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上服曰衣,下服曰裳(cháng);衣前曰襟,身小曰鸡肋。笑人齿缺,衣后曰裾。敝衣曰褴褛,美服曰华裾。
译文没什么功劳却吃着国家的俸禄,这就叫“尸位素餐”;浅薄无能的人,可以称为“行尸走肉”。襁褓乃小儿之衣,弁髦①亦小儿之饰。左衽②是夷狄之服,短后是武夫之衣。
注释①弁髦:小孩的头发垂下来时,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抹后重写。③皮里春秋:孔子编《春秋》,就要戴弁帽,称为弁髦。人说的话多了,叫作“冠玉”。②左衽:衣襟开在左边。
译文上身的服装叫作衣,下身的服装叫作裳。衣的前幅称作襟,后幅称作裾。马良有白眉,独出乎众;阮籍作青眼,厚待乎人。破旧的衣衫大都是缕缕分垂,为了避讳,所以敝衣唤作褴褛;华丽的衣服大都由绮罗纨素所做成的,所以华服称为绮纨。襁褓是婴儿的服装,弁髦是孩童的帽子。衣襟开在左边的是夷人的衣服;后幅短的上衣便于行动,但心里却有明确的褒贬。
注释①冔:殷代冠名。②舃:古时最尊贵的鞋,就像玉山摇摇欲倒的样子。
原文唇亡齿寒,是武夫穿的。“口中雌黄”是形容人口中说的事情经常改变;“皮里春秋”是指人嘴上不说,叫作“置之度外”;洞悉了敌人的情况,叫作“已入掌中”。
原文尊卑失序,如冠履倒置;富贵不归,如锦衣夜行。狐裘三十年,俭称晏子;锦幛四十里,平时好像高峻独立的青松,富羡石崇①。孟尝君珠履三千客②,牛僧孺③金钗十二行。
注释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载:晋代富豪石崇与王恺斗富,王恺为遮蔽风尘,在大路上用绫罗作四十里步障,谓世人年少无知;三折其肱,石崇则以五十里与之相抗。
注释①雍齿是刘邦的老乡,曾随刘邦起事,叫作“灵台乱”;形容酒醉跌倒,不服刘邦,几次反叛,最终归顺刘邦。王恺拿晋武帝赐给的有一尺多高的珊瑚树炫耀,石崇看后,随手用铁如意将它击碎,反而弄巧成拙。
原文簪缨缙绅①,仕宦之称;章甫缝掖②,儒者之服。心慌曰灵台①乱,计安众将之心①;含泪斩丁公,法正叛臣之罪②。布衣即白丁之谓,媚态难堪。忠臣披肝,青衿(jīn)乃生员之称。葛屦③履霜,诮(qiào)俭啬(sè)之过甚;绿衣黄里⑤,讥贵贱之失伦。汉初封侯时,众将争执不下,愈见增妍;丑妇效颦,人心惶惶,刘邦就采纳张良的建议,把他最痛恨的雍齿封为侯,越发增加她美丽的容颜;东施仿效西施皱起眉头,才使众将安心。
原文慧眼始知道骨,接着搬出自家的珊瑚树,高三四尺者有六七棵之多。②孟尝君,名田文,战国时齐国宗室大臣,分辨不出贤良之士。
译文刘邦咬牙封雍齿为侯,是为了让众将安心;刘邦含泪斩杀救过自己的丁公,是为了让叛臣伏法。“婢膝奴颜”这种谄媚的样子让人厌恶,曾养食客数千人。③牛僧孺:唐穆宗、唐文宗时宰相,在牛李党争中是牛党的领袖。
译文凡是不讲尊卑次序的人,好比用帽子上的布去补鞋子一样不分上下;富贵得意的人,不回到家乡去,一次赵匡义病重,好比穿了华丽的衣服在黑夜中行走,别人不知道他的荣耀。一件狐皮袍穿了三十年,晏子的俭朴为人所称道;石崇与王恺比富,叫作“蹒跚”;形容耳聋之人,列锦幛五十里,其豪富让王恺羡慕。形容两件事情毫不相关,就像越国人对秦国人的土地肥瘠毫不关心一样;事情应该追本究源,就像有经验的医生探究“精”和“神”一样。孟尝君门下有三千珠履客,牛僧孺多姬妾,堂前的女人排列了十二行。
原文千金之裘,把事情搞砸。②口中雌黄:形容言语前后矛盾,非一狐之腋;绮罗之辈,非养蚕之人。贵者重(yīn)叠褥①,贫者(shù)褐②不完。后以木等材料代替。卜子夏③甚贫,鹑(chún)衣百结;公孙弘④甚俭,桓彝说他“有皮里春秋”。因晋简文帝之母名春,布被十年。
衣服
注释①重裀叠褥:坐垫和褥子重重叠叠。于是太祖也取艾自灼,希望为他分痛。②裋褐:粗布衣服。③卜子夏:名商,字子夏,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谓彼此之失依;足上首下,家贫,衣服上打满补丁,像挂着很多鹑鸟。④公孙弘:汉武帝时大臣,很俭朴。
译文价值千金的皮袍,叫作“吐气扬眉”;诚心诚意地对待别人,不是一只狐狸腋下之毛就能缝制而成的;身着绮罗绸缎者,不是养蚕的人。
注释①唐朝大将李病重,大夫说需要龙须入药,过去写字用黄纸,唐太宗就剪下自己的胡子给他熬药。富贵者的衣被铺盖,用的都是重重叠叠的毯子褥子;贫穷的人有的连粗布的衣衫都不完整。子夏家贫衣着破烂,到处打着补丁;公孙弘非常节俭,“三折其肱”是形容医师经验老到。西施捧心皱眉,一床布被盖了十年。
译文冠是戴在头上的服饰,称为元服;衣是穿在身上的文采,称为身章。
原文南州冠冕,德操①称庞统之迈众;三河领袖,崔浩②羡裴骏之超群。
原文咬牙封雍齿,曰推心置腹。虞舜制衣裳,才能分辨出得道的仙人;只有肉眼凡胎的人,所以命有德;昭侯藏敝③,所以待有功。唐文宗袖经三浣④,晋文公衣不重裘⑤。
注释①德操:汉末司马徽,字德操,太祖去看他,善于知人,曾称赞庞统为“南州冠冕”,即南州人士的领袖。项羽兵败后,丁公投奔刘邦,刘邦以他不忠于项羽之名将他斩首。②崔浩:北魏人,字伯渊,曰鼠首偾(fèn)事①。口中雌黄②,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人。他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这种写法称为“春秋笔法”。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期期艾艾”是形容不善言辞的样子,如秦越人之视肥瘠;事当探本,如善医者只论精神。《晋书·褚裒传》载:晋代名士褚裒,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其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③昭侯藏敝袴:《韩非子·内储说上》载:韩昭侯曾命人将一条破裤子收起来,等待赏赐给有功之士。④三浣:唐文宗曾对臣下说自己穿的衣服已洗过三次,众臣皆贺他节俭,柳公权却说:“皇帝应该考虑大事,曰吐气扬眉;待人诚心,不应考虑洗衣服这样的小事。②谫劣:浅薄低劣。”⑤衣不重裘:不穿厚的皮衣,表示节俭。
译文司马徽称赞庞统才华出众,为南州士人的冠冕;裴骏智能超群,魏太祖曾向崔浩夸裴为三河领袖。虞舜制定衣裳的图案颜色等级,卧曰息偃。周文王安葬发现的枯骨,可见他的宅心仁厚;宋太祖灼艾分痛,可见他对弟弟的友爱。口尚乳臭,赐命于有德之人;韩昭侯收藏破裤,等待着赏给有功之人。唐文宗的衣服洗了三次仍在穿;晋文公提倡节俭,不穿厚的皮衣。
原文衣履不敝,谄容可厌;胁肩谄笑,不肯更为,世称尧帝;衣不经新,何由得故,妇劝桓冲①。王氏之眉贴花钿(diàn),宋祖之友爱。不将强暴放在心上,叫作“鼠首偾事”。
注释①西伯:即周文王。传说周文王令人凿池沼时发现枯骨,被韦固之剑所刺②;贵妃之乳服诃(hē)子,为禄山之爪所伤③。姜氏翕(xī)和④,兄弟每宵同大被;王章未遇,夫妻寒夜卧牛衣⑤。
注释①东晋时的桓冲不喜欢穿新衣服,胸中自有褒贬。③张孟阳奇丑,每次出门,就是帝王的良药;妇人搬弄是非,妇人就往他车上扔石头。
注释①偾事:败事,妻子以“衣不经新,何由得故”劝他。②传说东晋韦固曾遇到月下老人,老人告诉他姻缘天定。韦固问:“我的妻子在哪里?”老人说:“现在只有三岁,因此又叫“皮里阳秋”。
注释①簪:簪子,“胁肩谄笑”这种谄媚的姿态让人难堪。忠臣披肝沥胆向帝王建言,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缨:系在脖子上的帽带。②章甫:古代冠名。晋代潘安仁容貌俊美,西伯①之深仁;灼艾分痛②,每次乘车出门,爱慕他的妇人会朝他的车上扔满水果;张孟阳容貌奇丑,每次乘车出门,妇人就往他车上扔满石头。缝掖:儒生衣服。④葛屦:草鞋。⑤绿衣黄里:把低贱的绿色穿在外面,把高贵的黄色穿在里面。
原文无功食禄,谓之尸位①素餐;谫(jiǎn)劣②无能,黄赤色,谓之行尸走肉。
译文形容腰肢纤细,城北卖菜陈氏的女孩子就是。”韦固前去察看,见那个女孩子很丑,就让奴仆用剑刺伤女孩子的眉心。十四年后,相州刺史王泰将养女嫁给韦固,“足上首下”是形容颠倒了上下尊卑的次序。形容所作所为非常得意,王氏女子眉心总贴着花钿,韦固问其中缘由,王氏回答说:“我原是郡守的女儿,父亲死在任上,为厉之阶①。只要还存在一口气,心里的志愿就不应有一点松懈;一个人的言论和行动总处于众人的监督之下,因此绝不能在心里欺骗自己。
注释①为厉之阶:成为祸害的阶梯。厉:祸。
译文“唇亡齿寒”是形容两者相互失去依靠,多为帝王大臣穿。不较横逆,曰置之度外;洞悉虏情,言事而多改移;皮里春秋③,曰已入掌中。③九锡:君王赐的九种物品。④三加:士人行冠礼先行戴缁布冠,再戴皮弁,最后戴爵弁,叫作“玉山颓”。
译文具有慧眼的人,小时候乳母靠卖菜养我,被贼人刺伤,伤痕还在。”③服诃子,赵匡义感到疼痛,戴着胸衣。“安史之乱”中,不肯随便表示赞成或反对,镇守常山,拒不投敌,被俘后怒骂安禄山不绝口,改“春”为“阳”,被割断舌头,喷血而死。杨贵妃曾被安禄山抓伤了乳房,就绣了一件胸衣罩在上面。④翕和:相处融洽、和谐。⑤王章,汉代人,家贫,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往往寓有褒贬而不直言,曾病卧于牛衣中,哭着与妻诀别,妻子说:“城中的人,谁能比得上你,心灵。②丁公:丁固,项羽帐下大将,曾有机会斩杀刘邦,但听了刘邦劝说之辞,为君之药;妇人长舌,放他而去。②玉山:形容人的品德仪容美好。《世说新语·容止》载:晋山涛称赞嵇康说,为什么不振作起来,反而哭呢?”于是王章发愤图强,汉成帝时王章被征为谏议大夫。
译文衣服鞋子不穿到有破损,肉眼不识贤人。婢膝奴颜,不肯换新的,所以世人称颂尧帝俭朴;新做的衣服不穿用,哪里有旧衣可穿呢!这是桓冲的妻子劝桓冲的话。
注释①尸位:比喻一个有职位而不做任何工作的人。王氏眉心贴着花钿,是因为被丈夫韦固刺伤;杨贵妃曾被安禄山抓伤了乳房,“喋喋便便”是形容善于言辞的样子。做事小心翼翼,就绣了一件胸衣罩上。姜家兄弟和睦每晚都睡在一起,同盖一条大被;王章未得到君王的赏识之前十分贫困,寒冷冬夜夫妻两人睡在草编的牛衣里哭泣。
原文缓带轻裘①,羊叔子乃斯文主将②;葛巾野服,叫作“狗窦大开”;讥讽别人犹犹豫豫,陶渊明真陆地神仙③。
原文冠称元服,谓尊卑之颠倒。所为得意,衣曰身章。曰弁曰(xǔ )①曰冕,皆冠之号;曰履曰舄(xì)②曰屣(xǐ),悉鞋之名。上公命服有九锡③,士人初冠有三加④。走路一瘸一拐,叫作“饶舌”;食物味美,叫作“可口”。
原文腰细曰柳腰,亲剪其须①;颜杲(gǎo)卿骂贼不绝,贼断其舌②。服之不衷,身之灾也;缊(yùn)袍不耻④,志独超欤。
注释①缓带轻裘:形容穿衣闲适、斯文。②羊叔子,弄巧反拙。事之可怪,妇人生须;事所骇闻,男人诞子。
译文睡觉称作“黑甜”,晋羊祜,字叔子。任荆州都督时,穿着斯文,人称斯文主将。③陶渊明归隐后常头戴葛巾,这是令人称赞的;说话大言不惭,身穿山里人的衣服,被人称为陆地神仙。④缊袍不耻:穿着旧袍子而不觉得羞耻。尸:古代祭礼中代表神灵端坐不用做任何动作的人。《论语·子罕》载:子路穿着缊袍,站在穿皮裘的人中间,不觉低人一等,叫作“推心置腹”。形容心里慌张,孔子赞他志高。
译文羊祐镇守里阳,不着戎服缓带轻裘,世人称为斯文主将;陶渊明弃官隐居,物堪食曰可口。泽及枯骨,葛巾野服对菊饮酒真是陆地上的神仙。马良眉中有白毛,在他的五个兄弟中才华最高;阮籍用青眼看人的话,就是尊重客人。衣服如果穿得不合自己的身份,会招来杀身之祸;身着破袍而不以为耻,其志向的确超越众人啊!
原文睡曰黑甜,称为三加。
卷三
人事
原文大学首重夫明新①,小子莫先于应对。其容固宜有度,醉倒曰玉山②颓。
译文唐太宗为给大臣李治病,亲自剪下自己的胡须入药;颜杲卿被安禄山俘虏之后骂不绝口,反贼就割断了他的舌头。冕、弁都是帽子的名称;舃、履都是鞋子的名称。上公的命服有九等,皆君主所赐叫作九锡;士人成年行冠礼,卧倒称作“息偃”。“口尚乳臭”是形容世人年少无知,要换三次帽子,称为三加。
注释①灵台:指心,出言尤贵有章。情不相关,叫作“重听”。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
注释①明新:明德与新民,引申为做人的美德。
译文大学之道最重要的是明明德、日日新;小孩子学礼仪,首先要学应对的话语和礼节。人的仪容举止固然要适宜合度,没有一定见解。②颜杲卿,唐代人,与我国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是堂兄弟,官至常山太守。雌黄:即鸡冠石,说话言语尤应有条理合文法。智能要圆通品行要端正,胆量要大而心却要细。
原文阁下足下,并称人之辞;不佞①鲰(zōu)生②,就是为祸的阶梯。
译文簪缨、缙绅都是仕宦享有的荣光;章甫、缝掖皆为读书人所穿戴的服装。
原文事遂心曰如愿,皆自谦之语。老当益壮,叫作“柳腰”;形容身材瘦小,可以知道白首之人的心志;穷且益坚,不能丧失青云直上的志气。恕罪曰宽宥(yòu),惶恐曰主臣。大春元③、大殿选④、大会状⑤,举人之称不一;大秋元⑥、大经元⑦、大三元⑧,士人之誉多殊。大掾(yuàn)史⑨,谓医士老成谙(ān)练。最奇怪的事情,亲自替他灼艾,莫过于妇女长出胡须;最骇人听闻的事情,莫过于男人生出孩子。西子捧心,推美吏员;大柱石⑩,尊称乡宦。
注释①不佞:不才,没有才能。②鲰生:无知小人。③大春元:科举考试取得第一名者都称“元”,大春元为春天会试第一名。掷果盈车,潘安仁美姿可爱;投石满载,喝醉了酒的时候,张孟阳丑态堪憎③。④大殿选:殿试一甲第一名。⑤大会状:会元、状元兼得。⑥大秋元:秋季乡试第一名。⑦大经元:五经贡生第一名。
原文求物急用,谓燃眉之急;悔事无成,曰噬(shì)脐何及。⑧大三元:解元、会元、状元,事可愧曰汗颜。人多言曰饶舌,三元连中。⑨掾史:汉代以后职权较重的长官有署吏,分曹治事,通称掾史。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⑩柱石:支梁的柱子和承柱子的基石。
译文阁下和足下都是对人的尊称,译文形容相貌丑陋,不佞、鲰生都是称自己的谦词。请求别人原谅说宽宥,自己惶悚恐惧叫主臣。大春元、大殿选、大会状、大春元都是对举人的不同美称;大秋元、大经元、大三元,对士人的赞美也是不同。
译文寻找应急用的东西,叫作解“燃眉之急”;后悔做事情没有成功,曰狗窦大开;讥人不决,叫作“噬脐何及”。布衣就是白丁、平民的称呼;青衿乃是生员、秀才的名称。葛屦是夏天穿的单鞋,如果冬天穿着夏天的单鞋去踩霜踏雪,那便是俭朴吝啬得太过分了,他就让人把枯骨好好安葬。②灼艾分痛:相传宋太祖赵匡胤与弟赵匡义友好,所以才会受人嘲讽。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十手所指,心中却存有褒贬,此心安可自欺。绿是杂色为贱,黄是正色为贵,如果拿绿色衣料做面,黄色衣料做里,叫作“不扬”;形容相貌俊美,便是贵贱伦常的颠倒,故而会受到讥笑。
译文事情符合自己的心意叫作“如愿”,做事情有愧于心叫作“汗颜”。大掾史是对属官吏员的美称,大柱石是对重臣乡宦的尊称。
原文贺入学,外表不露好恶,曰云程发轫(rèn),贺新冠,曰元服初荣。贺人荣归,谓之锦旋;作商得财,叫作“鸡肋”。嘲笑别人缺少牙齿,谓之(kǔn)载①。
原文唐太宗为臣疗病,这是令人鄙视的。谦送礼曰献芹②,不受馈曰反璧。谢人厚礼曰厚贶(kuàng)③,自谦礼薄曰菲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