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光緒五年(1879)冬,中俄伊犁交涉吃緊,日本又乘機在此年宣布吞併琉球,威脅我國的東部海疆。爲掌握日本動向,南洋大臣、兩江總督沈葆楨派王之春(爵棠)赴日查探。歸國後他將此次日本之行的見聞和所得編寫成冊,定名《談瀛錄》,于光緒六年刊刻出版。彭玉麟在給該書所寫的序言中謂其“言簡而意賅,俾日國情形一翻閱而瞭如指掌”,“誠防日以防俄之秘鑰,亦服日以服俄之韜鈐也”。
天外樓船破浪回,王郎卓犖果奇才[1]。山能聚米真形繪[2],境到燃犀異境開[3]。妙筆寫將風土出,他邦廣得見聞來。一編薈萃《談瀛錄》,不顧尋常海客猜[4]。
【校注】
[1] 王郎:指王爵棠。詳見卷二《王灼棠刺史同客保陽醉後以舊作見示喜步其韻不自計工拙也》注[1]。
[2] 聚米:比喻指劃形勢,運籌決策。《後漢書·馬援傳》:“援因說隗囂將帥有土崩之勢,兵進有必破之狀。又于帝前聚米爲山谷,指畫形勢,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
[3] 燃犀: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七:“晉溫嶠至牛渚磯,聞水底有音樂之聲,水深不可測。傳言下多怪物。乃燃犀角而照之。須臾,水族覆火,奇形異狀。”宋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待燃犀下看,憑欄卻怕,風雷怒,魚龍慘。”
[4] 海客:指海商,浪迹四海者。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贈呂九叔
今古同分一石才,輕狂笑口幾人開。此中但有如蘭契,不爲尋詩我也開。
和叔駿司馬韻
【題解】本篇申述了作者的詩學觀點,提出率性而行,不復依傍前人的詩學主張。
古人往矣無古道,放懷祇合讀黃老[1]。愛古薄今情太矯,閉門謝客計亦好。個中滋味我頗諳,得味外味無酸鹹[2]。興來筆墨當游戲,因寄所托夫何慚。祇恐不入俗人眼,欲買胭脂心轉懶。劫來忽遇東萊生[3],相知不怕相見晚。葉公好龍得真龍[4],有時不見潛追迹。隔城未免阻洄溯[5],君寓西關余居城內。不然旦暮常過從。新詩投我光蓬蓽,承贈七古一章。如撥浮雲見白日。直接嶺南三大家[6],何處借此一枝筆。老氣蒼□乃率真,天才何用依傍人。膽大輒敢相酬和,君導先路我後塵。噫嘻乎,君導先路我後塵。【校注】
[1] 黃老:黃帝和老子的並稱。後世道家奉爲始祖。《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申子之學本于黄老而主刑名。”宋陸游《古風》其一:“少年慕黄老,雅志在山林。”
[2] “得味”句:唐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文之難,而詩之難尤難,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爲辨于味,而後可以言詩也。江嶺之南,凡是資于適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鹺,非不鹹也,止于鹹而已。華之人所以充饑而遽輟者,知其鹹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
[3]東萊生:宋詩人呂本中,字居仁,著有《東萊先生詩集》;宋哲學家、文學家呂祖謙,字伯恭,著有《東萊集》。因用以爲他們的別稱。此代指叔駿。
[4] 葉公好龍:漢劉向《新序·雜事五》:“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後因以“葉公好龍”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5] 洄溯:即“溯洄”。按《詩·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洄從之,指逆流而上追尋意中人。後以“溯洄”爲追念思慕之典。
[6] 嶺南三大家:指清初廣東詩人屈大均、梁佩蘭、陳恭尹。王隼輯有《嶺南三大家詩選》。
呈長樂初將軍[1]
【題解】本篇作于光緒九年(1883),自乙丑(1865)進京會試,在外浪游已有十八年。故其語雖平淡,但卻耿耿不忘十八年功名的蹉跎,以及游走南北的幕府辛酸。
曾從沈約仰雄風[2],走馬臨榆托塞鴻[3]。庚午在山海協沈大豐處。氣應三台星拱北[4],恩周百粵水流東。春生偃武修文外,望重敦詩說禮中。出將多年終入相,豈惟仗鉞有奇功[5]。
西北飄流近廿年,倦游無賴又南天。自乙丑應禮部試濡滯在外十八年矣。不違戎馬馳驅願,可有雲龍遇合緣[6]。重鎮只今覘大樹[7],吟壇何幸接青蓮[8]。越王臺上頻搔首[9],旗鼓登場願執鞭[10]。
【校注】
[1] 長樂初:即長善,滿人,曾任廣州將軍。
[2] 沈約:南朝宋武康人,字休文。博通群籍,能爲文。歷仕宋齊梁。初任記室,齊文惠太子時校四部圖書,遷太子家令。入梁拜尚書僕射,封建昌縣侯,官至尚書令,卒謚隱。約于詩,主四聲八病之說,與謝朓、王融等相善,諸人所作皆重聲律對仗,人稱永明體。
[3] 塞鴻:塞外的鴻雁。相傳漢蘇武被拘于匈奴,曾借鴻雁傳書。作者同治九年(庚午)曾游幕于山海關外,故有“托塞鴻”之言。
[4] 三台:星名。拱北:猶拱辰,拱衛北極星。語本《論語·爲政》:“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
[5] 仗鉞:手持黃鉞,表示將帥的權威。引申指統帥軍隊。鉞,古兵器。圓刃,青銅製。形似斧而較大。盛行于殷周時。又有玉石製的,多用于禮儀。此句爲稱頌長樂初的功勳。
[6] 雲龍:《易·乾》:“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孔穎達疏:“龍是水畜,雲是水氣,故龍吟則景雲出,是雲從龍也。”後因以“雲龍”比喻君臣風雲際會。
[7] “重鎮”句:言時局對長樂初的倚重。覘(chān):觀看,觀察。大樹:《後漢書·馮異傳》:“每所止舍,諸将並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将軍。”此以之代指長樂初將軍。
[8] 吟壇:詩壇。青蓮:唐代詩人李白的別號。
[9] 越王臺:舊址在今廣州越秀山上,南越王尉佗所築。
[10]執鞭:持鞭驾车。多借以表示卑贱的差役。《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
赤灣聖母廟[1]離香港百餘里零丁洋
形勝窺全粵,威靈遍大洋。群峰如合抱,一葦豈能杭[2]。終古尊天后[3],餘波鎮谷王[4]。傷時休感憤,世事半滄桑。
【校注】
[1] 赤灣:在廣東省中山市南珠江口外。
[2] 一葦:《詩·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孔穎達疏:“言一葦者,謂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葦也。”後以“一葦”爲小船的代稱。
[3] 天后:即天妃。海神名。
[4] 谷王:江海的別稱。以其能容百谷之水,故名。《老子》:“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爲百谷王。”
用叔駿韻即以留別
【題解】篇中敘與叔駿司馬的離別之情,以“局促類轅駒”之比,表達自己終身“求售”的尷尬與無人理解的孤獨。最後句以耽于山水吟眺作結,展現出在塵世中尋不到出路,而惟有寄情于詞章的無奈。
珍重復珍重,臨歧手再攜。此心空惜別,有恨轉無題。雁影竟回北,今由北江上韶關。燕飛仍在西。納交期道誼,幸爲指途迷。
局促類轅駒,游行亦自拘。頻年在道路,未便說馳驅。磨盡輪蹄鐵,羞藏腹內珠。終非求售者,輕視千金軀。
計日上韶州[1],揖君珠海頭[2]。得詩勝祖餞[3],無伴懶探幽。葭水仍洄溯[4],蓬蹤少唱酬。隨身何所寶,出匣有吳鉤[5]。
山水供吟眺,君眈我亦眈。豪情殊未艾,世味那須饞。畫障撥新墨,君善繪事,山水尤佳。征衫餘翠嵐。現身欲說法[6],何處結茅庵。
【校注】
[1] 韶州:地名。明清爲府。今廣東韶關市。
[2] 珠海:市名。在廣東省珠江入海口的西側。
[3] 祖餞:餞行。
[4] “葭水”句:言其別後的想望之情。《詩·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遡洄從之,道阻且長。”
[5] 吳鉤:鉤,兵器,形似劍而曲。春秋吳人善鑄鉤,故稱。後也泛指利劍。杜甫《後出塞》:“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少年别有贈,含笑看吳鈎。”
[6] 現身說法:原謂佛、菩薩顯示種種化身宣說佛法。《楞嚴經》卷六:“我于彼前,皆現其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比喻用自己的經歷爲例證,對人進行講解或勸導。
賀彭太守八十重諧花燭代
豔說佳期續女牛[1],一生濃福幾生修。同將老手揩青眼[2],重試紅妝上白頭。已過懸車仍射雉[3],即今有杖共扶鳩[4]。雙雙回憶當年事,京兆風情記得不[5]。
眼前世界總花花,六十年來又及瓜。繞膝兒孫庭欲滿,齊眉夫婿扇休遮。承恩有耦鸞章貴,相敬如賓象服華[6]。蓮燭高燒同下拜,洞房應向少年誇。
【校注】
[1] 女牛:指牛郎織女,牽牛星(俗稱牛郎星)和織女星。兩星隔銀河相對。傳說織女是天帝孫女,長年織造雲錦,自嫁河西牛郎後,就不再織。天帝責令兩人分離,每年祇准于七月七日在天河上相會一次。俗稱“七夕”。相會時,喜鵲爲他們搭橋,謂之鵲橋。見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
[2] 青眼:《晉書·阮籍列傳》:“籍又能爲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齎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
[3] 懸車:古代記時的名稱。指黃昏前一段時間。《淮南子·天文訓》作“縣車”。亦借指七十歲。射雉:指春秋時賈大夫以射雉博取其妻言笑的故事。《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昔賈大夫惡,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獲之。其妻始笑而言。賈大夫曰:‘才之不可以已。我不能射,女遂不言不笑。’”
[4] “即今”句:言其年事已高。扶鳩,即拄拐杖。鳩杖,杖頭刻有鳩形的拐杖。
[5] 京兆風情:《漢書·張敞傳》:“敞無威儀……又爲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有司以奏敞。上問之,對曰:‘臣聞閨房之內,夫婦之私,有過于畫眉者。’”唐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6] 象服:古代后妃、貴夫人所穿的禮服,上面繪有各種物象作爲裝飾。
同吳小山登鄭仙祠五層樓
偶撥餘閑得暢游,仙人何處且登樓。層層俯視塵寰小,此是觀音山上頭。
海風吹雨勢橫斜,望入微茫眼力差。輸與前明三保監[1],未能四出泛浮槎[2]。
荔枝紅時蕉子黃,兩行畫舸水中央。怪君此日清新甚,徒向樓頭引領望。
下樓重整踏青鞋[3],冷淡何曾愜素懷。有約不來驚午後,幾人邀過衛邊街。羊城街名。
【校注】
[1] 三保監:明成祖時大航海家太監鄭和,小字三保,故稱“三保太監”。曾航海至南洋、印度、波斯、非洲東岸等處,開中外交通最遠的航路,宣揚威德,住馬來西亞建國,海外諸國爭來朝貢。時人稱爲“三保太監下西洋”(見《明史·鄭和傳》)。
[2] 浮槎:乘船。按,傳說天河與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見有浮槎去來,不失期,遂立飛閣于查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織女、牽牛。此人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郡,訪嚴君平則知之。”後至蜀,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正是此人到天河時。見晉張華 《博物志》卷十。
[3] 青鞋:指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