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失眠(贴心大夫丛书)
1493100000003

第3章 失眠的概念及影响因素(1)

失眠的一般常识

什么叫失眠

失眠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睡眠不足,或睡眠不深、不熟,从而产生一些不适的感觉,比如疲倦、乏力、头痛、情绪不佳及注意力不集中等。一般地说失眠呈现以下三个特点:起始失眠、间断失眠及终点失眠

在失眠的诊断上,至少连续3周感到睡眠不足,并引起明显的功能障碍,才能诊断为失眠症,而不管每夜实际睡多少小时。

失眠患者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①入睡困难。②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③睡眠质量下降,表现为睡眠不深、朦朦胧胧及多梦,睡醒后仍感没精神。④睡眠时间明显减少。⑤发病时间长短不一,短者数日可好转,长者持续数日难以恢复。

据统计在我国一般人群中失眠的发病率为10%~20%,男女差别不大。

怎样判断是否患有失眠症

夜不能寐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煎熬,甚至有人一提到睡眠,便感觉到紧张、担心。经常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我是不是患了失眠症?”

失眠症指的是原发性失眠,表现为持续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的不满意,因此感到忧虑或恐惧,并在心理上产生恶性循环,从而使本症持续存在。那么如何判断是否患有失眠症呢?

失眠症有如下特点:①失眠症患者几乎以失眠为惟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入睡,醒后有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②对失眠这一症状及其产生的结果极度关注。③患者对睡眠的数量、质量不满意,因而极度苦恼,或其社会功能受损,不能参加正常的工作、学习活动。④失眠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且至少已持续1个月。⑤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偶尔失眠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在心境不佳、用脑过度、环境不适应、工作紧张及睡前因某种原因引起兴奋的情况下出现的失眠,属人体的正常反应,这种短暂的失眠在大脑的自动调节和我们自身适应的过程中可很快恢复正常,不能诊断为失眠症。

怎样才算失眠

漫漫长夜,辗转反侧,却不能安然入睡,这种折磨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有的失眠者说:

“只要让我晚上睡一个好觉就知足,哪怕是一夜,别无他求!”甚至有的人抱怨,“睡不着觉,简直生不如死!”的确,失眠是一种痛苦的感受。失眠主要表现为正常的睡眠被扰乱,患者白天的精神状态受到明显影响。

对于失眠的判定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指的是个人感受,即主观失眠感受与失眠所引起的头痛、乏力、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及困倦等不良后果;客观方面指多导睡眠图检测结果。只有将主客观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判断是否是失眠。

另外,对失眠的判定不能只看睡眠时间的多少,因为个体的差异,每一个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是不一样的,关键是只要自我感觉睡眠良好并且白天的精神状态正常,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那么我们的睡眠就属于正常。

总而言之,判断失眠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研究,必要时加上客观检测,以求得到准确的诊断。

失眠不一定是失眠症

失眠与失眠症是有区别的,失眠不一定是失眠症。

失眠是一种症状,可以是临时的、偶发的,也可以是长期存在的。失眠的主要症状是睡眠出现种种障碍及睡眠不足,其表现有多种,如入睡困难,躺到床上很久也无法入睡;或者即使睡着了睡眠也浅,微小的动静就被惊醒;或者迷迷糊糊,时睡时醒;或者睡得少,总的睡眠时间减少,可以表现为睡得迟,醒得早,中间亦醒几次;或者整夜难眠,或没有困意;或长期失眠,久治不愈。上述这些症状,不是截然分开的,常常交织在一起,有的失眠者可同时有一种以上症状。只有长期(1个月以上)睡眠不足,引起明显的不良后果,包括头痛、思考能力下降、警觉力与判断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紊乱等,才可诊断为失眠症。失眠症可使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从而诱发、加重其他疾病,还可能在精神不振情况下出现工作失误。因此,失眠症是一种必须引起充分重视的社会性疾病。不过,对于一过性、偶发性失眠,经适当协调,失眠即可消失,这不属于疾病的范畴。

假性失眠

失眠是病人主观感觉到的症状。在众多的失眠者中,有一部分是真正的失眠者,而另一部分则是睡眠范围的正常变动,即假性失眠。

关于假性失眠,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是关于睡眠时间的问题。认为每日睡眠低于6~7小时就算失眠。人从出生到老年,不同年龄实际所需的睡眠时间大体如下:初生儿除食乳外几乎整天处于睡眠之中。几个月的婴儿平均每天需睡20个小时左右,白天需睡4~5次,每次约2小时。1~2岁幼儿需睡15个小时左右,白天需睡2~3次,每次约1个多小时。3~7岁需睡12个小时左右,白天仅睡1次,时间更短。8~18岁需睡8~9个小时,白天可以不睡。成年人一般8小时左右。在成年人中,也有一个年龄段的划分。一般而言,18~50岁的人群,每天需睡7~8小时,50~70岁的人群,每天需要6~7小时的睡眠时间。并且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人群中,每个人对睡眠的需求量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有的人需用10~12小时的时间来睡觉,而有的人一天只睡3~4个小时就够了。对于前者来说,只睡5~6小时就会产生失眠的感觉;而对于后者来说,只要其本人感到睡够了,精力恢复了,即算正常的睡眠。我们不要因为少于大多数人的平均睡眠时间而称之为失眠。

是把正常范围内的变动当作失眠。比如平均睡眠时间较少的人,有时可因晚上有过多的时间醒着躺在床上从而感到失眠,这是正常的。还有年老的人相对于年轻人来说,晚上睡眠的时间少了,睡眠深度浅了,早晨醒得早了,这也是正常现象。另外,某些原因所致的短暂失眠,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节可恢复正常,这也不算真正的失眠,如旅途过于劳累,睡眠环境突然改变,睡眠环境不佳(温度过高或过低,蚊虫叮咬,噪声过大等)以及长途旅行的时差改变,均可影响睡眠。一旦这些因素解除,睡眠很快恢复。但是如果这些不利于睡眠的因素长期存在或干扰强度过大,或处理不当,使当事人对失眠产生恐惧,一到晚上上床睡觉就紧张、胆小,这样形成恶性循环,那么有可能发展为失眠症。

第三、是自我感觉上的错误。在就诊的失眠患者中,经常有人对医生讲自己整夜不能入睡,而其家人则称“他晚上睡得一点都不少,并且一直在打呼噜,应该睡得很香”。这是因为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心理活动较多,实际上睡得很好,但本人认为自己一直没有睡着。但经客观检测(睡眠多导图)表明与正常人没有明显区别,夜间睡得很好。通过对病人进行疏导解释后,便可打消其思想顾虑,很快恢复正常。

对于假性失眠患者最重要的是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睡眠是正常的,这样症状就会自然消失,而不需用药治疗。

早醒也是失眠

失眠通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或早醒后不能再入睡。一般情况下,我们所熟悉的失眠是入睡困难,即躺到床上很长时间不能入睡,从而引起种种不舒适的感觉,包括烦躁、浑身不适、头痛。而睡眠不深是睡眠质量不好,没有熟睡感,将此认定为失眠很多人也有同感。但是如果说早醒也是失眠,也许会有人瞪大了眼睛表示疑惑。古人讲闻鸡起舞,提倡早起床,这么说早醒应该是一件好事,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所说的早醒是尚能慢慢入睡,但一觉醒来才睡2~3个小时,以后则反复不能入睡,或似睡非睡,感觉反复做梦,因此也表现为睡眠不足,同样还常伴有许多不适症状及精神状态不佳的表现。例如:有头晕目眩,心悸气短,体倦乏力,不思饮食,腰膝酸软,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工作、学习效率下降,乃至失去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因此早醒与我们平时所讲的早睡早起中的早起是不同的概念,早醒也是失眠。

失眠的分型

失眠的分型目前尚无统一的规定,一般有以下几种。

⑴按照失眠的时间分为3种:①短暂性失眠(小于1周):大多数人在经受压力、刺激、兴奋、焦虑、身体不适、或者生活环境发生改变,或睡眠规律发生变化时(如时差、三班倒等),会出现短暂性失眠。一旦这些因素解除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短暂性失眠很快会改善,但如果处理不当,一部分人会转变成慢性失眠。②短期失眠(1周至1个月):严重而持续的压力作用下,比如重大躯体疾病或亲朋好友过世,严重的工作或人际关系问题,均可导致短期失眠。这种短期失眠与压力成正相关,如处理不当,短期失眠也可转变为慢性失眠。③慢性失眠(1个月以上):许多慢性失眠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引起的结果,引起失眠的因素包括躯体疾病,精神障碍,使用药物、酒精等,睡眠周期障碍及原发性失眠等。慢性失眠为真正的失眠,除睡眠时间明显减少外,还可出现一系列睡眠不足的症状。

(2)按照失眠的特点分为3种:①起始失眠:是指入睡困难,即不容易入睡,烦躁不安,心慌不适,辗转床蒂,往往后半夜才能睡着。②终点失眠:是指早醒,即尚能慢慢入睡,但持续时间短,一觉醒来才睡2~3小时,之后则反复不能入睡,或似睡非睡,反复做梦。③间断性失眠:是指睡眠期间易惊醒,醒后也能入睡,但因夜间多梦,影响了睡眠的质量,故也出现了睡眠不足的表现。

人为什么会失眠

很多因素可引起失眠:有精神因素诱发的,有机体疾病引起的。年龄大小、文化程度和生活习惯,以及工作环境等因素,都与失眠有着密切的关系。

⑴年龄因素失眠与年龄有密切联系,年龄越大,失眠的发生率越高。因为人类睡眠所需的时间与其年龄成反比,婴幼儿睡眠时间最长,儿童、青少年依次减少,到了老年则更短。老年人入睡时间延长,睡眠表浅,易醒,早醒,夜尿多,醒后再入睡难,因而睡眠时间较短,睡眠质量较差。另外,老年人阅历丰富,想事情较多,有的人躺到床上辗转反侧,难于安静下来,这也是老年人易于失眠的原因之一。

⑵躯体因素身体适度疲劳有助于入睡,但过度疲劳则会因为太累而无法入眠。当然,许多躯体疾病都可伴随失眠症状,这些失眠症状常与疾病同时发生,并且与疾病的变化有密切关系。疾病引起的身体不适、疼痛、瘙痒等会令患者不安而难以入睡。有些躯体疾病比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常于夜间发作,以至不能舒服地睡眠。当躯体疾病好转后,失眠也会随之减轻或消失。

⑶心理因素本因素也是引起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情绪紧张,心情抑郁,思虑过多,争强好胜,过于兴奋,生气愤怒等均能引起失眠。80%左右的失眠患者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长期的紧张、心理压力过大必然影响睡眠。反过来失眠又可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失眠者白天感觉精力不足,精神委靡,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学习与工作效率下降等。失眠对人的心理影响程度不仅取决于失眠的时间长短和严重程度,还取决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失眠的认识态度。有的人偶有失眠,如环境中的变化,高兴的或悲伤的事情,都可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影响睡眠,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但他们却过分担心,一到晚上便忧心忡忡,怕睡不着觉,结果越害怕越紧张越睡不着觉,越睡不着觉越害怕紧张,形成了恶性循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虽然患有严重的失眠,但他们能正确地面对,能够做到顺其自然,该做什么做什么,精神状态仍很正常,工作、学习也正常。所以正确认识失眠,以平和心态去面对失眠,对预防和治疗失眠是很重要的。

⑷环境因素适宜的睡眠条件与环境对于失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睡眠环境不佳,如居室矮小,温度不合适(过冷或过热),环境噪声太大,及光线过强均会干扰睡眠。或者睡眠环境发生改变,有的人也会不适应从而影响睡眠。如果这些不利于睡眠的环境得到改善,那么失眠症状也会随之好转。

⑸其他因素①药物因素,其不良反应常可影响睡眠,比如大剂量的激素,抗癌药,抗癫痫药,抗抑郁药等。安眠药如果长期应用,会产生抗药性,从而使用药剂量逐渐增加,加大了毒副作用,有害于健康。②吸烟喝酒引起唤醒和激越而影响睡眠。③生活节律改变,例如飞行时差或三班倒等影响了生物钟节律导致失眠。

生理性失眠

生理性失眠指的是偶尔失眠,这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在人的一生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瞬间或短期失眠的体验。例如,躯体或脑力过于疲劳时因太累无法入睡;外出旅行,睡眠及饮食不规律影响了睡眠;乘飞机长途跋涉时,时差问题引起失眠;居住环境突然改变可导致失眠;睡前饮用浓茶或看刺激性强的影视节目等使精神过于兴奋而难以入睡;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令人过于紧张、恐惧、喜悦、悲哀也可造成失眠。

其实,瞬间乃至数日的短期失眠是临时性的,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能诊断为疾病,无需特殊的治疗,经适当协调、自我休整便可逐渐恢复正常的睡眠。

病理性失眠

病理性失眠是指因各种疾病造成的不能正常睡眠,比如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临床上出现失眠机率比较高的主要是精神病、脑动脉硬化、甲亢、糖尿病、肝病及胃病等疾病。病理性失眠与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系。在躯体疾病的某些阶段,可能会出现失眠症状,或疾病严重时也会影响睡眠,但在躯体疾病好转以后,失眠症状便会随之有所减轻以致消失。较长时间的失眠即为一种病态,尤其是对于每周至少发作了3次,且持续1个月以上者,应该采取一定措施,防止失眠持续存在,使全身情况恶化或延缓躯体疾病的恢复。

特殊性失眠或称为单纯性失眠,是指失眠已存在很多年,表现为相对于一般人来说,不易入睡或睡得较少,且不存在其他方面的异常,白天的工作和学习完全不受影响,社会功能完好。这种情况不需要治疗,不认为是病态。

周期性失眠

人依赖自然界而生存。自然界周期性的变化,如昼夜交替,月盈月亏,暑往寒来,都会导致人体出现周期性的生理、病理变化。周期性失眠就是一例。常可见于妇女经前期紧张综合征,青春期以后的妇女,在月经来潮前7~14天出现失眠,伴有精神紧张、烦躁易怒,或抑郁焦虑、周身乏力不爽,或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或有不同程度的手、足、面部浮肿,大便稀薄等等。这些症状在经前期2~3天达到顶峰,月经来潮后便会明显减轻或消失。这是由于周期性的女性激素水平失调,醛固酮敏感性增高等原因造成的。此外,轻度抑郁症、月经周期性精神病也都可出现周期性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