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地战歌
1489000000023

第23章 生命(2)

三辆车在漆黑的公路上越走越远,很快已经驶出了市区,进入一条山路,周围是一片荒山野岭。在这里几乎看不到任何的行人和车辆,路况奇诡复杂,借着车灯,队员们可以勉强地透过车窗看到山路两旁荒芜的草丛和黑色的山峦。

这样的道路也最容易发生车险,大家都暗暗捏了一把冷汗,但是依旧要严格按照规定打开车窗,显示武力,目不转睛地观察一切。身边,王锋队长在对讲机里不停地提醒着“司机注意,小心,有坑,靠左行驶……”

经过近二十分钟的“午夜狂奔”,队员们终于赶到了事发现场。这是德尔玛斯75街附近的一处山坳,虽然队员们已经有思想准备,但看到这样的场景还是生生吃了一惊!

这是一所坐落在山坳里的一个村庄。村庄的周围是一片荒山乱石,几十所破旧的房屋杂乱无章地分布在山坡之上,村庄里几乎没有道路,只有几盏照明灯高高地悬挂于村庄的不同角落,透过这微弱的光线,队员们看到满山遍野都已经站满了人,黑压压的一片。他们有的站在房顶上,有的站在道路两旁,有的站在山坡的更高处。可以看出,群众的情绪十分激动,甚至有的人手中还持有石头和木棒,传来一阵阵愤怒的吼声。

村庄已经水泄不通。一种浓浓的火药味弥漫在空气里,此时海地警察和犯罪嫌疑人已经被当地群众围堵在山坡下面的一所房子里,无法出来。而且还有两名海地警察被隔离在村庄外面的山路上,不敢进入村庄。

民事警察在与被隔离在外面的两名海地警察进行沟通之后,准备进入村庄将犯人带出。但是山坡上的群众看到有车辆开来,马上拥挤着向队员们包围过来,情况骤然变得更加严峻起来。

见此情况,王锋队长马上冷静地发出行动命令:“各组注意!各组注意!打开保险,做好准备,车辆不要熄火,司机留在车上警戒,其他人员全部下车!第一、第二战斗小组负责疏通道路,第三战斗小组配合押解,马上行动!!”

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迅速下车。第一战斗小组和第二战斗小组的队员走在前面,向左右两边驱散人群,为海地警察和民事警察开路。虽然围观的群众起初显得很抗拒,但是防暴队员们专业的军人素质立刻显示出强大的威慑力量,群众终于渐渐平静下来,默默地让开了一条路。

紧接着王锋队长带领第三战斗小组队员为海地警察和民事警察提供警戒,前往山下带出被围堵在下面的海地警察和犯人。但是,就在犯人被带出将要押上车时,几百名群众又骚动起来,怒吼着向车辆涌过来,阻止海地警察将犯人带走。

此时,情况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局面,一触即发。群众一旦闹起来,局面将会难以控制,对执法相当不利,甚至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亡。第一、二、三组战斗队员马上成三角阵形,站在车辆的不同方向,训练有素的军人动作和表现专业的军人素质,再次将骚乱的群众威慑住,群众终于又一次后退,疑犯被顺利押到海地警察的车上。

伴随着王锋队长的一声令下“登车”。三个战斗小组的队员立刻按照撤回战术,交替掩护,相继登车,押解犯人返回德尔玛斯警察局。

当队员们登车离开时,沉默的围观群众突然爆发出一阵纷乱的呐喊,有的人在向中国防暴队的队员们不停地挥手,一双双目光里充满了急切的期待。

翻译叹息了一声:“他们希望你们可以严惩这个凶手。”

队员们看着车外渐渐远去的人群,心里不由得感到又酸又涩,百味杂陈。再看看垂头丧气的凶手,所有人都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这个罪犯得到应有的制裁!

此时已经是晚上20时30分。分队长立刻向基指报告情况。此时尽管首战告捷,然而队员们依旧不敢放松警惕,四台车辆成一字队形,沿着漆黑的山路返回德尔玛斯警察局。

意外还是发生了。就在返回的途中,忽现险况!

押载着疑犯的海地警察的车辆随着一个重重的颠簸,竟被深深地陷在一个泥潭之中,无法前进。

所有的车辆都停了下来,深夜的山区,周围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只能借助车灯来照明。道路一边是杂草,另一边是荒山,环境对中国防暴队相当不利。如果这时疑犯逃脱,钻进草丛或者跑入荒山,或有疑犯的同伙隐藏在此,对队员们发动突然袭击,都非常危险。

面对眼前种种错综复杂的状况,王锋分队长毅然下令:“第一、第二战斗小组下车观察周围情况,第三战斗小组下车看守好疑犯!不能有任何闪失!”

接到命令后,各战斗小组队员立刻行动起来,按照分队长的部署,前后左右加强警戒,每一双机灵的眼睛都扫视着黑暗,密切注意周围任何细微的情况变化。

疑犯起初并不安分,他在车上伸出脑袋不停地向四周张望,然而当他看到防暴队员如此严密的警戒阵容,发了一阵呆,也只好乖乖地缩回头去,再无声息。

海地警察加大油门,极力地想将车开出泥潭,但一阵泥土四溅之后,车辆仍然原地未动。

王锋分队长深感形势不妙,必须马上想办法离开这里,多停留一分钟都会有未知的危险。他立刻命令中国防暴队两名队员过来在后面帮助推车,并用强光手电在前面为海地警察照明,用手势指挥其如何驾驶。

经过了近三十分钟的努力,随着一声众人的欢呼,海地警察的车辆从泥潭之中挣脱出来!大家终于长长松了一口气。车队又开始了正常前进。

当押解疑犯的车队顺利回到德尔玛斯警察局时,已经是21时30分。王锋分队长马上向基指报告任务执行情况。直到此刻,所有队员好像才突然感到肚子里早已咕噜噜地叫个不停,前胸贴后背的感觉难受不已,这才想起被大家吃了一口就惨遭遗弃的晚饭。

在中国防暴队员的全力配合下,此次押解任务终于以胜利而告终。几次处理私刑的任务下来,所有的队员们都对海地的私刑感慨良多。私刑如此残酷,却又如此泛滥,几乎多到普遍的境地,政府也无能为力,干脆任其发展。最可怕的是,许多当地人也觉得这样的处理办法是合理而且公平的。在许多队员看来,这样的一个国家,不知道该说他们是疾恶如仇,还是对司法体系完全缺乏基本的信心。

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

在国内,坐车似乎是最为家常便饭的事情,高收入者有自己的私家车,低收入者也有价廉物美的公交车和出租车可以选择。人们似乎唯一需要担心的就只是日益上涨的油价和上下班高峰期的堵车问题,还有交警的黑脸以及漫长的红绿灯。

海地的坐车问题却可以颠覆所有国人的想象,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很难想象在一个国家里是如何汇集如此之多的破旧车子的。他们没有无轨电车,连国内早已淘汰的辫子有轨电车也没有,用以运营的车子几乎五花八门,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见不到的,车辆上只要有两个座位,就已经是非常高档的公共汽车了。

海地最普遍的拉客公交车是一种被称为“塔塔车”的交通工具,这种车子在外观上看起来有一点像国内的农用三轮车,也像武汉的“麻木”车,但是再仔细看来,那又像一个小面包车把后厢盖子打开时的样子,只是车头略扁略长了些。许多司机喜欢把自己的“塔塔车”的外观雕上很多工艺画,看上去颜色鲜艳,花里胡哨,有人说这是在展示海地的“艺术”,自由的“涂鸦”,无论如何,十分显眼的效果是达到了。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几辆破旧塔塔车在街头呼啸而去,倒也算得上是街头一景。

海地人习惯把车厢改造加长,实际上也才加长不到一尺,因为后盖是打开着的,所以一步就可以跨上车。里面是靠车箱的相对的两排长椅,大约可以坐十个人左右。但是司机们似乎根本没有考虑过车子的承载量,无论多少人要搭载,都来者不拒,不但车厢里坐满了人,而且车外面还会吊着许多人,他们一手抓着车顶,脚踩在车箱外的栏杆上,半个身体悬挂在外面,还可以谈笑风生,一路欢歌而去,最夸张的是连车门上都可以像壁虎一样贴住一个人,四肢紧粘,毫不放松,直到目的地才放开手脚,从上面一跃而下,简直比国内的杂技还要精彩。

一辆小小的“塔塔车”最多时可以塞下国内一台中型面包车所拉载的客人,接踵磨肩,前胸贴后背,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用“沙丁鱼罐头”来形容这样的乘车方式真是再适合不过了。许多营运时的“塔塔车”由于车厢里塞了过多的人,所以后部严重超载,远远看去,感觉像在玩一个危险的跷跷板,车子似乎随时都有可能被后面的人们压得翘起来,看得人心惊肉跳。更有意思的是,尽管海地人都不富裕,这种运营的车辆却没有人售票,但是据说所有坐车的人都会自觉地把钱给司机,这也是一种非常良好的风气了。

海地人开的大多数是从美国走私来的二手车,或者报废车,如果在海地太子港“国家一号公路”站上一天,能看到几台新车,那只能说你的运气相当不错。海地道路上的许多汽车看上去完全不堪重负,早已过了使用年限,破旧得令人瞠目结舌。有些车门像被卸掉了半个膀子的人,随意地耷拉着,被风一吹就呼打呼打地扇来扇去;有些车窗上破了一个大洞,却丝毫没有补救的意思;有些车子大概是出过车祸的原因,屁股上干脆凹进去一个夸张的大洞,油漆几乎完全掉光,车身泛白。你简直无法想象这样的车子竟然还可以继续堂而皇之地开出来,如果在国内,大概早已进了修理厂一万次,或者早早淘汰报废。这是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实,在海地,这些车子又重新找到了生命的“第二春”,不但生气勃勃地继续拉货载人,还一再超速行驶,横冲直撞,丝毫没有一点身为旧车的惭愧与自卑。

由于国家贫穷,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原本就狭窄不堪的海地道路年久失修,多数路段坑洼不平,一些路段弯急坡陡,崎岖难行,道路状况极差。加上“塔塔车”们几乎不堪的车况,海地司机安全行车意识和交通观念淡薄,车辆乱停乱放,违规超车,超速行驶,随意变线行驶,而且由于海地大多数道路没有设置红绿灯,道路交通异常混乱……这些因素集体导致了海地交通事故频发,重大伤亡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一般的碰撞刮擦更是不计其数。

联海团维和力量中也多次发生交通事故,约旦防暴队、斯里兰卡维和部队都曾先后发生重大车祸。据联海团有关部门统计,海地任务区建立以来,联海团人员在交通事故中的死亡人数比执勤死亡人数还要多。在中国防暴队维和的8个月里,其他友邻维和部队和防暴队先后有4名维和官兵在车祸中丧生,33名维和人员在车祸中受伤。当地民众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也极其庞大。交通事故已成为威胁维和人员安全的头号杀手之一。

面对执勤中频繁遭遇的交通事故,中国防暴队执勤队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协助处理并施以援手,为受困车辆、人员提供人道主义救助,帮助其脱困脱险,充分展现了中国防暴队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佩森威尔地区地处山坡,地势陡峭,是海地富人居住区,区内车辆众多,交通拥挤,是交通事故多发区。

6月15日,在该地区执行联合巡逻任务的三分队九小队队员在执勤中突遇一宗交通事故。当时一辆车牌号码为tj6402塔塔载客车与一辆车牌号码为aa04545的大众小车前后相撞,塔塔车尾部严重凹陷,大众小车前部严重受损变形,部分受伤人员满身血迹躺卧在路边,双方车主争执推搡,围观群众达50余人,交通严重迟滞阻塞。

带队的刘发善分队长赶到后,将执勤队员分成现场警戒组、交通疏导组、医疗救护组和现场调查组,现场警戒组协助民事警察和当地警察控制警戒现场,交通疏导组将围观的群众紧急疏散,保持伤者的呼吸流畅和运送通道畅通,医疗救护组先为5名受伤较重的群众进行简单的救治,然后立刻送往医院。现场调查组开展现场调查取证后,将双方当事人和相关车辆带至警局,中国防暴队一系列有条不紊的工作把这起车祸事故圆满解决。

7月8日下午,正在执行佩森威尔武装联合巡逻任务的中国防暴队一分队一小队,突然接到佩森威尔警局报告的求助电话,称在Kenscoff大道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要求联合巡逻队伍赶往现场进行处置。

案情就是命令!接令后,张伟保指导员火速带队赶往事故现场进行处置。

10分钟后,防暴队执勤队员抵达Kenscoff大道。虽然已多次处置过交通事故,但眼前的这一幕还是让队员们感到无比震惊。

只见一辆车牌为“TX5957”的福特小客车倒在路边,车头已被撞成了一堆烂铁,公路旁的防护墙在车身的擦刮下坍塌了一大片。在事故车辆附近的地面上,黑红的血迹已经凝固了,从车尾一直延伸到20几米远,可见当时场面之惨烈。

在一具男性尸体身旁,鞋子凌乱地甩出去很远,由此可见车祸发生时所造成的冲击力。死者头部有明显的撞击痕迹,脸上布满了鲜血,头发里已结满血块,面部表情扭曲骇人。浓重的血腥味夹杂着汽车尾气,不断散发出令人作呕的味道。几名重伤的乘客躺在几米远的地面上,因为忍受不了伤口剧烈的疼痛而发出阵阵哀嚎,部分轻伤乘客由于过度惊吓,表情麻木,呆滞地坐在原地动也不动,偶尔发出几声微弱的呻吟声,整个事故现场惨不忍睹,四周围观的群众也不时地发出同情的唏嘘声。

见此惨状,张伟保指导员立即着手部署警力,安排一组人员在事故车辆一侧负责警戒现场,劝离围观群众并安抚受伤乘客,另一组人员在道路另一侧按10米一岗负责疏导道路交通,确保道路畅通。队员们一边忙碌着警戒控制现场,一边焦急地等待着负责处理案件的海地当地警察的到来。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Kenscoff大道地处佩森威尔中心通往山顶的中间地段,地势陡峭且偏远,治安形势严峻。由于没有路灯,一旦天色转黑,不仅将给救援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还将使执勤队员暴露在可能藏身于暗处的非法武装分子的枪口之下。

黑暗如迷雾一般笼罩,道路两旁树影重重,时而传来几声不知名的鸟儿发出的喋喋怪叫,痛苦的伤者持续不断地高声哀叫,加上浓重的血腥味,这一切更增加了诡异凶险的气氛,进一步刺激着执勤队员们紧绷的神经。队员们努力地克服着身体的疲惫和精神上的压力,高度警惕地警戒着事故现场,为伤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二十分钟后,负责处理事故的海地警察终于抵达现场,执勤队员们继续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迅速协助其整理事故现场,并将伤者抬上他们驾驶的车辆送往医院救治。一起巡逻的民事警察目睹了事故处理的全过程,目睹了中国防暴队员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表现出的良好心理素质、专业的处置能力、敬业的工作作风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不禁连声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