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嘉陵江文化与区域发展
1508700000039

第39章 嘉陵江文化的多样性与南充市文化发展战略的思考

吴满意

摘要: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决定性因素,而文化多样性不仅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与竞争的焦点性话题,对于城市本身的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价值。因而,分析嘉陵江文化的内涵、特征,明了嘉陵江文化的认知难度,思考南充市的文化发展战略,我们必须树立相应的理念,遵循相应的原则。

关键词:嘉陵江文化;多样性;文化发展战略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是民族成长壮大的根。研究文化,特别是研究特定的区域性文化,价值何在?其中既涉及文化发展理念,也涉及城市成长的定位。显然,把握区域性文化自身嬗变的规律性,无疑对于扩展我们思考问题的视界,追问嘉陵江文化发展走向,强化城市建设,有着极大的裨益。

一、文化的多样性:世界城市竞争的焦点性问题

1.文化多样性的构成要素

2001年11月2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大会上,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宣言》,该宣言明确提出,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认为,“每一种文化都以原始的力量从它的土生土壤中勃兴起来,都在它的整个生活期中坚实地和那土生土壤联系着;每一种文化都把自己的影像印在它的材料,即它的人类身上;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观念,自己的情欲,自己的生活,愿望和感情,自己的死亡”。文化的多样性是不仅表达着世界的客观存在的差异化形式,也是每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与内容。“从占据世界文化发展中心地位的西方文化的推陈出新,到东方文明的博大精深和综合创新,从屡遭打击而小衰的犹太文明生命活力,到非洲大陆的特色文化的别样风采,世界正在凭借文化的多样性展示着自己的魅力。”显然,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的交融与发展,能够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和谐相处的基础。

第一,文化内容的多样性。文化内容的多样性呈现为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并存,历史文化与现实文化交织,物质性文化与精神性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同在,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共处,形成复杂多样、繁荣共生的文化生态。

第二,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文化形式的多样性表现在不同的文化作品表达形式、不同的文化产品提供形式以及多种多样的文化服务方式。

第三,文化主体的多样性。文化主体的多样性分为文化生产主体、文化经营主体、文化消费主体。既有非营利性的组织和个人,也有营利性的实体。当然,其中也包含着文化的传播主体。

第四,文化载体的多样性。载体是文化得以表达的物质性保障条件和重要基础,是承载文化的容器。其中包括多种多样的文化设施、场馆和器具等。多样化的载体与文化多形态之间呈现为契合关系,丰富的优质文化资源必须借助于恰当的载体形式才得以有效保存、传承与拓展。

第五,文化传播途径的多样性。文化的传播途径众多,既可以借助相应的商业活动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教育方式来完成;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媒与技术播撒文化种子,也可以链接网络媒介而生成新的文化形态与品种。不同的文化传播途径也会氤氲文化影响人们的不同效果。

2.文化多样性对于中心城市发展的价值

这里所论的“价值”,专指客体——多样性的文化满足主体——中心城市需要的属性。显然,文化多样性对于中心城市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价值。

第一,文化多样性的存在与发展,体现和强化着中心城市发展的开放性程度。从目前国际社会中心城市发展的经验上来看,任何一个中心城市都几乎将文化多样性发展作为强市目标,如英国伦敦的《文化大都市:伦敦市长2009—2012年的文化重点》,巴黎则将目标定位在成为世界上最能容纳文化差异度的城市,东京也以《10年改造东京计划》追求成为最具活力和风格的世界都市等等。“文化在交流传播过程中,不是一个个被同化掉,而是一个个被饱满地充实起来。”显然,文化的多样性存在恰恰呈现着中心城市发展的开放性程度。

第二,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使得中心城市更能有效地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文化的多样性呈现。人类社会文化发展史表明,文化总是在多样性和差异性中获得进步的。美国著名学者刘易斯·芒福德认为:“城市从其起源时代开始便是一种特殊的构造,它专门用来储存并传承人类文明的成果。同时又能扩大自己的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社会发展更加繁复的形式,从而保存不断积累起来的社会资产。”因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不仅在于丰富了中心城市的沸腾的社会生活,而且在于能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资源,显示出文化软实力的功效。

第三,文化的多样性能促进城市与乡村的一体化发展,造就和谐多元的“同质异表”的文化生态与社会生活系统。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中心城市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进步的加快,城市与乡村的发展边界将越发模糊,因而,尊重和保持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境况,不仅能够使城市文化的主流形态获得成长的肥沃土壤,也有利于城乡乃至区域范围中的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相互补充、共同发展,营造良好的区域文化发展局面,促进社会生活的和谐运行。

二、嘉陵江文化的内涵、特征与认知难度

1.关于嘉陵江文化的认知

在巴文化的熏陶下,嘉陵江文化因嘉陵江而生成,随嘉陵江流域的开发而成为嘉陵江流域文化的总称,是自古以来生活在嘉陵江流域的人们辛勤耕耘劳作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源远流长的嘉陵江文化内涵丰富,并随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充实着新鲜的内容,彰显出强大的文化生成能力。

2.嘉陵江文化的特征分析

嘉陵江文化因地名而著称。特征鲜明。其中最值得我们清醒认识与把握的特点在于:

第一,跨界性。众所周知,嘉陵江由于其绵延数百公里,流经众多地方,从而导致嘉陵江文化呈现出鲜明的跨界性特征。沿江地区,由于生活在不完全相同的自然环境中,民众的生活习俗、文明积淀程度、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异质性使得嘉陵江文化因滨江差异而难以用一条一以贯之的文化文明主线来牵引。这就为我们追寻同一的嘉陵江文化平添了无数难度。于是,面对复杂的嘉陵江文化现象,我们恰恰在心理感觉上呈现出距离感的增强、认识形式上的平面化,历史感上的直观化以及文化主题建构上的非理性化。因此,这种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嘉陵江区域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我们整合这一文化的复杂性。

第二,不平衡性。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特征,而这一特征同样表现在嘉陵江文化现象之中。站在岁月的河边我们发现,在嘉陵江流域,自古至今,文化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滨江的中心城市中,在距离城市较远的地方,乡间文化特色与城市兴盛的文化现象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古代的、现代的,内陆的、滨江的与外来的、外国的,交织混杂。无论专家们怎样论证三国文化,还是将帅文化抑或红色文化,都难以把握文化主体、内容、传播变迁途径、媒介形式乃至文化整合效果等等因素中存在着的不平衡性。因而,这种历史演进的复杂性加剧了嘉陵江区域文化的多样性与我们文化整合的困难度。

3.嘉陵江文化的认知难度分析

嘉陵江文化是嘉陵江流域广大群众创造的,其中既包含着以往的历史性文化遗产,也包含着现当代文化的元素。显而易见,唯有对嘉陵江文化的这种界定,方可全面认知嘉陵江文化的属性。然而,认真梳理构成嘉陵江文化的要素,我们不难发现,如下问题成为我们认知的困难。

第一,人们对嘉陵江文化遗产的多样化需求。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无论嘉陵江流域的民众还是域外民众,仅就民众对嘉陵江文化当中的遗产性文化而言,就呈现出极为复杂的多样化需求。如对文化要素与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嘉陵江文化混合遗产”、“文化景观”的需求;对“嘉陵江文化静态性遗产”与“动态性遗产”以及“活态性遗产”的需求;对“大型文化遗产”和“线性文化遗产”的需求;对“嘉陵江文化的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合成性的需求。等等。在这种境况下,我们难以以“红色文化”或“三国文化”等单一性线索来建构嘉陵江文化甚至命名。

第二,嘉陵江文化的当代文化样态的原创性动力不足。在嘉陵江流域,文化的蕴藏量十分丰富,但当代文化的创新性特别是原创动力不足。难以用当代创新型文化引领未来创意产业,从而呈现出文化发展动力不足,貌似多元之下的贫乏状态明显。

第三,文化主体不足。从文化生产、经营和投资层面讲,主体不足。投资主体单一,地方政府文化建设的热度高,但社会型投资主体匮乏,经营方式未能分类指导经营和管理,市场化程度低,文化发展所需要的社会资金吸纳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文化型人才数量与质量明显不足,行业归属意识不明朗。同时,文化消费主体多样性差,不够广泛。一方面这种状况与人们的消费能力有关,也与其消费意识相关。文化活动只有内化为人们的生活常态,这样的文化才是真实的、有生命力的,而非表面的、一时的会展型文化。

三、以南充为中心的嘉陵江文化多样性

发展战略需要关注的问题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中心城市文化建设中的矛盾突显,既存在割断历史文脉的“建设性破坏”,也有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的“千城一面”,甚至不顾文脉的“政绩工程”所引发的短期效应等,其实质都是对城市文脉的忽视。城市的文脉就是城市文化的生动体现和展示,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

一般而言,城市的文脉由显型和隐型两种方式组成。显型表达就是文脉的显型构成要素,主要由自然环境、建成环境和建筑符号三方面组成。其中氤氲着对自然环境适应性表现、人工环境空间的感知和建筑形象景观的符号性能特征。城市文脉的隐型表达就是文脉的隐型构成要素,是不可察觉但却深刻影响文脉构成的要素,是文脉形态的隐藏秩序,它主要由社会文化和人的心理行为两方面组成。文化是文脉的内核,是文脉精神凝结;集体行为模式是典型聚落空间形成的主要因素,也就是典型文脉关系形成的原因。

城市文脉是城市形态和城市特色的高度概括,它见证城市历史、代表城市现在、指引城市未来。也是城市精神的高度凝练。依据这种思维,我们不妨思考南充作为发展中的中心城市文脉的生成。

1.注重文脉切片,树立文化发展的系统工程理念

针对嘉陵江流域文化形态的多样性,应该学会进行文脉梳理和文脉切片,从系统性和整体性方面全方位理清嘉陵江文化的组成元素。围绕着显型和隐型文化切片所需要的内核,树立系统工程理念。

第一,树立文脉聚焦点理念,形成文脉切片。仔细分析不同亚文化样态的特殊性,形成嘉陵江文化的聚焦节点。

第二,树立文化链概念,打造文化长廊。嘉陵江文化是一条沿江而成的文化链条。通过文脉切片,理清不同亚文化样态之间的独特性,挖掘其中共同蕴涵的嘉陵江精神,依此作为打造嘉陵江整体文化的核心。

第三,树立文化辐射源理念。以嘉陵江文化为依托,针对已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焦点进行深度开发,形成特色和品牌,聚合新的文化资源,提升新的文化磁力,在新形式下成为能吸引大众关注的社会文化公共空间。

第四,树立文化生态理念。这种理念有助于深刻认识嘉陵江文化的根基与特质,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嘉陵江流域的民众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合作关系,挖掘历史资源,创新现代文化,推动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克服文化孤岛,消除文化焦虑,准确把握文化发展原则

一些专家存在疑问,在嘉陵江流域,有着多样化的文化形态,作为一个中心城市,南充能否扛起嘉陵江文化这面大旗,是否有难以承受之重?显然,这种疑虑不无道理。因为在这一问题上,我们稍有不慎,必将对嘉陵江文化的未来发展呈现误判。

第一,注意把握当代文化生活方式的传统演绎原则。在文化发展、文脉传承与文化生活拓展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强化对文化本真性的保护,更要注意嘉陵江流域和本土民众的生活场景的本真性表现,同时要学会注入新生活方式的活力基因。保护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昭示,复制以往的文化记忆是一种文化提醒,而现代社会进步所呈现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嬗变状况的被吸收、被引入,无疑是新文脉生成的活力源和文脉相传的助推器,也是文化自觉的体现。

第二,传统保护与现代经营的结合。对于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不等于搞文化孤岛,不等于隔离遗产与现代的联系,不等于割裂文化遗产与环境和时代风尚的关系。我们应该以时代的眼光来审视和理解传统文化及其保护,并使之围绕现代的文化需求而呈现新的活力。当然,我们也必须遵循现代经营理念和精神的基础上,确保传统文化的情景再现和场景体验,打造符合现代人生活需求的传统文化部落与聚居地,服务民众,服务社会,服务时代,将传统文化资源的更新与时代风貌相协调。

当然,文化的发展与城市新文脉的生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绝不能一哄而上,而应该把握文脉切片,认真处理好文化的本真性与变异性、模块性与集成性、静态固化与动态连续、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等等关系,将南充的历史之根、文脉之本和风貌之基内在地融合,在新的时代赋予嘉陵江文化更新的内涵,推动南充的文化强市再上台阶。

吴满意,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