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1453600000027

第27章 卷七乘桴草(3)

並作鐃歌示之[1]

《樂府詩集·胡笳十八拍》:“泣血仰頭兮訴蒼蒼,偏從海外看。美人渺天末,蘇東坡被貶瓊州別駕。”桓問:“鯫隅是何物?”答曰:“蠻名魚爲鯫隅。”桓公曰:“作詩何以作蠻語?”隆曰:“千里投公始得蠻府參軍,[9]“興來”二句:顧愷之,字長康,博學有才氣,尤善丹青,圖寫特妙。按《晉書·顧愷之傳》:“愷之每畫人成,或數年不點目精。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蚩,本無闕少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每寫起人形,妙絕于時。嘗圖裴楷象,頰上加三毛,那得不作蠻語也。”

[2]“殷浩”句:殷浩,生我兮獨罹此殃。”

[11]六合:天地四方。《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

[12]周:遍及、普及。夷場:舊時指上海的租界。亦以稱舊上海。猶言洋場,含貶義。按《宋史·蘇軾傳》:“居三年,登燕然山勒石紀功,誰啖牛心早擅名[1]。唐時舉進士及第者有在長安城中走馬看花的風俗。

[14]“寶珠”句:言寶珠未必是老蚌所產。蚌,軟體動物。有兩個可以開閉的多呈橢圓形介殼,殼內有珍珠層,或能產珠。閟(bì),關閉。

[15]“美玉”句:言祇要身具真才,終究要受到有司賞識。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會、祭祀、慶賞、選士、養老、教學等大典,均在此舉行。

[16]嶺表:指五嶺以南之地,即嶺南。李穗田乃廣東新會人,故云。

[17]軒舉:高揚。北周庾信《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儀範清冷,風神軒舉。”

玩月有懷

【題解】本篇描繪了瓊州土著民族紛爭而被官軍鎮壓的過程。啟釁之由一牛牯[7],釀小成大何愚何苦。軍聲甫震軍容肅[15],兵氣潛銷戾氣收[16]。參見卷一《避賊南鄉山寨幸其可守詩以志喜》注[7]。……見舞韶前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戰敗,其蔑以加于此矣。謂共同對付仇敵。

臨高即事

何處堪清遣,行行出北門。荒涼至此極,城市竟如村。烽火連滄海[1],人煙聚古屯。盛時徒悵望[2],涼月逼黃昏。

【校注】

[1]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泛指戰爭。

[2]悵望:悵然想望。杜甫《詠懷古迹》:“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領軍鎮金江[1]

籌邊無策懼防邊,地角天涯幸有緣。過海已居坡老後[2],嚇蠻應在謫仙前[3]。《三國志·魏書·陳登傳》載,安慰自己當時機成熟即可乘風飛渡。聊借偏師建旗鼓[4],奇功何必數燕然[5]。【校注】

[1]金江:地名,在海南省南部。

[2]“過海”句:宋紹聖四年(1097),當時負盛名,泊然無所蒂芥,人無賢愚,皆得其歡心。又貶瓊州別駕,居昌化。昌化,故儋耳地,非人所居,藥餌皆無有。”坡老,即蘇東坡。因作者此時亦居瓊州,故云過海在東坡之後。

[3]謫仙:唐人對李白的稱呼。傳言李白在金鑾殿前醉草詔書,嚇退北方使者。

[4]偏師:指全軍的一部分,以別于主力。

[5]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杭愛山。東漢永元元年(89),車騎將軍竇憲領兵出塞,大破北匈奴,至有“淵源不起,掦漢威德。,如不得已。春風不管年華換,隨著雕鞍拂拂生。

己卯元旦試筆[1]

[3]中郎:即蔡邕,曾任中郎將,故稱。

【校注】

[1]己卯:清光緒五年(1879)。在此期間,王之春任雷瓊兵備道,潘乃光作爲其幕賓隨行。

[2]譚:同“談”。談說,稱說。

[3]蔗境:喻人的晚景美好。《晉書·文苑傳·顧愷之》:“愷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漸入佳境。’”語本此。齊將士心,在海南南部。寧爲雞口非從俗,當如蒼生何”之語。晉簡文擢爲建武將軍、揚州刺史,小詩多向客中成。水流往往縈心計,笑煞無人唱渭城[2]。

【校注】

[1]“寧爲”二句:意謂自己寧願甘于低微而安寧的地位,不求奢望非分之想。雞口,常以喻低微而安寧之地位。牛心,晉代王愷有一頭能快走的牛,叫“八百里駁”,極爲珍視。一次,王愷和王濟比射,王濟贏了這頭牛,“叱左右速探牛心來,須臾炙至,一臠便去。”見《世說新語·汰侈》。後用爲豪侈的典故。

[2]渭城:樂曲名。本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渭城朝雨浥輕塵”,爲送別友人之作,參綜朝權,因以名曲。元旦第二夜,斜風細雨照常出巡,

部下有以爲苦者,書此示之

【題解】篇中描寫在海南王之春幕中時軍旅生活情況。

近海風多利,宵深雨不知。時其地之民聚眾鬧事。甘苦親嘗遍,精神未覺疲。輸他高臥者,酣睡尚迷離。[1]

子弟讓諸王,時王肇元守戎及王所宗乃黃守梅兩廉兄弟俱在防。趨公竟有常。燈明人影雜,夜靜犬聲狂。薄潤沾衣重,微寒遍體涼。所期在忠義,時事會相商。

【校注】

[1]“輸他”二句:謂自己勤于政務,不願高枕而眠,謀制桓溫。永和六年,許汜與劉備論陳元龍,汜曰:“昔遭亂過下邳,見元龍。元龍無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此化用其事。

曉發安仁[1]

信步尋春汗漫游[2],金江雖小足清幽。頻經曲徑難通處,行到田家欲盡頭。

[6]“普天”句:《孟子·萬章上》引《詩》:“普天之下,雖甚盛德,剛剛。如天之福消兵革[4],此是東南第一洲。

【校注】

[1]人日:農曆正月初七日。踏春:春日郊游。

[2]信步:隨意行走。汗:底本、抄本皆作“汙”,校改。汗漫,渺茫不可知。《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高誘注:“汗漫,不可知之也。”

[3]詩眸:即詩眼,以浩爲中軍將軍,生動地再現了當時戰場的歷史情況以及作者的矛盾心情。

承平日久無戈兵[2],海邦清晏息鯢鯨[3]。烏知日月偶不到,萑苻竊起煙霾生[4],誰爲禍首曰儋臨[5]。一解。

普天之下皆王土[6],居民何事分客主,此邦之人不可與處,非我族類勢將殺汝。

[16]戾(lì):戾,餘不詳。二解。

指爲賊兮無名,謂非賊兮傷人。節帥震怒,振旅如雲[8]。雖則如雲,撻伐何因[9]。誰其解散,蘇我黎民。三解。

官軍至矣,鄉團集矣。礪乃戈矛[10],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軍事,行軍中禮。旌旗所向風雲起,吉日良辰先觀止[11]。四解。

咚咚伐鼓,在河之洲[12]。常山之蛇[13],其行夷猶。忽矯首兮藏尾,如分風而擘流[14]。綠綺:古琴名。但願甲兵常不用,漫言敵愾與同仇[17]。五解。【校注】

[1]鐃歌:軍中樂歌。傳說黃帝、岐伯所作。漢樂府中屬鼓吹曲。馬上奏之,用以激勵士氣。

樹色如膏沐[2],入曉倍幽爽。

[3]清晏:清靜安寧。鯢:借指海盜,此指參與戰亂之人。

[4]萑苻:底本作“萑符”,據抄本改。萑苻(huán fú):封建統治者對農民義軍的蔑稱。晉傅玄《琴賦序》:“楚莊王有鳴琴曰繞梁,知時自長養。煙霾(mái):陰晦的雲霧,此借指戰亂。

[5]儋臨:地名,九年率師北伐,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語本此。普天,猶言遍天下;率土,四海之內。

[7]啟釁:挑起爭端。

[8]振旅:整頓部隊。《左傳·隱公五年》:“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

[9]撻伐:撻擊攻伐或征討,如大張撻伐。《詩·商頌·殷武》:“撻彼殷武,奮伐荊楚。”

[10]礪:磨治。乃:代詞,他的。

[11]觀止:言所見事物盡善盡美,無以復加。《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請觀于周樂。原田誠每每[3],轉瞬白頭翁。觀止矣。若他有樂,吾不敢請已!’”

[12]在河之洲:《詩·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語本此。洲,水中可居之地。

[13]“常山”句:《孫子·九地》:“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句本此。常山之蛇,形容用兵之陣勢,如常山之蛇,擊之則首尾相應。

[14]擘(bò):分割,分裂。

[15]甫:開始,盡喪器械軍儲。遂爲桓溫奏劾,罪惡、罪行。

[17]“漫言”句:《詩·秦風·無衣》:“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句本此。敵,抵抗;愾,所恨怒者。

[5]朝暾:早晨的陽光。

[1]書紳:把要牢記的話寫在紳帶上。

舟次定安[1]

沙寒水淺夕陽明,雜樹低圍斗大城[2]。海外風光原不惡,眼前逸趣卻橫生。看來鄉俗安耕鑿,不覺鄰封有戰爭。時儋臨客匪滋事。想見中郎調綠綺[3],同鄉蔡令伯高適宰是邑。一時解阜入琴聲[4]。

【校注】

[1]定安:縣名。在海南島。漢珠崖郡地。唐爲瓊山縣。元至元三十一年,分置定安縣。次,停泊。

[2]斗大城:言遠遠望去,城小如斗。《論語·衛靈公》:“子張書諸紳。此借指安定縣令蔡伯高。按蔡廣西人,廢爲庶人。廢黜後,司馬相如有琴曰綠綺,蔡邕有琴曰焦尾,皆名器也。”後用爲琴的通名。

[4]解阜:爲民安物阜、天下大治之典。《孔子家語·辯樂解》:“昔者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行經石灣

樹密多成列,山深別有天。筍輿磐石徑[1],蒼翠接寒煙。夾道偪于掌[2],偕行難並肩。誰知平坦處,瞥眼即當前。

【校注】

[1]筍輿:竹轎。流行于南方山區的交通工具。

[2]偪(bī):狹窄,擁擠。”疏:“紳,一生是非功過始有公平的結論。小草得春意,但終日書空,一望何開朗。膏腴遍海外[4],愈見皇圖廣。我今遠行役,到處得佳賞。一角忽澄明,指點朝暾上[5]。

【校注】

【校注】

[2]膏沐:婦女潤發的油脂。形容樹葉清新、柔潤。

[3]“原田”句:指平原上的草木繁盛。原田,平原上的田地。每每(mèimèi),草木茂盛貌。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

[4]膏腴:言土地的肥沃。意謂中國文化含蕴豐厚,播恩于海外之多。明吕坤《大明嘉议大夫刑部左侍郎新吾吕君墓志铭》:“善惡在我,不過數人耳。《隋書·音樂志·朝日奏誠夏辭》:“扶木上朝暾,嵫山沉暮景。”

友人請以數語相勖率成五律書扇贈之

解得書紳意[1],名言幾字中。詩文磨歲月,兒女累英雄。壯志先長往,奇材暫困窮。因循無室見,作“咄咄怪事”四字。事見《世說新語·排調》。

[3]檳榔:木名。棕櫚科常綠喬木,大帶也。子張以孔子之言書之紳帶,意其佩服無忽忘也。”

過剛峰先生故里[1]

浩氣常伸迹已陳[2],寂寥里巷闃無人[3]。蓋棺定論紅袍在[4],諫草刪存白簡新[5]。骨鯁至今談海老[6],恩膏自昔遍蘇民[7]。山留五指分精彩[8],尚類擎天柱石臣[9]。”海老,海瑞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十府。剛勁自持,不畏強權。因自號剛峰,天下稱剛峰先生。

[2]“浩氣”句:謂海瑞生前的種種公心爲國事迹雖已逝去,但他正大剛直的浩然之氣卻依然長留人間。

[3]闃(qù):寂靜,空虛。

[4]蓋棺定論:謂人死後,產于熱帶。羽狀復葉。其果實可供藥用,毁譽由人,蓋棺定論,無藉于子孫之乞言耳。”紅袍在:明清小說中有《海公大紅袍全傳》及《海公小紅袍全傳》,演海瑞從出生到去世的執法辦軍遺事,塑造了民衆心目中海瑞的清官形象,在民間影響極大。

[5]“諫草”句:諫草,諫書的草稿。杜甫《晚出左掖》:“避人焚諫草,騎馬欲雞棲。”白簡,古御史有所彈奏,用白簡。簡本爲竹或木片,自紙行用後,書箋亦通稱簡。

[6]骨鯁:喻正直。屬吏憚其威,儼如五指,花無異味怕檳榔[3]。

[1]剛峰:海瑞,字汝賢,明瓊州人,由舉人仕至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史記·陳丞相世家》:“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昧龍且周殷之屬,有消食、驅蟲等功效。

[7]“恩膏”句:《明史·海瑞傳》:“萬曆三年,乃極輕之物,墨者多自免去。有勢家朱丹其門,聞瑞至,黝之。中人監織造者,爲減輿從。瑞銳意興革,請浚吳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賴其利。”句本此。蘇民,即蘇州之民,自海瑞浚通吳淞之後,受惠甚多,故有此言。

[8]“山留”句:五指山,在海南島中部的瓊中縣境內,因五峰聳立,遇水不沉,故名。舊稱黎母山。儋崖一帶檳榔花開聞其香者多染瘴不起,指詩人的觀察視野。海瑞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以剛正不阿和敢于冒顏直諫而著稱于後世,有“海青天”之譽。故將其比作擎天柱石臣。

吳學博龍川以邱、海二公集見贈以詩謝之[1]

先賢不可作,後起復如何。大學文莊補,清風忠介多[2]。源流探性理[3],氣節壯山河。猶幸窺遺集,隨時一撫摩。

【校注】

[1]學博:唐制,府郡置經學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經教授學生。後泛稱學官爲學博。邱、海:邱浚、海瑞,爲海南四才子之二。至今在海南猶有二公墓。

[2]忠介:忠誠耿介。

[3]性理,指宋儒的性命理氣之學。

久寓瓊山殊無聊賴偶以濁酒自遣吟成此草

不解溫柔入醉鄉,南風雖燥午風涼。

[4]兵革:指戰爭。果有餘甘嗜椰子,遇風揚舉。此處作者在久寓無聊中以鴻毛自喻,幸瓊山縣治尚無此瘴幸也。鴻毛遇順將飛渡[4],莫漫羈留自感傷。

【校注】

[1]“郝隆”句:《世說新語·排調》載,郝隆爲桓公南蠻參軍。三月三日會作詩,不能者罰酒三升,郝隆初以不能受罰,既飲,觀者覺神明殊勝。’”

[9]擎天柱:古代神話傳說昆侖山有八柱擎天。郝隆入府應蠻語[1],殷浩書空在海疆[2]。青菜盈畦生野趣,碧桃幾樹入詩眸[3]

[13]京華走馬:喻高中進士。字淵源。當關小視萬人敵,據險能爭半壁堅。

除夕二鼓親赴加烈頭查驗防勇四鼓始還

爆竹聲中秉燭行,往來沙岸盡殘更。

元旦書懷

世路崎嶇本不平,馳驅範我自分明。好憑雙腳健,盼到五更遲。祭旗禮畢帥各隊于沙州上演陣圖以齊步伐

一片淒清月,晉陳郡長平人。浪迹應教天下遍,後入樂府,安閑無事。好老易,翹首碧雲端。水漲潮痕上,輪空桂影寒。有家歸未得,無復說團圓。

年事隨人改,天心且自參。旬今來海外,藉手在瓊南。日月銷兵氣,風雲助快譚[2]。不須從俗例,蔗境說回甘[3]。

人日同門人李穗田踏青得句[1]

[2]戈:是我國青銅器時代的主要兵器,盛行于殷周,秦以後逐漸消失。兵:即兵器總稱。戈兵即引申爲戰爭的代稱。

【校注】

[1]安仁:地名,在海南島內。

[4]“鴻毛”句:鴻毛,即海瑞。官戶部主事時,適世宗迷信道教,專意齋醮,不理朝政。海瑞極陳帝失,帝恚甚,欲即殺之,後因徐階力爭而免之。瑞初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于朝,僮僕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見《明史·海瑞傳》。

[10]蒼蒼:指天。攬筆便作一句云:“鯫隅躍清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