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孝道文化新探
1454800000034

第34章 弘扬孝道文化精华促进和谐社会发展(2)

(二)人治与法治的进步区别

在旧社会,封建礼教束缚人们思想,以人治代替法治,使平民百姓尤其贫穷妇女们遭受权贵的深重压迫。如《孝行感君》故事中,郑庄公疑母叛反,将母囚入地牢。更有甚者,在《申生顺父》故事中,后母骊姬诬告申生谋反,晋献公听信谗言,赐申生死罪,申生孝顺父皇而至死不辞。在《顺母休妻》故事中,姜诗孝母顺母而休了妻子。还有《闵损顺母》、《缇萦救父》、《庞氏孝姑》、《寿昌寻母》故事中,都有人治代替法治的情节。在封建礼教迫害下,有权者可以动辄休妻、囚母,或用欲加之罪,加以枉杀,以“我”为法,毫无平等、自由可言。

在现今的家庭生活中,由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优越,人人吃不愁,穿不愁,不仅吃饱穿暖,而且向吃得好、穿得好等更幸福的小康生活迈进。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生活,关心老年身心健康,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幸福生活使老年人的寿元更长,对父母忤逆不孝的人少了,这些都是当今社会的主流。不过,由于封建礼教遗毒的影响,还有儿女之间为争要父母的房产吵闹,时有“只想要房,不想爹娘”,“只想老爸的积蓄,不管老爸的死活”,“父母被赶到露天坝,媳儿的房宽笑哈哈”;有的家庭子女不少,老人生活却无人照顾;有的家庭收入较好,老人生活却有困难等不孝故事,听之令人气愤。为维护父母的合法权益,应通过法律途径,用法律来保护父母应得的房屋财产。这些少数的不肖子孙遭到电视新闻的曝光,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严重的受到法律判刑惩处。由旧社会统治阶级为所欲为的人治社会,转变为当今的法治社会,不能不说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进步,对传统孝道习俗文化的传承发展,起着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重大作用。

(三)从小家到大家的范围扩大

在古代的孝道故事中,如《曾参打柴》、《老莱娱亲》、《仲由负米》、《郯子鹿乳》、《陆绩怀桔》、《杨香打虎》、《安安送米》、《蔡顺拾椹》、《郭巨埋儿》、《黄香扇枕》、《吴猛饱蚊》、《王祥卧冰》、《寿昌寻母》、《李密陈情》、《庭坚涤秽》等都是儿女或媳孙对父母或奶奶、婆婆的孝行。这些都是单个的家庭子女对父母、祖辈尽的孝道,也可称为小家的孝道。那时虽然小辈的孝心很好,也很难解决好父母、祖辈的健康、娱乐等问题,不如现今社会的家庭孝老、单位供老、社会尊老、社区养老等大家庭的尊老爱老孝老。政府颁布尊老扶贫政策,小家庭之间的贫富差别在缩小。老年人都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幸福愉快地生活在小家或大家庭里。如《爷爷住进敬老院》故事,叙述爷爷退休后奶奶先他而去,不久,爷爷中风下肢瘫痪,只能靠坐轮椅活动。但爷爷不悲观,只是不忍两位小阿姨照顾他劳累,又耽误她俩学习,也怕给儿女带来麻烦。尤其是缺少交流对象,时有寂寞孤单之感。为此孙女萌发送爷爷去敬老院的想法,经调查,选择了一个设备齐全、服务周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敬老院,爷爷去看后十分满意。但爸妈感到今后与老人见面、尽孝的机会少了。孙女给爷爷买了手机,让爷爷感到家里人时刻在他身边。又如《这里是个快乐老家》,描述单位大家庭尊老养老的生动故事。这些都说明当今党和政府领导下的新中国大家庭关心老人,敬爱老人,把养老、敬老问题解决得很好,真正体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内涵意义,蔚然成风。

(四)尊老与爱幼的和谐互补

古时讲尊老的故事多,宣传爱幼的故事少。如今在传承尊老孝老的同时,还发扬既尊老又爱幼的良好风气,使如今不仅尊老的孝道故事多,爱幼的故事也不少。尊老爱幼蔚然成风,和谐互补风气良好。如《教育外孙珍惜荣誉》故事说:外孙在幼儿园被评为“三好儿童”,爷爷把奖状镶进玻璃框内,挂在外孙的床头上。一天,外孙放学回家,拿出一精致的奥特曼玩,他说是在幼儿园花坛边捡到的,爷爷要外孙交给老师。几天后女儿发现奥特曼还在家里,正要发火,爷爷温和地问外孙:三好儿童是哪三好?拾到东西不交给老师算不算品德好?够不够三好儿童的条件?外孙望着三好儿童奖状哭了。第二天下午外孙回来,拿出交还奥特曼的表扬信递给妈妈,妈妈和爷爷都笑了。三好儿童奖状成了外孙改正缺点、不断进步的动力。这说明父母祖辈教育孩子珍惜荣誉,用荣誉来激发孩子严格要求自己,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大有裨益。又如《短讯串联婆媳情》故事,叙述媳妇送手机给婆婆,常向婆婆发短信告知气象预报关心婆婆:雨天出门请带伞,路湿要防滑;天冷请注意保暖;请注意身体健康,祝婆婆天天愉快!这些举动深深感动了婆婆。后获知媳妇长途出差,婆婆在孙女的帮助下给媳妇发短信,关心媳妇在外注意安全和健康。这是既尊老又爱幼的典型故事。以上事例说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继续传承弘扬,当今社会伦理道德的内涵更深刻、更现实、更广泛。

在古代,我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大国。人口流动不大,社会各方面都处于一种相对安稳的状态。这是一个农业社会需要的状态,是一个适合于儿女在父母身边尽孝的稳定环境,个人在家庭和社会的体系下,按部就班地成长、工作、生活。个人可以随父母农耕或在附近找活干,按父母之命成家、生子,父母老了子女抚养,过着“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掘井而饮,作歌而乐”的田园式生活,也就逐渐形成了传统的孝道习俗,实现了“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但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富强。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要从过去愚昧落后的旧社会向科学、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前进。古代社会所传承下来的孝道习俗就必然受到挑战。不是当今的子女不愿对父母尽孝道了,而是在这社会转型期,社会对个人与家庭要求的改变而造成的。因为社会转型期的生活节奏快,工作竞争激烈,物价涨落快,人才流动性强,增加了当今年轻人的压力。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年轻人不得不离开父母,离开小家去打工挣钱,去拼搏发展:要想常回家看看孝敬父母,繁忙的工作又不允许;就是过年过节有时间回家,也往往因回家人多而一票难求;要想接父母来打工处住,住房又太窄;要想买住房,却因越来越高的房价而望洋兴叹……既然是社会转型期造成子女对父母尽孝道的困难,就应该从社会方面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也就是要制定搞好社会保障制度。如今的社会养老保障在城市发展快些,农村正在起步阶段。总体来讲,还存在保障功能单一的局限,即只有生活、医疗的保障,在文化、教育、精神愉悦方面还不够。这就需要政府大力倡导唱主角,充分调动社会各行业的力量,使老人晚年在物质、精神方面都处于充实、愉快的健康境界。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与弘扬孝道文化关系密切,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离不开和睦家庭这个根本,家庭要和睦,最重要的就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恭。个人是家庭的成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国家的最小单位,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睦稳定来自每个家庭的和睦融洽。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和睦,是国家兴旺繁荣的前提。所以曾子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和谐是互爱、诚信、谦逊、民主等美德的总称。孝的本义就是家庭和睦,儿女懂得知恩、报恩。孝、慈、悌、信、忠都是希望国家强盛,家庭和睦,邻居友好,社会和谐,其目的一致,说明孝道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那么,在社会转型期,如何弘扬孝道习俗文化呢?

(一)思想重视,领导带头,齐抓共管

首先各级领导要从思想上认识老龄工作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老龄工作体系,把老龄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议程。必须贯彻执行好“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财政、税务、工商等有关部门要重视、支持老年福利服务业的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扶持政策。要看到现行养老保障体系还不适应老年群体医疗需求不断增长的现实。为老年人服务体系的建设还很滞后,现行社会管理体制还不适应老年群体社会化管理的要求,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氛围还需要大力宣传和倡导等。只有认识老龄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把不足的问题解决好,才能更好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

(二)物质保障,精神愉悦,孝慈悌信昌盛

要有计划,抓重点,全面促进老龄工作健康发展;把老龄事业的发展和做好老龄工作写进规划,完善养老保障制度,提高社会化保障水平;逐步建立国家和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养老保障系统,保证老年人生活的基本要求。要健全城乡特困老人的社会救助制度,让农村老人享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成果;完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探索老年医疗保障新办法,发展各类型的老年补充医疗保险,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保健服务,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建立老年社区照料服务网络,建立综合性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托老所;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体系。要积极发展老年教育和文化体育事业,建立老年大学或老年学校,向老年人开放体育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只要搞好了养老、敬老的有关保障,使老人身体健康,精神愉悦,子孝、父慈、兄良、弟恭等和睦景象就会出现,并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带来裨益。

(三)大力宣传、媒体监督、奖惩公正

为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宣传弘扬敬老孝道文化的精华,发掘传统孝道文化的思想内涵,开发整合孝道历史文化资源,把孝道历史文化景观作为传统教育基地。要从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着眼,开发孝道文化产品着手,切实开发整合孝道历史文化遗迹,丰富孝道文化历史内涵,打造孝道文化景观。要开展“孝亲敬老之星”评比活动,以“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慈爱子女、工作认真、夫妻和睦、兄弟姊妹和顺、邻居朋友和睦”等为基本条件,定期评选出新时代的孝子和老龄工作模范,予以大会表彰奖励;对忤逆不孝、虐待老人而不悔改者,按有关法律惩处。要通过电视、报纸、集体活动等积极宣传尊老爱幼的好人好事,加强《老年法》的贯彻落实检查,维护《老年法》的权威性。

(四)弘扬孝道文化,从学校教育抓起

弘扬孝道文化,要从教育抓起,从学校抓起,从儿童、青少年抓起。把孝道教育列入学生学习的内容,并适当进行我国传统的“国学”教育,通过旅游访问孝子镇、孝子村、孝子家庭等活动,在高中生、大学生中通过国学、养老、敬老等专题研讨,使学生们了解传统国学的基本知识,认识孝道文化的基本内涵,懂得父母养育儿女的含辛茹苦,懂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知恩图报亲情,从而真诚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和睦邻居朋友,了解慈、孝、悌、信等和睦家庭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密切关系,逐步树立好社会主义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使新中国繁荣富强而奋发努力学习,并在党的阳光雨露下成长为为国建功立业的栋梁之才。

(林忠亮:西南民族大学藏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