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1502700000009

第9章 人性教育,把自由还给孩子(3)

现在,赵牧就站在我面前。他显得很拘谨,低着头,不敢正面看我,目光一直盯着地面。

“快坐下吧,看得出来,你是个挺好的孩子!只要你愿意认真学习,成绩一定不会差的。”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他母亲拉着我,轻声地说:“您别对他太客气了。”临走时,又一再叮嘱我,对他儿子要严格些。我微笑着点点头。我想,严格,在教育中往往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做法,作为新教师的我,应当追求哪一种呢?

第一次的作业交上来了。我批阅着赵牧的观察日记,错别字很多,语句也不通顺……可是他的字却写得很认真,端端正正。透过这些字,我仿佛看到了他那颗要求上进的心。“良”字被我毫不犹豫地写在文首,并写下了评语:相信你一定会进步的。

谁知,这个小小的“良”字竟唤起他长眠于心中的对学习的极大热情。过了一天,他又交来一份书写工整的修改稿。真没想到,一个分数,一句批语,竟会产生这样巨大的力量。要知道,他还是个特别贪玩的孩子呢!我依旧写下了鼓励他前进的话。

学习成绩的上下波动,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考验。在赵牧还没有出现反复时,我就思考着:赵牧这孩子的词语基础差,如果他测验结果不好怎么办?果然,第一次听写词语,他得了个倒数第一的成绩。

“我妈妈每天都给我听写词语的,可是一到学校,我就又听写不出来了。”他说完眼泪便扑簌簌地落下。

“听写词语没写好,你就没信心了吗?这是最基础的东西了,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不屑一顾地将他的听写本合上,继续说:“你在家里不是默写对了吗?在学校写不出来一定是心理太紧张了。来!我们再来默写看。”“嗯!”赵牧认真地点点头,一双大眼睛扑闪扑闪地、信任而感激地看着我。他迅速地打开听写本,对我说:“朱老师,您念吧,这次我一定能行。”我当时只有一个信念:每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作为教师应当帮助孩子们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我的启发下,赵牧终于把一个单元的词语认熟,记牢了。

以后,赵牧的成绩一步步在提高,性格也一天天地开朗起来。我又因势利导,让他当上了班级的精神文明宣传员,参与班级的管理。

孩子的进步,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赵牧的母亲特地来学校感谢我说:“现在这孩子有了信心,这是我最高兴的。不知您注意了没有,这孩子现在连走路都是昂首挺胸的了……”

是啊!有哪一个学生不想上进,而甘愿自暴自弃的,只要老师不抛弃学生,总是给他们以希望,那么学生是绝对不会自我抛弃的。让孩子永远生活在希望之中,这绝对是有效教育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

10.尊重学生个性,允许学生说“不”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在对其进行教育时,我们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这种个性。

有这样一幅漫画:一群孩子,踏进学校时,有方形、圆形、菱形,神情活泼、各不相同。而毕业时个个都成了统一的方形图案,表情木然。这幅漫画生动的揭示了当今教学中,缺乏个性教育的现象,发人深思。现实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特有的性格、喜好。所以,每个孩子都有权利以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去生活,老师千万不能去进干涉,甚至强制孩子按某一种规矩而存在。

对孩子来说,他们可以把白纸上的一个黑点看成小石子、小虫子、小蝌蚪等,这些都是想象的萌芽,连大人都不得不叹服他们的自由思维。因此,老师一定要非常小心的保护孩子的这种“与众不同”,不要轻易的去否定学生,拒绝学生,而是要启发、引导孩子的这种个性向好的方面发挥。

在一次音乐课上,老师正在和学生讨论如何创造小白兔的音乐形象,同学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蹦蹦跳跳”的节奏,最适合表现小白兔活泼可爱的形象,学生的反应正中老师的设计意图,他自然深表同意,和学生们一起,兴高采烈的演示着。这时却有位学生大声地说:”平稳缓慢的”,同学们“哄”的笑了起来,老师气急败坏的狠狠的拍了一下桌子,立刻,课堂静了下来,所有的孩子都呆呆的看着这位老师,老师这时心里则是矛盾异常,是维护“师道尊严”,还是站在学生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很快他有了决定,于是他压抑着怒火问那个学生,”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学生的回答很理直气壮:”我们家就养着一只小白兔,虽然有时活泼好动,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低头觅食、静静吃草的,所以,表现小白兔的形象,不应仅仅局限在蹦蹦跳跳上,也可以平稳缓慢的”。这样的回答让老师不由得一愣:对啊,我实在不应该单凭自己的影响就冒然断定是一个事物,孩子的想法很有道理啊。想到这他放缓语气以赞赏的口吻说道:“没想到,你的观察还真仔细,考虑的也很周到,谢谢你,给老师和同学们提供的更开阔的思路。”说的那位同学有些不好意思,其他同学则用掌声表达了对他的支持和鼓励。

从此以后,在这位老师教育下的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发言更加踊跃,甚至以发表与众不同,具有道理的观点为荣。例如:在欣赏一段缓慢、平稳的音乐旋律时,许多同学想到了乌龟、大象、草原、天空,而有位同学却想到了“老鼠偷蛋”。因为鸡蛋太大、太沉,一只老鼠躺在地上抱着蛋,另一只老鼠则拖着抱蛋鼠的尾巴,吃力的走着。

这位老师无疑是尊重孩子个性的典范。孩子们的思想都极其丰富,而又各有特点,老师在教育时,就要善抓这种特点,尊重学生个性,允许学生说“不”。

11.倾听学生的心声

蹲下身子,和孩子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之后,我们就能进入孩子的心灵和孩子产生共鸣,但这前提必须是你要能倾听孩子的心声。

在一次语文练习课上,老师让学生给词语找家。一个学生把爸爸分到交通工具一栏。立刻引来其他同学的反驳:“爸爸不是交通工具。”老师也很愕然。“爸爸怎么会是交通工具?”于是他让这位学生解释原因。“在家里或上街的时候,爸爸经常给我当马骑,他不就是交通工具吗?”

“爸爸是交通工具”多么荒谬的一句话呀!可当我们听了学生的解释后,这句话又变得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有创意。而这许多本可以成为自然而又富有创意的东西,却因为老师的固执,没能给学生一个解释的机会,没能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而变得荒谬。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其实这里还应该加上“应尊重学生在生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多给学生一个解释的机会,多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就多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独特体验的机会。这独特经验犹如一个个奇异的景观,形成一条条美丽的风景线,丰富了整个课堂。而没给学生解释的机会,自然就错过了这美丽的风景线了。就如火车在行驶中,沿途有着许许多多的湖光山色,可你却没抬眼望窗外,那又怎能欣赏到呢?

多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就多保护了一次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一位老师在论学生讲完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后,他结合课后的练习,让学生思考讨论:你喜欢“五柳先生”吗?有一个同学说:“我不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五柳先生这类人不适合当今社会,会被社会所淘汰。他不敢面对生活,采取逃避的方式来对待。我认为这是没有竞争意识,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我不喜欢”。他的解释让老师耳目一新。于是老师肯定了他的说法:“XX同学的想法非常不错,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这一点是很值得大家学习的”。谁知一石激起了千层浪,老师的话音刚落,很多同学都开始争相发言,另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说:老师,我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五柳先生的名字中有一个“五”字,“这“五”字是现在的世界足球明星的球衣号码。并不是我崇拜明星,也没有将他将作为我的偶像,但他那种在球场上敢于拼搏、敢于表现自己的精神却深深感染了我,我也因此记住了他的号码,此时,我又见到了这“五”字,倍感亲切,所以我喜欢五柳先生”。这个学生回答更是让人瞠目,全体同学先是哄堂大笑,而后报以极热烈的掌声。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想法,只要你愿意去听,去细心地感受,多给他们说的机会和言论的自由,你就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探知他们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你也会在教学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