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 教安全
1534000000002

第2章 安全意识更重要(1)

对于每个人来说,安全都是无比重要的。尤其是今天这个危机和灾难日益频繁和增多的时代,安全显得越发重要了,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所以,父母有必要教给孩子一些安全技巧,但是比安全技巧更重要的是安全意识。儒家经典《左传》中曾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孩子只有把安全意识提起来了,他才会重视安全,才会注意学习安全技巧,而现实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千差万别,防不胜防,再细心的家长也不可能教会孩子所有的安全技巧,只有孩子自身具备了良好的安全意识,才能防患于未然,并有效应对各种各样的危机与灾难。

1.安全意识比技巧更重要

孩子是否能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巧妙应用安全技巧来保护自己,完全要看孩子是否意识到潜在的安全隐患。如果孩子没有防范意识,即使掌握了再好的技巧也是徒劳的。而孩子的安全意识来源于哪里?来源于父母在生活中对安全的重视和对孩子安全意识的培养。

李瀚的妈妈在陪伴他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很注重对儿子安全意识的培养。

一次,上小学2年级的李瀚傍晚放学回家后告诉妈妈,明天早上同学王楠的爷爷要用三轮车送王楠上学,正好顺路过来稍上自己。妈妈听了后,并没有立刻回应他。而是找到前几天的一张报纸,并把一则因三轮车载人而发生交通事故的报道念给李瀚听。在那篇报道的最后,记者明确强调:三轮车是拉货工具,并不是载人工具,所以载人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并特别提醒广大家长不要用三轮车接送孩子上下学。

当妈妈念完这段报道后,李瀚就知道了妈妈的用意,也明白了三轮车载人的危险性。接着,李瀚说:“妈妈,我想把这个报道告诉王楠,也不要让他爷爷用三轮车送他了。”母亲欣慰地笑了……

妈妈与其告诉李瀚如何安全地乘坐三轮车,不如把三轮车载人有危险的隐患告诉李瀚。当李瀚有了这个安全意识,就用不着知道乘坐三轮车的安全技巧,因为,妈妈已经把“防患于未然”的思想植入了李瀚的脑中。

相信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远离危险,或者能在不可避免的危险中自保。而孩子是否能远离危险,就看孩子是否能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如果孩子意识到了,自然会做出远离的行为;如果没有意识到,“接近危险”就在所难免了。因此,意识决定了行为,而行为决定了结果。

所以,父母一定要明白:只有提升孩子的安全意识,才能最大程度地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下成长。

培养建议

建议一:明确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当孩子身处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学会一些安全技巧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果孩子的思维意识里早已判断出危险的话,选择远离危险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小瑞的右眼角有个很深的伤疤。那是他5岁时的一天,小伙伴们邀他去钢窗厂玩耍。在玩耍的过程中,小瑞不小心摔倒,钢铁划破眼角,后来去医院缝了七八针。最终疤痕成为小瑞此次经历的永久性“标志”。小瑞回忆说:“当时,看门的大爷不让我们进去,但是我们还是偷偷的从后门进去玩了。如果要是有谁告诉我,进去玩的危险性,我想我的眼角也不会有这样的‘纪念’。”

很多时候,当孩子远离了父母的视线时,父母会说:“玩的时候,当心点。”那么,具体让孩子当心什么呢?又有时候,看大门的大爷呵斥孩子们远离,但却没有把其中的危险和隐患讲给孩子们听。

因此,作为父母有义务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意识,让孩子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安全的环境成长。正如儒家经典《弟子规》提到的“斗闹场,绝勿近”,其中暗含意思就是:“斗闹场中隐藏着危险,为了身心的安全,一定要远离。”老祖宗的教诲中都在提醒子孙要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可见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建议二:提升发现安全隐患的敏感度

一个人什么时候察觉到潜在的隐患,什么时候才会提起安全防范意识。当孩子感觉处于安全中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有意识去保护自己,更谈不上用使用安全技巧了。因此,孩子对环境有敏锐的感知力,是提起安全意识的前提。而父母对周围环境的感知程度,会影响孩子的敏锐度。

一个年轻的母亲和5岁的女儿一共坐公车。上车之后,母女俩一起坐在了同一个座位上。母亲抱着女儿,女儿离前面的扶手近一些。此时,年轻的母亲并未发现女儿在公车上有什么危险。突然一个刹车,公车上所有的人都往前冲了一下,母女俩也不例外。因为冲力太大,孩子的脸离前面的扶手又很近,这样的一个刹车使孩子的嘴碰到了前排座位的扶手上,当时,孩子的两颗门牙就掉了,还流了很多血。

孩子的母亲就是因为没有察觉到公共车上这个特殊环境潜在的危险,才没有提起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最后致使孩子的身体受到了损害。因此,父母如果能敏锐地察觉安全隐患,不仅能够使孩子远离危险,这样久而久之,也是在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建议三:父母应加强自我安全防护意识

要想把安全意识培植在孩子的脑子里,父母首先要重视自身的安全。一个对自身安全不重视的父母,也不会敏锐地察觉出孩子的危险处境。正如,有的父母为了赶时间,拉着孩子闯红灯。在他闯红灯的那一刻起,他就把自己和孩子的安危置之度外了。爱闯红灯的父母看到孩子闯红灯时,会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举动,当然不会告诉孩子一个重要的安全意识:红灯停,绿灯行。

父母的行为是孩子行为的楷模,父母对安全重视的程度会潜移默化地通过言行影响孩子。因此,当父母帮助孩子提升安全意识之前,请加强自我安全防护意识。

建议四:不要忽略孩子学习相应的安全技巧

我们说安全意识比技巧更重要,不是要忽略孩子安全技巧的培养。因为很多突如其来的灾难是无法通过意识去判断的,比如,当非人力可以左右的自然灾害来临时,如果孩子能够应用一些安全防护技巧,可能就会最大程度上避免伤害。因此,父母在帮助孩子提升安全意识的同时,也不要忽略让孩子学习相关的安全防护技巧。

金玉良言

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成长环境,而不同的环境都会有隐藏潜在的危险。孩子是否能远离危险,或者是否能在危险中脱身,关键在于孩子是否能意识到危险隐患,只有提起安全意识,才能应用安全技巧。没有意识,就没有执行力。因为安全意识比安全技巧更重要。

2.强化孩子的安全意识

孩子的社会常识和生活经验往往会比成年人少很多。而孩子容易发生危险的原因,就是他并不知道安全隐患会带来严重的伤害。孩子是无知的,而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从“无知”到“有知”。那么,让孩子时刻提起安全意识是父母重大而又艰巨的责任。

李老师是小学1年级的班主任。每天上班时,她和同事们每时每刻都处处留心孩子们的安全,还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安全教育。

李老师每天都会利用活动课和游戏时间,给孩子们讲一些有关安全的小常识和有关安全的小故事。她还会给孩子们看一些有关安全的图样,放些有关安全的小歌曲。有时,李老师还会让孩子们学一些简单的安全小儿歌。

不仅如此,李老师总是会不断提醒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总是把“出门要小心点儿”、“走路要慢点儿”等语言挂在嘴边。孩子们无论是在排队、喝水、游戏,还是入厕时,李老师都要叮嘱孩子们的安全事宜。家长们对李老师的做法也是赞叹不已。

李老师认为,孩子们一开始都不太懂得安全对他们的重要性,他们的安全意识大部分是靠父母和老师培养出来的。因此,她在每天与孩子的交往中,都对孩子们叮嘱很多注意安全的话。李老师说:“我把自己想到的、看到的有关安全的大小事情,都会交代给孩子们。在学前教育工作中,我把安全教育放在了首位。”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小牛犊之所以不害怕老虎,是他不知道老虎的厉害,不知道老虎会给他带来的危险。所以,孩子在成长的时候也会因为无知而把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那么,父母应该理所应当地承担起一种责任——告知和提醒。如果父母能够时常提醒孩子,时常让孩子提起安全意识,孩子远离危险的几率就会越大。

当然,父母让孩子时刻能提起安全意识的方法有很多,这里推荐几种方法以供父母借鉴。

培养建议

建议一:反复使用灌输法

孩子的安全意识教育是一个经常性、重复性的工作。父母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某一个场景,给孩子灌输安全意识。比如,过马路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何做才是安全的;切菜做饭时,可以给孩子讲讲安全使用厨房用具的事项;外出郊游时,可以给孩子讲讲如何和谐与大自然相处……只要父母时刻给孩子灌输安全意识,孩子的安全意识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

对于一个安全事项,父母仅仅灌输一遍往往是不够的,可能要灌输好几次。因为很多安全知识,孩子需要一个记忆的过程。比如,用电的安全事项中,孩子需要反复了解什么样的材质容易导电,什么样的材质是与电绝缘的。只有孩子准确的记忆才能够在关键时刻转危为安。因此,请父母在适当的时候,把安全意识反复灌输给孩子,孩子一定会受益。

建议二:趁机使用提醒法

当今社会,安全事故比比皆是。虽然谁都不愿意看到或听到惨痛的事情,但是,为了让孩子远离危险,父母可以借用别人的事例来提醒孩子,让孩子从中提起安全意识。

10岁的王路远常常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回农村奶奶家玩耍。他经常和小伙伴们在溪边、水塘边游玩。路远的父亲经常给他灌输相关的安全事项。一次,电视中报道7个孩子在水塘边玩耍时,全部掉入水塘后遇难,无一幸免,最小的4岁,最大的12岁。警方分析原因时发现,一是和水塘地势有关,二是有可能一个孩子掉进之后,其他孩子去营救,但孩子们都没有游泳的经验,结果导致无一幸免。

当看到这则报道后,父亲赶快乘机提醒路远说:“你和伙伴们在水边玩耍时,一定要注意地势、水流的大小、水的深浅,只要不确定是否安全,就不要接近。而且,如果有小伙伴落入水中,不可以凭冲动下水去救人。首先要看自己有没有能力,如果没有能力,就立刻去找人救援,不要一意孤行……”

路远听得很认真,因为他本性的善良也为那7个孩子悲伤,同时,更不希望自己和伙伴们遇到类似的危难。不久之后,父亲就带路远去游泳馆学习游泳。父亲希望路远通过游泳增强自己的体质,同时也会获得一项自利利他的技能。

父母可以通过他人的事故案例、实物、图片来提醒孩子,让孩子感同身受,唤起保护生命的安全意识。

建议三:适当使用警戒法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小小的碰撞和不安全因素。一些程度较小的危难往往能够更加唤起孩子的安全意识。当孩子遇到小危难后,父母要让孩子以此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孩子遭遇小小的危难并不是坏事,但之后一定要跟上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警戒教育。这样,孩子才能借助这次危难成长起来,从而进一步避免类似或更加严重的事情发生。正如,5岁的小敏不小心在玩耍中把自己锁在了房间里,父母费尽心力打开锁后,母亲在安慰小敏的同时,进一步教给她如何使用门锁,并告诫她玩耍时不要关门等。这样,孩子经历的不仅仅是一次害怕,而是安全意识的提升。

建议四:常常使用温情感染法

父母让孩子时刻提起安全意识,不是指父母没完没了地对孩子唠叨安全事项。这样,即使是一片好心,也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在孩子的成长环境中,父母应尽量为孩子考虑周全些,并把安全教育落实到细微之处。当父母用关怀和爱心给孩子提醒安全细节时,孩子不但不会反感,而且会感受到父母对自己安全的重视。孩子会在父母温情的感染下,更加提起安全意识。因为,孩子渐渐懂得了“身有伤,贻亲忧(自己身体受到伤害,父母亲人就会忧伤、担忧)”的道理。

金玉良言

一般情况下,父母重视哪个方面,孩子就会在哪个方面做得更好。父母如果想办法让孩子时刻提起安全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对安全重视起来。所以,孩子的安危大部分是由父母的重视程度决定的。如果父母真希望孩子能够平安一生,就请帮孩子把安全意识变成一种思维方式。

3.父母要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父母会最大程度上地保证孩子的安全,但孩子总有自己独处的时候。此时,孩子是否具备自我保护能力对于他的安全而言就显得异常重要了。那么,孩子如何获得这种能力呢?当然通过学习和训练,父母就理所应当地成了孩子最好的老师。

9岁的黄小莉是一个伶俐漂亮的小女孩。她的父母也总是有意无意地给她灌输一些安全常识,并教导她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一天下午,小莉放学后独自回家。半路上,一个中年妇女突然拦住她,并说:“你妈正忙着,让我来接你,汽车就在前面停着。”中年妇女一边说,一边就急着想把小莉抱起来。

小莉疑惑地向后退了几步后,突然机敏地说了一句:“你认识我妈,那她叫什么名字?”中年妇女顿时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小莉一看这位妇女根本不认识自己的母亲,就立即转身跑开,并向不远处的同学呼救。那个妇女见状,也慌慌张张地离开了。

黄小莉之所以能在关键时刻机智地应对一次危险遭遇,完全在于父母平时就常常对她经行安全防护的教育。这种教育中,就包括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尤其是有陌生人声称是父母的朋友时,该如何判断真伪。没想到父母的教导,这次真的派上用场了。

据有关部门的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每年有50余万人次学生遭受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学生安全的头号杀手。当然,有些事故应该由社会有关部门采取预防措施,但是,有些事故是可以通过孩子自我保护而避免的。实践证明,父母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的训练和教育,让孩子学会面临危险时的脱逃和应对技能,对于保护孩子的人身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在希望孩子学会任何谋生技能之前,请先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因为安全是一切事项顺利进行的前提。

培养建议

建议一:教孩子熟悉自我情况,了解必要事项

父母教孩子自我保护的首要环节,是让孩子熟悉自我的基本情况。比如:孩子可以清楚地表述自己和父母的姓名、年龄、家庭地址、学校地址、父母的电话号码等信息。孩子最好能够写出以上的信息,确保准确性。

曾有一个警察问一个7岁的小女孩:“你叫什么名字?”

“陈家音。”小女孩说。

警察重复了一遍:“陈佳怡?”但小女孩摇头说:“陈家音,家庭的家,音乐的音,陈家音。”

这个女孩的表述就非常清晰,避免了很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