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1452200000035

第35章 東漢碑刻典故詞與縮略詞語(2)

夷行,謂山僻之地已為坦途也。《詩·周頌·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孫保之。”箋:“徂,往。行,道也。”

【頡頏】

○遷蕩陰令,吏民頡頏,隨送如雲。(漢故穀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

頡頏,語本《詩·邶風·燕燕》:“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于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本指鳥飛上下貌,此引申為雀躍貌。僅舉此文,新義。

【錯枉】

○進則貞直,退則錯枉,崇舉濟濟,起士充朝。(桂陽太守周憬功勳銘)

錯枉,摒斥邪惡。錯,通“措”。語本《論語·為政》:“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作合】

○在漢中葉,篤生哲嬡,作合南頓,實產世祖。(中常侍樊安碑)

作合,指男女結成夫婦。語出《詩·大雅·大明):“天監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渭之涘。”

【蓬首】

○故吏故鄣施業字世堅,義民堂邑戚忠,忠年十有一,慈考早隕喪,以備於禮制,蓬首而□□,□壞而消辟,地□□□行。(堂邑令費鳳碑)

○追惟厥祖恩,蓬首斬縗杖。(費鳳別碑)

蓬首,形容頭髮散亂如飛蓬。語本《詩·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

【苫塊】

○會喪太夫人,感背人之凱風,悼蓼儀之劬勞,寢暗苫塊,仍[闕]上言。(衛尉衡方碑)

苫塊,“寢苫枕塊”的略語。苫,草席;塊,土塊。古禮,居父母之喪,孝子以草薦為席,土塊為枕。語出《儀禮·既夕禮》:“居倚廬,寢苫枕塊。”

【躬親】

○躬親自證,省從勞謙。(西嶽華山亭碑)

○衣不暇帶,車不俟駕,載馳□□,躬親嘗禱,追蹤曾參,繼跡樂正,百行之主,於斯為盛。(高陽令楊著碑)

躬親,謂親自,親身從事。語本《詩·小雅·節南山》:“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弗問弗仕,勿罔君子。”

【百身】

○力□天命,年壽□永,百身莫□。(幽州書佐秦君石闕文)

百身,謂一身死百次。語出《詩·秦風·黃鳥》:“如可贖兮,人百其身。”《箋》:“如此奄息之死,可以他人贖智者,人皆百其身。謂一身百死猶為之,惜善人之甚。”一說,一百人的生命。《集傳》:“……則人皆願百其身以易之矣。”《漢語大詞典》首舉清姚椿《題〈劍南集〉後五首柬書田》,遲。

【鼎實】

○復拜侍中、屯騎校尉、宗正、光祿勳,遂授太尉,悉謨百揆四門之職,懷夫三事,和昭鼎實。(太尉劉寬碑)

鼎實,鼎中所盛之物。語出《易·鼎》:“九二,鼎有實。”

【岐嶷】

○君繼厥緒,少有岐嶷。(漢成陽令唐扶頌)

○其在孩提,岐嶷發蹤。(敦煌長史武斑碑)

○先生童孩多奇,岐嶷有志,捥發傳業,好學不厭。(婁壽碑)

○君少履岐嶷,醇懿之□□□□□仁而有威,仕極州郡。(成皋令任伯嗣碑)

○蚤克岐嶷,聰叡敏達。(童子逢盛碑)

○君幼有岐嶷天然之資,長有明肅弘雅之操,剛毅多略,有山甫之縱,沈懿敦篤,為萬夫之望。(北軍中侯郭仲奇碑)

○暨於君身,乾靈特挺,岐嶷有度,玄然清妙。(郎中馬江碑)

○誕生岐嶷,言協□墳。(酸棗令劉熊碑)

○誕生照明,岐嶷踰絕。(酸棗令劉熊碑)

○先是君大男孟子,有楊烏之才,善性形於岐嶷,□□見於垂髦,年七歲而夭,大君夫人所共哀也!(郎中鄭固碑)

○掾體德忠孝,岐嶷有異,治《韓詩經》。(從事武梁碑)

岐嶷,形容幼年聰慧。出《詩·大雅·生民》:“誕實匍匐,克岐克嶷。”朱熹集傳:“岐嶷,峻茂之狀。”

還有:台鼎,出《太尉汝南李公碑》;守真,出《莊子·漁父》;知命,出《論語·為政》;仰高,出《詩·小雅·車舝》;拔葵,出《史記·循吏列傳》;乞身,出《史記·張儀列傳》;璽追,出《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敦悅,出《左傳·僖公二十七年》等。

第二種情況是典故詞的語素分屬於不同的子句。也就是說,典故詞的詞形式是從其原文不同子句中提取出來的。共計15個,如:

【旌弓】

○州郡聞知,旌弓禮招,復為從事,眈眈虎視,不折其節。(竹邑侯相張壽碑)

旌弓,徵聘賢士的旌旗和弓。語本《孟子·萬章下》:“[招]大夫以旌。”《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引逸《詩》:“翹翹車乘,招我以弓。”

【止足】

○以病遜位,守疏廣止足之計,樂於陵灌園之絜,閉門靜居,琴書自娛。(魯峻碑)

止足,謂凡事知止知足,不要貪得無厭。語出《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堂構】

○時兄弟並典干城,子孫盈門,克昌堂構。(慎令劉脩碑)

堂構,語出《書·大誥》:“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構。”孔傳:“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為堂基,況肯構立屋乎?”意即父親要蓋房子,並已確定房子的蓋法,而兒子卻不肯去築堂基,蓋房子。後以“堂構”比喻繼承祖先的遺業。

【童冠】

○脩學童冠,琢質繡章。(校官碑)

○講□□□,童冠以營。(安平相孫根碑)

○處靖衡門,童冠如雲,故乃名問愈高,休聲益著。(繁陽令楊君碑)

○禮服既盡,州郡爭取,比群部諸郡深執磐匪,棲遲不就,童冠相娛,閨門雍雍。(廣漢屬國侯李翊碑)

○退身衡門,童冠翔集,耽經樂術,潛神默記,與俗殊好。(山陽太守祝睦後碑)

○四遠童冠,摳衣受業,著錄千人。(漢成陽令唐扶頌)

童冠,指青少年。語出《論語·先進》:“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舞雩,詠而歸。”

【號慕】

○復拜荆州刺史,以故秩居,冊書尉薦,因賜[下闕]之荆域號慕,雖周人之思召伯,弗此踰也。(荆州刺史度尚碑)

號慕,語出《孟子·萬章上》:“萬章問曰:‘舜往於田,號泣於旻天,何為其號泣也?’孟子曰:‘怨慕也。’……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

【貞幹】

○昊天不[闕],遭離[闕]癘,年卌,元嘉三年正[闕]失貞幹,仕喪儀宗。(郎中馬江碑)

貞幹,語出《易·乾》:“貞者,事之幹也。”因以“貞幹”喻支柱,骨幹。此指能負重任、成大事的賢才。

【鴻儀】

○梁木圮頹,鴻儀催零。(金鄉長侯成碑)

鴻儀,喻官位。語出《易·漸》:“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吉。”

【弱冠】

○息不才,弱冠而孤,承堂弗構,析薪弗何。(魯峻碑)

○故能弱冠,榮寵紀綱。(冀州從事郭君碑)

○弱冠喪父,以孝立稱。(封丘令王元賓碑)

○弱冠踐郡,歷主簿、督郵、五官掾功曹、守令長。(司隸從事郭究碑)

○弱冠仕郡吏諸曹掾史,主簿、督郵、五官掾功曹。(郎中鄭固碑)

○年十八娶婦徐氏,弱冠仕[下闕]終歿,五内催碎。(金廣延母徐氏紀產碑)

○幼而宿衛,弱冠典城,有阿鄭之化。(西陝頌)

○弱冠而仕,歷郡諸曹史。(孔謙碑)

○弱冠,守昆陽尉、潁陽令,隱練州郡,所臨有跡。(漢成陽令唐扶頌)

弱冠,古時以男子二十歲為成人,出加冠,稱弱冠。出自《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三、餘論

從上可以看出,典故詞不顧句子文法,拋棄通常的構詞形式規則,應該說是一種不合規範、違反常理的言語使用現象。那麽,東漢碑刻語料為什麽又會出現如此眾多的典故詞呢?一種語言現象的產生從來就不是孤立的,必定有其產生的根源。

首先,東漢時期思想文化“多元化”,結束了西漢單一的“清靜無為”和後期“獨尊儒術”的局面。眾所周知,東漢處於由先秦、西漢向魏晉轉變的過渡階段,當時,在思想文化領域方面除尊崇儒學外,讖緯神學也被確定為統治思想。此外,還出現了道教和佛教。大一統觀逐漸瓦解,正統思想對當時的人們慢慢地失去了其往日的拘束力,士人在生活上追求放縱任意,以至於影響到了其日常的言語行為。在此背景下,撰碑者的用語也刻意追求新奇,使用一些前所未有的諸如典故詞這樣的新用法。可以說,東漢碑刻典故詞就是當時思想文化“多元化”的結果。其次,是文體使用上的需要。東漢碑刻大多是禮文,在語言風格上講求典雅、駢儷,在句式上大量使用四字短語,在需要引用典故寓意時,就衹好捨棄形式而取其意義,任意抽取典故材料中的某兩個關鍵字詞作為其典故語意表達的載體。最後,與大眾所能接受的心理基礎也分不開。典故詞絕大部分來自人們所熟悉的先秦西漢經典著作,其語源材料和典故詞的構成部件——詞素等均為大家所熟知,典故詞這種在句子中任意截取語詞來構詞的样式,東漢人也不感到陌生,因為早在先秦文獻《詩經》和《論語》中就已有先例,如《詩經》中的篇名“桃夭”、“式微”等,《論語》中的“述而”、“學而”、“子罕”、“雍也”和“堯曰”等,這些典故詞一經產生,就能為時人所接受和理解,並逐漸流傳開來。

§§§第二節東漢碑刻中的縮略詞語

呂叔湘先生曾認為:“一般稱為‘簡稱’的那種組合,其地位是介乎詞和短語之間。從意義方面看,簡稱代表全稱,是短語性質,可是從形式方面看,簡稱不同於全稱,更像一個詞。實際上簡稱是一種過渡形式,用得多,就變成一個詞。”(見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第26頁,商務印書館1979年。)東漢碑刻語料就大量使用了這樣的“簡稱”,即通常所說的縮略詞語。

這種語言現象在漢語發展的早期階段就已存在。《殷周金文集錄》中就記錄有這類現象,比如,“四年,相邦呂工寺工龍丞”裏的“呂”,據語境實質上是在指稱“呂不韋”,為“呂不韋”之省稱,它無疑應該算作一種縮略。又如,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漬女子布,以汁傅之”中的“女子布”,根據考證是“女子月事布”的省稱。凡此等等,“縮略語確是不少”(見陳偉武《出土戰國秦漢文獻中的縮略語》,《中國語言學報》1999年6月第9期。)。本節考察東漢碑刻縮略詞語的使用情況,既是全面瞭解東漢碑刻語料詞彙面貌的需要,也有助於我們對這種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很習見的語言現象及其形成機制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東漢碑刻中的縮略詞語包括數字式縮略詞語和非數字式縮略詞語兩大類,為行文方便,分別簡稱為數字縮略語和非數縮略語。其中非數縮略語又包括人名縮略語、地名縮略語和職官縮略語。

一、數字縮略語

數字縮略是東漢碑刻裏構造縮略語十分常見而又頗具特色的一種方法。其模式是用基數詞再加上其他成分來概括並列的幾項詞語,其中的基數詞的大小取決於所概括的項的多少,基數詞後面的成分取自於能代表原並列各項共同屬性的語素或詞。這種類型的數字縮略語又有兩種表現形式。

1.用基數詞概括一串並列的語詞的項數,再將每一個詞語中的共同語素提取出來,組成“基數詞+共同語素”的格式,被概括的一串語詞的各項往往結構相同相似,意義相關相近。例如:

【三條】指北條山、中條山、南條山。

○元初四年,常山相隴西馮君到官,承饑衰之後,□惟三公御語山,三條別神,迥在領西,吏民禱祀,興雲膚寸,偏雨四維。(祀三公山碑)

○白石神君居九山之數,參三條之壹,兼將軍之號,秉斧鉞之威。(白石神君碑)

【三河】指黃河、賜支河、湟河。

○堯歷三河,有龍授圖,躬行聖政,以育苗萌。(成陽靈臺碑)

【二南】指《詩》的《周南》和《召南》。

○乃宣魯、衛之政,敷《二南》之澤,政以德綏,化猶風騰,撫集丞細,[闕]綏有方。(桂陽太守周憬功勳銘)

【五色】指青色、赤色、白色、黑色、黃色五種顏色。

○上合天意,下應□□□□□飾五色華精,上闕通天,戶向少陽,前設大殿,俟神之堂。(成陽靈臺碑)

【四海】古以中國四境有海環繞,各按方位為“東海、南海、西海、北海”,但因時而異,說法不一。

○玄圭,水泉流通,四海會同,則至。(武氏石室祥瑞圖題字)

【三祀】古代春季三種祭祀的合稱,即大祀、中祀、小祀。

○三祀有成,來臻我邦。(酸棗令劉熊碑)

【六國】指戰國時位於函谷關以東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

○光裔熾藐,分仕六國,張雄諸夏,鄭有祝聃者,君其胤也。(山陽太守祝睦後碑)

○六國時期思屬楚,楚都南郢,南郢即南郡江陵縣也。(楚相孫叔敖碑)

【六郡】指漢的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

○歷典六郡,威教若神。(濟陰太守孟郁脩堯廟碑)

【三署】漢時五官署、左署、右署之合稱。

○郡將平原高君,深昭其德,以和平元年舉孝廉,除郎中,謙虛接下,冠名三暑。(郎中馬江碑)

○君初舉孝,三署播名。(平輿令薛君碑)

○内幹三署,外□師旅。(漢故執金吾丞武榮碑)

○貢孝三署,勳譽有則。(堂邑令費鳳碑)

○其思辯論□□文章爛[下闕]孝廉亢弘名於三署,揚清厲於海内,除倉龍司馬,詔[下闕]試經第一。(議郎元賓碑)

【三代】指夏代、商代、周代三個朝代。

○乾元以來,三九之載,八皇三代,至孔乃備。(魯相韓勑造孔廟禮器碑)

○三代改易,荒廢不脩。(成陽靈臺碑)

○時非三代,苻命無恒。(童子逢盛碑)

【四府】謂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府也。

○《羔羊》在公,四府歸高,除淳于長。(夏承碑)

其他還有:四嶽(西嶽華山廟碑)、五嶽(三公山碑桐柏淮源□廟碑西嶽華山廟碑樊毅脩華嶽碑)、三國(武都太守耿勳碑封丘令王元賓碑西陝頌)、九山(白石神君碑嵩高山開母廟石闕銘三公山碑)、七國(國三老袁良碑)、四郡(岑紀功碑)等。

2.依然用基數詞概括一串並列的語詞的項數,但基數詞之後的成分則根據並列各項的性質或内容概括而來。例如:

【四瀆】長江、黃河、淮河、濟水的合稱。

○寔為四瀆,與河合矩。(桐柏淮源廟碑)

○五嶽四瀆,與天合德。(桐柏淮源廟碑)

【三牲】牛、羊、豕。俗稱大三牲。

○三牲粢饌,獻珍於時。(濟陰太守孟郁脩堯廟碑)

○躬進三牲,執玉以沈。(桐柏淮源廟碑)

【四靈】傳說中的蒼帝、黃帝、白帝、黑帝四神帝。

○回況□人,號為四靈。(幽州書佐秦君石闕文)

○四靈在旁,存想丹田,大一紫房。(老子銘)

【五教】五常之教。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倫理道德的教育。

○遂遷宰國,五教在仁,嗇民(用)彰,家用平康。(鮮于璜碑)

○《尚書》五教,君崇其寬。(漢故穀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

○所在先陽春以布化,後秋霜以宣威,寬猛惟中,五教時序,功洽三邦,聞於帝京。(太尉楊震碑)

○遷安平相,遵脩前列,五教[闕]訪,赫赫之譽,虓□□□□溫之仁,以寧土疆。(安平相孫根碑)

○五教加仁,施於惠康。(北軍中侯郭仲奇碑)

○君下車之初,□五教以博□削四兇以勝殘,乃□□□愛尚桓桓,拯馬蠲害,醜類已殫,路不拾遺,斯民以安。(博陵太守孔彪碑)

○除郎中都昌長,祗傳五教,尊賢養老。(泰山都尉孔宙碑)

○為政以德,五教時序,肅恭明神,敬奉禋祀,勤卹民隱,而除其害。(殽阬君神祠碑)

【四民】舊稱士、農、工、商為四民。

○人有曾閔貞孝之行,四民美好,從容中節,高棞改敝,一朝而化。(楚相孫叔敖碑)

【六卿】指春秋時晉之范、中行、知、趙、韓、魏六氏。

○晉六卿專征,與齊、楚並僭號為王。(老子銘)

【三川】三條河流的合稱,所指不一。西周以涇、渭、洛為三川。

○秦兼天下,侵暴大族,支判流遷,或居三川,或徙趙地。(豫州從事尹宙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