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雖偏安淮水以南,但其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均得到了較大程度的發展。從語言發展的角度看,朱熹所處的南宋時期,正是文言漸衰而白話漸盛之時,《朱子語類》作為講學語錄彙編,自然延續了那個時代語言發展的內在規律。從文本用語風格看,《朱子語類》雖作為朱熹與門人弟子的講學語錄彙編,但其行文簡潔而不避俚俗、句式靈活而用語多變,加之記寫之人各異,雖相互參校,仍然保留了大量豐富的口語化材料,書面語與口語表達交相印證,文義相從。從文本內容看,《朱子語類》文本廣泛涉及南宋時期的政治文化、典章制度、人文教育、市井人情等話題,出現了豐富的口語表達,彙集了眾多的方俗語詞,產生了豐富的新詞新義,包含了大量的特色詞彙,加之又於南宋度宗咸淳六年編輯出版,可謂文本語料時代可靠,文本內容真實,用語特色鮮明,無疑具有重要的文獻語料價值。不過,縱觀國內外學界對《朱子語類》的研究,大多是從“朱子學”體系出發,主要集中在哲學、文化、文學、歷史等角度對《朱子語類》給予了充分關注,而對其語言學問題的探討也主要集中在語法研究、文獻學研究等方面,而對其詞彙系統的研究關注不夠。針對這樣的現實狀況,我們選擇《朱子語類》詞彙系統進行研究。
在具體研究過程中,本文充分吸收和借鑒前人研究成果,力求選取《朱子語類》文本中最有特色、最有典型性、最能說明問題的材料進行探討。研究方法上,廣泛參考詩詞、筆記、小說、戲曲、佛經、史書等材料,在繼承傳統訓詁學研究方法基礎上,通過靜態描寫與綜合歸納、共時分析與歷時考據、語義類聚與整體考察、語境觀照與文化系聯等方法的運用,對《朱子語類》詞彙系統進行整體考察。
全文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了考察研究:
一、緒論。在概述朱熹生平與《朱子語類》文本情況的基礎上,從《朱子語類》文本語料的性質、價值與局限三個方面分析了《朱子語類》文本語料特徵,同時介绍了《朱子語類》國内外研究狀況,探討了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二、《朱子語類》俗語詞研究。在概述《朱子語類》文本俗語詞分佈情況的基礎上,充分運用“因聲求義”、“參照前人的詮釋”、“排比歸納”、“參證方言”、“推求語源”、“語義類聚”等研究方法,对文本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字典辞書(如《漢語大詞典》、《宋語言詞典》、《宋元語言詞典》、《近代漢語詞典》、《近代漢語大詞典》及新版《辭源》、《辭海》等)及前賢時彦未加關注或關注不够的210個雙音節或多音節俗語詞從政治生活類、社會文化類、教育教學類、心理評價類、動作性狀類、其他等六個方面進行了分類整理和考釋研究。
三、《朱子語類》新詞研究。在新詞的界定上,主要是指出現于南宋,反映南宋社會生活发展变化的這部分詞。本部分從典章制度類、社會生活類、文化教育類、行為狀態等四個方面對析出的76個新詞進行了語義考釋。在詞條收錄上,以《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訂補》、《宋語言詞典》、《宋元語言詞典》、《近代漢語詞典》、《近代漢語大詞典》以及《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電子語料庫為標準,對於工具書釋義已確、研究者已考釋透徹以及在現代漢語中廣泛使用且已被人們熟知的詞語等不再進行考釋。
四、《朱子語類》特色詞研究。《朱子語類》文本中包含了大量的體現朱熹理學思想體系的特色詞,這也可以說是《朱子語類》與宋禪宗語錄、宋筆記話本等語料的不同之處。應該說,這和當時的社會文化大背景理學文化密切相關。理學作為儒學文化的再發展,在其發展過程中,充分融匯了佛道思想,這在語言詞彙上有着充分體現。具體研究中,對文本中特有的理學詞、佛學詞、道教詞共56個詞條進行了例釋,進一步明晰了《朱子語類》文本語料的特色。其中,理學詞的研究以語義場理論為依據,以單音節語素的分析入手,重點分析了由“持”、“存”、“涵”、“檢”、“敬”、“索”、“體”、“研”等“同語素詞語族”構成的踐行類理學文化詞。
五、《朱子語類》詞彙的研究價值。本部分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從《朱子語類》詞彙研究對文本整理、辭書編纂和方言研究等的重要性上分析了《朱子語類》詞彙在語言學領域的研究價值;二是從《朱子語類》詞彙研究對解讀南宋政治制度、理學文化、教育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價值探討了《朱子語類》詞彙研究對推進“朱子學”研究的重要性,以期彌補學界在朱子學研究中重思想溯源和文化闡釋而忽視文本詞彙解讀的缺陷。
總之,通過以上的考察與研究,我們發現,《朱子語類》包含了豐富的鄉談鄙俚之語、諺俗白話之詞,用語上顯得通俗易懂、生動活潑,與通常所謂的雅言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文本整體用語風格上體現出文言與白話的結合中以白話為主,通語與方言的融合中以通語為主。但在研究中我們也發現了《朱子語類》文本語料的局限性,如文本內容主要集中於探討經傳義理,求治聖賢之道,關涉南宋現實社會文化生活、名物典籍制度的內容相對薄弱,不足以全面深入地展示南宋社會生活的實際;二是《朱子語類》所輯朱子講學語錄不夠完備,語料重複雜亂的現象仍然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語料的文獻價值,亦將影響詞彙研究中典型語料的選擇。但從《朱子語類》文本語料的整體觀照看,《朱子語類》詞彙研究對宋語言研究、漢語詞彙史研究,以及對推進“朱子學”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研究過程中,我們力求對《朱子語類》文本語料進行系統而全面的研究,但由於時間精力及個人學養等的局限,疏漏之處肯定不少,許多地方還需進一步深入和完善,這亦將激勵我在今後的研究工作中作進一步努力。言不盡意,懇請各位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專著類
陳秀蘭《敦煌變文詞彙研究》,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陳榮捷《朱子門人》,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程湘清主編《宋元明漢語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蔡方鹿《朱熹與中國文化》,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蔡方鹿《新視野新詮釋 朱熹思想與現代社會》,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日)長澤規矩也編《明清俗語辭書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董志翹《中古文獻語言論集》,成都:巴蜀書社,2000年版
方彥壽《朱熹書院及門人考》,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高令印、高秀华《朱子學通论》,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葛本儀《現代漢語詞彙學》,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顧學頡、王學奇《元曲釋詞》(三),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版
郭齊、尹波點校《朱熹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郭芹納《訓詁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郭在貽《訓詁學》(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版
韓陳其《漢語詞彙論稿》,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主編《宋明理學史》(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江藍生《近代漢語探源》,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
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證》,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姜義華《胡適學術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版
蔣禮鴻《敦煌變文字義通釋》(第四次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蔣紹愚《漢語詞彙語法史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
蔣紹愚《古漢語詞彙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蔣紹愚《蔣紹愚自選集》,鄭州:大象出版社,1994年版
蔣翼騁《近代漢語詞彙研究》,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蔣宗福《語言文獻論集》,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版
蔣宗福《四川方言詞語考釋》,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版
李申《近代漢語文獻整理與研究》,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李文澤《宋代語言研究》,北京:線裝書局,2001年版
李恕豪《揚雄〈方言〉與方言地理學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版
雷漢卿《近代方俗詞叢考》,成都:巴蜀書社,2006年版
劉堅《近代漢語讀本》(修訂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劉叔新《漢語描寫詞彙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年版
劉子瑜《〈朱子語類〉述補結構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版
龍文玲等《朱子語類選注》,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羅常培《語言與文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