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庄子》
春秋时,鲁国曲阜有个年轻人名叫尾生,与圣人孔子是同乡。尾生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和朋友交往很守信用,受到四乡八邻的赞誉。
有一次,村里一户人家的醋用完了,来向尾生借,恰好尾生家也没有了醋,但他并没有回绝,便说:“你稍等一下,我里屋还有,这就进去拿来。”然后悄悄从后门出去,立即向邻居借了一坛醋,并说这是自己的,就送给了那个前来借醋的人。孔子知道这件事后,就以乡里长者的身份,批评尾生为人不诚实,弄虚作假。尾生却不以为然,说:“帮助别人是应该的,虽然说了谎,但出发点是对的,善意的说谎也不见得有什么错。”
后来,尾生迁居到了梁地,他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于是就私订终身。但是姑娘的父母嫌弃尾生家境贫寒,坚决反对这门亲事,还阻止他们两个见面。姑娘不满意父母的行为,决定背着父母和尾生一起私奔,到曲阜的老家去。
那一天,两人约定傍晚在韩城外的一座木桥边会面,然后双双远走高飞。
黄昏时分,尾生提前来到桥上等候。不料,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突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吼,周围的树似乎都要被风拔掉了。一阵雷鸣电闪,紧接着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四处都是雨水,尾生见桥下的水不深,便连忙下到桥边下避雨,心里不由得担心起姑娘来,不知道她有没有带上防雨的工具,路上会不会遇到困难。哪知道雨越下越大,一会时间,地上的雨水就到处流了。尾生焦急地看着远处,希望姑娘的身影能够快点出现。
突然,听到“轰隆隆”的声音,原来是山洪暴发了,洪水带着泥沙倾泻而下,河水慢慢地上涨起来了。没过多久就没过了尾生的膝盖。
尾生耳边响起和姑娘信誓旦旦的约定:“城外桥面,不见不散。”抬眼四顾,只见周围一洪水,还是不见姑娘踪影。他想:我得等下去,要是走了的话,姑娘来了看不到我怎么办呢?
天色也暗下来了,尾生还是在桥边下寸步不离,他决心要一直等待心爱的人出现。因为担心会被水冲走,便死死抱着桥边的一根桥柱。河水一晃一晃的,慢慢地快要淹到大桥了,尾生还是在那里等待。终于,水漫过了桥面,信守诺言的尾生也被大水淹没了,只有他头上用来束头发的一根布带漂在河水上面。
而那位姑娘,因为出门时不小心,私奔的行踪泄露,被父母禁锢在家中,不得脱身。天快黑的时候,终于伺机逃出了家门,冒着大雨来到了城外的桥边。此时,洪水正慢慢地退去,姑娘远远地就看到了桥边下紧抱桥柱的尾生,赶忙跑去,用尽全身力气,好大半天才把尾生拉到了岸边上,却发现尾生已经气息全无了。于是悲恸欲绝,抱着尾生的尸体号啕大哭。阴阳相隔,姑娘便抱着尾生的尸体纵身投入滚滚江中。夜色中,岸边的老树也发出阵阵悲风。
尾生抱柱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嵇康在《琴赋》里写道:“比干以之忠,尾生以之信。”徐陵《玉台新咏》写:“朝登津梁上,褰裳望所思。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李白《长干行》又说:“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据记载,尾生和姑娘约好相见的桥在陕西蓝田县的兰峪水上,称为“蓝桥”。从此之后,便有了“魂断蓝桥”的殉情之说。后人还用“尾生之信”、“尾生抱柱”等词比喻一个人坚守信约,忠诚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