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嘉陵江文化与区域发展
1508700000025

第25章 嘉陵江文化与南充经济发展研究(2)

3.创新精神。5000年前,嘉陵江畔的人们发明了栽桑养蚕、制丝织绸的技术,并孕育了中国西部的“丝绸之乡”。1915年和1925年,南充丝绸两次荣获巴拿马万国(国际)博览会金奖;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创制了“浑天仪”、发明了《太初历》;汉代大辞赋家司马相如创造了新文体“汉大赋”;良史陈寿潜心著述《三国志》,开创三国文化之源。据相关部门统计,南充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12年居川东北六市之首,近5年来,全市创作文艺作品800余件(部),35件作品分别获国家级、省级奖项,歌曲《爱在南充》、歌舞剧《相如长歌》、曲艺音乐剧《锦娘》等精品力作享誉全国。2011年,南充川剧团演员胡斌荣膺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4.航运精神。航运精神相伴舟楫而生,起于船工拉纤,是嘉陵江航运人在长期劳动中形成的独特人文精神。航运精神首先表现为勇往直前——拉纤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顽强向上的精神状态;其次表现为坚韧不拔——拉纤是一种带技术性的高强度体力劳动,闯礁石、过险滩、拉上水,与险恶的自然环境斗争,必须一鼓作气,长期以来,形成了滴水穿石的坚韧精神;再次表现为团结协作——拉纤是一种集体劳动,船行进在激流险滩中,所有人都必须齐心协力、负重前进,在长期的劳动中形成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嘉陵江文化对南充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任何一种区域文化都是精华和糟粕相生相成的统一体。嘉陵江文化也不例外。位于嘉陵江流域的南充属于丘陵地区,四周山脉像一道道天然屏障,将这里的人们“与世隔绝”;历史上虽有舟楫相通,但“蜀道难”在改革开放后方有改观,致使南充长期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因此,嘉陵江文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负面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自我感觉良好”、“老子天下第一”的自大心理不同程度存在,出现了恋家恋土、“不远游”的行为选择;二是歧视外部世界,存在盲目排外情绪,拒绝或难以接受外界事物;三是轻商、歧商,宁肯等待救济,也不“冒险”一试,却又纠结着平均主义;四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着不服气心态、看不惯心理,却又交织着追求排场、讲究阔气的虚荣。

上述嘉陵江文化的负面影响客观上制约了南充经济社会的发展。2011年全市GDP迈过千亿元大关,但人均GDP仅为全国、全省的47.6%和62.7%,城市化率、工业化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如何繁荣嘉陵江文化,促进南充经济社会发展,是迫在眉睫的现实课题。

三、嘉陵江文化的产业创意思考

创意产业是崇尚创新、重视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产业,涉及诸多行业和领域。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生产要素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要素的生产效率关键在于人力资源,核心又在于企业人才的创意智慧。近年的经济实证研究表明,创意产业颠覆了传统的边际成本递增的经济学观点,日益显现出品牌价值跃升、边际成本递减的经济现实。

理论和实践表明,创意产业能够促进地域文化产业发展。省外的成功案例有“印象刘三姐”、“宋城千古情”、“魅力湘西”等,省内有大英“死海”、“升钟湖国际钓鱼节”等。这些成功的实践告诉我们,地域文化产业创意应遵循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律,运用创意产业的发展理念,以地域文化资源为原型、原料,开发创造出一系列创意产品,并由此形成产业体系的经济活动。

(一)总体构想

直面现实,嘉陵江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特色并不鲜明。同时,在精神文化层面屡遭诟病的保守思想和自闭心态,又是嘉陵江流域重镇——南充文化产业发展的致命弱点。因此,实施嘉陵江文化产业创意首先要解放思想,克服封闭和保守意识,鼓励创意、大胆创意、善于创意和善用创意,要无中生有;其次要将嘉陵江文化资源分类产品化、市场化、产业化。

由此,提出嘉陵江文化的产业创意总体构想:以保护嘉陵江流域生态为基础,依托嘉陵江流域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内涵,拓展其丰富的文化外延,建立嘉陵江创意产业发展平台,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同时开发具有“唯一性、市场性”和经济效益的各类创意产品,包括旅游产品、活动产品、影视产品、饮食产品、玩具产品、网络产品等,通过创意产业的发展来改造、丰富和提升嘉陵江文化,最终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二)产业创意

1.突出主题文化,发展创意旅游。创意旅游是将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与消费需求相结合,通过创造性开发,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并拓展外延,实现资源要素的重组,出奇制胜地推出卖点,形成市场,逐步从外延型资本积累过渡到内涵型资本形成的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南充市区发展创意旅游要特别突出“三国文化”主题。黄旭东等在《南充城市文化形象定位与发展创意旅游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了将南充的城市文化形象定位为“三国文化发源地”,通过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把南充现有的旅游资源包装组合为 “五个一”创意旅游产品(“一本书”、“一条路”、“一座山”、“一幕剧”和“一条链”),其创意思想值得研究和借鉴。同时,可在嘉陵江南充段选择打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古航崖刻”景点,图文并茂地展现古航道变迁;配套体验大江泛舟妙趣的“绿江泛舟”景点和古航道码头的古风、古味和古韵的“九曲码头”景点,并建设“嘉陵江江河文化博物馆”。可依托嘉陵江南充段开阔的水域和江心绿洲,将历史的缥缈、江水的飘逸、丝绸的婀娜融为一体,创作表演大型水幕剧《嘉陵江印象》。

2.拓展农耕文化,发展创意农业。创意农业就是把创意理念引入农业生产实践,将农产品和文化、艺术创意结合,使之成为更具知识性、赢利性和高附加值、高文化品位等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成都市锦江区打造花乡农居等“五朵金花”,就是创意农业的典型案例。近年南充特色农业发展迅猛,西充县打造中国有机食品基地,顺庆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其他县(市)也有特色农业的亮点,发展创意农业的条件已经具备。目前,要创新体制机制,用创意思维构建整个农业产业链条,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和旅游开发,发展花园式的观光休闲农业,引导特色农业向创意农业的方向发展,充分释放农业服务功能和市场价值。

3.立足民俗文化,开发创意活动。要依托文化资源开发创意节庆赛事活动,进一步挖掘丝绸文化与木偶艺术内涵,举办好“丝绸艺术节”、“木偶艺术节”等。阆中市可以抓住重要节点开展“中华春节祭拜大典”活动,将这一活动与“西部民歌赛”常态化;高坪区可依托凌云山“朱雀”景点特征,以“爱鸟、爱自然”为主题,开展中华“鸟王争霸赛”,聚集全国各地爱鸟人士到此玩鸟、驯鸟、斗鸟,提升景区知名度;蓬安可以开展“中华情歌”系列赛事活动,利用赛事活动的人气,将《相如长歌》《蜀红》等推向市场。与此同时,可将各类赛事活动的内容包装设计上传网络,开发出动漫和游戏产品,现实和虚拟互促互动,相得益彰。

4.发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意工业。大多数城市在工业化进程中,都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催生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创意成果的转化,构筑创意产业链,并尽量拓展延伸,获取规模经济效益。近年来,南充逐步形成了以“轻工食品、丝纺服装、石油化工、机械汽配”四大龙头为主的工业发展格局,国、省名牌产品达34个。如果注重创意思维,在产品研发、生产、包装、销售等环节融入创意理念,并引进文化创意策划和信息咨询等方面的企业,将推动南充工业超常发展。

(三)保障措施

1.发展创意企业。只有产品的流通,才会形成物流、人流、资金流,开发和生产创意产品,是发展创意产业的核心。要形成创意产品必须要有创意企业,因此,建议政府把创意产业发展纳入南充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扶持政策,出台发展创意企业的优惠政策,吸引创意企业落户南充。

2.整合创意产品。整合以嘉陵江文化为核心的系列品牌,构成嘉陵江品牌组团。每一个品牌不一定具有唯一性,但是组团后,形成的统一品牌,就会在市场上开创唯一性,同时,以此培育和形成创意产业体系。建立一个品牌组团的平台,既可以是现实中有形的平台,如“嘉陵江创意中心”、“嘉陵江创意院落”1号、2号、3号……也可以是网络虚拟平台,如“嘉陵江创意产业网络社区”。形成品牌后再将其衍生产品广泛授权开发生产,围绕嘉陵江品牌发展“总部经济”。

3.营造创意氛围。创意产业是个“新生事物”,像一棵小苗,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方面,政府要利用“嘉陵江大讲堂”、“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嘉陵江灯戏艺术节”等载体,宣传、推广创意理念、创意作品。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知识产权保护、资金配套、服务创新的力度。

苏勇,中共南充市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

张明伟,中共南充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