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最爱读国学系列)
1436600000015

第15章 地形篇第十(1)

原文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①,有挂者②,有支者③,有隘者④,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⑤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⑥,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⑦,势均⑧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⑨,将之至任⑩,不可不察也。

注释

①通:通达。这里指四通八达之地。②挂:挂碍,牵阻。这里指易往难返之地。③支:有相持之意。④隘:指出口狭窄的地方。⑤盈之:堵塞、控制隘口。盈,满,堵的意思。⑥险形:形势险要的地方。⑦远形:指敌我相距较远的地方。⑧势均:势均力敌。⑨地之道:指利用地形的原则。道,道理,原则。⑩至任:至关重要的责任。至,极,最,重要。

译文

孙子说: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等六种。凡是我们可以去,敌人也可以来的,叫作"通"。在"通形"地域里,应抢先占领开阔向阳的高地,有利于粮道畅通,这样与敌人交战就有利。凡是可以前进,难以返回的地域,称作"挂"。在"挂形"地域里,假如敌人没有防备,我们突击就能取胜;假如敌人有防备,出击又不能取胜,就难以返回,这就对作战不利。凡是我军出击不利,敌人出击也不利的地域叫作"支"。在"支形"地域里,敌人虽然以利相诱,我们也不要出击;而应该率军假装撤离,诱使敌人出击一半时再回师反击,这样才会对我军有利。在"隘形"地域里,我们应该抢先占领,并用重兵封锁隘口,以等待敌人的到来;如果敌人已抢先占据了隘口,并用重兵把守,我们就不要去进攻;如果敌人没有用重兵扼守隘口,那么就迅速攻取它。在"险形"地域里,如果我军抢先占领,就一定要占据开阔向阳的高地以等待敌人;如果敌人抢先占领,就应该率军撤离,不要去跟他交锋。在"远形"地域里,敌我双方势均力敌,不宜挑战,如果勉强求战,将对我军不利。以上六点,是有效利用地形的原则。这是将帅的至关重要的责任,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

原文

故兵有走者①,有弛者②,有陷者③,有崩者④,有乱者,有北者⑤。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⑥怒而不服,遇敌怼(duì)⑦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⑧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⑨,曰乱。将不能料敌⑩,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注释

①兵:这里指打了败仗的士卒。走,败走。②弛:废弛。③陷:陷败。④崩:崩溃。⑤北:败北,也是败退的意思。⑥大吏:指比较小的军官。曹操注云:"大吏,小将也。"⑦敌怼:冤家对头的意思。《说文》云:"怼,怨也。"⑧教道:教育士卒的方法和原则。⑨陈兵纵横:这里指出兵作战列阵,队形纵横杂处,乱七八糟。陈,通"阵",指作战排列的阵形。⑩料敌:判断敌情。选锋:指精选出有战斗力的士卒组成的先锋部队。

译文

所以军队打败仗后有"走"、"驰"、"陷"、"崩"、"乱"、"北"六种情况。这六种情况的发生,不是由天灾所造成的,而是由将领的过失所致。双方地势均同的情况下,以一击十而导致失败的,叫作"走"。士卒强悍,军官懦弱而造成失败的,叫作"弛"。将帅强悍,士卒懦弱而失败的,叫作"陷"。副将怨怒而不服从指挥,遇到敌人擅自出战,主将又不了解他们能力而加以控制,因而失败的,叫作"崩"。将帅懦弱缺乏威严,治军没有章法,吏卒无所遵循,列兵布阵杂乱无常,因此而致败的,叫作"乱"。将帅不能正确判断敌情,以少击众,以弱击强,又没有精锐先锋部队,因而落败的,叫作"北"。以上六种情况,均是导致失败的原因。将帅要负重大责任,是不可不认真去考察研究的。

原文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①。料敌制胜,计险(è)②远近,上将之道也③。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④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⑤,而利合于主⑥,国之宝也。

注释

①助:辅助。②险阨:地势险要的地方。阨,险要。③上将:大将,主将。道:指职责。④战道:指战场上的实际情况。⑤唯人是保:只求保护人民。人,唐人避李世民讳改"民"为"人",宋人从之。⑥利合于主:符合国君的利益。主,指国君。

译文

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辅助条件。正确判断敌情而夺取胜利,考察地形的险易,计算道路远近,这是上将的职责。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定能够胜利;不了解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定失败。所以,掌握了战场情形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即使国君主张不打,也可以坚持去打;根据战场情形不能取得胜利,即使国君主张打,也可以不打。所以,作为一个将帅,应该进不谋求胜利的名声,退不回避违命的责任,只求保全百姓,符合国君利益,这样的将帅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原文

视卒如婴儿①,故可以与之赴深(xī)②;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③而不能使,爱④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⑤,不可用也。

注释

①视:这里是看作、对待的意思。②深谿:很深的溪涧。泛指危险的地带。③厚:指待遇比较丰厚。④爱:这里是贬义,指溺爱。⑤骄子:娇生惯养的孩子。

译文

对待士卒像体贴婴儿一样,士卒就可以跟随你共同赴汤蹈火:对待士卒像对待爱子一样,士卒就可以跟你同生共死。但是对士卒待遇丰厚却不能使用,对士卒溺爱却不能指挥,违反纪律而不能惩治,那就好像娇惯坏了的孩子一样,是不可以用来同敌作战的。

原文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①,动而不迷②,举而不穷③。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④;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注释

①知兵:指通晓用兵作战的人。②动而不迷:指行动起来不迷失方向。也含有不盲动的意思。③举而不穷:指作战时所采取的战略战术是变化无穷的。④不殆:不会有危险。

译文

只知道自己的部队可以进攻,而不知道敌人不可以进攻,取胜的可能只有一半;只了解敌人可以进攻,而不了解自己的部队不可以进攻,取胜的可能也只有一半;知道敌人可以进攻,也知道自己的部队可以进攻,但是不了解地形不利于作战,取胜的可能性仍然只有一半。所以通晓用兵作战的人,他行动起来绝不会盲动,他的战略战术的变化无穷。所以说,了解对方,了解自己,争取胜利就不会有危险;懂得天时,懂得地利,胜利就不可穷尽了。

历史实例

1.草船借箭

献帝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领马步水军八十三万,水陆并进,讨伐东吴。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向刘备建议:往投东吴,使南北相峙,我军将可从中得利。刘备采纳了诸葛亮的献计,当即派他去东吴进行游说。诸葛亮奉命来到江东,几次用计,多番曲折,先是"舌战群儒",促使孙权与周瑜下定决心与曹军抗争。然而,在这过程中,由于诸葛亮屡屡表现出非凡的智慧与才能,遭到东吴都督周瑜的嫉恨,周瑜决心设计除掉诸葛亮,为东吴根除后患。草船借箭就是因周瑜蓄意谋害诸葛亮而由诸葛亮导演出的精彩一幕。它生动地说明诸葛亮用兵具有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的特点和才能。

却说这一天,周瑜在大营中邀请诸葛亮与众将官一道议事。大家坐定后,周瑜对诸葛亮说:近日即将与曹军会战,水上交锋,先生以为应该用何种武器为先?诸葛亮说:大江之上,两军交锋,应以弓箭为先。周瑜说:先生所言,正与我意相合。只是现在军中箭支甚缺,能否请先生监造十万支箭,以作应敌之需,这是公事所在,还望先生不要推辞!诸葛亮明知这是周瑜设计陷害,但他却心中有数,便回答说:都督委派之事,我岂敢推辞,只是不知十万支箭,何时即需备齐呢?周瑜说:十日之内备齐如何?诸葛亮说:曹操大军,即将到来,若等十日,恐怕误了大事呢!周瑜听了有些纳闷,心想:我限十日,正要难为于他。他却反说十天时间太长,这是何意?便问诸葛亮道:那么,依先生之见,应是几天完成才好呢?诸葛亮说:只消三天,便可向您缴纳十万支箭,以应急需。周瑜听了更是暗暗吃惊,说道:这可是军中无戏言呀!诸葛亮说:我岂敢戏弄您大都督呀!您如不信,我愿立下军令状,三日之内缴不出十万支箭,甘愿按军令受罚!周瑜听了诸葛亮的话,以为这下诸葛亮是中了自己的计了,大喜过望,当即命令军政司拿来纸笔让诸葛亮签下军令状,并假惺惺地对诸葛亮说:待您完成这件大事,我定当重谢,摆酒为先生庆功!诸葛亮说:今日造箭已经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吧,到第三天您来取箭就是了,说罢便告辞而去。诸葛亮走后,当时任周瑜军中赞军校尉的鲁肃吃惊地对周瑜说:诸葛亮莫不是有诈吧,三天怎能造成十万支箭呢?周瑜说:管他的,是他自己送死,又不是我逼迫他。今日他当众立下令状,这下便插翅也难逃了;我还要吩咐工匠故意拖延时间,所需要的器材也迟迟不给他备齐,看他如何是好!您与诸葛亮交情甚好,不妨到他那里去探听一下虚实,看他到底怎样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