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嘉陵江文化与区域发展
1508700000045

第45章 嘉陵江音乐文化发展战略研究(1)

嘉陵江音乐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濒危艺术四川荷叶的艺术特点与发展思路探索

王瑞

摘要:四川荷叶已成为一种濒危的艺术形式,它是巴蜀地域历史文化内涵的积淀与体现,也是嘉陵江流域艺术文化的结晶。本文认为,应该在这种艺术的本体特点、文化语境、生态体系、人等多个要素方面对其进行再认识,需要解构原有的传统观念,运用跨视角的思维重新审视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重构其发展的主客体、关系等要素和理念,并通过这个过程深化认识文化艺术发展中的自觉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关键词:嘉陵江;四川荷叶;文化生态;多元化;重构

四川荷叶是嘉陵江流域的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约在清朝末年成形,是由川剧直接派生出来的一个曲种,是包括嘉陵江文化在内的巴蜀文化生态沉淀与积累的结晶。表演时,演员一般左手拿苏镲、檀板,右手持竹签击镲伴奏,因苏镲上系着的红绸下垂状如荷茎托叶而得名。在四川地区延续下来的众多曲种中,四川荷叶与四川金钱板这两种说唱艺术被视为曲艺“双绝”。因其具有典型的巴蜀地域风格特色和嘉陵江风俗文化特征,近些年来荷叶这种艺术形态先后被四川省、市、县等机构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为地方音乐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四川荷叶的艺术特点及其演变

四川荷叶在发展初期,在表现形式上多为川剧中的清唱,以川剧片段或清唱折子戏为主要内容,唱腔与词本则几乎完全照搬川剧中的模式,所以叫做“川剧荷叶”。荷叶艺术与传统曲艺也有着深层的渊源关系,其唱腔音乐具有较为高亢、优美而深情的表现特点,主要曲牌有《江头桂》《红衲袄》《流水腔》《富贵花》《梭梭岗》等。在后来的发展中,荷叶艺术逐渐形成并发展出一种新的风格样式——“书词派荷叶”。这种艺术形式较之早期的荷叶,在演唱内容和表现对象上发生了变化,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书面语言特点。而作为这种艺术形式的精髓——“唱腔”仍然得以保留,而且在其音调特点、曲牌、板式等方面都保留了荷叶原有的特点和气质。在这种新的形式中,每个曲牌都在原有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细微的调整与变化,形成了自身的一些行腔、运腔特点,不过依然保留着一定的自由性,未形成程式化的板腔,体现了“静中有变”、“动中取静”的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学特征。这个时期的荷叶艺术所运用的主要板式有[散板]、[一字]、[二流]、[三板]等,每种板式都可以根据表现内容的具体需要进行灵活的变化,也折射出了中国本土文化的强大的再生能力和进取与保守相对平衡的“中和”之美学特征。这也是荷叶艺术在唱腔和板式上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演唱和伴奏方面,四川荷叶常常采用竹签敲打苏镲,并与檀板相配合的形式,为荷叶所演唱的内容进行伴奏。其伴奏的特点主要是运用嘉陵江流域各种音乐节奏和乐器演奏中打击点子,这些音乐特征和艺术表现形式,都是川剧锣鼓牌子的简化形式,所以四川荷叶也常常被视为“简化了的川剧艺术”。其所击点子在每次开唱前都要打击一段前奏性质的“闹台”,以暗示人们主要唱段的进入和开始。演唱中又常常采用击板的形式,以达到控制速度和音乐展开节奏的目的,同时敲击苏镲,以特色的音响配合剧中情绪的表现需要。

虽然在民国时期的荷叶艺术中就出现了说唱故事的形式,即“书词派荷叶”或“曲艺荷叶”,不再演唱川剧中的音乐和剧本,但它的演唱开始借鉴或移植四川金钱板的长篇书和短篇小段,因此开始具有了某种程度上的独立性。这种对于本体研究与借鉴对象在形式上转向,体现出了时代主题变化对于艺术发展的影响。在商业化的大潮中,荷叶艺术的发展也经历了激烈的竞争与对时代环境的适应过程,也促使其逐渐发展成为成熟而独立的艺术形式。而长篇书的结构韵散相杂,称为“唱书”,主要在固定的茶馆等场地挂牌表演;短篇小段则主要在跑码头、赶乡场时演唱,称为“做水棚”。新中国成立以后,艺人们在政府的组织下,加入各地的曲艺团队,经常与其他曲艺形式在书场或剧场同台演出,以演唱短篇小段为主。荷叶通常是一个人站唱,或两、三个人对唱,演唱形式也有一些其他性质的组合表演,其唱词的格律、音韵与金钱板也很相似,多用七字句和十字句句式。为了增加它的观赏性和戏剧性,多数演唱都被改为精彩小段的形式。在固定的唱腔和说唱格律的艺术特点启发下,新的作品也不断出现,如《双枪老太婆》《助人为乐》《懒汉与鸡蛋》等,在艺术创新与适应环境的同时,也成为新时代语境下,反映新的主题与价值取向的“新荷叶”。

二、四川荷叶的当下语境与嘉陵江艺术体系的研究路径

20世纪70年代,四川荷叶表演开始走下坡路,原因在于“一些特定的音乐语言已经消失,或面临着消失的危机,因为支持它们的人已经无法应用它们,或对应用它们已经没有兴趣了。”今天四川荷叶的存在现状更加让人担忧,先后有多地的媒体报道这种艺术面临着灭亡的危险。有关四川荷叶的创作、演出和资料的搜集整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正统传人的相继去世,让这种艺术形态的发展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荷叶艺术的传承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艰难时期。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逐步改变,世界各地的众多的传统艺术都不可避免地跌落到文化的边缘,越来越多的传统艺术迫切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因而,对于四川荷叶这种艺术进行前期的资料搜集和整理的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实地考察、综合考察、逆向考察与文本分析等工作。只有通过这些方式,才可能在流域面积广阔、生态多样化的嘉陵江流域获得更为鲜活的第一手资料,才能让研究得以转换为真正意义上的成果,才可能真实地反映出嘉陵江地域文化与艺术在某些层面上的真实状态与真实情形。在很大程度上,四川荷叶的形式和特征多依赖于人的因素、环境的因素以及语言、音韵、戏曲等因素,因而进行田野式的考察,以及对其进行综合性的逆向考察就变得尤为重要。那么,从嘉陵江流域文化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我们该怎样保护和传承四川荷叶?

首先,依照文化发展的整体战略,尽快实施对这种艺术的紧急抢救和整理,是它能否继续存活与发展的首要举措。在开始阶段,需要对荷叶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研究与整理,这是进行保护、传承与普及的重要准备;同时,思考如何对其生存的环境进行保护性抢救和适宜性发展,如何保证从业者和实施这项艺术活动工作者的利益与地位等问题,是能否有效发展这种艺术的重要手段,也是决定这种艺术形态能否进一步发展的有效策略。只有对它所处的艺术生态环境有充分的了解,才可能从根本上拯救这种濒临灭亡的民间艺术。这一切都需要政策和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而资金等物质因素的保障等因素,也需要多家机构的大力合作,同时依靠市场运作和商业手段等层面的运作,实施多元化的资金、物质保障方案,确实保障相关单位、人员的利益和收益等,从根本上吸收有价值、有作用、有技术能力的人员参与这项工作,摆脱当前单纯依靠政府机构进行资金拨款和实施运作的单一局面,从而促进这种艺术形式快速发展。如果能够从多个层面对其进行抢救与发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四川荷叶的发展规模和艺术质量,从而使得这种艺术有效地传承下去。当然,最好明确具体的实施方案或措施,对其进行具体的、有计划的立项研究,这样才会有利于荷叶的健康发展,使其具备相应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