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个人的环球航海
1462400000035

第35章 归航(3)

这完全是个突然袭击。两年半之前,我就在这里举行了自己的新闻发布会,宣布我要起航。没想到两年半之后,我顺利回来,却连门也进不了。

这时一个外国人走过来,见我被保安拦住,随手扯过一块布往我腰间一围,让我进了门。

活动中,我又看见了那个外国人。他很吃惊我出现在那个场合。别人给他介绍我说,这是中国独自一人驾驶无动力帆船环球航行第一人时,我见到他的脸色变了。他忽然给我跪下来,说我是一位英雄,他的行为已经冒犯了我,希望我能够原谅。

老外说着竟然磕起头来。我反而被弄得手足无措。

还有一次,在北京乘地铁。上班高峰期,地铁生意太好,差点把人挤成相片。我身边人群忽然骚动起来,一个哥们艰难地挤到我身边,手里拿着一个本子。

“兄弟,我知道你是谁。”他盯着我说道。

我一头雾水,想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

“你不认识我,但是我认识你!啥也别说了,请在这个本子上给我签个名吧!”

在全国许多高校里做演讲,也让我印象深刻。当我说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在海外受到华人华侨的热烈欢迎的时候,许多年轻的学子热烈鼓掌,我知道,他们感受到我带来的那种自豪之情。

就这样,我成了别人眼中的英雄。那种感觉既让我觉得荣耀无比,又觉得沉甸甸的。俗话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渐渐为人所知,也就无法再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做事。通过许多人的反应我看到,原来自己慢慢有了影响力,可以去影响一个广大的人群。他们会被我的勇气所鼓舞,会被我的思考所启迪。我作为一个非常平凡的人,代表一个庞大的普通人群体,实现了一个不平凡的梦。

让我很高兴的是,那个童年孱弱的翟墨,现在已经消失在我心里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泰山崩于面前而不变色的翟墨。而且我终于可以聊一聊我的思考,有关航海,有关中国人。

8.那么辽阔的寂寞

我第一次亲眼看到大海,不是在图片上,也不是在电视里——那时候我家还没有电视机呢——是吹拂着海风,站在海的边上。那简直就是另一个世界,一个15岁少年对世界所有的认识都不够用了,海的那一边究竟有些什么,我一无所知。

5000年来,中国人对于海洋何尝不是我这样,一直停留在想象当中?

上古传说里就有了海洋。古人看看天,又看看地,再看看海,想象出天圆地方,一只大海龟驮着九州浮沉于大海之上,海是包围,是藩篱,是阻隔万物的天然屏障,所以海里有仙山,海外有仙境。《山海经》可能是最早记叙海洋的典籍。有一则故事叫精卫填海,我小时候听别人说起,非常佩服精卫的勇气,但是真正看到海洋,我便傻眼了。

中国人的海洋,原来是那么的辽阔。

中国人不乏直指海外的远航。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出海寻仙。这个齐国的大忽悠就是从山东出发的。但是他究竟找到了什么,他出海后又做了什么,并没有人知道。后来又有几段与海洋有关的岁月。鉴真和尚东渡,掀开扶桑文明很大一角;宋朝我国就已造出可以扬帆远洋的大船,南宋时期,皇帝被北方的铁蹄逼得没有办法,只能出海避难,最终死在海船之上;到了元朝,中国已拥有了世界最大的港口城市泉州;明朝,三宝太监郑和执掌巨大的宝船扬帆出海,这是古代中国对于海洋最后的浪漫;等到近代的迷雾散开,西方的坚船利炮从浓雾之中显现,海洋已经成为杀戮机器的传送带,两种文明在近代交界的缝隙处格斗,胜利的一方长驱直入,攻城略地,失败的一方沉入黑暗,百年苍茫。

中国人的海洋,原来又是这么的寂寞。

近代以来的海洋有了不同的意义。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供了80幅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又以66卷的巨大篇幅,详叙各国历史地理。海洋是一扇窗口,长辫子的中国人向世界投去怯生生的目光,发现了比《西游记》更加光怪陆离的现代世界。《镜花缘》是一部令人称奇的作品,好像英国的《格列佛游记》一般,海洋连通了不同的国家。更多人选择出海留洋去改变生命轨迹,寻找救国良方,或东瀛,或南洋,或西欧,海洋掀起文明的潮流,在飞机发明之前,流行的一句话是“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十九世纪”。

中国人置身辽阔而寂寞的海洋之中有些茫然,以海洋为对象的远行和探险远没有到开展的时候,但几千年浪打礁石,18000余公里海岸线无尽绵延,我们与海洋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现在中国人正在做着一个“大国梦”,正在准备做一个“大国民”,那么海洋必然是这个梦中的一部分,也必然是这个身份的一个标签。

地球表面有70%以上被海洋占据,陆地面积3成都不到,即使我们人类的足迹已经踏遍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却不曾凭着舵与桨划开波浪,那我们也不过探索了至多三分之一的地球,算不得真正的英雄。

真的王者,必将穿行海上,把剩下70%的路程走完,修行才有正果。无论对一个国家,还是对单个的个体而言,这种挑战极为艰难,但有巨大的成就感,它也许就是一个国家兴盛强大的标志,也许就是一个个人坚强勇敢的象征。

9.感动中国

古老船队的风帆落下太久,人们已经忘记了大海的模样。六百年后,他眺望先辈的方向,直挂云帆,向西方出发,从东方归航。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达成梦想。一个人,一张帆,他比我们走得都远!

2010年2月11日,我参加央视《感动中国》节目颁奖晚会,被评为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这一段是给我的颁奖词。

坐在演播大厅正中央,对面是敬一丹,主持人是白岩松,面前上千观众,电视机前上亿双眼睛。

我知道,这是为我的环球航行做一个小结的时候。

在结束了35000海里的航程之后,航海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看待世界的角度也在改变。

2000年我买下第一艘帆船H-28,我就把陆地上的房子卖了,住到了船上。我在南太平洋航行,发现很多人的生活都与大海有关,包括许多想象中已经老得应该走不动才对的欧洲老头老太太,他们以大海为家,活力十足。通过帆船,我交了不少朋友,帆船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或者是交通方式,它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自成一个世界。

我独来独往的性格,也让这种运动特别适合我。乘着船,一个人,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这是挪威船长给我的启示。

决定要环球航行之后,航海对我而言又不一样了,它是一种生命的挑战。有人说这是拿生命在冒险,也许部分是这样,但胜境险中求,你不付出艰苦的努力,怎么可能看到绝美的风景?

2004年,我在阿姆斯特丹遇见了一个荷兰人汉克。因为航海这个共同的话题,我们聊了起来。他说他已经绕地球航行了5圈,只有北冰洋没走完,开了一半,船被冻住了。

按照国际帆联的规定,只有穿越地球所有的经线才能称为环球航海。世界上自东往西航行,成功过的只有4个人。汉克成了我的偶像,当时我就想,如果我成功了,不但是中国的第一个,也将是亚洲第一人。

在地理上,整个地球29%是陆地,71%是海洋,陆地本身就是海洋间的孤岛,海洋的存在让陆地之间更自由地流通。陆地的风景是静态的,而大洋的流动中蕴含着博大之美,人可以到达最高的山峰而不能进入最深的海底,有什么比这更能激起挑战的野性?

巨浪、激流、暗礁、大雾、低温、鲨鱼等等,其中任何一样遭遇上都会是致命的,会让我有去无回。只有航海,才能刻骨铭心地体味到,人之于自然是多么的渺小。

冒险的勇气,往往来自对荣耀的渴求。我在环球航行中证明了自己,我感到非常满足。

在环球航行的过程中,华人们对我的赞赏,老外们对我刮目相看,都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航海不是中国人的长项,正因为难能可贵,我无形中成为一个国家的代言人。

当一个人把个人的事情做到极致时,那他就不再完全属于自己,他的事业就很容易与社会和国家联系起来。体育精神就是如此,那些登山者爬山是个人行为,但当他爬上珠峰,插上国旗的时候,他一个人就代表中国。

2000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艺术界的流浪者,一个热爱自由、悠闲散漫的人,可是当我驾船离开开普敦,所有外国船只为我鸣笛的时候,我明白那面五星红旗对我的意义。现在,我成了可以在全世界吃饭、喝酒、搭肩搭背的世界人,但我比任何一个时候都珍视民族与国家的荣誉感。我渐渐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自豪,全世界认为我是翟墨,但我只想摇着五星红旗告诉他们:我是中国人!

同时,我也想通过我的经历,告诉所有对大海有兴趣却不够了解的人,大海究竟是什么样子。

国人总认为航海是一种贵族运动,但其实在海外并非如此。我经过的国家,无论发达还是贫穷,总是帆影林立。尤其在法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家,帆船都是学校里的一门课,帆船运动也非常普及。孩子从小就知道陆地的周围是一片汪洋,他们向往那里,希望能驾着帆船去挑战风浪。

是的。大海不仅仅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游泳池,不仅仅是一个洗澡的地方。我们可以躺在海边休闲,但大海的意义远远超乎于此。中国人有句成语叫做“望洋兴叹”,对大海天生有种恐惧心理,比如明清时代就实行海禁,把自己隔绝起来,不愿意和外界交流,中国以外的地方称为海外,是蛮夷所在。

这种心态拖累了中国百年。其实一个真正的大国,不仅仅有幅员辽阔的陆地,还应该有牢牢掌控的天空与海洋。大国的国民心态,除了有陆地山峦连绵起伏的雄伟外,还应该有大洋水域里一望无际的辽阔。我深深觉得,当今中国人的心胸还不那么开阔,因为我们与大海的距离太遥远。

几百年来,海洋追赶着陆地,成为不同地区、国度和文明之间交流和传播的途径。今天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沟通成为主流。如果我们还没有海洋意识,没有那种穿洋越海探究世界的好奇心,我们恐怕会再次走向封闭,走向落后。

最后,中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领土,而近海的生态环境正日益遭受着污染,海洋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财富,中国最多最密集的人口也集中在沿海地区,如何呵护海洋,是我环球航行之中的应有之义。

21世纪,人类都是海洋的公民,是自然的孩子,与大海和谐共处,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我抛开一切驾着“日照号”环球航行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