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1453600000036

第36章 卷十一度遼草(1)

謁張振軒制軍,時署直督以養屙入告,

未蒙俞允敬陳此詩[1]

【題解】此詩作于光緒八年(1882),時潘乃光進京擬參加次年春季會試。

獨具回天手[2],難爲避位身[3]。近畿尊首善[4],扼要出通津[5]。聲望當名世,經綸柔遠人[6]。千秋金鑒在[7],應向此時陳。

兩粵扃門戶[8],安危果繫誰。公實任粵督。回風需砥柱[9],就日盼旌旗[10]。鎮海威無敵,爲山簣有基[11]。願如仁者壽,大局待扶持。

【校注】

[1] 張振軒: 張樹聲,字振軒,安徽合肥人。曾授直隸按察使、漕運總督、署江蘇巡撫、貴州巡撫、廣西總督等職。光緒八年(1882),李鴻章喪母歸葬,樹聲攝直督任。事見《清史稿·張振軒列傳》。制軍:明清時總督的別稱。又稱“制臺”。

[2] 回天:舊以皇帝爲天,凡能諫止皇帝改變意志者稱回天。唐貞觀四年(630)給事中張玄素諫止太宗修洛陽乾元殿,魏徵歎曰:“張公遂有回天之力。”事見唐吳兢《貞觀政要·納諫》、《新唐書·張玄素傳》。此喻力量之大,能扭轉乾坤,左右或扭轉難以挽回的局勢。

[3] 避位:讓位;辭職。此指張氏以養病爲由告退事。

[4] 畿(jī):古代王都所領轄的千里地面。後多指京城管轄的地區。首善:《史記·儒林列傳》:“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師始,由內及外。”意謂實施教化自京師開始,京師爲四方的模範。後因以“首善”指首都。

[5] 通津:四通八達之津渡。喻重要的職位。《清史稿·張振軒列傳》:“(光緒)八年,鴻章喪母歸葬,樹聲攝直督任。值朝鮮亂作,日使花房義質將兵五百入王京,迫朝議約,樹聲飛檄吳長慶等赴之,遂成約,尋盟而還。于是長慶等宵攻亂黨,悉殲其渠,亂乃定,樹聲奏令長慶暫戍朝,上嘉其能,加太子少保。”

[6] 經綸:整理絲縷、理出絲緒和編絲成繩,統稱經綸。引申治理國家的抱負和才能。

[7] 金鑒:指對人進行諷諭的文章和書籍,《新唐書·張九齡傳》:“(玄宗)千秋節,公、王並獻寶鑒,九齡上事鑒十章,號《千秋金鑒錄》,以伸諷諭。”

[8] “兩粵”句:指張振軒督兩廣事。《清史稿·張振軒列傳》:“光緒三年,起授貴州巡撫。適廣東總兵李揚才據靈山,構匪擾越南,朝旨調樹聲撫廣西治之。事寧,擢總督,先後剿平西林苗匪、武宣積匪。”

[9] 回風:旋風。比喻能負重任、支危局的人或力量。此代指張振軒。

[10]就日:《史記·五帝本紀》:“帝堯者,放勳。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司馬貞索隱:“如日之照臨,人咸依就之,若葵藿傾心以向日也。”此指時人對張氏的仰慕。

[11]“爲山”句:《書·旅獒》:“爲山九仞,功虧一簣。”言堆九仞高的山,祇差一筐土而未能成功。此處反用其典,言其才力極大,沒有所缺。時將有遼東之行,適何敬臣太守爲群芳會,

矚爲題品,雅人韻事致足樂也[1]走馬看花共出城,敢云過客盡忘情。眾香國裏亭亭立,群玉山頭朗朗行[2]。一曲琵琶添旖旎,幾枝銀燭照分明。何郎清興開東閣[3],愧少群芳月旦評[4]。【校注】

[1] 何敬臣,:人名,生平不詳。遼東:指遼河以東的地區,今遼寧省的東部和南部。

[2] 群玉山頭:語本李白《清平調》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群玉山,神話中的仙山,傳說爲西王母住的地方。

[3] 何郎:三國魏駙馬何晏儀容俊美,平日喜修飾,粉白不去手,行步顧影,人稱“傅粉何郎”。後即以“何郎”稱喜歡修飾或面目姣好的青年男子(見《世說新語·容止》)。此以何郎代指何敬臣。

[4] 月旦評:謂品評人物。典出《後漢書·許劭傳》:“初,劭與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

晤王勉齋司馬

江州司馬尚青衫[1],萍梗相逢兩不堪。世事于今迷五色,幾人後出起青藍[2]。

【校注】

[1] “江州”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馬青衫濕”句。

[2] “幾人”句:後人勝過前人。語出《荀子·勸學》:“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爲之而寒于水。”楊倞注:“以喻學則才過其本性也。”敬臣承辦自來水公司,一時創舉,津門頗有議

其好事者,惟合肥相國韙之,余亦勉之以詩,

幸毋虎頭鼠尾,爲無目者黑白也[1]

【題解】興辦自來水廠爲伴隨洋務運動的轉入民用工業的創辦的結果。對于當時死守“夷夏之防”的士大夫來說無異石破天驚之舉。潘乃光能獨力韙之,足見其卓識。

挾山超海力難勝[2],創始無人例不能。誰是精心工結撰,天驚石破少依憑。

天然水利在因民,西法通微果絕倫。水爲自來原混混,何妨小試在天津。

相臣策畫出非常[3],大力真能一面當。驅遣神工通地脈,須知內地勝夷場[4]。

力排眾議釋君疑,飲水思源異日知。畢竟此時須鎮定,千間一木恐難支[5]。

【校注】

[1] 敬臣:即何敬臣。合肥相國:指李鴻章,李爲合肥人,故稱。詳見卷五《上合肥相國》注[1]。韙(wěi):以爲是,同意,贊賞。

[2] 挾山超海:喻不可能做到的事。《孟子·梁惠王上》:“挾太山以超北海,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

[3] 相臣:宰相。亦泛指朝廷大臣。

[4] 夷場:舊時指上海的租界。亦猶言洋場,含貶義。

[5] 一木恐難支:喻艱巨的事業非一人所能勝任。《世說新語·任誕》:“﹝和嶠﹞曰:‘元裒如北廈門,拉攞自欲壞,非一木所能支。’”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寓津門旬日矣,將赴營口旅順,均無便船

鬱鬱久居,以詩撥悶亦可慨也[1]

【題解】本篇因身世羈旅之慨,轉而傷及國事,充滿了一種濃重的抑鬱之情。末段以莊周夢蝶爲喻,表達了一絲淡淡的人生幻滅和一種“強樂還無味”的孤獨況味。

飛鳥欲投林,低翔去復來。老馬雖識途[2],上道傷虺頹[3]。牛口隔關外[4],望遠空徘徊。海水無畔岸,迥如白雲隈[5]。唐棣豈不思[6],蒹葭長溯洄[7]。何人堪問津[8],津涯安在哉。

長夏風日清,臨河不受暑。樓高閑品茶,脈脈向誰語。來往帆如梭,中流自容與[9]。津門多海客,跅弛喜豪舉[10]。此邦非久居,翳餘將去汝[11]。

閱歷有學問,游戲皆文章。久坐復何趣,出門相倘徉[12]。風來絲竹聲,盈耳殊洋洋。世事乃戲耳,歌舞時登場。妙哉可以觀,醒眼入黃粱[13]。上座者誰子,趾高興如狂。英雄出本色,兒女同心腸。我則無不可,緇涅兩不妨[14]。日斜分手去,斯人空自忙。

富貴思榮身,貧賤重糊口。功名不值錢,都督滿街走。用武需將軍,無權亦徒手。海疆分水師,步戰于何有。望洋而歎矣[15],有誰制敵否。救時藉良相,庶幾少掣肘[16]。世事和爲貴,通商權戰守。大局在扶持,深謀計長久。何用鄭三保[17],無取虯髯叟[18]。柔道可克剛,孰勝而孰負。

莊周夢作蝶[19],于蝶何與焉。惠子悟觀魚,非魚亦悠然[20]。人在本坦蕩,此樂仙乎仙。遁世固無悶,遠游宜自便。我今在析津[21],等身無腰纏[22]。壺公善行樂[23],何必不市廛[24]。插腳紅塵中,隨地得周旋。懶作閑居賦,恐爲俗客傳。

【校注】

[1] 津門:即天津。營口:港名,位遼東半島以西,今屬遼寧省。旅順:港名。位遼東半島之南,黃海北岸。有南北二城,俱爲明初所建。港口二山交抱,門戶天成。清光緒六年(1880),于此設要塞。中日之戰,爲日所據;光緒二十三年,又爲帝俄強占。日俄之戰後,復由日本強租。抗日戰爭勝利後由我國收復。

[2] 老馬識途:《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3] 虺(huǐ)頹:猶虺隤。疲極致病貌。《詩·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馬虺隤。”

[4] 牛口:牛口峪。《大清一統志》:“牛口峪,在汜水縣西北二十五里。唐武徳四年(621)竇建徳軍至成皋,軍中謡曰:‘豆入牛口,勢不能久。’及戰大敗,建徳竄于牛口爲秦王所擒。”

[5] 隈:通“偎”。靠近;緊貼。

[6] 唐棣:《詩經》篇名。常用以指兄弟般的友情。

[7] “蒹葭”句:《詩經》篇名,是一首懷人之作。

[8] 津:渡口,水陸要隘。喻途徑;門徑。

[9] 容與:隨水波起伏動蕩貌。

[10]跅弛(tuóchí):意爲放蕩不羈,《漢書·武帝紀》:“夫泛駕之馬,跅弛之事亦在御之而已”。

[11]翳餘:世道昏暗的樣子。去汝:離開你,語出《詩·卫风·碩鼠》:“逝將去女(汝),適彼樂土。”

[12]倘徉:安閑自在地步行。

[13]黃粱:喻虛幻的事和不能實現的欲望。參見卷三《何原卿明府以中秋近作見示,時有西安之行即次其韻贈別》注[2]。

[14]緇涅:喻在困境中操守不變。語本《論語·陽貨》:“不曰白乎,涅而不緇。”

[15]望洋而歎:看見他人偉大而慨歎自己渺小或處理一件事而慨歎力量不足。語本《莊子·秋水》。

[16]掣(chè)肘:《呂氏春秋·具備》:“宓子賤治亶父,恐魯君之聽讒人,而令己不得行其術也。將辭而行,請近吏二人于魯君,與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賤令吏二人書。吏方將書,宓子賤從旁時掣搖其肘;吏書之不善,則宓子賤爲之怒。吏甚患之,辭而請歸……魯君太息而歎曰:‘宓子以此諫寡人之不肖也。’”後因以“掣肘”謂從旁牽制。

[17]鄭三保:明大航海家太監鄭和,小字三保,故稱“三保太監”。參見卷九《同吳小山登鄭仙祠五層樓》注[1]。

[18]虯髯叟:即“虯髯客”,傳奇中的人物名。隋末人,姓張行三,赤髯如虯,故號“虯髯客”。時天下方亂,欲起事中原。于旅邸遇李靖、紅拂,與紅拂認爲兄妹,因李靖得見李世民(唐太宗),以爲“真天子”,乃遁去。悉以其家所有贈靖,以佐真主。臨行云:“此後十年,當東南數千里外有異事,是吾得事之秋也。”貞觀十年,南蠻入奏:“有海船千艘,甲兵十萬,入扶餘國,殺其主自立。”靖知虯髯客成事,歸告紅拂,瀝酒賀之。見前蜀杜光庭《虯髯客傳》。

[19]“莊周”句:莊周夢蝶事。詳見卷一《早起》注[1]。

[20]“惠子”二句:《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條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句本此。

[21]析津:府名。古幽燕地。五代晉薊縣。遼開泰元年(1012)改幽都府置析津府,以燕分野爲析木星之津,故名。治所在析津縣。金貞元元年(1153)改爲大興府,自會寧遷都于此,爲中都。二年改薊北縣爲大興縣,爲析津府治。此指天津。

[22]腰纏:南朝梁殷芸《小說》:“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後指隨身攜帶的錢財,亦泛指擁有的財富。

[23]壺公:傳說中的仙人。

[24]市廛:指店鋪集中的市區。語本《孟子·公孫丑上》:“市,廛而不徵。”趙岐注:“廛,市宅也。”

贈歌者靜福

【題解】篇中對琵琶歌聲之描繪,處處可見白居易《琵琶行》之痕迹。

中庭坐月月光流,四壁圍花花氣浮。可兒解趣故調笑[1],一曲琵琶聲啁啁[2]。柔荑纖手亂挑撥[3],半遮粉面含嬌羞。迅如飄風急雨之驟至,細如磁瓶瀉水之清幽。絲聲肉聲相錯雜[4],醉鄉人聽成溫柔。疑是十三四歲好女子,斂袂延頸舒嬌喉。一時佳客共回首,誰知故是一粉侯[5]。個中欲借櫻桃比,花底或與秦宮儔[6]。天生尤物太奇絕,秀氣所鍾空塵眸。聽卿歌罷低卿惜[7],妙齡何乃成名優。歡喜場中色界上,看殺衛玠今生休[8]。靜中有福卿靜否,頑石有知應點頭[9]。

【校注】

[1] 可兒:對美麗女子之稱謂。此指歌者靜福。

[2] 啁啁(zhōu):象聲詞。禽鳥鳴聲。此指琵琶的樂聲。

[3] 柔荑:柔軟而白的茅草嫩芽。喻指女子柔嫩的手。《詩·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4] 絲聲肉聲:指伴奏聲及其歌聲。

[5] 粉侯:三國魏何晏面如傅粉,娶魏公主,賜爵爲列侯,後因稱爲“粉侯”。

[6] 秦宮:東漢大將軍梁冀嬖奴,善歌舞。儔:比,相比。

[7] 卿惜:即惜卿的倒語。

[8] 看殺衛玠:《世說新語·容止》:“衛玠從豫章至下都,人久聞其名,觀者如堵墻。玠先有羸疾,體不堪勞,遂成病而死。時人謂‘看殺衛玠’。”

[9] 頑石點頭:《蓮社高賢傳·道生法師》:“師被擯,南還,入虎丘山,聚石爲徒。講《湼盤經》,至闡提處,則說有佛性,且曰:‘如我所說,契佛心否?’群石皆爲點頭,旬日學眾雲集。”此以“頑石點頭”比喻其歌聲動聽,感染力之強。

將抵煙臺癸未六月二十日[1]

隱隱煙臺近,雲飛落日黃。山容自蒼莽,海氣入微茫。稅課誇大府[2],夷場倚大洋[3]。空懷釣鼇者[4],濯足渺扶桑[5]。

【校注】

[1] 煙臺:市名。在山東半島北側,濱臨黃海,爲我國著名漁港。癸未:清光緒九年(1883)。

[2] 稅課:賦稅。

[3] 夷場:舊時指上海的租界。亦以稱舊上海。猶言洋場,含貶義。

[4] 釣鼇:《列子·湯問》:“﹝勃海之東有五山﹞而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蹔峙焉。仙聖毒之,訴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極,失群聖之居,乃命禺強使巨鼇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爲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于是岱輿、員嶠二山流于北極,沉于大海。”後因以“釣鼇”喻抱負遠大或舉止豪邁。

[5] 濯(zhuó):洗滌。扶桑:東方古國名。後代稱日本。

客邸有樓可以眺遠,興之所寄,偶得四句

【題解】登樓遠眺,身世之悲、國事之慨齊集心頭。

東海此重游[1],雄風據上頭。曠懷自千載,獨步喜層樓。心事羞馮婦[2],功名因馬周[3]。登高窮一望,何計挽狂流。

幾輩學毛生[4],鋒銛脫穎成[5]。和戎呈上策,橫海有奇兵。指救朝鮮事。蠶食防窺伺,羊亡苦戰爭[6]。北門誰代掌[7],此事費經營。

萬國留公法[8],通商豈偶然。此間曾換約,無處不全權。上年與法英換約各國均有權大臣。牛奪蹊田日[9],鳶飛跕水年[10]。中興逢聖主,相與著先鞭[11]。

久住已無賴,閑吟猶自豪。樓臺藏蜃氣[12],筆墨出龍韜[13]。有箸誰曾借[14],非禪未易逃。寓形在天地,何啻一牛毛[15]。

【校注】

[1] 東海:海名。所指因時而異。大抵先秦時代多指今之黃海;秦漢以後兼指今之黃海、東海;明以後所指始與今之東海相當。今之東海海域,北起長江口北岸,南以廣東省南澳島至臺灣省南端一綫爲界,東至琉球群島。

[2] 馮婦:古男子名,善搏虎。《孟子·盡心下》:“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爲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望見馮婦,趨而迎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其爲士者笑之。”趙岐注:“其士之黨笑其不知止也。”宋王安石《虎圖》:“山墻野壁黃昏後,馮婦遙看亦下車。”

[3] 馬周:唐清河茌平人。詳見卷六《寓九江數日矣,寓中題壁四七絕,知爲厭苦風塵,與餘殆道異趨一者,依韻和之》注[4]。

[4] 毛生:毛遂。《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載:毛遂,戰國趙平原君門下食客。趙孝成王九年,秦兵攻趙,王命平原君趙勝赴楚求救,毛遂自薦隨同前往。既至楚,平原君與楚王談判,自日出迄日中不決。毛遂按劍上階,直陳利害,終使楚王歃血定盟,決定楚趙聯合抗秦。

[5] 脫穎:《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後因以“脫穎”比喻人的才能全部顯示出來。

[6] 羊亡:《列子·說符》:“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後因以喻步入歧途而一無成就。

[7] 北門:喻指北部邊防要地。語本《左傳·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8] 公法:指國際法。調整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種關係準則的總稱。

[9] 牛奪蹊田:《左傳·宣公十一年》:“抑人亦有言曰:‘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牽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奪之牛,罰已重矣。’語本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