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成语故事(利)
1431000000007

第7章 G

改弦易辙

[释义]易:改变;辙:车轮压过的痕迹,借指道路。更换乐器的弦,改变车子行进的道路。比喻改变计划、态度或方法等。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同义]改弦更张

[反义]墨守成规

[例句]要彻底改变这股不良风气,就必须改弦易辙才能达到目的。

[故事]西汉时,有两个主张使用残酷刑罚的大臣,一个叫张汤,另一个叫杜周。他们各有一个儿子,虽然也身为朝中大臣,但是为人却极其宽厚,名声很好,与他们父亲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照。

张汤早在年少时就极其爱读刑罚方面的书,后来经人推荐,担任侍御史。在承办汉武帝的一个案件中,他横追竖逼,最后株连处死三百多人。汉武帝认为他精明能干,命他和另一位大臣一起制定法律条令。

后来,张汤在审理淮南王等谋反案件时,又牵连了许多人。汉武帝本想开脱被牵连的两名大臣,但张汤说不杀日后不好办察,还是把他们处死为好。

张汤还建议武帝铸造白金和五铢钱,并且支持盐铁官营的叫策。这虽然有利于增加国库收入,但由于他所制定的《告缗令》非常严酷,使许多人深受其害。

不过,张汤自己也没有好下场。他因为下属谋杀了他的一个仇人,后来事情败露,武帝命他自杀。

杜周本是张汤下属,他在奉命惩办逃亡边卒的时候,枉杀了许多人。后来他升任廷尉,仿效张汤的办案方法,株连处死了不少人。杜周办案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见风使舵,皇帝要惩办的就罗织罪名,横加陷害;皇帝不想惩办的就为他喊冤叫屈,赶快释放。杜周在任廷尉期间,每年办案一千多个,一件大案往往逮捕的人犯达百人之多。与张汤不同的是,他总算保住了自己的脑袋而去世。

与张汤、杜周不同,他们的儿子张安世、杜廷年两人性格很宽厚,待人也谦逊平和,名声都非常好。

宋代的学者王杼在一部著作中指出,张安世、杜廷年为人宽厚,和他们的父亲是截然不同的,就像乐器换弦,车子改道一样,宽厚待人,才掩盖了他们父亲的罪行。

高枕无忧

[释义]将枕头垫高,无忧无虑地睡觉。比喻世事平安,不必担心。也形容思想麻痹,放松警惕。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魏策》

[同义]无忧无虑

[反义]就戈待旦 危在旦夕

[例句]今年雨水非常大,不要以为江堤修整过一次,就高枕无忧了。

[故事]孟尝君是春秋时齐国的相国,他以乐于招贤纳士著称,门下食客三千。其中有一个人叫冯谖,冯谖在孟尝君家中住了一段时间,对衣食要求很高,引起别的食客的不满。孟尝君见他整日无所事事,便派他到薛地去讨债。

冯谖到达薛地后,不仅没有去讨债,反而当众把那些借契全烧掉了,还设宴招待了那些欠债之人,对他们说,孟尝君乐善好施,之所以借钱给他们,是不忍心见他们生活困苦,所以没有钱的人就不需要还了。这样一来,薛地的人们对孟尝君感激不尽,都衷心地拥戴他。

对此,孟尝君很不理解。直到他被齐王解除了相国职务,到薛地居住受到当地人热烈欢迎时,他才开始钦佩冯谖的高明,把冯谖奉为上宾。这时冯谖对孟尝君说:“狡兔三窟,才能保存自己。现在您才有一窟,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的睡安稳觉,我再替你筑两窟。”于是,他去游说梁惠王,告诉他如果能请到孟尝君去辅佐他,梁国一定会被治理得国富民强。梁惠王认为冯谖说得很正确,就派人用重金去请孟尝君,一连三次,冯谖都让孟尝君拒绝了。

这件事传到了齐王的耳朵里,他知道孟尝君有德有才,手下又有很多能人,而且深得民心,怕孟尝君为梁国所用,对自己不利,连忙用更加隆重的礼节再次请他回去做相国。

最后冯谖又给孟尝君提了一个建议,让他向齐王请求赐与先王传下的祭器,放在薛地,建立宗庙,以此来保证薛地的安全,齐王答应了。当宗庙建成时,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三个窟都已经建成了,从此,您可以‘高枕为乐’了。”

后来,“高枕为乐”演化为成语“高枕无忧”。

苟延残喘

[释义]苟:姑且,暂且: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勉强维持将要结束的生命。比喻勉强维持生存或勉强支撑残局。

[出处]明·马中锡《东田文集》

[同义]苟全性命 气息奄奄

[例句]我们与其在别人的压制下苟延残喘,不如自己走出来另谋生路。

[故事]赵简子是春秋时晋国的大臣,喜好打猎。一次,他带着家丁到中山去打猎,收获很大。偏偏一只已经被射中的狼,仓皇逃走了,赵简子便带着人循着血迹追去。

恰好,有一个名叫东郭的教书先生。他没有什么积蓄,只有一捆捆心爱的书。这一日,他赶着一头驮着两捆书的跛脚毛驴,急匆匆往中山赶路。忽然,一条流着血的大灰狼从草丛中跑了出来,亲到东郭先生面前,可怜兮兮地乞求道:“善良的先生,您一向心肠较好,可怜可怜我吧!今天我遇到了危险,您可以救救我吗?让我姑且延长一下我垂危的生命!”

东郭先生摇了摇头,说:“你是一只狼,我是一个读书人,我怎么救你?”

大灰狼狡诈地说:“您这不是有两只口袋吗?您让我钻进去,不就算救了我?如您这次救我,我日后定当重重报答您。”

东郭先生架不住大灰狼的劝说,就动了恻隐之心。他开始慢慢腾腾地收拾书,给大灰狼腾地方。大灰狼不停地催促:“您快点,再快点啊!”

东郭先生把书倒出来后,把口袋套在大灰狼的头上,慢慢地把大灰狼装进口袋,但口袋短点儿,大灰狼的屁股露了出来。这时,远处传来了赵简子带人追赶的马蹄声。大灰狼着急了,就对东郭先生说:“那您先用绳子把我四肢绑起来吧。”说着,蜷曲起四条腿,把头凑到尾巴处,像刺猬一样缩成团,任凭东郭先生摆布。东郭先生赶紧把狼捆好,放进口袋,让毛驴驮着。

不一会儿,赵简子带着人到了,就问东郭先生是否看到了一只受伤的大灰狼,东郭先生说没有看见,赵简子便带着人继续追赶。

等赵简子走了,东郭先生就松开了口袋,把狼身上的绳子也解了下来。但狼刚出来,就露出凶狠的目光,恶狠狠地要吃掉东郭先生。东郭先生后悔莫及,幸亏一扛锄老农路过,用计谋杀死了恶狼,救了东郭先生。

瓜田李下

[释义]瓜田里面,李子树下。比喻容易招致嫌疑的地方。

[出处]《乐府诗集·君子行》

[同义]瓜李之嫌 正冠纳履

[例句]作为人民法官,只要自己行得正,即使在瓜田李下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故事]南北朝时期的北宋有一个名字叫做袁韦修的人,他为人内敛谨慎,少年老成,虽然有才华、有见识却毫不张扬,所以他在18岁的时候就做了本州的中正。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后来又被升任为博陵的太守。

袁韦修在自己的任上,勤政爱民,廉洁自律,从来不收受贿赂,更没有贫赃枉法,很受当地人民的爱戴和拥护,被百姓们称为“清官”。出于对他的热爱,百姓们还曾为他立碑,用以铭记他的高尚品质,并送给他一个雅号:“清郎”。

有一回,袁韦修到外地去考察地方的官吏,途中经过兖州,他的老朋友邢邵在那里做刺史,他赶到那里与邢邵相聚,两人在一起畅叙了别情,都感到非常快乐。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分手的时间,他们都感到十分留恋,不忍离别。邢邵拿出一匹白绸送给袁韦修作纪念,袁韦修却说什么都不肯收,邢邵十分不解,袁韦修就解释说:“这次我路过这里,不是私自来和你畅叙友情,而是有公事要办,这与往常不同呀,瓜田李下,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越是在这种时候,就越是应该小心谨慎,你难道忘记了古人的训诫:当你走过瓜地的时候,即使鞋子掉了也不要提,以避免瓜田主人误认为你偷他的瓜:当你走到李子树下,也千万不要用手扶帽子,否则就会有人认为你要偷他的李子。所以在我办公事的时候,不能因为与你私交甚好就收你的礼物,这样别人就会怀疑我们不清廉,你的心意我领了,但东西我却不能收,我们不能给别人留下话柄啊!希望你能理解我的苦心。”

邢邵很理解袁韦修的苦心,就没再坚持,两人挥手告别了。

过河拆桥

[释义]过河以后就拆掉桥。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出处]明·宋濂等《元史·彻里帖木儿传》

[同义]卸磨杀驴 兔死狗烹

[反义]知恩报德

[例句]祥子为老头子受了那么多的苦,可是他过河拆桥,一点儿也不认账。

[故事]彻里帖木耳是元顺帝初年的中书平章事,即相当于副宰相的官职。他为官清正廉洁,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元顺帝对他十分赞赏。

彻里帖木耳在主持浙江省工作时,发现主持省级考试的官员生活非常奢侈,心里很生气。后来,他调至中央任宰相时,立即奏请顺帝,废除币斗举制,顺帝同意他的意见。不久,诏书就写好了,刚要盖皇帝印章,准备正式颁布时,参政许有壬又提出反对意见:而太师伯颜是支持废除币斗举制的。两人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了尖锐对立的两派,争论非常激烈。

伯颜说:“应试的考生多数有行贿的行为,甚至有人冒充蒙古、色目人,骗取优惠待遇。”

许有壬说:“科举考试恢复以前,政府官员行贿受贿的现象也很严重,这不能算币斗举制的缺欠吧。况且币斗举出身的人贪赃的总是少数,多数还是好的。”

伯颜反驳说:“科举出身的人多数不中用,只有你还可以。”

许有壬说:“话不能这么说,如张梦臣、丁文苑等人都是科举出身,你不能说他们不中用吧。”

伯颜说:“这是皇帝决定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再争了。”

最后,顺帝召集文武百官到崇天门听宣布废除科举制的诏书,还特地让许有壬在班首听宣,这就造成许有壬同意的假象。

听完诏书,百官纷纷回府,许有壬满脸不高兴地往回走。这时有个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身旁,凑着他的耳朵讽刺道:“许参政,你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你又同意废除科举制度,这就像一个人过了河就把桥拆掉一样啊!”

许有壬了又羞又愧,赶紧走开了。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