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道德是任何一个文明的内核,无论是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还是社会制度,都是道德内核的外延。世界历史表明,道德高地历史悠久,而经济出现在近代。如果道德体系不能得到确立,无论怎样强大的经济力量,都不足以促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全局出发,对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出部署,强调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把握、认真贯彻落实。
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经济与文化观念也都在发生巨变,都在影响着公民道德素质。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和学**活动,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力促进了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巩固和发展了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主流。与此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社会道德领域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社会成员理想信念淡漠、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和现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背道而驰,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格格不入,冲击着社会的道德底线,拷问着人们的道德良知。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就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损害民族形象和国家形象。
(三)对策措施和答题思路
公民形象是一个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素质是评价一个国家好与坏最直接可行的方法。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一定要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从维护群众切实利益、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高度,深刻认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更加扎实有力的工作开创公民道德建设新局面。要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要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把加强道德教育和依法解决问题、健全制度保障结合起来,强化道德修养,强化职业操守,力争使社会道德状况明显好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要从各类主题活动入手,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建设
应广泛开展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各类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力倡导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大力倡导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尊老爱幼、邻里互助,把伟大的民族精神转化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再接再厉、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要从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应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对广大公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通过治理城乡环境,革除社会陋习,搞好卫生防疫,普及科学知识,使环境更加整洁优美、生活更加健康文明。紧紧围绕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众,广泛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千方百计帮助特困家庭、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要从各类媒介、媒体入手,大力加强道德建设宣传
应把道德建设渗透到课堂教学、学校管理、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科学规划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把道德建设宣传作为重要任务,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点评、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营造道德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在公共场所显著位置设立宣传基本道德规范的公益广告,让人们耳濡目染,长期受到熏陶。
◆要从加强组织领导入手,促进各项工作真抓实干
当前,应充分认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把公民道德建设列入地方中心工作之一,建立健全领导包保责任制。应增加必要的财政投入,为道德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宣传部和文明办要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及时总结推广新经验、新做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公民道德建设的合力。
(第三节)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一)政策导向和理论观点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先进文化不仅是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合力、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要求我们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顺应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顺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冲破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要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具体来说,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积极推动文化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已经完成职能整合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继续推进职能转变,切实履行好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基本职能,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大局看,人类文明是在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中而得以不断发展的。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是文化生命力的源泉。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文化生产大国,也是文化消费大国,但还算不上文化强国。我们要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包括文化内容形式、文化技术手段、文化业态等,以进一步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新一轮文化改革发展大潮中,谁掌握了科技创新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文化发展的关键生产力和战略生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能够有力提升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倍增文化企业的创造力,可以说是文化改革发展的点金石、助推器。
推进文化科技融合,一要落在主体上。引导和支持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向企业集聚,着力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具有发展潜质的创新型中小文化企业,重点扶持一批具有优势品牌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科技企业。二要落在载体上。集中力量推进一批集成性高、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一批文化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依托这些强有力的载体,大力促进产学研用合作,实现文化与科技创新资源及要素深度互动、有效衔接。三要落在本体上。聚焦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重点领域,注重开发和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业态,提升装备水平、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三)对策措施和答题思路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这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我们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牢固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建设成果由人民共建共享的制度保障,是各级政府必须认真履行的基本职责。必须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
◆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经营性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的必然要求。
◆运用科技提高文化传播能力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特别是当今信息社会,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谁就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
◆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当今时代,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繁荣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才、靠队伍。一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大厦,必然要有一批名家大师和大家来支撑;一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必然要有一批泰斗和巨匠来代表;一个国家文化的繁荣兴盛,必然要有一批领军人物来领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