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中国篇)
1538400000004

第4章 蔡元培之母周氏:慈母的教育(2)

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过:“好奇心是孩子智慧的嫩芽,提问则是孩子求知欲发达的标志。”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往往会提一些在成人看来十分幼稚可笑的问题,如:太阳为什么会发光?花为什么是红色的?这些看似平常不过的问题,却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是求知欲望的具体表现。

疑问就是孩子求知的动力,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先不要忙着给他正确的答案,而是引导他在疑问中探求事情的真相,借此来启发孩子的探求欲望。长此以往,孩子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将会得到加强。

而当孩子从疑问的解答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时,他也就体会到了获取知识的充实感。慢慢地,孩子会渐渐形成自觉的意识,去主动地学习。随之而来,当孩子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他也会慢慢建立起自信心,这将促使他对自己的学习更有兴趣,从而投入更大的精力在学业上,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如此周而复始,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教子点睛:

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路上,不但要培养他优良的做人品质,也要培养孩子敏而好学的习惯。父母的任务在于帮助孩子学习,而不是替代孩子找出答案。父母要做孩子的伙伴,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其交流、学习。父母必须先唤起孩子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产生持久的学习活动。引导孩子摸索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孩子的一生受益匪浅。

给孩子温暖的爱

有一种爱必须细说,它细腻又温和,总在不经意间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它很温暖又很踏实,它只有付出从来没有要求回报。

有人说这种爱像水,是那么的平和但又是那么的不可或缺;有人说这种爱像温暖的炉火,在最寒冷的日子,想起它就不再害怕冰冻;还有人说这种爱是个甜蜜的债,努力偿还却怎么也还不完……这种爱就是母爱。

蔡元培的母亲知道他父亲的过早过世,给他的心灵留下了伤害,更需要母亲的呵护,因此她跟孩子说话总是和风细雨,从来没有打骂过孩子。如果孩子犯错了,她也只是说明理由,让他们自觉改正。

蔡元培幼年丧父,是母亲用她的爱,抚慰了他受伤的心灵,让他感受到爱的温暖。幼年丧父是一个孩子生活中的大不幸,而拥有一位慈爱的母亲则上苍对他最好的补偿。蔡母用她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生活是艰辛的,她为孩子们构筑起温暖的家。在母亲爱的包围下,没有人觉得苦。

有一次,当蔡元培在灯下构思苦吟时,母亲觉得夜太深了,心疼儿子太疲倦了,以致思路不通,教他干脆睡觉去,明儿一早再叫他早起续作。

黎明即起的蔡元培,竟能一挥而就。而且终身认为熬夜不如早起,这种好习惯是被母亲养成的。

孩子就像是一棵幼苗,他需要母爱的滋润和关怀。当孩子呱呱坠地的时候,人世间的各种情感也悄悄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成长。当他看到母亲的微笑,感受到轻柔的爱抚,他便体会到人间最真挚的爱,也就学会了人世间的关爱。

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如果暴力可以征服一个人的身体,那么爱,则可以征服一个人的心灵。当父母把爱注入孩子幼小的心灵时,这份爱将伴随孩子一起成长。他的眼睛里,他的生命中,从此就会看到更多美丽温馨的风景。

可是,仅仅让孩子感受到爱是不够的,更要让他懂得珍惜别人的爱,付出自己的爱。让他知道周围的人需要他们的爱与关怀,这不仅可以帮助别人,更会使孩子自己感到快乐。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善良的母亲,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见到了上帝,上帝想要满足这位母亲一个愿望。母亲告诉上帝,她希望全世界的人都来爱自己的孩子。

她的愿望在上帝的帮助下实现了,这个集万千爱意于一身的孩子,在所有人的关爱中慢慢成长起来。然而,这样做的后果,却是他的母亲不希望看到的。她的孩子由于不懂得付出而变得骄横跋扈、目中无人。这个孩子发现,即使他再坏,依旧有人来爱他,这些爱在他的心中已经轻如鸿毛。

母亲非常伤心,她请求上帝再给她一次机会,她想重新许下她的愿望,上帝同意了。这一次,她希望她的孩子去爱每一个人。她的愿望实现了,桀骜不驯的孩子从此像变了一个人,他的爱心关怀着每一个人。他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人,倾听他们的话语,安慰他们的心灵。

慢慢地,母亲发现,孩子这样做,并没有失去所有人的爱。不同的是,孩子学会了珍惜和回报每一份爱,他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其实,如果父母愿意,孩子也可以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也可以拥有全世界的爱。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爱;其次,要让孩子明白,一个懂得爱人的人,才会拥有所有的爱。这是为人父母者给予孩子一生最大的礼物,孩子懂得这些,就会一生被爱与关怀所温暖、包围。

孟子曾经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所以,如果想让孩子赢得更多的爱,就请帮助他先伸出自己的手吧,这样做会让他赢得更多的爱与关注。渐渐地,孩子也会发现,主动去爱别人,每一次经历都会变成人生中宝贵的财富。这种财富,让他们既可以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又可在逆境中扬帆远航。

教子点睛:

当父母温暖的手掌牵起孩子稚嫩的小手,他就学会了关爱他人;而当尖刻的责骂传进他的耳中,他也学会了暴力与憎恨。付出和回报向来都是平等的,父母给予的一切,孩子都会无声地接受,也会影响到他的一生。

寓教于无形中

榜样的力量是最好的老师,蔡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蔡元培要勤俭、自强。蔡元培从母亲那里明白如何做人,如何学习。那么,如果父母表现出豁达、坚强的一面,孩子又怎么会变得狭隘、自私呢?

蔡元培能够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一定程度上与蔡母的以身作则分不开,她用自己善良、勤劳和坚韧的实际行动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据说,当蔡母病重的时候,蔡元培和弟弟竟然效仿割肉救母的故事,割肉为母亲做药。这多么的感人。可是,如果没有蔡母的言传身教,就不能相信蔡元培会想到这样做。可见,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教育总在无形中就会完成。

身教重于言教,作为父母首先要注重自身的形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通过观察发现,孩子的许多习惯都是父母习惯的翻版。

所以,家庭教育应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孩子对于父母的模仿都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如果我们是一个不合格的父母,那么,不仅自己会深受其害,对孩子的品格影响也会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是位导演,他非常孝顺。他曾说:“人生最幸福,是活到六十多岁回到家可以喊一声娘;是下了班以后,看着母亲熟睡的脸庞。”

由于工作关系,他常年在外奔波。可是,每当他回到家,就会亲自帮母亲泡热水脚。泡好以后,又戴着老花眼镜帮他的母亲仔细的剪脚指甲,他觉得那是他人生的幸福和享受。

有一次,他的儿子接受访问。当孩子说到,在他很小的时候,亲眼看着他父亲仔仔细细帮他奶奶泡脚,又帮他奶奶剪脚指甲,他说他内心的感动不是用言语可以形容的。

他说那句“不是言语可以形容的”时,顿了一下,他想要表达这种情感。后来,他觉得自己的感受真的不是言语可以形容。父亲的孝心,已经在孩子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父亲的这个榜样直接深植在孩子的心中,这也是永远不能磨灭的。

后来,这个孩子慢慢长大,帮奶奶剪脚指甲的工作自然而然他就给包下来了。这样的孩子,无论在怎样的境况下,都不会忘记父亲对奶奶的这份孝心;而对于他自己来说,也一定会成为一个孝顺的人。

父母应该是孩子的榜样,承担着教育子女的重担。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甚至言行不一,一边要求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关心他人,自己却夫妻反目,婆媳相嫌;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懒懒散散,不思进取……

试想,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爱和责任感的家庭,他就很可能会成长为一个健康乐观、有所作为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愚昧无知、自私自利的家庭,日后他就可能成为一个粗鲁的、甚至危害社会的人。

所以,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道德修养。才能有资格做一名称职的母亲、父亲,孩子才能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慢慢成才。

教子点睛:

孩子是父母的监督者,孩子明亮的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父母在日常中怎样做,孩子就会一一表演给父母看。不要等孩子出现问题,才去关注他的成长。父母给了孩子生命,还需要用正确的言行,去为他的生命负责。从这个观点来说,提倡教育应该从父母亲抓起,父母责无旁贷要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