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1452200000007

第7章 東漢碑刻複音詞構詞研究(4)

○□□暇念,菲身約儉。(巴郡太守張納碑)

【悽愴、愴悽】

○凡百悽愴,痛乎何辜。(益州太守高頤碑)

○松柏□冥,涕泣愴悽。(平都侯相蔣君碑)

【辛酸、酸辛】

○念君之仁恩,聞君之隕隧,剝斷而辛酸,復截縗麻杖,[闕]君之柩棺,扶號而竭[闕],泣涕其□□。(堂邑令費鳳碑)

○哀哀士俊,惻爾酸辛。(平輿令薛君碑)

【簡易、易簡】

○復遷南陽太守,壹行質省簡易之教,推貞諒以示下,顯眾善以厲否,惻隱之誠,通乎神人。(太尉劉寬碑)

○躬忠恕以及人,兼禹、湯之罪己,故能興樸□□彫弊,濟弘功於易簡。(泰山都尉孔宙碑)

【榮寵、寵榮】

○光以不肖,貪追賢烈,以自榮寵。(孫叔敖碑陰)

○存有顯名,終有遺勳,魂如有靈,嘉斯寵榮。(金鄉長侯成碑)

【歡欣、欣歡】

○□□充贏兮,百姓歡欣。(析里橋郙閣頌)

○貧富相扶,會計欣歡,不謀同辭,錢應時即具。(濟陰太守孟郁脩堯廟碑)

【端平、平端】

○因繕舊室,整頓端平。(西嶽華山亭碑)

○隤高夷窊,顯敞平端。(成皋令任伯嗣碑)

【艾康、康艾】

○經記厥績,艾康萬里。(析里橋郙閣頌)

○穡民用章,康艾室宇。(樊毅脩華嶽碑)

【煥炳、炳煥】

○磥落煥炳,臨疑獨逝,故能光明越聞,顯於區夏,英聲□□□□□公族。(幽州刺史朱龜碑)

○其辭曰:君德明明,炳煥彌光。(司隸校尉楊孟文石門頌)

【恭肅、肅恭】

○河嶽降祚,幼而有跲,孝弟恭肅,與性俱成。(司隸從事郭究碑)

○為政以德,五教時序,肅恭明神,敬奉禋祀,勤恤民隱,而除其害。(殽阬君神祠碑)

【輯寧、寧輯】

○建立兆域,脩設壇屏,所以昭孝息民,輯寧上下也。(白石神君碑)

○封右鄉侯,遷遼東太守,旬月之間,穢貉寧輯。(荆州刺史度尚碑)

【節儉、儉節】

○躬尚節儉,□□□□。(高陽令楊著碑)

○君下車崇尚儉節,躬自菲薄,儲偫非法,悉無所留。(竹邑侯相張壽碑)

【贏縮、縮贏】

○[闕]惟古聖,孔尼喪鯉,贏縮有命,不可增損。(安平相孫根碑)

○三命縮贏,卑彼[下闕]幽冥。(仲秋下旬碑)

【肅祗、祗肅】

○月醮時祀,肅祗齊壺。(無極山碑)

○案奏□公,彈絀五卿,華夏祗肅,佞穢者遠。(魯峻碑)

【恭恪、恪恭】

○制詔:中常侍樊安,宿衛歷年,恭恪淑慎,嬰被疾病,不幸蚤終。(中常侍樊安碑)

○大漢典制,有恩澤之封,輔歷世守省,恪恭位著,建立之際,處乎左右常伯之職,同[闕]協意,以亮天功。(吉成侯州輔碑)

【慼哀、哀慼】

○遭孝桓大憂,屯守玄武,慼哀悲慟,加遇害氣,遭疾隕靈。(漢故執金吾丞武榮碑)

○姿履□□□穆之操,愛敬以事生,哀慼以送終。(郎中王政碑)

【傷切、切傷】

○遠近傷切,痛於倉乾。(益州太守無名碑)

○寮黨感切,凡百切傷。(外黃令高彪碑)

【傷瘁、瘁傷】

○於是族舊門人,莫不傷瘁。(議郎元賓碑)

○春秋六十六,梨儀瘁傷,泣涕連漉。(堂邑令費鳳碑)

3.1.4數詞

【億萬、萬億】

○餘胙賦賜,刊石勒銘,並列本奏,大漢延期,彌歷億萬。(史晨饗孔廟後碑)

○於胥樂兮,傳於萬億。(桐柏淮源廟碑)

3.2單向型

跟現代漢語比較而言,《碑刻》中同素異序詞的語素衹存在呈YX單向組合形式的。例如:

3.2.1名詞

【宇堂】

○在漢中葉,建設宇堂。(西嶽華山廟碑)

【濤波】

○涉秋霖漉,盆溢滔湧,濤波滂沛,激揚絕道。(析里橋郙閣頌)

【穸窀】

○靈柩旋歸,卜此穸窀。(平輿令薛君碑)

【梓桑】

○嗟《詩》云,感《凱風》,歎寒泉,惟梓桑。(郎中馬江碑)

【廟祠】

○奉見廟祠,崎嶇逼狹。(桐柏淮源廟碑)

其他如:穹蒼(北海相景君銘)、園庭(漢成陽令唐扶頌)、隅陬(桂陽太守周憬功勳銘)、塗陸(桂陽太守周憬功勳銘)、情性(梁相孔耽神祠碑)、食糧(魯相韓勑造孔廟禮器碑)、寶財(楚相孫叔敖碑)、員冗(史晨饗孔廟後碑)、命壽(仙人唐公房碑)、園田(張公神碑)、途路(司隸校尉楊孟文石門頌)、園陵(濟陰太守孟郁脩堯廟碑)、逆畔(中常侍樊安碑)、近遠(廣漢屬國侯李翊碑)、土疆(安平相孫根碑)、圃園(李翊夫人碑)、祇靈(都鄉孝子嚴舉碑)、賊盜(南安長王君子鄉道碑)、統系(武都太守耿勳碑)、本根(曹全碑)等。

3.2.2形容詞

【駭驚】

○飲清泉兮□□□,見[闕]伏兮不駭驚。(張公神碑)

【嚴莊】

○嚴莊可恐,柔順可愛。(司隸從事郭究碑)

【寧康】

○衛尉察尤異,遷吳令,憲春陽以加惠,則陰[下闕]擊有喬宰鄭見思之歌,視事二稔,民用寧康。(議郎元賓碑)

【困危】

○去官未旬,病乃困危。(北海相景君銘)

其他如:榮光(敦煌長史武斑碑)、白黑(漢成陽令唐扶頌)、困危(北海相景君銘)、終始(梁相孔耽神祠碑)、朴純(梁相孔耽神祠碑)、富殷(三公山碑)、舊故(青衣尉趙孟麟羊竇道碑)、困貧(析里橋郙閣頌)、閔憐(析里橋郙閣頌)、殊特(郎中鄭固碑)、短長(北軍中侯郭仲奇碑)、愴悲(繁陽令楊君碑)、歡喜(費鳳别碑)、傷愴(漢故執金吾丞武榮碑)、痛傷(武氏石闕銘)、窄狹(樊毅脩華嶽碑)、儉清(巴郡太守樊敏碑)、約清(孝廉柳敏碑)、純清(平都侯相蔣君碑)等。

3.2.3動詞

【感傷】

○凡百慘愴,同時感傷,九族内外,莫不絕傷。(廣漢屬國侯李翊碑)

【析離】

○初魯遭亡新之際,苗胄析離,始定茲者,從叔陽以來。(梁相孔耽神祠碑)

【衍蔓】

○呂君諸辟,干祿於天,令裕衍蔓,永流無窮。(濟陰太守孟郁脩堯廟碑)

【禱祈】

○每國縣水旱,及民疾病,禱祈輒應時有報。(無極山碑)

【育生】

○弟君(宣),密靖内侍,報怨禁中,徙隴西上邽,育生充國,字翁孫,該於威謀,為漢名將。(趙寬碑)

【濟康】

○初據百里,顯顯令聞,濟康下民。(衛尉衡方碑)

其他還有:墮廢(殽阬君神祠碑)、畜積(梁相孔耽神祠碑)、合會(稾長蔡湛頌)、並兼(益州太守高眹脩周公禮殿記)、死生(老子銘)、仰瞻(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虧盈(老子銘)、還歸(青衣尉趙孟麟羊竇道碑)、埋掩(楚相孫叔敖碑)、畏敬(張公神碑)、怨讟(三公山碑)、附親(三公山碑)、禱祈(無極山碑)、傳宣(郎中鄭固碑)、呼招(故民吳仲山碑)、空虧(故民吳仲山碑)、還返(堂邑令費鳳碑)、叫號(司隸從事郭究碑)、吟呻(平輿令薛君碑)、馳驅(南安長王君子鄉道碑)、範防(黽池五瑞畫像)、會朝(嵩高山開母廟石闕銘)、布宣(李翊夫人碑)、歎傷(外黃令高彪碑)、敘紀(巴郡太守張納碑)、括統(吉成侯州輔碑)等。

《碑刻》中的同素異序現象,表現出如下特點:

首先,從統計資料看,《碑刻》共有異序詞183個,其中名詞最多,有77個,佔40.8%;形容詞次之,有60個,佔32.5%;動詞最少,有46個,佔25.4%。這跟同時期的《論衡》的使用情況有點相反:動詞最多,有88個,佔47.8%。名次最少,有41個。佔22.3%。衹有形容詞的使用在兩種語料中均居第二位,且比例大致相當,《論衡》中的形容詞有55個,佔29.9%(據程湘清《〈論衡〉複音詞研究》第132頁,《兩漢漢語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年。)。二者使用的差異可能和語言材料所涉範圍的寬窄有關。

在183個異序詞中,XY、YX同時在《碑刻》中使用的雙向型同素異序詞有96個,佔51.9%,衹有YX的單向型異序詞有87個,佔40%。這和《論衡》的使用情況差不多,都是雙向型佔多數。這恰好說明了聯合式複音詞詞序在其形成初期的不穩定性,在其組合之初,還處在凝固選擇的過渡階段,兩個語素的組合還比較自由鬆散,表現出漢語詞彙從單音詞向複音詞過渡的痕跡。

其次,從雙向型異序詞異序後詞義是否改變來看,《碑刻》中絕大多數的異序詞意義沒有改變,詞性也沒有變化,說明它們是同一個詞。詞義發生了變化而詞性未變的有1例,即“義理”(外黃令高彪碑)指道理,而“理義”(竹邑侯相張壽碑)則指社會道德規範、行事準則。詞義和詞性均發生了變化的1例,即“傳紀”(太尉陳球後碑),名詞,指史傳;而“紀傳”(魯相韓勑造孔廟禮器碑)是動詞,流傳的意思。

最後,從異序詞在現代漢語中的流傳情況來看,雙向型異序詞中絕大多數都消失了一個,衹保留了一個為社會群體所接受;雙方流傳至今的僅見[語言、言語]和[義理、理義]兩組,但其中有的詞義或詞性發生了變化,如現代漢語中的“語言”衹作名詞用。單向型異序詞流傳下來的幾乎沒有,即使流傳下來了也衹在方言口語中使用。無論是雙向型還是單向型,最後在現代漢語中基本上都以XY的形式保存下來。

二、聯合式複音詞的特點

1.形態結構的多樣化

《碑刻》中聯合式複音詞數量多,其形式類型也呈現多樣性特點,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從詞性的數量分佈看,名詞最多,動詞、形容詞次之,其他詞類則數量甚少。從詞義構成來看,有同義聯合、類義聯合和反義聯合,其中又以前二者數量最多,反義聯合數量較少。從形類構成來看,複音詞形類與其構詞語素詞性相一致的佔絕大多數,但也有不相一致的情況,且其形式較先秦更為多樣,多達19種。從詞序上看,存在着為數眾多的異序詞。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聯合式複音詞在東漢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2.大量的同義類聚體和活躍構詞語素

2.1在東漢《碑刻》中,許多單音同義詞紛紛交互組合,形成了大量的同義類聚體。據筆者初步統計,其次數在4個以上的至少有80多組。下面我們不妨列舉幾組包含同義詞詞數比較多的同義類聚體:

(1)表“廉潔”義→廉恕、廉約、廉潔、廉勇、清潔、忠潔、高潔、脩潔、清惠、清白、清介、清肅、清皓、清厲、清脩、清邈、清眇、清儉、清約、清妙、清方、儉節、儉清、儉約、儉醇、清肅、晶白。

(2)表“恭敬”義→恭肅、恭恪、恭儉、恭懿、恭順、敬愘、敬恭、敬禮、敬恭、恪恭、溫恭、允恭、虔恭、竫恭、肅恭、虔恪、尊琦、愛敬、畏敬、肅敬、尚敬、欽明、恭儉、肅敬、肅祗、欽若、祗肅。

(3)表“悲傷”義→悲痛、悲恨、悲切、悲悼、悲哀、悲傷、悲慕、悲叫、悲嗟、悲慟、哀慛、哀慼、哀悼、哀閔、哀戚、哀惻、哀慟、哀思、痛傷、痛惜、戚哀、悲痛、感痛、慘痛、切痛、閔悼、悲悼、哀悼、湣悼、傷切、傷愴、傷摧、傷瘁、感傷、瘁傷、悼傷、追傷、切傷、楚悲、慘怛、哀慛、惻怛、憯忉、悲慕、悽愴、感切、慘痛、號慕、哀思、創楚、愴悢。

(4)表“安康”義→安穩、康艾、靖安、艾安、平康、熙寧、寧輯、寧康、寧靜、攸寧、安寧、輯寧等。

(5)表“歡欣”義→歡欣、歡樂、歡康、歡喜、歡悅、欣歡、欣悅、夷欣、協欣、嘉樂、逸樂、安樂、歆樂、願樂、悅雍、敦悅。

(6)表“脩建”義→脩設、造立、脩造、經構、造作、開建、興復、建設、繕治、脩治、造設、建立、興造、建豎、脩繕、造起、飭治、補治。

(7)表“標準”義→規矩、規繩、規櫃、軌儀、軌度、準則、模式、模楷、制度、法度、品制、紀綱、憲則、規繩、禮則、義方、楷模、紀律、理義、矩度、師楷、憲法、道度、法令、憲度、義形、表儀。

(8)表“扶助”義→扶助、輔助、輔翼、股躬、翼佐、匡輔、祐助、佐翼、夾輔、毗輔、匡弼、輔弼、佐輔。

(9)表“死亡”義→隕歿、隕墜、霣沒、顛霣、薨徂、奄昏、霣歿、隕終、徂落、隕喪、傾霣、徂逝。

(10)表“凶災”義→匈災、咎凶、殃害、災異、患害、災害、災燀、災眚。

(11)表“祈請”義→祈請、請求、禱請、祈求、招請、禱祈、請祈、請召、要請、招請、謁請。

(12)表“怖懼”義→怖畏、憂怖、慴怖、駭驚、震驚、駭驚。

……

2.2《碑刻》中產生了數量不少的單音節活躍構詞語素。《碑刻》中,有些單音節詞具有較強的構詞能力,在位置上,既有前置的,也有後置的,帶有半自由語素的性質。茲例舉如下。

前置活躍語素,如“體、悲、宣、清、幽、光、感、禮、肅、高、聰、忠、廉、恬、表”等。例如:

(1)【體·X】→體質、體素、體蹈、體履、體性。

(2)【悲·X】→悲痛、悲恨、悲切、悲悼、悲哀、悲傷、悲慕、悲嗟、悲慟、悲窮。

(3)【宣·X】→宣流、宣著、宣佈、宣昭、宣多、宣慈、宣化、宣颺、宣導、宣揚、宣抒、宣朗。

(4)【清·X】→清濁、清虛、清惠、清白、清介、清肅、清皓、清厲、清越、清脩、清邈、清眇、清儉、清平、清約、清妙、清寂、清和、清潔、清方、清涼、清閒。

(5)【幽·X】→幽浚、幽逸、幽冥、幽昏、幽明、幽秀、幽荒、幽微。

(6)【光·X】→光炎、光暉、光明、光耀、光宣、光遠、光顯。

(7)【感·X】→感思、感慕、感憿、感切、感惟、感痛、感想、感傷。

(8)【禮·X】→禮制、禮則、禮讓、禮義、禮樂、禮儀。

(9)【肅·X】→肅慎、肅恪、肅震、肅敬、肅祗、肅恭、肅雍。

(10)【高·X】→高遠、高麗、高藐、高厲、高滿、高邵、高潔、高朗、高明、高尚、高敞、高大、高賢。

(11)【聰·X】→聰麗、聰達、聰叡、聰哲、聰明。

(12)【忠·X】→忠惠、忠弼、忠貞、忠允、忠潔、忠謇、忠恕、忠直、忠孝、忠義、忠信、忠讜、忠良。

(13)【廉·X】→廉孝、廉恕、廉約、廉潔、廉勇。

(14)【恬·X】→恬靜、恬忽、恬默、恬虛、恬淡。

(15)【表·X】→表著、表式、表示、表儀、表章。

……

後置活躍語素,如“遠、賢、育、慕、哲、明、潔、恪、靈、和、苦、惠、美、亂、老”等。例如:

(1)【X·遠】→高遠、荒遠、弘遠、回遠、久遠、遼遠、光遠、曠遠。

(2)【X·賢】→聖賢、貞賢、仁賢、耆賢、哲賢、懿賢、高賢。

(3)【X·育】→長育、愛育、全育、捬育、養育、撫育。

(4)【X·慕】→懷慕、嘉慕、感慕、悲慕、追慕、號慕、思慕。

(5)【X·哲】→明哲、聰哲、叡哲、英哲、明哲、仁哲。

(6)【X·明】→休明、顯明、章明、賢明、才明、炳明、光明、昭明、欽明、達明、聰明、聖明、高明、幽明、神明、著明。

(7)【X·潔】→脩潔、高潔、忠潔、廉潔、清潔。

(8)【X·恪】→肅恪、勤恪、貞恪、恭恪、虔恪。

(9)【X·靈】→神靈、祗靈、精靈、魂靈。

(10)【X·和】→純和、柔和、齊和、惠和、清和、訢和、中和。

(11)【X·苦】→疾苦、寒苦、貧苦、勞苦、艱苦、勤苦、患苦、愁苦。

(12)【X·惠】→忠惠、清惠、慈惠、智惠、德惠。

(13)【X·美】→功美、才美、德美、淑美、新美。

(14)【X·亂】→溷亂、逆亂、潰亂、危亂、混亂、擾亂。

(15)【X·老】→故老、元老、耇老、耆老、荒老。

……

活躍語素的大量出現,顯示出單音詞向半自由語素轉化的傾向,一方面是聯合式複音詞中同義類聚體大量地增加,加快了東漢詞彙複音化的步伐,另一方面使得複音詞的衍生模式化、類推化,出現了很多滋生複音詞的結構模式,複音詞的結構也隨之更顯穩固。

3.《碑刻》聯合式複音詞在現代漢語中的變化特點

同現代漢語相比較,《碑刻》中聯合式複音詞表現出兩種情況。首先,很大部分詞早在東漢時就已基本穩固下來了,無論在詞形、詞性或基本意義方面在現代漢語中都沒有太多的變化。如災害(白石神君碑)、荒廢(成陽靈臺碑)、清涼(成陽靈臺碑)、輔助(成陽靈臺碑)、平直(桂陽太守周憬功勳銘)、宣揚(桂陽太守周憬功勳銘)、性命(桂陽太守周憬功勳銘)、風俗(稾長蔡湛頌)、混亂(益州太守高眹脩周公禮殿記)、圖書(魯相韓勑造孔廟禮器碑)、祈求(西嶽華山廟碑)、文字(西嶽華山廟碑)、夙夜(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乾坤(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禮義(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南北(史晨饗孔廟後碑)、年紀(老子銘)、錯綜(老子銘)、背棄(老子銘)、時期(楚相孫叔敖碑)、往來(張公神碑)、寂靜(張公神碑)、鋪陳(張公神碑)、眾多(無極山碑)等等。其次,也有一部分聯合詞在詞的性質、意義、形式和用法等方面有差異的,其表現如下:

詞義方面的差異:古今基本意義的差異,意義的抽象程度不同,感情色彩發生了變化。

3.1古今基本意義的不同

如:【經營】現代主要指籌畫並管理企業等或泛指計劃和組織。《碑刻》中則指往來的意思。如《武都太守耿勳碑》:“身冒炎赫火星之熱,至屬縣巡行窮匱,陟降山谷,經營拔涉,草止露宿,扶活養餐千有餘人。”

【分析】現代指把一件事物、一種現象、一個概念分成較簡單的組成部分,找出這些部分的本質屬性和彼此之間的關係。《碑刻》中指一個家族分成支裔、分家。如《安平相孫根碑》:“至於東鄰,大虐戕仁,聖武定周,封干之墓,胤裔分析,避地匿軌,姓曰孫為□□□□各以文憲將相諸國,君其胄也。”《敦煌長史武斑碑》:“昔殷王武丁,克伐鬼方,元功章炳,勳臧王府,官族分析,因以為氏焉,武氏蓋其後也。”

【鼓舞】現代是使振作起來,增強信心、勇氣或興奮、振作的意思。《碑刻》中則指擊鼓跳舞。如《孫叔敖碑陰》:“招請諸孫都會國右郭西道北,處所顯好,興上罕祭,倡優鼓舞,式序其胄,授之端首。”

【便宜】現代為方便、合適的意思,另“便(pián)宜”又解作價錢低或不應得的利益等。《碑刻》中則指向皇帝陳述有利國家、合乎時宜之事情、建議或辦法等。如《國三老袁良碑》:“往悉乃心,勉崇協同,便宜數上。”

【歌謠】《碑刻》中是歌頌的意思,《嚴訢碑》:“貧細隨附,賢士敬名,行旅歌謠,慎於所□□□□□鄭寔與相似,恩澤奐昺。”現代漢語指隨口唱出,沒有音樂伴奏的韻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