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 教安全
1534000000008

第8章 校园内外的安全(4)

孟丹7岁了,一次在学校门口,一个平时经常去家里的叔叔走过来对她说:“你爸爸出车祸了,要我接你去医院。”孟丹本能地想跟着走,这时刚好一位老师看到,就拉住了孟丹,询问原因后给孟丹家里打电话。

在老师打电话的时候该男子转身就走,老师迅速叫学校的警卫截住了他。最后终于确认,男子与孟丹的父亲发生了经济纠纷,想通过绑架孟丹来勒索钱财。

孟丹的父母事后知道真相时相当后怕。老师以这件事情为例,在全校开展了一场安全教育活动,同时告诉孟丹的父母要注意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孟丹的父母反省道:“以前只知道叫孩子不要轻信陌生人,却忘了告诉她熟人有时候也不能轻易相信。”

通过这件事情,全校的学生都知道了:熟人有时也不能轻信。遇到有熟人说要接送自己,或者一个人在家而父母的朋友要求开门都要相当小心。遇事先要打电话给父母确认,如果一时联系不到父母,那么宁可不要相信,以避免发生意外。

“不要轻易地相信陌生人,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要跟陌生人一起玩……”这些话,可能每位父母都和自己的孩子说过。可是现实生活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事例中的孟丹就遇到了一起这样的事情,如果不是恰好被老师看到,处置得当,后果很难预料。

父母在教育孩子不要轻信别人时,不能再停留在不要相信陌生人这样的老生常谈上,以免孩子遇到熟人行骗时,因为没有足够的防范意识从而受到侵害。

现在的骗术变化无穷,父母只是教孩子一些防范的招数很难真正地为孩子隔绝危险。最好是培养孩子“不轻信”的性格。这样一来,不管是医疗广告、陌生人的诱拐、熟人的欺骗、街头骗局,孩子都不会轻易相信,从而避免危险和损失。

要让孩子养成“不轻信”的习惯,就要在生活中一点点地训练他,让孩子提高警惕性,学会保护自己。

培养建议

建议一:让孩子不要吃别人给的东西

父母可能经常对孩子说:“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可有时候孩子还是不够警惕。所以,这就需要父母耐心地把吃陌生人东西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告诉孩子,并给他讲一些案例。

3年级的周丽和表姐一起去公园玩,有两个年轻人过来和她们搭讪,邀请她们一起喂鸟,还把自己的饮料递给她们喝。周丽当时没有在意,觉得公园人多也不会有什么事,于是拿过来就喝了。晚上,当周丽回到家中,她便开始出现恶心、抽搐、脸色发青等中毒症状,随即被家人送往医院。

第二天,周丽的家人就接到了敲诈电话,对方让周丽的家人拿出3万元去换解药。周丽的父亲报警了。后来,犯罪人员被全部抓获。经其供认,他们将毒药用注射器打入饮料中,专挑爱相信人,喜欢吃别人东西的孩子下手。在骗孩子吃完后,再套出孩子家中的电话号码,接下来便开始敲诈。

可见,父母在教育孩子不要吃别人的东西时,不能只强调拐骗和不法侵害的可能性,要从提高孩子对陌生人的警惕性入手,在任何场合,即使是人多的公共场合,也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甚至孩子在独自一人的情况下,也不要随便吃邻居、父母的同事等熟人的东西。

建议二:告诉孩子不要随意跟别人走

坏人经常用一些食物、玩具来诱拐小孩子,利用小孩子爱玩、贪吃的特质来达到他们的目的。还有一些人利用问路,让孩子帮忙带路来诱拐孩子。

父母要告诉孩子,不要单独给陌生人带路。遇到有人问路可以告诉他,但是不要自己跟着他走。另外,曾经有记者穿着警服去学校试探孩子,结果孩子真跟着记者走了。父母也要告诉孩子,不能盲目地相信制服,遇到事情先打电话给父母求证,如果一时联系不上父母就打给老师,不要轻易地跟别人走。

建议三:要孩子学会对家中的信息保密

常有不法分子骗取孩子的信任,套出孩子家中的信息后对孩子的父母实施诈骗。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对任何人都不要随意透露家中的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2年级的琳琳和妈妈一起坐火车去姥姥家,火车上一个阿姨对琳琳特别热情,又是给琳琳倒水,又是买吃的,还和琳琳的妈妈聊得很开心。妈妈去洗手间的时候,阿姨问琳琳家里电话多少,琳琳没有什么防备心,就告诉了她。

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妈妈接到琳琳爸爸打来的电话,问孩子是不是出事了?原来有人把电话打到家里,说琳琳在火车上因为好奇从窗口栽下去了,现在正在医院抢救,让他汇款到××账户。妈妈很奇怪,问琳琳是不是把家里电话告诉别人了。

琳琳想起了那个阿姨,却发现阿姨早就不在座位上了。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不光是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职业、生活习惯、家庭住址这些信息也不要告诉陌生人,在一些如公交车,地铁之类的场合也不要和熟人谈论这些信息,以免有人听到后跟踪孩子,利用这些信息作案。

父母若是接到孩子出事的电话,一定要问清楚是送到哪家医院,然后自己查医院的联系方式,打电话给医院求证。而且在带孩子外出时尽量不要让孩子单独与陌生人聊天,以免被套取信息。

建议四:让孩子学会如何与陌生人接触

一味让孩子远离陌生人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孩子有时也会遇到需要向陌生人求助的情况。有一个小男孩与父亲走失,他将父亲的电话告诉给一个好心的叔叔,然后那位叔叔拨打了电话才让那个小男孩回到了父亲身边。况且,很多侵害孩子的事件都是发生在熟人之间。所以要让孩子学会分辨情况,作出处理。

父母带孩子去一些公共场合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让孩子在自己的监管下尝试和陌生人接触,逐渐积累经验,这样他才能慢慢学会如何分辨情况,不轻信别人。

金玉良言

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提高警惕。诈骗、诱拐、绑架等案件的发生多是因为孩子轻易地相信了别人。要让孩子提高警惕,不只是对陌生人,对熟人也要存有一份戒备之心,遇事一定要先联系父母,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说辞。

14. 网络犯罪:上网也需要孩子练就“火眼金睛”

网络联系方便快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交易,如网络购物,网上充值,等等。但是也有人利用网络实施犯罪行为,各种诈骗招数层出不穷,网络诈骗案件急剧上升。这就需要父母提醒孩子,在上网时提高警惕,不要因为一时大意,造成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

14岁的林林在登陆QQ时发现了一条抽奖信息,她按照信息中的提示登陆网站,输入抽奖号码,系统提示她中了一台最新款的索尼笔记本电脑。林林兴奋极了,她打电话联系网站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告诉她需要缴纳税费和运费一共900元,并让她将钱汇到指定账户。

林林汇了钱后,对方再次抬高价码,以协助办理网络套餐、网络中转费、媒体费等借口陆续骗取林林2500元。当林林再次打电话询问时,对方又说他们搞错了,林林中的是一辆高级小轿车,让林林再汇款2万元。

林林再次编理由向爸爸要钱时,爸爸才提起警惕来,于是再三追问。最终,林林向爸爸说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爸爸听后,马上知道林林受骗了,于是立即报警,后在警方的协助下追回被骗的2500元。

爸爸告诉林林:“网络诈骗就是利用人爱贪便宜的心理让你上当,先是给你莫名其妙的好处,当你惊喜的时候他们趁机要价,逐渐抬高价码,直到你难以承受为止。以后不要相信网络上的中奖信息。凡是遇到让你汇款,或者让你登陆不明网页输入你的个人资料的情况都要提高警惕,坚决拒绝。”

网络诈骗盛行已久,随着人们越来越熟知这种诈骗形式,受害者越来越少。但是犯罪分子往往能想出新的招数来继续犯罪,比如仿造像淘宝网、中国工商银行这些有公信力的网站的页面,然后在交易时发链接给对方,通过窃取对方在假冒网站上输入的账户信息盗取对方财产。

孩子的分辨力差,就算知道中奖号码不能相信,但是当他在进行其他交易时,对方“好心”地把银行的链接发给他,他往往想不到那是假的。一旦输入账户信息便中了对方的圈套,财产被窃是迟早的事情。

还有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犯罪的案例。犯罪分子先是将木马程序伪装成某个安全控件的压缩包,然后在和对方交易时提醒对方下载,从而达到窃取对方账户信息的目的。

要想让孩子在网络中增强分辨力,学会自我保护,父母就需要在根除孩子贪小便宜心理的同时,让孩子全面地了解网络知识,注意自我防范,不让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

培养建议

建议一:让孩子小心木马软件

银行账号、游戏账号失窃,这些案件一般是由犯罪分子利用木马软件得手的。木马软件隐藏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如果孩子上网时不注意分辨,往往安装了木马软件自己还不知道,这时所有的账户信息就处于危险之中了,甚至孩子电脑中保存各种文件也可能被犯罪分子窃取后肆意传播。

父母要告诉孩子:第一,下载软件要去大型的软件下载网站;第二,不要随意点击非正规网站上的图片链接和悬浮窗口;第三,不要接收QQ上网友传给他的不明文件;第四,定期扫描木马;第五,当网页提示下载某个控件时要注意分辨,不是正规的大型网站坚决不要下载。

建议二:告诉孩子提防网购中的陷阱

网上购物方便快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网购的行列。当我们在进行网购时,我们的银行卡信息也随时处于风险中。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假的购物网站套取客户的银行卡信息,随后窃取客户的财产。

正规的大型网络购物平台有:淘宝、当当、卓越、易趣、百度有啊、腾讯拍拍。父母要提醒孩子在进行网购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要在不知名的购物网站上购物;第二,不要相信对方传过来的购物网站或银行的网址链接;第三,一定要使用网站的支付担保,不要直接给对方汇款;第四,绝对要在收到货物验看无误后再确认付款。

建议三:提醒孩子注意网游骗局

网游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虚拟世界,很多孩子爱玩网游。在游戏世界中,拥有一套顶级装备是是一件很令人羡慕的事,于是有犯罪分子针对孩子的这种心理实施诈骗。

14岁的小军酷爱网络游戏,一次在游戏中收到另一个玩家的信息,说是出售一套极品装备。当时朱军正需要这样一套装备,于是与对方详谈,对方开价600元。谈妥后朱军给对方汇款,可是对方却并未给他装备,而是消失了。

当小军在游戏世界中搜索这个玩家时,才发现他的账号已经删除。后来在论坛上,朱军发现被骗的居然有十几人。

不只是网游中的装备可以成为骗子诈骗的诱饵,游戏币也是如此。网游世界中骗子很多,父母要让孩子注意不要相信在网络游戏中认识的人,尤其注意不要汇款,不要见面。其实,解决网游被骗的最根本的办法是,彻底不让孩子接触网游。一旦接触,有百害而难有一利。

建议四:让孩子小心网络充值诈骗

“QQ币直冲半价优惠”、“手机充值,十分钟到账”……淘宝网上类似的卖家很多。大部分卖家都是正当经营,但是其中有一些人确是利用此经营项目专业诈骗,花样很多,父母要提醒孩子注意。

16岁的冯云手机欠费了,她在淘宝网上看到过类似的充值项目,于是找了个价钱比较便宜的卖家开始联系。对方在冯云将钱支付到淘宝后,给冯云传了一张“天空充值中心”的充值成功的截图,要冯云确认付款。冯云试着拨打了自己的手机,还是在欠费状态,于是询问对方。对方解释说需要等一段时间才会显示,然后不断地以各种理由催冯云付款。

最后冯云经不住对方的劝说付款了,可是手机到第二天还是欠费状态。她发觉受骗,打算投诉店主,却发现那个店已经被淘宝查封了,但是被骗的钱却无法追回。

除了手机充值,QQ的红、绿、黄钻的充值,可钻的漏洞也极多。曾经有网友看到自己的红钻已经点亮后付款,结果只有3天,红钻又不能用了。预防类似诈骗,父母最好让孩子通过官方渠道充值,比如银行的网银。如果需要用到淘宝,要告诉孩子不要贪便宜,选择信誉高,价钱适中的卖家,以减少被骗的风险。

建议五:告诉孩子不要在网上填写手机号码

一些网站利用黄色信息为诱饵,让网友填写手机号码注册会员。而当网友填写了自己的手机号后,就会被扣费;当网友按网站上公布的流程退订该业务时,其实是又加订了一项业务,再次被扣费。父母要让孩子远离黄色网站,同时告诉孩子无论在任何网站都不要轻易填写自己的手机号码,以免遭受经济损失。

金玉良言

网络环境相当复杂,很多时候真伪难辨。父母要提醒孩子在上网时注意提防:只上门户网站,网购时使用支付平台,坚持货到付款的原则,使用官方渠道充值,不要相信中奖信息,不要相信别人给的银行网址链接,不要点击邮件中的陌生网址,不要接网友发过来的文件,不要浏览黄色网站以免被植入木马。

15. 网络黄毒:让孩子远离堕落的“毒瘤”

网络黄毒是一种精神鸦片,它带给孩子的精神冲击是巨大的。有人认为现在孩子的精神状态一代不如一代,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的原因是社会精神生活被污染。黄毒的作用也类似于鸦片,它会毁掉一个人的灵魂,使人道德沦丧、精神堕落。而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为了保护这些祖国的花朵,一定要让孩子远离堕落的“毒瘤”。

某市法院刚刚审结了一例未成年网络传播淫秽物品的案件。一位年仅15岁名叫安远的孩子,因为觉得“好玩”而染上网络黄毒。并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转载了50多个色情图片、帖子和视频,其点击率高达5万多次。

安远的父亲是包工头,常年在外跑工程,母亲对安远的要求也只是“按时上学,别闯祸就好”。疏于管教的安远经常逃课去网吧,有一天他在聊天时,从QQ的对话框里弹出一个网址,出于好奇他点开了,发现是个色情网站。

安远对此很好奇,并在网站上注册了网名。为了能看到更多色情图片,他还申请成为了这个网站某个版块的版主。成为版主后,安远经常从其他网站搜索新内容粘贴到自己的版块上。几个月之内,他所管理的板块上就有了大量淫秽图片、文字和视频,并赚得极高的点击率,其中某视频的点击率竟然高达1万次。

随着网络扫黄行动的开展,安远被抓获,并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散布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毒害了孩子的身心。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未成年网民的增加,如何才能让孩子健康上网,让他们拥有一个干净的网络空间,成为每一位父母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