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1453600000033

第33章 卷十昨非草下(1)

抵潮郡適張丹叔太守升任惠潮嘉道,因公進省將

解纜矣,書此卻寄[1]久矣疏音問,風流憶曲江[2]。賢良推第一,治譜信無雙[3]。戊寅夏君守惠州承賜大稿二卷。心事盟琴鶴[4],經猷驗海邦[5]。又除新使節[6],瑞氣繞朱幢[7]。

舊治成新政,更張漫改弦。嶺東符重望[8],闕北卜三遷[9]。瘴海蠻煙地[10],斜風細雨天。我來君已去,一見亦須緣。

【校注】

[1] 潮郡:即潮州府。今廣東潮州。張丹叔:即張聯桂。清江蘇江都人。咸豐間任太常博士,後爲慶遠府同知,累官至廣西巡撫。著有《問心齋學治雜錄》、《延秋吟館詩抄》等。太守:明清時專指知府。

[2] “風流”句:言張丹叔當年高中進士的盛況。唐時考中的進士,放榜後大宴于曲江亭,謂之曲江會。曲江,即曲江池。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秦爲宜春苑,漢爲樂游原,有河水水流曲折,故稱。隋文帝以曲名不正,更名芙蓉園。唐復名曲江。

[3] 治譜:《南齊書·良政傳·傅琰》:“琰父子並著奇績,江左鮮有。世云‘諸傅有《治縣譜》,子孫相傳,不以示人’。”後因以“治譜”爲稱頌居官有治績之典。

[4] 盟琴鶴:謂與鷗鶴爲友。比喻隱退。

[5] 經猷(yóu ):經濟謀略,治理計畫。

[6] “又除”句:指張丹叔升任潮州道事。除,拜官,授職。使節,古代卿大夫聘于天子諸侯時所持符信。亦用以稱派駐一方的官員。

[7] 朱幢:隋唐以來,高級官員舟車上張掛的以青油塗飾的帷幔。

[8] 嶺東:五嶺以東,泛指廣東、福建一帶。

[9] 三遷:孟母三遷事。劉向《列女傳·鄒孟軻母》:“鄒孟軻之母也,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爲墓間之事,踴躍築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戲,爲賈人衒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復徙舍學宫之旁。其嬉游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此指張丹叔多次升遷。

[10] 瘴海蠻煙:通指南方少數民族之地。瘴海,指南方有瘴氣之地。蠻煙,指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山林中的瘴氣。

登潮州城金山[1]

幾兩阮生屐[2],登臨到此間。何人鎮玉帶[3],依樣說金山。詩酒名流集,亭臺落照閑。青雲看直上,山椒有“青雲直上”四字。豪氣未能刪。

【校注】

[1] 金山:山名。在今潮州市郊。

[2] 阮生屐:晉阮孚,性好屐,嘗自蠟屐,並慨歎說:“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見《晉書·阮孚傳》。後以“阮家屐”泛指逸情樂趣。

[3] 玉帶:指東坡在杭州金山寺輸玉帶事。詳見卷六《登金山》注[6]。

柬孫文起觀察[1]

駑駘得地也奔騰[2],瘦鶴淩風輒上升[3]。入世竟輸天自在,對人常愧客無能[4]。何期邂逅緣偏合,偶遣知音感不勝。若使蘇門發長嘯[5],海樓當上最高層。

【校注】

[1] 孫文起:生平不詳。觀察:清代作爲對道員的尊稱。

[2] 駑駘:指劣馬。喻才能低劣者。

[3] 瘦鶴:即鶴。以其嘴長直、腳細長,故云。亦以形容人之清瘦。

[4] 客無能:自謙自己無所擅長。《戰國策·齊策四》:“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語本此。

[5] 蘇門長嘯:《晉书·阮籍传》:“籍嘗于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及栖神導氣之術。登皆不應,籍因長嘯而退。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乃登之嘯也。”後以“蘇門嘯”指嘨咏。亦比喻高士的情趣。

與劉芷汀

磨磚莫漫笑狂生[1],奇氣填膺鬱不平。僅許樽前消壘塊[2],何曾眼底有公卿。文章肯拾前人唾,時世空成豎子名[3]。畢竟澄觀歸定靜,君齋名。海天高處好忘情。

【校注】

[1] 磨磚:比喻事情不切實際不能成功的典實。相傳馬祖道一當年在南岳傳法的時候。常獨處一室坐禪,不接待來訪者。一天。南岳懷讓禪師弄了塊磚頭至他庵外磨了起來。磨了半天。馬祖纔問他:“你作什麼?”懷讓禪師說:“磨作鏡”。馬祖說:“磨磚豈能成鏡?”懷祖便道:“磨磚既不成鏡,坐禪豈能成佛?”懷祖又說:“你若是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禪,佛非定相。于無住法,不應取捨。汝若坐佛,即是殺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見《景德傳燈錄·南岳懷讓禪師》

[2] 壘塊:謂心中鬱結的不平之氣。明李贄《雜說》:“一旦觸景生情,觸目興歎;奪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壘塊;訴心中之不平,感數奇于千載。”

[3] “時世”句:《晉書·阮籍傳》:“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迹所窮,輒慟哭而反。嘗登廣武,觀楚、漢戰處,歎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由潮陽赴惠來行經海岸三十里書志[1]

雪浪飛花滾滾來,奔騰如馬響如雷。崖痕齧水沙皆軟,風力迎潮勢欲回。此日洋防殊不易,平生游興未曾灰。待從鎮海窺沙汕[2],遠近曾聞有炮臺。

【校注】

[1] 潮陽:縣名。屬廣東省。本漢海陽縣,晉置潮陽縣,以在大海之北而名。舊治在今西北,唐徙今治。明清皆屬潮州府。惠來:縣名。今屬廣東省。

[2] 鎮海:舊屬福建樟州府。今屬福建省龍海縣。沙汕:今廣東省汕頭市,原名沙汕頭。惠來關星圖大令邀入署中盤桓旬日,

偶得此章書扇以贈[1]年來幾度遇方幹[2],屢述賢聲頌好官。每晤方照軒軍門必談君署普寜時德政。碑泐去思爭借寇[3],客來不速喜瞻韓[4]。一壺清激冰心印[5],三面春融法網寬。幸與賢侯共桑梓,香熏荀令得盤桓[6]。

【校注】

[1] 關星圖:廣西人。時任惠來縣令。

[2] 方幹:唐新定人,字雄飛。爲人質野,喜淩侮,每見人設三拜,曰:“禮數有三。”識者呼爲“方三拜”。此借方幹代指方照軒。《清史稿·方耀列傳》:“方耀,字照軒,廣東普寧人。……(同治)七年,授南韶連鎮總兵,調署潮州。潮俗故悍,械鬥奪敓以爲常,甚且負嵎築寨,拒兵抗糧。耀以爲積匪不除,民患不息,乃創爲選舉清鄉法,先辦陸豐鬥案,明正其罪。潮人始知有官法。陳獨目結會戕官,謝奉章恃險擅命,並捕治之,潮民遂安堵。暇輒釐占產,徵逋賦,丈沙田,潮稅歲增鉅萬。又禦水患以保農田,建書院以育俊秀,士民頌之。總督瑞麟狀其績以上,賞黃馬褂。”光緒三年(1877),調署陸路提督。治潮州、南澳、碣石軍事。”

[3] 泐(lè):石頭因風化、遇水而形成的紋理;石頭依其紋理而裂開。借寇,參見卷七《柬張壽荃觀察》[2]。

[4] 瞻韓:唐李白《與韓荊州書》:“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唐韓朝宗曾作荊州長史,喜拔用後進,爲時人所重。後因以“瞻韓”爲初見面的敬詞,意謂久欲相識。

[5] “一壺”句: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語本此。

[6] 香熏荀令:《太平御覽》卷七○三:“荀令君至人家,坐處三日香。”荀令君即荀彧,字文若,爲侍中,守尚書令。傳說他曾得異香,用以熏衣,餘香三日不散。

題畫

笛聲吹徹水之湄,抹月披風有所思。何似桂林山水好,看山終與故鄉宜。

同鄧子昌司馬、吳耀樞鹽尹宴集潮陽東山寺有作[1]

一望渺無際,悠然遠市囂。地偏藏海角,樓聳抱山腰。樓爲邑紳鄭海秋建。奇古當檐樹,飛揚近岸潮。此來須盡醉,入夜月還邀。

幾日曾相約,良朋得兩三。風塵久厭倦,佳勝喜同探。名借東山好,人誰北海慚[2]。有情難佞佛[3],何事結茅庵。【校注】

[1] 鹽尹:掌管鹽務的官。漢時于產鹽多的郡縣皆置鹽官。東山寺:乾隆《廣東通志》:“東山寺,在城東。明太監韋眷建,成化間賜額。”

[2] “名借”二句:言對方皆有謝安、孔融之高情逸致,而自己卻自愧不能承受如此之盛情。東山,謝安隱居之地。北海,即孔融。曾爲北海相,故稱。

[3] 佞佛:迷信佛教。

再疊吳耀樞韻[1]

琳琅奏罷意飄然[2],雲壑松風近午天。何幸塵緣留此日,再來雅集是何年。眼前光景恁收拾,身外浮名少絆牽。莫道匆匆爲過客,留題未肯負山川。

對酒當歌豈偶然,振衣千仞夕陽天。哀絲豪竹無同好,秋月春花又一年。到處賓朋容我懶,登場儡傀笑人牽[3]。須知適意皆行樂,未必潮陽遜輞川[4]。

【校注】

[1] 疊韻:指赋诗重用前韻。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余作詩,雅不喜叠韻、和韻及用古人韻。”

[2] 琳琅:玉石相擊聲。泛指清脆美妙的聲音。

[3] 傀儡:用土木製成的偶像。《列子·湯問》記周穆王時巧匠偃師造假物倡者,即後來的木偶人。傀儡在漢代用于喪樂及嘉會,隋唐已用于表演故事,宋代更加盛行。有杖頭傀儡、懸綫傀儡、水傀儡、肉傀儡等。形容受人擺布。

[4] 輞川:底本作“輛川”,當爲形近之誤。潮陽,即廣東潮州,韓愈因谏彿骨事貶潮州。輞川:水名。即輞谷水。諸水會合如車輞環湊,故名。在陝西省藍田縣南,源出秦嶺北麓,北流至縣南入灞水。唐詩人王維曾置別業于此。

在陳菊士觀察聚遠樓賞雨書懷

百尺樓高入望遙,元龍豪氣未全消[1]。漫天風緊初過雨,近岸波渾欲上潮。他日揚帆同宦海,此時潑墨倒詩瓢[2]。不妨抵掌談天下,相與空言破寂寥。

【校注】

[1] 元龍:參見卷三《歐陽潤生司馬以黃城山重陽舊作見示,並述當日宴游之盛步韻奉寄》注[26]。

[2] 詩瓢: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唐球》:“球居蜀之味江山,方外之士也。爲詩捻稿爲圓,納入大瓢中。後臥病,投于江曰:‘斯文苟不沈沒,得者方知吾苦心爾。’至新渠,有識者曰:‘唐山人瓢也。’”後以“詩瓢”指貯放詩稿的器具。

步友人七夕韻[1]

月落參橫斗轉東[2],填橋鵲散計應窮[3]。年年七夕懷牛女,此事分明亡是公[4]。

莫漫猜疑說可憐,縱然有恨豈無緣。天孫總比人間巧[5],萬古分償舊聘錢。

盈盈一水澹于煙,不老夫妻不問年。一度秋來一相會,也應笑煞大羅仙。

今來古往任遷移,銀漢無波立水湄。勝似姮娥奔月府[6],永無夫婿太憨癡。

不離不即不清狂,碧玉欄杆白玉床。並坐何須鼓琴瑟,叨叨絮語不嫌長。

聊將歡喜破憂愁,福壽同添海屋籌[7]。何事世人兒女債,未能了結苦悲秋[8]。【校注】

[1] 七夕:農曆七月初七之夕。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會。舊俗婦女于是夜在庭院中進行乞巧活動。見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

[2] 參橫:參星橫斜。指夜深。斗轉東:即北斗星的斗柄轉像東方。北斗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于天空不同的方位,人們看起來它在圍繞北極星轉動,所以古人又根據初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來確定季節:北斗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3] 填河:亦稱“填橋”。指每年七月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群鵲銜接爲橋以渡銀河的民間傳說。

[4] 亡是公:漢司馬相如作《子虛賦》,假託子虛、烏有先生、亡是公三人互相問答。後因以“亡是公”指實際上不存在的人或物。

[5] 天孫:指傳說中巧于織造的仙女。

[6] 姮(héng)娥:即嫦娥。神話中的月中女神。《太平御覽》載姮娥爲后羿之妻,竊不死之藥以奔月。

[7] 海屋籌:即海屋籌添。宋蘇軾《東坡志林·三老語》:“嘗有三老人相遇,或問之年……一人曰:‘海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爾(邇)來吾籌已滿十間屋。’”原謂長壽,後以“海屋籌添”爲祝壽之詞。

[8] 悲秋:對蕭瑟秋景而傷惑。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爲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不晤數年矣,昨過汕頭適星伯辦理海防厘務,

樽酒話喜慰作此

【題解】同作者一同應試的朋友多已登第入仕,面對人生境遇的巨大差別,惟有強自解愁而已。“一行作吏開先路,百事輸人步後塵。尺短寸長殊自愧,東塗西抹竟因循。”語語沉重。

此日長材快著鞭,風流京兆故翩翩[1]。相逢嶺表三千里[2],轉憶知交二十年。籌餉借資山海利,濟時權補富強篇。縱然中外爭形勝,早爲通商策萬全。

馳逐名場閱幾春,君庚午孝廉現以知縣分發廣東。君今已現宰官身。一行作吏開先路,百事輸人步後塵[3]。尺短寸長殊自愧,東塗西抹竟因循[4]。偏從此地圖良晤,朝夕相過莫厭頻。

【校注】

[1] 風流京兆:指漢京兆尹張敞。此代指詩人朋友張星伯。

[2] 嶺表:即嶺外。指五嶺以南地區。

[3] “一行”二句:感歎星伯已仕進多時,而自己尚漂泊風塵。晉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又聞道士遺言,餌術黃精,令人久壽,意甚信之。游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廢,安能舍其所樂,而從其所懼哉!”後因以“一行作吏”爲在外作官的典實。

[4] 因循:道家謂順應自然。引申指飄泊。

贈澄海令蔡伯高先生[1]

滾滾黃塵任箕揚,羞將浪迹對中郎[2]。鉛刀敢冀逢時用[3],頑石難云抱璞藏[4]。屢以寸心達鱗翼[5],豈真一面盡參商[6]。何妨買棹來相訪,縱異苔岑亦梓桑[7]。

階前一揖喜瞻韓,邑有神君比灌壇[8]。秋水無塵殊見底,春風煦物不知寒。但能事事存真意,何怪人人說好官。學道愛人今益信,也應親炙暫盤桓。

【校注】

[1] 澄海:縣名。屬廣東省。漢揭陽縣地,晉以後爲海陽縣地。明清皆屬潮州府。

[2] 中郎:蔡邕曾任中郎將,後世以中郎稱之。此借指蔡伯高。

[3] 鉛刀:鉛製的刀。鉛質軟,作刀不銳,故比喻無用的人和物。此爲作者自謙詞。

[4] 抱璞:喻懷才不遇。春秋時,楚人卞和獻璞玉于厲王,玉工說:“石也。”厲王以和爲誑,斷其左足。武王時復獻之,又以爲石,斷其右足。文王即位,和抱璞哭泣于楚山之下,淚盡繼之以血。文王乃使玉工剖其璞,得美玉。

[5] 鱗翼:代稱龍鳳,喻權貴。代指蔡伯高。

[6] 參商:參星和商星。參星在西,商星在東,此出彼沒,永不相見。此喻親友隔絕,不能相見。

[7] 苔岑:晉郭璞《贈溫嶠》詩:“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餘(爾)臭味,異苔同岑。”後世因以“苔岑”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桑梓:《詩·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朱熹集傳:“桑、梓二木。古者五畝之宅,樹之墻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東漢以來一直以“桑梓”借指故鄉或鄉親父老。

[8] 灌壇:晉張華《博物志》卷七:“太公爲灌壇令,武王夢婦人當道夜哭,問之,曰:‘吾是東海神女,嫁于西海神童。今灌壇令當道,廢我行。我行必有大風雨,而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風雨過,是毀君德。’武王明日召太公,三日三夜,果有疾風暴雨從太公邑外過。”後用以代指有德行的地方官吏。

題山水畫幛

千層石壁淩嶒起,一葉扁舟自在行。順著水流拴住柁[2],十分風浪也無驚。

【校注】

[1] 柁(duò):即舵。控制船艦等行駛方向的裝置。

贈潮陽白二尹

聞道瀛壖有玉蟾[1],詩豪酒伯兩能兼。清閑合作神仙吏,風月無邊自捲簾。

何期相訪復相違,良晤需時逸興飛。惜少殘磚引珠玉[2],因緣翰墨未全非。

【校注】

[1] 瀛壖:海岸。玉蟾:指傳說中月宮裏的蟾蜍。

[2] 殘磚引珠玉:淺拙引出高明的謙詞。詳見卷七《夏日賽會,士女如雲,詢之土人,十二年一大會,係海船醵金酬神,窮極奢華亦鉅也》注[9]。

秋意漸涼歸思頗切留別梁杜諸君

【題解】本篇因秋而感,自悲身世。“十年仍作客,何處可爲家。”字字沉重,令人不忍卒讀。

猶憶初逢日,同看海上花。癸酉冬與梁屏司馬晤于滬上。十年仍作客,何處可爲家。癡願空緣木[1],歸期又及瓜[2]。西江聊返棹[3],故里有桑麻。

把酒餘今夕,知音得幾人。梁鴻自高尚[4],潘岳誤因循[5]。同抱難言隱,當留有用身。秋深再相晤,未肯戀鱸蓴[6]。

【校注】

[1] 空緣木:《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爲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以若所爲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爲之,後必有災。”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勞而無所得。

[2] 及瓜:指任職期滿。參見卷九《再回荔浦見城郭一新喜慰之至作此寄懷》注[1]。

[3] 西江:江名。珠江幹流,古稱郁水,在廣東省西部,由黔、郁、桂三江匯合而成。

[4] 梁鴻:參見卷七《同鄧司馬子升謁文公像並過韓山書院訪梁夔甫同年》注[7]。

[5] 潘岳:此爲作者自指。因循:引申指飄泊。

[6] 鱸蓴:鱸魚與蓴菜。《世說新語·識鑒》載:晉張翰在洛,見秋風起而思故鄉蓴鱸,因辭官歸。後因以“鱸蓴”爲思鄉之典。

七夕阻雨佛山得二絕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