅助他。栾黡统领下军,魏绛辅助他。新军没有统帅,晋悼公为统帅的人选感到为难,让新军的官吏十人领着徒兵、车兵和所属官员,附属在下军里面,这是合乎礼制的。晋国的民众由此非常和睦,诸侯也由此和睦。

君子说:“谦让,是礼的主体。士谦让,他的下级也都随着谦让。栾黡是个专横的人,也不敢违反。晋国故而彼此团结,几代人都得到好处,这是因为取法于善啊!一个人取法于善,百官各族都好协调,难道能够不努力做到这一点吗?”《书》说:‘一个人有善行,亿万人都获得利益,国家能够长治久安。’讲的即是这个吧!周朝兴起的时候,有诗说:‘学习文王,万国信赖。’讲的是取法于善。等到周朝衰弱的时候,有诗说:‘大夫不公平,我办事最贤能。’讲的是不谦让的意思。当天下大治的时候,君子尊敬贤能而对下面谦让,小人努力服侍他的上司,故而上下以礼相待,奸邪被废黜远离,是因为不相争夺的缘故,这称为美德。等到天下动乱的时候,君子称赞他的功劳以凌驾于小人之上,小人夸耀他的技能以欺凌君子,故而上下都不讲礼,动乱暴虐一块发生,是因为争相自以为善的缘故,这称为昏德。国家的败坏,常常都是从这产生的。”

楚共王患病,告诉大夫说:“我没有德行,年幼的时候便做了国家的君主。出生只有十岁便失去了先君,没有来得及学习师保的教导便接受了君位,故而缺乏德行,在鄢陵之战中失去了军队,让国家蒙受了耻辱,让大夫们担忧,这真的是很严重的了。要是凭着大夫们的福气,我可以保全全尸善终,在祭奠安葬事情方面,能够在祢庙里追随先君,只能请求谥作‘灵’或者‘厉’了。大夫们选择吧!”没有人答复。等到五次命令之后,才答应了。

秋季,楚共王卒。子囊跟大家商量谥号的事。大夫说:“国君已经有过命令了。”子囊说:“国君是用‘共’来命令的,如何能够毁掉呢?声威赫赫的楚国,国君在上面主政,安抚了蛮夷各族,大举征伐南部边疆,让它们从属于中原诸国,并且国君又知道自己的过错,难道不可以说是‘共’吗?请谥作‘共’!”大夫们听取了这个意见。

吴国侵犯楚国。养由基奔赴迎战,子庚领着兵马跟着去。养由基说:“吴国乘我们有丧事,觉得我们不能出兵,一定轻视我们而不戒备。您设下三处伏兵等我,我去引诱他们。”子庚听从了。两军在庸浦作战,大败吴军,抓捕了公子党。

君子觉得吴国不善。《诗》说:“上天觉得你不好,灾难就不能完结。”

冬季,在防地筑城。《春秋》记录这件事,是因为合乎农时。那时准备早些时候修城,臧武仲请求等农活结束后再动工,这是合乎礼制的。

郑国的良霄、太宰石还在楚国。石对子囊说:“先王为征讨大事要接连占卜五年,每年重复吉兆便出兵,要是有一年卜征不吉利,那就更加修养德行,重新开始占卜。如今楚国自己不自强,使者有什么过错?留下郑国一个卿,却为郑国君臣去除了威逼。让他们相互和睦转而怨恨楚国坚决服从晋国,这对楚国有什么好处?让良霄回去而不能完成出使任务,他会怨恨和仇恨大夫,故而彼此不和而相互牵制,如此不是还好一点吗?”于是楚国人将良霄放了回去。

襄公十四年

[原文]

〔经〕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季孙宿、叔老会晋士匄、齐人、宋人、卫人、郑公孙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会吴于向。

二月乙朱朔,日有食之。

夏四月,叔孙豹会晋荀偃、齐人、宋人、卫北宫括、郑公孙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秦。

己未,卫侯出奔齐。莒人侵我东鄙。秋,楚公子贞帅师伐吴。冬,季孙宿会晋士匄、宋华阅、卫孙林父、郑公孙虿、莒人、邾人于戚。

[原文]

〔传〕十四年春,吴告败于晋。会于向,为吴谋楚故也。范宣子数①吴之不德也,以退吴人。

执莒公子务娄,以其通楚使也。

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亲数诸朝,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诘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我诸戎除剪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之师。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志也。岂敢离②?今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焉!”赋《青蝇》而退。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

于是,子叔齐子为季武子介以会,自是晋人轻鲁币,而益敬其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