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1453600000041

第41章 卷十二東游草(3)

[1] 碧霞元君廟:原名昭真祠,金稱昭真觀,明稱碧霞靈佑宮,清乾隆間改今名。在泰山極頂南面。殿內正中供奉泰山女神碧霞元君銅像。

[2] 羽葆:帝王儀仗中以鳥羽聯綴爲飾的華蓋。

[3] 岳神:泰山之神。

斗母宮即事[1]

元機尚未出迷津,斗姆宮中自在身。依樣撞鐘先禮佛,多情薦茗似留人[2]。沾泥柳絮經千劫[3,流水桃花又幾春。也學巫山神女伴,行雲行雨往來頻[4]。

【校注】

[1] 斗母宮:在泰山萬仙樓北,登山盤道東側,東臨溪水。因依龍泉山而建,古稱龍泉觀,原爲女道士所居。始建年代無考,明嘉靖時重建,改今名。

[2] 薦茗:座席與香茶,爲待人之物,言留人之意。薦,草席,座席。《說文》:“薦,薦席也。”茗,指用茶葉泡製、烹製或煎製的飲料。

[3] 千劫:佛教語。指曠遠的時間與無數的生滅成壞。劫,梵語kalpa的音譯。現多指無數災難。

[4] “也學”二句:相傳赤帝之女名姚姬,未嫁而卒,葬于巫山之陽,楚懷王游高唐,晝寢,夢與其神相遇,自稱:“妾巫山之女也,爲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爲之立廟,號曰朝雲。

過桃村將入曲阜界,有碑題至聖先師孔子里[1]

原由深處出豐碑,人往風流憶我師。甫到禮居先起敬,令人想見聖之時。

【校注】

[1] 曲阜:縣名。屬山東省。周武王封弟周公旦于曲阜,爲魯國郡。以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裏,故名。屬山東兗州府。故城在今山東曲阜縣西北。孔子故里。

謁孔廟五言排律

【題解】孔廟,在山東曲阜縣城內,南接舊城垣,東與孔府毗鄰。是歷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歿後一年,魯哀公將其故宅三間改建爲廟,“歲時祭祀”。自西漢以來,歷代帝王不斷對孔廟進行重修、擴建,成爲一處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作者在拜謁孔廟中,對孔子的千秋功業作了詳盡的追懷。

一代儒宗啟,千秋祀典綿。道當王者貴[1],報食子孫賢。既聖源長衍[2],斯文教聿宣[3]。宮墻欣美富,禮器想精專[4]。高矣誠難及,瞻之忽在前[5]。得門方有幸,入室豈無緣[6]。至此懷鄉黨[7],何須證簡編[8]。檜枯留手澤,杏在悟心傳[9]。輪奐崇階宇[10],馨香列豆籩[11]。無名由博大,有象幻高堅。瑟舍誰鏗爾[12],庭趨尚儼然[13]。鞟應留虎豹[14],道可察魚鳶[15]。仰止高山外,回環故宅邊。取裁知不遠,私淑敢稱先[16]。隔院聞詩禮,遺音失管弦。門無原壤俟[17],壁笑魯恭穿[18]。卻叩空如也,非能願學焉。因材雕宰我[19],卓立苦顏淵[20]。小子將何述,吾儕合勉旃[21]。即今初謁廟,莫負壯年游。

【校注】

[1] “道當”句:孔子一生顛沛流離,無帝王之位,卻有帝王之德。故漢代公羊學者尊孔子爲素王,後世因之。

[2] 衍:散布,流傳。

[3] 斯文:《論語·子罕》:“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著不得與于斯文也。”文,指禮樂教化、典章制度。杜甫《壯游》:“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聿(yù),助詞。用于句首或句中。

[4] 禮器:祭器。

[5] “高矣”二句:《論語·子罕》:“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語本此。

[6] 入室:《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邢昺疏:“言子路之學識深淺,譬如自外入內,得其門者。入室爲深,顏淵是也;升堂次之,子路是也。”後以“入室”比喻學問或技藝得到師傳,造詣高深。

[7] 鄉黨:泛稱家鄉。周制,一萬二千五百家爲鄉,五百家爲黨。

[8] 簡編:串連竹簡的帶子。泛指書籍。

[9] “檜枯”二句:謂廟中古老的枯檜仍見孔子遺留的遺迹,杏壇傳經的精神仍然代代相傳。檜枯,據說孔子共植檜樹三株,因年代久遠,另兩株早已枯死,唯此株死而復生,幾經榮枯,巍然獨立。手澤,猶手汗。後多用以稱先人或前輩的遺墨、遺物等。杏在悟心傳,即指孔子在杏壇講學的之事。《莊子·漁父》載:“孔子游于緇帷之林,休座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瑟。”心傳,佛教語。猶言以心傳心。禪宗謂不立文字,不依經卷,唯以師徒心心相印,悟解契合,遞相授受。

[10] 輪奐:形容屋宇高大眾多。語出《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鄭玄注:“輪,輪囷,言高大;奐,言眾多。”

[11] 豆籩:祭器。木製的叫豆,竹製的叫籩。

[12] 瑟舍:《論語·先進》載孔子問子路等人志向,(曾點)“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二三子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越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舞乎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曰:‘吾與點也。’”

[13] 庭趨:《論語·季氏》:“(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

[14] 鞟(kuò):去毛的獸皮。《論語·顏淵》:“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

[15] 魚鳶:《詩·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毛傳:“言上下察也。”孔穎達疏:“毛以爲大王、王季德教明察,著于上下。其上則鳶鳥得飛至于天以游翔,其下則魚皆跳躍于淵中而喜樂。”

[16] 私淑:私自敬仰而未得到直接的傳授。

[17] 原壤:春秋魯國人,孔子舊友。傳說他母死不哭而歌,不合儒家禮法,孔子以杖叩其脛,罵他“老而不死是爲賊”。見《論語·憲問》。

[18] “壁笑”句:指魯恭王壞孔府壁得古文經傳事。魯恭,魯恭王。漢景帝子,名餘,謚爲“恭”。初立爲淮陽王,後徙王魯。好治苑囿狗馬,又好音樂。嘗壞孔子宅,以廣其宮,于壁中得古文經傳。《漢書·劉向劉歆列傳》:“及魯恭王壞孔子宅,欲以爲宮,而得古文于壞壁之中,《逸禮》有三十九篇,《書》十六篇。天漢之後,孔安國獻之,遭巫蠱倉卒之難,未及施行。”

[19] 宰我:宰予。春秋魯國人,字子我,亦稱宰我,孔子弟子。與子貢同以長于辭令著稱。以晝寢,孔子諷其爲“朽木不可雕”。仕齊爲臨菑大夫,因參與田常反齊簡公的鬥爭,事敗族滅。參閱《史記·仲尼弟子傳》。

[20] 顏淵:顏回。春秋魯人,字子淵,孔子弟子。好學,樂道安貧,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不遷怒,不貳過,在孔門中以德行著稱。後世儒家尊爲“復聖”。

[21] 勉旃(zhān):努力。多于勸勉時用之。旃,語助,之焉的合音字。

孔陵

【題解】孔陵,在孔林內東享殿後。陵前有明正統八年(1443)所立碑,篆書“大成至聖文宣王墓”。陵東爲孔鯉墓,南爲孔伋墓,其格局即所謂“攜子抱孫”。篇中云:“三世坑塋”即指此。

神道崇隆至聖林,陵前有至聖林神道碑。漢唐檜柏鬱蕭森[1]。不如速朽達人少,甚矣吾衰好夢沉[2]。三世坑塋猶聚首[3],夫子、伯魚、子思三墓同在一處。一編論語已傳心。祇餘廬墓傳端木,也傍光生重古今[4]。

【校注】

[1] “神道”二句:至聖林,即孔林。在曲阜縣城西北。漢唐檜柏,史載:“孔子葬魯城北泗上。”當初墓地不過一頃,自漢唐以來,孔子後裔及孔氏族人多埋葬于此,歷代帝王又不斷賜給墓田,面積逐漸擴大,至清代已達三千畝,林墻周長七公里。喬枝巨本,古木參天,中以楷樹爲多,另有柏、檜等數十種。

[2] “甚矣”句:《論語·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句本此。

[3] 三世:孔子及其子伯魚其孫子思皆葬于此,故云。塋(yíng):葬地,墳墓。

[4] “祇餘”二句:《史記》載,孔子歿後,弟子皆結廬守墓,服喪三年,唯子貢思慕情深,三年之後復獨居三年始歸。明嘉靖二年(1523)御史陳鳳梧于孔子墓西南建屋三間,並立“子貢廬墓處”石碑。端木,即端木賜,字子貢。

兗州雜詩[1]

驅車遙指兗州城,塔影淩空樹色橫。地近衝煩風撲茂,如何不見魯諸生[2]。

浩氣淩雲得壯觀,兗郡前樓嵌壯觀二字李白書,好從天外舉頭看。何年月日曾經此,才愧青蓮下筆難[3]。

地以人傳氣象恢,振衣獨上少陵臺[4]。在書院前。近來碑碣都消泐,不忍詩名付劫灰

址基就是魯王宮[5],一樣銅駝荊棘中[6]。煙葉連畦經雨茂,此地種淡巴菰頗獲厚利。空將樂利羨民風。

【校注】

[1] 兗州:地名。屬山東省,在孔子故鄉曲阜西南。清時屬兗州府。

[2] 魯諸生:《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叔孫通使征魯諸生三十餘人。魯有兩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傷者未起,又欲起禮樂。禮樂所由起,積德百年而後可興也。吾不忍爲公所爲。公所爲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汙我!’叔孫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後因以指保持儒家節操,不與時俗同流合污的代表人物。

[3] 青蓮:唐代詩人李白的別號。

[4] 少陵臺:位于兗州九州大道中段(原少陵西街)。唐開元中,杜甫貢舉下第,是時杜甫父親杜閑正在兗州司馬任上,杜甫由洛陽來兗州省父,以後並于此寓居。按其《壯游》詩:“時下考功第,獨辭京尹堂。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快意八九年,西歸到咸陽。”可知杜甫下第後即來兗州。杜甫《登兗州城樓》詩:“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浮雲連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魯殿餘。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明初,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封爲魯王,藩兗州。兗州城南擴,爲紀念杜甫,在杜甫登樓處城墻保留一段,改建成臺,遂稱少陵臺。

[5] 魯王宮:漢魯恭王劉餘的宮室。參見本卷《謁孔廟五言排律》注[18]。

[6] “一樣”句:謂其遺址經過風吹雨打,已經一片荒蕪衰敗。《晉書·索靖傳》:“靖有先識遠量,知天下將亂,指洛陽宮門銅駝,歎曰:‘會見汝在荊棘中耳!’”後因以“銅駝荊棘”指山河殘破、世族敗落或人事衰頹。

柬兗州兵備秦舸南同年

不挹荀香已十年[1],備兵山左喜新遷。風流在昔推淮海[2],才調于今重澗泉[3]。洞闢重門容下榻[4],偶添兼味勝張筵[5]。吟聊舊雨窺梁月[6],又續浮生快意緣。

【校注】

[1] 不挹荀香:謂彼此分別,不能晤面。荀香,即荀令香。參見卷十《惠來關星圖大令邀入署中盤桓旬日偶得此章書扇以贈》注[4]。

[2] 淮海:秦觀。字少游,又字太虛,號淮海居士。參見卷十《過藤縣》注[2]。

[3] 澗泉:即宋韓淲,生卒不詳。因撰有《澗泉日記》而得名。

[4] 下榻:後漢陳蕃爲樂安太守。郡周璆,高潔之士。前後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之。特爲置一榻,去則懸之。後蕃爲豫章太守,在郡不接賓客,唯徐穉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見《後漢書·陳蕃傳》及《徐穉傳》。後遂謂禮遇賓客爲“下榻”。

[5] 兼味:兩種以上的菜肴。

[6] 舊雨:作爲老友的代稱。參見卷六《訪鄧純臣協戎于柘林都署酒後得此》注[3]。梁月:喻他鄉之月。古語: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謂他鄉雖好,不宜久居。故窺見梁地之月,即有寓身世漂泊之感。

游濟寧州鐵塔寺[1]

寺齊塔宋自年年,鐵尚影插天[2]。媚佛幾人稱善信,題名一例祝高堅。福由心造成因果[3],地藉人靈締俗緣。塔爲崇寧年間常氏爲夫還願造。今古茫茫誰鑄錯,甘從此處舍金錢。

【校注】

[1] 濟寧州鐵塔寺:因寺內有鐵塔而得名。濟寜鐵塔,始建于北宋,明代重修。塔爲九級八角形,通高二十三點八米,下部爲磚砌基座。塔身鐵殼磚心。每層由勾欄平座、塔身、回檐三部分疊合而成。極頂爲銅質鎏金寶瓶塔刹。是我國珍貴的藝術遺產。

[2] 錚錚:象聲詞。常形容金、玉等物的撞擊聲。比喻堅貞、剛強。

[3] 因果:佛教語。謂因緣和果報。據佛教輪回之說,種什麼因,結什麼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僧親王祠[1]

異姓藩王托懿親[2],精忠耿耿泣孤臣。魂猶血戰思吞虜,事到眉燃竟致身。高枕無憂羞狡兔[3],登壇有像畫麒麟[4]。任城久矣留祠廟[5],院竹庭花慘不春。

【校注】

[1] 僧親王祠:僧親王,即僧格林沁(1811-1865)科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旗人。道光五年(1825),襲封科爾沁札薩克多羅郡王爵。咸豐年間(1864)統兵拒太平天國北伐軍。先後擒林鳳翔、李開芳,晉封親王。同治四年(1862),督軍窮追捻軍,師老力竭,于曹州遇伏被殺。朝廷下詔于立功地方建專祠,配享太廟,謚曰忠,預繪像紫光閣。

[2] 懿親:皇室宗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如是則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清史稿·僧格林沁列傳》載:“本生父畢啟,四等台吉,追封貝勒。族父索特納木多布齋,尚仁宗女。公主無出,宣宗爲選于族眾,見僧林格沁儀表非常,立爲嗣。”

[3] 狡兔:喻深謀遠慮之人。詳見卷十一《登炮臺》注[4]。

[4] 麒麟:即麒麟閣,漢代閣名。在未央宮中。漢宣帝時曾圖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閣上,以表揚其功績。封建時代多以畫像于“麒麟閣”表示卓越功勳和最高的榮譽。

[5] 任城:縣名。漢屬東平國。東漢屬任城國。明洪武十八年(1385)廢。今山東濟寧市地。

太白樓

【題解】《大清一統志》:“太白樓,在濟寧州南城上,唐李白游任城,縣令賀知章觴白于此,後人因建樓焉。”篇中感李白之遭遇,對其似醉實醒之歎,實是傷心人別有所寓焉。

太白往矣樓未圮[1],樓高于城半空起。先生豪飲邁古今,賺得狂名動天子[2]。唐家天子李三郎[3],沉醉宮中樂未央。御前偶進清平調[4],獨以醒眼觀君王。君王尚醉臣已醒,遂初欲賦辭宮廷。眾人皆醒我獨醉,留得高樓占此地。苟非其人地不傳,詩能稱霸酒稱仙[5]。飲酒況復得真趣,醉鄉廣大陶陶然。我今行游更汗漫[6],私淑先生香一瓣[7]。偶邀良友輒登臨,誰知尚爲門外漢。適樓門扃鎖不得入。門外漢,樓中人,千載而下交有神。行當登高更入室,仰瞻遺像續前因。登樓一覽新眼界,殘碑斷碣安足珍。笑他讕語疥粉壁[8],先生有知得毋嗔。何如閉眼不相納,免令五斗飛俗塵[9]。

【校注】

[1] 圮(pǐ):毀壞,坍塌。

[2] “先生”二句:李白豪飲,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爲“酒八仙人”。《新唐書·李白傳》:“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歎曰:“子,謫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爲調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爲樂章,召入。”

[3] 李三郎:即唐玄宗。

[4] 清平調:唐大曲名,後用爲詞牌。相傳唐開元中,李白供翰林,時宮中木芍藥盛開,玄宗于月夜賞花,召楊貴妃侍酒,以金花箋賜李白,命進新辭《清平調》,白醉中乃成三章。二十八字,七言絕句,平仄不拘。宋詞蓋因舊曲名,另創新聲。雙調五十字,平韻。參閱唐李浚《松窗雜錄》、宋王灼《碧雞漫志》卷五。

[5] 酒稱仙:范傅正《李白新墓碑》云李白一生嗜酒,在長安時,時人以白及賀知章等八人爲酒中八仙。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6] 汗漫:形容漫游之远。唐陈陶《谪仙吟赠赵道士》:“汗漫東游黄鶴雛,縉雲仙子住清都。”

[7] 私淑:私自敬仰而未得到直接的傳授。香一瓣:即一瓣心香,指師承或仰慕某人。

[8] 讕語:妄語。疥壁:謂壁上所題書畫如疥瘢,令人厭惡。語出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語資》:“大曆末,禪師玄覽住荊州陟屺寺,道高有風韻,人不可得而親,張璪嘗畫古松于齋壁,符載贊之,衛象詩之,亦一時三絕。覽悉加堊焉。人問其故,曰:‘無事疥吾壁也。’”宋陳造《次韻蘇監倉》:“逢人爭食有處有,疥壁留詩無處無。”

[9] 五斗:《晉書·隱逸傳·陶潛》:“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歎曰:‘吾不能爲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義熙二年(406),解印去縣。”後用以指微薄的官俸。

曾子樓[1]

不見曾夫子,流風剩此樓。真往綿一貫[2],故里亦千秋。氣脈分齊魯,光芒接斗牛[3]。城隅留舊迹,增重濟寧州。

【校注】

[1] 曾子樓:即曾廟。在山東嘉祥縣南武山南麓。始建年代無考,明代重修。原祀孔子弟子曾參。曾參,字子輿,事親至孝,作《孝經》,封宗聖,故曾廟又稱宗聖廟。

[2] 一貫:《論語·八佾》:“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語本此。

[3] 斗牛: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