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 教安全
1534000000003

第3章 安全意识更重要(2)

同时,父母要让孩子牢记一些必要的电话号码,比如:匪警110,火警119,急救号码120,查号台114。另外,父母还应该让孩子知道辖区内或学校附近的派出所的位置等。

类似以上的必要事项,父母要帮助孩子熟记,有备无患。

建议二:教身处室内的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室内并不是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作为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自我保护。比如,父母要告诉孩子在家里不能随便玩火,如果万一发生火患,该如何应对;另外,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使用天然气灶,还要教给孩子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此外,当遭遇陌生人来访时,孩子该如何应对,等等。只要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相处时,常常教给孩子一些常识和自保方法,孩子才会在关键时刻提起自我保护意识。

除了家庭环境之外,孩子还会进入一些室内场所,比如:图书馆、超市、博物馆等地方。那么,当孩子在进入这些场所活动时,首先要遵守场馆的相关规定。因为,看似死板而无用的规定中,往往有几条是为来访人的安全考虑的。因此,遵守规则也许是自我保护的好方法。另外,还要叮嘱孩子注意安全出口在哪里,当意外发生时,也好第一时间找到逃生的路。

建议三:当孩子在户外活动时,教孩子自我防护的方法

首先,父母要常常教育孩子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逆行,不抢行,不闯红灯,不骑快车等,并且父母要以实际事例说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同时,父母要让孩子上学放学、外出办事尽量走大路,少走僻静小路。如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如遇坏人打劫,尽快避开,跑向人多的地方,同时大声呼救。

当孩子准备去郊外玩耍之前,父母要让孩子懂得一些必备的自护手段,比如:多关注一些安全警示牌;如果自己或伙伴有危险改如何自保或救人;与同伴外出,尽量不与其发生不愉快,因为坏情绪中往往会暗藏着潜在的危险。

总之,每当孩子要进行户外活动时,父母不妨多叮嘱几句,提起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建议四:平时让孩子多做体育锻炼,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当孩子身体素质较差时,很容易在活动中磕磕碰碰,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就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那些平时活泼好动、身体健壮的孩子意外受伤几率就很低。因为,一个经常锻炼身体的孩子,肯定比很少参加锻炼的孩子身体协调能力强。当特殊状况来临时,身体平衡能力强的孩子反应会很快,如果身体素质再好一些,很容易躲开意外的伤害。

因此,父母要重视对孩子的体能和身体灵活性的培养,这就是在为孩子自我保护打好基础。孩子一旦有了敏捷的反应力和强健的身体,意外伤害就很难会找上门来。

建议五:教孩子学会精神上的自我保护

古语言:“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意思是,不是引发人积极向好的书籍或事物,不要去看,这种书不但会遮盖人的智慧,而且会污染人的心灵并误导人的志向。那么,父母就要教育孩子在精神领域学会保护自己。

当今社会,有很多报纸、图书、杂志、电影、电视和网络中,都有不健康的内容,会腐蚀青少年儿童。父母一定要经常和孩子讨论什么是健康的,什么是有毒害的,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这样,孩子有能力自觉抵制不健康的东西时,对精神世界就是一种保护。同时,父母更要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良好言行保护孩子的纯洁心灵。

建议六:教育孩子敢于求助,但要注意时机

对于年小体弱的孩子而言,学会求助是自我保护的重要部分。孩子毕竟生活经验不足,适应环境能力差,遇到危险时凭自己的能力会很难应付,只有敢于求助的孩子,脱离危险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因此,父母应培养孩子大胆求助的精神,同时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能更及时和准确地获得救助。

但是,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很多求救是需要把握时机的,如果时机选择不当,反倒会弄巧成拙。因此,要把孩子培养成为有胆量、语言表达清晰、判断力强的孩子,这样他才容易在紧急时刻借助外力脱离危险。

金玉良言

孩子自我保护是一种意识和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父母长期而耐心的教导。父母应该从最基本的生活常识中教给孩子一些经验,让孩子有意识在不同的时刻用不同的方法保护自己。只要父母持之以恒,孩子就会获得一个更高层次上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

4.经常带孩子进行安全演练

安全演练是提高孩子安全意识和逃生技能的最佳手段。当老师和父母教授给孩子一些安全防御知识之后,如果再能配合实际的演练,无形中就能加深孩子对安全的印象。同时,孩子也会从演练中明确自己如何做才是最安全的。

在汶川地震之后,很多学校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各项安全演练。姜璐璐的爸爸从璐璐的学校演练中获得启发,也打算和璐璐一起进行几次安全演练。

一个周六,姜爸爸准备了详细的火灾逃生方案,并熟悉了几遍,打算第二天和璐璐一起演练一下。第二天一早,爸爸就给璐璐先讲解了一下火灾给人的带来的危害,以及应对火灾的具体方法。当爸爸确定璐璐已经掌握了逃生的技巧后,他就带着璐璐开始了安全逃生演练:

父女俩无意中发现隔壁家起火了,先是一起试图奋力灭火。但由于火势太猛,他们决定赶快逃生。爸爸和璐璐从厨房顺手拿了一块毛巾,迅速打湿之后,捂在自己的口鼻处向房门外跑去。当爸爸选择电梯下楼时,被璐璐及时制止了。两人顺着楼梯跑下去,当两人站在楼下的空地处时,演练就结束了。这次,璐璐真切地明白了当火灾发生时,该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

姜爸爸认为这次演练非常有效,并计划以后多安排几次其他方面的安全演练,以帮助璐璐熟悉正确的逃生方法。

姜爸爸的做法值得借鉴,他没有简单地把演练当做游戏一样对待,而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并在演练开始之前让璐璐了解关于这次安全演练的科学常识。有了理论知识之后,姜爸爸就通过演练让璐璐懂得了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这个过程,姜爸爸还故意出错,可喜的是,璐璐及时察觉出来。相信以后璐璐遇到类似的状况时,会沉着应对。

安全演练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让孩子可以把学到的安全防范知识正确地应用在意外事故发生的时刻。如果父母把安全演练看成重要而严肃的事情,实施过程就一定会遵循科学而正确的方法,这样的安全演练既可以增加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更可以在真正面临突发事故的时候,将危害降到最低。如果父母平日里只是给孩子灌输一些安全知识,但从未有过任何的演练的话,当意外真正来临时,孩子脑子里的知识很有可能是一个模糊的记忆了。

因此,父母如果能帮助孩子多进行几次安全演练的话,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不但会增强,而且当意外真的来临时,孩子因为知道该如何去应对,自然不会慌乱。如此一来,孩子自我保护的安全系数将会大大提高。

培养建议

建议一:为孩子安排多种情况的安全演练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可能会遭遇多种不安全状况。比如,在学校里的体育课上,可能会不小心摔伤;在家里玩耍时,可能会遇到陌生人来访;在社会场所中,可能会被社会青年威胁利诱;在野外旅行时,可能会迷路;在一切平静如水时,突然会遭遇自然灾害的侵袭……当孩子面临诸如类似的情况时,是否能够自如应对?

所以,父母可以根据孩子会遇到的状况,多次安排安全演练。让孩子对一系列的意外状况熟悉起来。这样一来,即使遇到了险情,孩子会胸有成竹地知道如何去做,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

建议二:做好演练之前的准备,用科学的方法应对

父母在和孩子进行安全演练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针对此次演练的内容,父母一定要了解科学的、安全的应对方式,万万不可凭自己的印象引导孩子。在危难未发生时,不确切的引导只是一个错误;而遇到意外发生时,错误的引导就是对孩子生命安全的威胁。因此,父母要用科学的、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演练之前的准备。

一位妈妈准备和8岁的女儿开展一次对治烫伤的演练。

在妈妈的印象中,烫伤之时应该用冷水及时降温。但是如果起了水泡,对于是否要把水泡挑破的问题,妈妈不是很确定。于是,妈妈查了相关的医学资料,原来发现不同程度的烫伤有不同方法,一定要严谨对待,不然可能会弄巧成拙。

可见,在演练之前,父母做好准备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在了解科学常识之后,一定要把这些常识教授给孩子。等孩子也熟悉之后,大家再进行实践演练。

建议三:在实际演练中,父母应起良好的引导作用

当演练开始的时候,父母和孩子都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具体实施的每一个步骤父母要起到引导作用,引导的重点是让孩子明确具体的做法。

适当的时候,父母也可以表示疑惑,来向孩子求助,或者父母也可以装作故意要出错的样子,就像姜璐璐的爸爸在火灾安全演练中故意冲向电梯。父母类似的反应可以考察出孩子对正确逃生方法的掌握程度。如果父母表现出错误,孩子没有相应的反应的话,父母可以将错就错,把错误的结果呈现出来,这样,就从反面加深了孩子的影响。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引导有多种形式,根本目的是让孩子通过演练,真实地掌握合理而科学的应对措施。这样,演练的目的就达到了。

建议四:演练结束,及时总结

父母带孩子的每一次演练之后,一定要及时总结。孩子做的对的地方要及时鼓励,孩子出错的地方要欲与纠正,如果能针对错误的方面再演练一遍的话,效果会更好。

而且,父母在和孩子实际演练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总结不仅仅可以巩固已掌握的安全技巧,更可以对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因此,父母带领孩子的演练一定要善始善终,这样,孩子的安全意识和逃生技能都会随着演练的过程而提高。

金玉良言

孩子知道安全防御知识和参与安全演练之间的关系,就像孩子知道怎样游泳与跳入水中学习游泳的关系一样。一个是理论,一个是实践,理论与实践是有一段距离的。而如何缩小这个距离,就要看父母是否常带孩子进行实践操作。孩子一旦熟悉了安全演练的过程,当他遇到危难时,自然会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以最大程度地保证自己的安全。

5.走出安全教育的误区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存在着一定误区。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安全成长,会剥夺孩子探索自然、勇敢尝试的权利。有的父母一提到“安全”,就会与孩子的“人身安全”紧密相连,其实,孩子的精神安全也不容忽视。类似这样的误区,父母要有能力去识别。父母走出误区,孩子才能真正在安全的环境中自由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