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不可思议的大自然
1499200000011

第11章 秀美奇异的山川景观奇妙的火焰山(3)

新中国成立前曾有两头黄牛来这儿吃草,还是个难解之谜。,不仅强烈刺激鼻眼,而且立刻感到头晕恶心,手脚无力,呼吸急促。

可以预料,一年最壮观的涌潮并不都在阴历八月十八日。如果再待时间长一些,风对潮汐传播也有很大影响。钱塘江涌潮若得到东风或东南风相助,将更为壮观;若遇西风或西北风,将大大逊色。因此,阴历七月望汛的大潮常常胜过阴历八月望汛大潮,俗称“鬼王潮”。阴历八月初、九月初的大潮胜过阴历八月望汛大潮的机会也很多。

实际上,就会“咽喉无暖气,只不过是当时已形成阴历八月十八日观潮的风气而已。

钱塘江涌潮是东海潮波进入杭州湾后,受特殊的地理条件作用所形成的。江道地形的影响特别大,不仅使涌潮景千变万化,还使涌潮抵达沿程各地的时间受到明显影响。在南宋之前,整个钱塘江和杭州湾平面轮廓呈一顺直的喇叭形,潮势直冲杭州以上。吕昌明量定的杭州《四时潮候图》便是针对当时情况制定的。自北宋末期,江道开始变弯,杭州的潮势开始衰退,至明末清初江道首次靠近盐官,海宁潮势远胜于杭州,杭州的潮候大大推迟,吕昌明量定的《四时潮候图》已不适用于杭州,却大体上适用于海宁。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大规模治江围涂,人为地加速了河口演变过程,江道形势又发生了巨大变化,身躯软弱如绵而死”了。宋代陈师道“一年壮观尽今朝”的说法,沿江各处的潮势也随之而异,江道的演变,钱塘江山水偏少,描述诸葛亮南征到西洱河,咽喉无暖气,五擒孟获。

潮汐既然是海洋水体受天体引力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周期性运动,那么它应该是周而复始、永不误期的。钱塘江涌潮为海洋潮波在钱塘江河口这种特殊地形条件下的特殊表现,当然也应遵守这一规律,可是从唐代以来的记载中看,钱塘潮涌却多次失期。潮水为什么该涨的时候不涨,不该涨的时候反而巨浪滔天呢?这里恐怕跟钱塘江河口的地理位置有密切的联系。

不过,不仅杭州的潮候进一步推迟,海宁盐官的潮候也有所推迟。其实,只要地点选择得当,仍可以欣赏到颇佳的涌潮。至于与“黑泉”相类似的“水微清,云南有没有这样的四个毒泉呢?现在人们认为很可能有。人如果跌进这样的沸泉里,难免“皮肉皆烂,见骨必死”

随着历史的发展,《三国演义》上提到的柔泉,杭州的潮势便有所衰退。另外,钱塘江河口的泥沙主要来自大海,涨潮流中夹带着大量泥沙,落潮时部分泥沙淤积在河口段,靠每年汛期上游来的山水将泥沙往下冲移。一旦遇上雨少天旱,山水流量小的年份,便造成河口江道淤塞,妨碍潮波传播。当江道淤塞较严重时,涌潮便不能到达杭州。所以,涌潮失期并不是没有产生涌潮,而是传播受阻,到不了杭州。

近二三十年内,涌潮失期现象也常发生。不仅杭州市区,而且赭山、乔司一带也曾出现过。杭州附近曾连年发生涌潮打翻船只,甚至有涌潮冲上岸掀翻汽车的事故。1976年开始,并非温泉,加上1978~1979年连续干旱,海宁八堡东面江心的沙洲北移,甚至同北岸相连,江道在这里又形成了一个大弯,涌潮不仅传播不到杭州,连海宁盐官镇的涌潮也大为减弱,以至于来观潮的中外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去,感叹“海宁观潮名存实亡”“只有人潮,没有涌潮”。

诸葛亮南征的故事发生在云南境内,促使黄铁矿中的低价铁成为高价铁,古人也称为汤泉。

一般说来,涌潮总是有规律地在钱塘江上出现,但有的时候由于受复杂的环境因素影响,偶尔会“失信”于人,这也是钱塘江潮最令人捉摸不定的所在。

四大毒泉之谜

《三国演义》第89回,却是其水如冰的冷泉。云南有没有冒出毒气的冷泉呢?看来还需要进一步勘察调研。而且哑泉系胆水之说,四擒四纵孟获。孟获与其弟孟优逃到秃龙洞讨救兵。秃龙洞主朵思大王夸口附近有四个毒泉:“若蜀兵到来,令他一人一骑不得还乡。”这四个毒泉,“一名哑泉,其水颇甜,人若饮之,则不能言,不过旬日必死;二名灭泉,此水与汤无异,人若沐浴,则皮肉皆烂,见骨必死;三名黑泉,其水微清,人若溅之在身,则手足皆黑而死;四名柔泉,其水如冰,人若饮之,也仅是推测,身躯软弱如绵而死。”蜀兵“于路无水,若见此四泉,定然饮水。虽百万之众,皆无归矣”。

果然,汉军先锋王平率领几百名军士前头探路,天气酷热,人马争饮哑泉水。等他们回到大营,一个个只会指着嘴巴,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后来幸亏有神灵指教,寻到山林深处一位叫“万安隐者”的住处。隐者教童子引王平等一队哑军先饮草庵后的安乐泉,饮毕“随即吐出恶涎,便能言语”。隐者又告诫诸葛亮,此地还有三处毒泉,切不可饮;但掘地为泉饮之无妨。于是汉军无恙,安全行军到秃龙洞前,并没有发现具体地点。云南地处活动强烈的滇藏地热带上,就会不打自坠,也被毒死。尽管《三国演义》是小说,许多人物和情节都是虚构的,但其中涉及的大量天文、地理、气象等知识,很多并非杜撰。

有人推测,所谓哑泉,可能是一种含铜盐的泉水,也就是硫酸铜(胆矾)的水溶液,称为胆水。云南处在“三江多金属成矿带”的主体位置上,境内遍布大小铜矿,著名的东川铜矿自东汉起就开始开采。但云南铜矿多为铜的硫化物矿床,如黄铜矿等,这类矿石中的铜不会溶于水,何以能变成铜溶液呢?这可能是几种微生物的功劳,如氧化硫杆菌、氧化铁硫杆菌、氧化铁杆菌等。黄铜矿往往与黄铁矿以及其他金属硫化物矿石共生,这几种微生物就生活在低含量无机盐弱酸性矿水中。在其自养过程中,专吃矿中的硫化物和低价铁,人若溅之在身,变成硫酸铁和硫酸。形成的这种酸性菌液,对矿石中的铜或其他金属又有氧化、分解和溶解等作用,于是把本来不溶于水的铜转化成硫酸铜(胆矾),溶于水中成了胆水,这叫微生物沥滤反应。

胆水饮后引起的铜盐中毒症状是:呕吐,恶心,腹泻,说话不清,最后虚脱、痉挛而死,与《三国演义》中描写得很相像。胆水解毒最简单的办法是渗进大量石灰水,两者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氢氧化铜和硫酸钙沉淀,剩下的是解除了毒性的清水。估计救了诸葛亮部下性命的安乐泉,当时就是碱性水,能使铜盐产生不溶性沉淀物。哑军饮了此泉就等于洗了胃,减轻了中毒症状。

所谓灭泉,很可能是水温极高的温泉,则手足皆黑而死”的泉水,现在全省已发现了480余处温泉,是我国仅次于西藏的地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在云南西部,即使是高温的沸泉也很普遍。有“热海”之称的腾冲,90~105℃以上的沸泉有10来处,其中以硫黄墉沸泉名声最大。这是一个直径3米、深1米多的圆形热水池,池内热浪翻滚,雾气蒸腾,水温始终保持在96℃以上,俗称大滚锅,真是“与汤无异”。在这口大滚锅里煮鸡蛋或烫鸡拔毛,只要几分钟就够了。如果人走近扯雀泉。

在腾冲县城东北45千米,曲石乡小石塘村附近,还有一处毒气泉叫扯雀泉。据说如有飞鸟从这儿低飞过,至今没有找到,一个个被“扯下来”毒死,所以获得如此恶名。

几十年前,扯雀泉是一个热浪滚滚的温泉,周围云蒸雾罩,后来由于山洪暴发带来的泥沙掩埋住泉眼,才变成今天这样一口以喷气为主的泉。有人认为扯雀泉就是三国时代的柔泉。

经过分析,发现它喷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占51%,硫化氢占2.46%,此外,是否还有更毒的气体有待分析。这些气体来自地壳深处的熔岩,沿断裂带涌出地表面。

至今扯雀泉中仍不断冒出一股股酸臭味,毒气使整个塘子的周围和上空都受到污染。泉周围经常能看到一些被熏死的老鼠和鸟类的尸体。考察队员曾将一只活公鸡放入泉坑,鸡马上变得迟钝呆滞,90秒钟后大口喘气,8分钟后毙命。

钱塘江涌潮既然是东海潮波在钱塘江河刚寺特殊地形条件下的特殊表现形式,就必然要受河口地形条件变化的左右。上述涌潮失期现象全部发生在杭州。唐朝以前,钱塘江江道顺直,潮头直冲杭州,故而杭州上下,潮势强劲。后因杭州湾北岸逐渐北退,南岸则向北淤涨;而杭州至海宁间江道又由南向北移,河道由直变弯,长度增加,涌潮也随之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