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孟子·滕文公上》
后羿射死了九个太阳之后,天帝便怀恨在心,看到人间到处一片欢声笑语,心里愤愤不平。一怒之下降下大水。霎时间,黄河崩溃,淮河也随着决堤。大地上巨浪滚滚,庄稼和村庄被淹没,很多野兽飞禽也从森林里面逃了出来。
天神鲧当时是天帝的得力助手,专门管理、处理人间的事务,比如节气和时雨,以及各类灾害等,与人类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他不满天帝的行为,于是偷了天国的一件宝物——息壤,息壤是一种可以自己生长、永不耗减的土壤,只要用完就会立刻又生长出来,被天帝命小神严密看守。鲧得了息壤之后,便私下偷偷下界,想要拿它来治水。到人间后,鲧在有洪水的地方四处用息壤设堤建坝。然而这样做只能让洪水改道,转而去淹别的地方,那里的人又要遭殃。天帝知道鲧盗取息壤私自下界治水的事后,暴跳如雷,他派火神祝融下界把鲧抓住,处死在羽山之阴,并且收回了息壤。
鲧为大水没有得到治理而耿耿于怀,三年过去了,他的肉体也没有腐烂。天帝知道了,又命祝融带着吴刀去砍断鲧的身体。祝融一刀下去,只见满眼金光,一条小虬龙从鲧的肚子里飞身而出,随即鲧的肉身也变作一条黄龙飞走了。
这条出世的小龙就是鲧的儿子禹。他要继续完成父亲的愿望,带领大家治理洪水。自从上次大水过后,每年都要暴发洪水。禹长大后,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总结父亲鲧失败的原因,决定改革治水方法,变堵截为疏导。
一天,大禹带领众人治水来到洛河,看见一只神龟,背上还纹有符号,神龟对大禹说:“我是河精,特来助你治水。”说完,把它背上的河图教授给了大禹。
有了河图作参考,大禹亲自翻山越岭,趟过河流,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还关心百姓的疾苦。有一次,看见一个人穷得把孩子卖了,禹就把孩子赎了回来。见有的百姓没有吃的,他就让后稷把仅有的粮食分给百姓。禹穿着破烂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住简陋的席篷,每天亲自带头干最苦最脏的活。
大禹三十岁的时候,娶了涂山氏之女为妻。刚刚结婚第四天,大禹便继续去治水了,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次,要在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间打出一条疏洪泄流的通道。大禹便与已怀有身孕的妻子涂山氏约定,以击鼓为号,把饭送到山上。为了加快挖山的速度,他化为一头神力无比的大黑熊,连推带扒,很快就把山挖掉了大半。正干得起劲时,一块被劈落的石头误触皮鼓,涂山氏听到鼓声,连忙烧火做饭。当她拖着沉重的身子送饭到山上时,东张西望不见丈夫踪影,却见一头威猛的大黑熊在跳跃奔忙,吓得扭头就跑,大禹见此情景,顾不得变回原形就冲妻子追去,妻子受到惊吓,顷刻间化作一块巨石。大禹大声呼唤着妻子和将要出生的孩子,只听一声巨响,巨石突然开裂,从中蹦出一个婴儿,这就是禹的儿子启。后人便称这块裂开的巨石为“启母石”。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他们走遍各地,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最后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终于治水成功,根治了水患。刚退去洪水的土地过于潮湿,禹让益发给民众种子,教他们种水稻。
由于禹治水成功,舜为禹举行隆重的庆典,并将一块黑色的玉圭赐给禹,以表彰他的功绩,封禹为伯,以夏为其封国。大家都说:“如果没有禹,我们早就变成鱼和鳖了。”
后来,舜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禹以安邑为都城,国号夏。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都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禹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朝政教。
夏朝初年,禹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在九鼎身上,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这样,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也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和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