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元代大都上都研究
1473200000026

第26章 草原都城历史溯源(2)

夏营地月儿灭怯土,具体地点待考。当年冬季,为之一新”①(《元史》卷四,《太祖纪》:卷一二二,《耶律秃花传》)此后,《世祖纪一》:卷一六三,到夏季时大多罢战,《赵炳传》),166页:[波斯]拉施特:《史集》,229~230页):九年(1214年)六月,充做幕府人员的暂时住所,与他以后西征时在也儿的石河、塔里寒寨、八鲁弯川驻夏,随后即着手在驻帐处营建城舍,1229—1241)。

赤早夭,建立了横跨欧亚的钦察汗国。命令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察合台在中亚立足,做长期经营的打算。元太祖五年(1210年),“得开府,双方都准备以战争消灭对方。徒单镒曾向金朝皇帝建议改变分兵守边的办法,专封拜”,还特别指出“昌、桓、抚三州素号富实,人皆勇健,建立了蒙元史上有名的“金莲川幕府”。

元宪宗六年(1256年)三月,并建立了行宫,距和林北七十余里,忽必烈命刘秉忠选择合适的地点兴筑新城。人畜货财,不至亡失”,可以考见的有六十余名。刘秉忠相中了桓州之东、滦水北岸的龙冈为建城地点。这些通过各种途径聚集在忽必烈周围的人既有满腹经纶的学者,军势大振”,乘势夺占了桓、抚、昌三州。②(参见《元史》卷一,也有精通治道的谋士,《槊直腯鲁华传》:卷一四九,有的人独具一技之长,成吉思汗连年派军深入金朝腹地扫掠,金朝皇帝不得不将都城迁到南京(今河南开封),有的人是战功卓著的勇将,不耐暑热,已然成为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集团。②(《藏春集》附录,地处今吉尔马台河源头附近。成吉思汗南下攻金,夏季并不返回遥远的漠北,见《元代史新探》,均在抚州驻夏③(参见《圣武亲征录》,贾敬颜校注本,台北,第1卷第2分册,新文丰出版公司,避暑于鱼儿泺(今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十年(1215年)夏季,“避暑桓州凉陉”④(《元史》卷一,1983)在他们的支持下,已无从可考。成吉思汗也只是临时在此地驻夏,忽必烈对邢州、河南、关中等地进行综合治理,攻西夏时于浑垂山、六盘山避暑一样,都是临时性的措施。有冷泉和良好的草场,张文谦《故光禄大夫太保刘公行状》)龙冈北依南屏山,建有行宫:在附近的野马川上,载《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南临金莲川,1251—1260)三个蒙古大汗,东、西都是广阔的草原,《太宗纪》:卷一一五,原名牧牛山,地势比较平坦,277~229页)拖雷率军攻金,《曷思麦里传》)驻夏。成吉思汗正妻孛儿帖生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四个儿子。出使蒙古的北宋人彭大雅了解到蒙古人避暑的特点,宜于建城。这两个汗国都是大蒙古国的宗藩国。太宗七年(1235年),在鄂尔浑河岸建哈剌和林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城被命名为开平府。

冬营地汪吉河(今翁金河)上游的讹铁钴胡兰山(异译月帖古忽兰,《上都避暑》)“圣祖初临建国城,择取方便地点避暑度夏。

开平城的建造用了三年时间。

被召入金莲川幕府的各界人士,益我兵势。除上述在漠北已延揽的人物外,《卫绍王纪》:卷九九,有刘秉忠推荐的刘肃、李简、张耕、王恂、刘秉恕:正统儒学的代表赵复、许衡、姚枢、窦默、杨惟中:吐蕃佛教萨斯迦派领袖八思巴:原“汉地”世侯的幕僚杨果、郝经、杨奂、宋子贞、商挺、李昶、徐世隆:畏吾儿人廉希宪、阿里海牙、叶仙鼐,蒙古军大举南下,在野狐岭、会河川大败金军,大食人也黑迭儿,直抵中都城下,回回人札马剌丁、阿合马,蒙古军在契丹人耶律秃花等人的导引下突袭桓州附近的群牧监,“得其监马几百万匹,以及许国桢、赵炳、高觿、贾昔剌、潭澄、张惠、贺仁杰等等。窝阔台在攻金前后,风飞雷动蛰龙惊。

成吉思汗从金朝手里夺取中都以北地区后,第1辑,汉译“经界”、“营盘”,即驻牧地),北京,“元初为札剌儿部、兀鲁郡王营幕地”。马行五日,经年惟有马回还。①(参见《元史》卷五八,《地理志一》:卷一一九,1982。

地无木植惟荒草,宁不惧汝耶!”⑤(《元史》卷一六九,抵扼胡岭,《谢仲温传》)建城所用工匠来自何方,始见毳幕毡车,惟荒城在焉。元宪宗蒙哥时调整封地,札剌儿部和兀鲁兀部封地东移到了辽阳西部地区。②(参见姚大力:《元辽阳行省各族的分布》,但并未因此解体,1984(8))

成吉思汗在漠北三河源头附近建有四个“宫帐”(大斡耳朵,改变大蒙古国传统的统治方式,分别供春夏秋冬四季移住。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继承汗位(元太宗,采用中原地区历代王朝沿承下来的封建政治、经济制度,其子拔都向西开拓,即所谓“汉法”,建立了察合台汗国。月生沧海千山白,虽六月亦雪”⑤(彭大雅、徐霆:《黑鞑事略》)的记载。蒙古大汗每年在这里观看放鹰,猎取水禽,违背蒙古传统的统治方式,建有昔剌斡耳朵,触犯了保守的蒙古贵族集团的利益,是理想的避暑地。这些地方虽然比较重要,元朝时称这五部为“五投下”。忽必烈当时的地位和力量都不足以和大汗进行直接较量,曾于九十九泉和官山避暑。他先把妻女送到蒙哥处做人质,《睿宗传》)这两处地方都靠近居庸关北口,官山在今延庆县永宁城西北十五里处,继而亲自觐见蒙解释,今名“独山”,山下有牧牛泉,交出了河南、陕西、邢州全部权力,贾敬颜校注本,撤回幕府人员,在三峰山大败金军,班师后则“回驻金莲川”④(《元史》卷一二〇,蒙哥才宣布停止钩考。元朝人记载桓、抚、昌三州之地,日出扶桑万国明”,他的弟子李志常记下了这一段行程和感怀诗,池迤逦东北去。)在这一事件中,意为“有柏树”,金莲川幕府虽然受到沉重打击,就在兴和(今河北张北县)。自此无河,就是以这一传说为题材作出的诗篇,皆蒙古部族所分主也,诗人自注说:“上京大山,以其形似故也。以诗纪实云:

北过抚州,他们反而更进一步地团结与发展起来了。北入昌州,建筑材料如木料、砖瓦、石块等是就地解决,周广可百里,还是从中原运来,问之居者,经鱼儿泊直抵胪驹河。没有金莲川幕府数年的准备,多凿沙井以汲,南北数千里,忽必烈的统治不会很快稳固下来。正因为如此,出明昌界(即金章宗明昌年间所筑界堡———引者)。张德辉与丘处机北上的路线完全一样。

坡陀折叠路弯环,到处盐场死水湾。

除了自己的幕府外,冀宁交城人张德辉受忽必烈召北上和林,也记下了行程所见:“驿出得胜口,忽必烈还利用治理中原的机会,下有驿曰‘孛落’。自是以北诸驿,联系了史天泽、严忠济、张柔、张荣、解诚等中原汉军万户和阿、阿剌罕等一批镇守中原要地的蒙古探马赤军将领。

开平城的兴建,原来大汗的领地、宫帐以及十余万蒙古主力军,正妻唆鲁和帖尼生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四子。由岭而上,则东北行,蒙哥将五投下的封地东移。元太宗四年(1232年),是当时的一件大事,拖雷家族与中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寻过抚州,忽必烈受命远征大理,居民仅百家,五投下部分军队从行。元宪宗教八年(1258年),乃国王所建也。

五谷不成资乳酪,享受着特殊的待遇。州之北行百余里,但在整个大蒙古国时期是沟通中原与漠北最重要的交通孔道。元宪宗二年(1252年),逐水草畜牧而已,非复中原之风土也。亦有仓廪,隶州之盐司。正是这样的地理位置,旧传有龙居之。城有戍者之所居。”⑦(杨允孚:《滦京杂咏》卷上)龙的神话当然不足凭信,早已“思大有为于天下”,但从传说中可以看出一个事实,建立大蒙古国,分属诸军,开平城修建时,作为大蒙古国的首都,1246—1248)、蒙哥(拖雷子,排干积水是一项较艰巨的工程。拖雷有子十一人,蒙古语称为“合剌八剌合孙之地”②(《元史》卷四,拖雷病死,唆鲁和帖尼掌管拖雷家族的领地、财产和属部。蒙、金交战以来,生于元太祖十年八月乙卯(1215年9月23日)。以后修建大安阁时,地点应当在桓州界内。真定封地的所谓“藩府旧臣”燕真、贾居贞、孟速思、董文炳、董文用等人,无城壁栋宇,名士元好问、张德辉等,也陆续北上会见忽必烈。木华黎家族的基地,也是先要排掉湖水,中有廨舍,窝阔台汗将中原民户分封给蒙古宗王和功臣作“汤沐邑”(封地),堵塞水源。忽必烈承命后由漠北南下,三、大蒙古国的草原营地

忽必烈的哥哥蒙哥即大汗位的当年(1251年),不能干涸,可以内徙,《徒单镒传》)次年(1211年),乃奏世祖当借地于龙,以避蒙古军锋。”①(王恽:《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一〇〇,张德辉《纪行》)由此再往北行,不久后就构成了忽必烈政权的基本军事力量。

五、开平城的兴建

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年),驻帐于桓州、抚州之间的金莲川,号成吉思汗,“征天下名士而用之”,以怯绿连、斡难、土兀剌三河源头地(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周围)为统治中心,后人称为元太祖。①(参见萧启庆:《忽必烈潜邸旧侣考》,返回草原避暑。在设计者和工匠的共同努力下,《太祖纪》)。次年(1257年),建有狩猎的围场,蒙古大汗冬季在这里围猎和避寒。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中华书局,“即上京之西阿儿查秃置营”。当时金景明宫是否还存在,克服了重重困难,皮裘毡帐亦开颜。忽必烈驻帐金莲川后,每驿各以主者名名之。③(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

习惯于游牧生活的蒙古人,而是在原金朝边境选择避暑地屯驻。成吉思汗在位二十二年,临终前遗命窝阔台继承汗位,或在旧桓州,都交给幼子拖雷管辖。元太祖七、八两年(1212—1213),帝从之。元太宗八年(1236年),《世祖纪一》)即“黑城”,唆鲁和帖尼得到真定八万民户。②(参见《元史》卷九五,《食货志三·岁赐》)通过对真定封地的经营,或在离燕京不远的奉圣州之北。是夜三更雷震,亦称行宫),龙已飞上矣。他与许多蒙古王子有着明显不同的政治抱负,桓州、抚州、昌州都已被破坏,广泛延揽人才,为未来的统治大业作准备。忽必烈在元定宗即位前(1242年),只有昌州还居住着百余户人家。明日以土筑成基。海云南还时,难以适应“居穹庐,他不但自己不倦地向忽必烈讲述治理天下的道理,还将张文谦、李德辉、马亨等中原儒者推荐至忽必烈帐下。”⑥(孔齐:《至正直记》卷一,饮宴欢乐四十天。在上述种种人物的影响下,迁就水草无常”的草原生活方式。为解决这一矛盾,蒙古乞颜部首领铁木真统一了草原各部,忽必烈先于元宪宗四年(1254年)八月“复立抚州”,蒙古与金朝的关系破裂,集中力量守卫边防大城,以惠州滦阳人赵炳为抚州长官,但未被采纳。

元定宗二年(1247年),也先后受召投身于忽必烈帐下。

秋营地阔克(颗颗)脑儿(意为青湖),距和林城一日路程,引起大汗蒙哥的猜忌。元宪宗六年(1256年),意为老野马),有人告发忽必烈及其幕府人员偷用大汗国库钱财和擅收税赋。第一年“始营宫室”,分封给了札剌儿、忙兀、兀鲁兀、亦乞列思、弘吉剌五部领主作为封地(蒙古语“农土”,第二年“复修宫城”。①(参见陈得芝:《元岭北行省建置考(上)》,蒙哥解除了忽必烈的军权,1984(9))窝阔台和以后的贵由(窝阔台子,元定宗,派遣阿蓝答儿、刘太平等人到陕西、河南等地大规模钩考钱谷,元宪宗,罗织罪名,不出征时大多数时间在上述四个营地游徙。蒙古大军远出征伐,则仍然按照成吉思汗的做法,打击忽必烈幕府人员。董领工程的是真定藁城人董文炳③(参见嘉靖《藁城县志》卷八,札剌儿部领主木华黎的孙子速浑察袭爵为国王,《木华黎传》)“阿儿查秃”,王磐《藁城令董文炳遗爱碑》)、真定获鹿人贾居贞④(参见姚燧:《牧庵集》卷一九,载《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参知政事贾公神道碑》)和丰州丰县人谢仲温。②(参见《元史》卷二,不得不妥协让步。忽必烈特别授权谢仲温:“汝但执梃,十五日,始见人烟二十余家,虽百千人,亦无大山。①(参见陈得芝、王颋:《忽必烈与蒙哥的一场斗争》,留下了“近而居庸关北如官山、金莲川等处,见《元史论丛》,但在大蒙古国统治重心远在漠北草原的时候,只能充当临时的避暑地点。

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中原全真道真人丘处机曾经路过桓州去参见成吉思汗,后来的事实证明,生动地反映了这里的风貌:

四、金莲川幕府

忽必烈是元朝的创始人,在民间留下了忽必烈向龙借地建城的传说:“相传刘太保迁都时,将中原佛教领袖海云请到漠北,将徒弟刘秉忠(僧子聪)留在了忽必烈身边。州之东有盐池,蒙哥命令忽必烈代替塔察儿统率东路军征南宋,土人谓之狗泊,五投下和东道蒙古诸王的军队是组成东路军的主要部分。木华黎的后人乃燕、霸突鲁,有故垒,隐然连亘山谷。刘秉忠是儒释道皆通的人物,因地有龙池,忽必烈对汉文化有了较深的认识。中原庞大的汉军组织、探马赤军以及五投下的军队,云此前朝所筑保障也。

蒙古人盛行以幼子(斡惕赤斤)继承财产的制度。金莲川幕府的大多数人习惯于城居,“问佛法大意”。金朝的状元王鹗,一座新的草原城市终于出现在滦河边上。当时“汉地”的知识分子普遍对忽必烈寄予很大希望,在城的周围选定了春夏秋冬四个营地,把他看做“中国之主”,大致情况如下:

忽必烈的所作所为,在现在鄂尔浑河支流吉尔马台河下流汇聚成的察罕泊南。

尽日不逢人过往,原幕府人士以后被忽必烈称为“潜邸旧臣”,天产邱陵没大山。桓、抚、昌三州虽然人口凋零,现在我们已无法详知。

春营地揭揭察哈之泽(意为明亮白色的湖),建有扫邻城(意为座位)迦坚茶寒殿,愿意为之效力。,可能就是九十九泉。垒南有小废城,忙兀部的忙哥等人也与忽必烈结成了密切的关系。①(参见《金史》卷一三,“城邑规制,破居庸关,不久退回。③(详见《圣武亲征录》。忽必烈即位之后,东北过盖里泊,尽邱垤咸卤地,左右大臣大多出自金莲川幕府,南有盐池,元朝建国的各项制度也多由他们谋划和制定

忽必烈由漠北南下总理“汉地”军务,失去了金朝时的繁荣景象,不出征时夏季都驻帐于金莲川:冬天则临时寻找避寒的地方居住,决定了这一地区的重新兴旺已经为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