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柏杨大师开释人生
162400000093

第93章 以和为贵,走出致命的“囚徒困境”

第十二章第4节以和为贵,走出致命的“囚徒困境”

人人都知团结好,人人都知团结妙,可是却偏偏不能团结,非聪明不够,而是团结不易。团结有团结之道,必须同时站在合情合理的平等基础上,你让一寸,我让一尺,或我让一寸,你让一尺……团结是平等的,并肩携手,应彼此尊重,必须先承认对方存在,而且跟自己一样地光荣存在。而我们目前正缺少这种文化,稍有权势,便只有我、没有你!因之把让步视为懦弱,把谈判视为说服,把忍耐视为畏惧,把坚持视为冥顽不灵……圣人曰:“知而不行,不为真知。”仅知合作的重要,而不能在行为上合作,就不算真知。仅了解团结就是力量,而不能在行为上团结,就不算真了解。

每到秋天来临大雁南飞的时候,整齐的雁群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这是它们在长期适应中所形成的最省力的团队飞翔方式。

雁群以一字形或人字形列阵飞翔时,后一只大雁的一翼,能够借助前一只大雁鼓翼时产生的空气动力,使飞行省力。当飞行一段距离后,左右交换位置是为了使另一侧的羽翼也能借助空气动力缓解疲劳。

没有一只鸟能飞得太久,如果它只用自己的翅膀飞翔。分享共同目标和集体感的雁群可以更快、更轻易地到达它们想去的地方,凭借着彼此的冲劲、助力而向前飞行,同时继续“鼓舞”尾随的同伴。这样,雁群飞翔比孤雁单飞增加了70%的飞行距离。而当一只孤雁即将脱离队伍时,它马上就会感到有股动力阻止它离开,借着前一只伙伴的“支持力”,它很快就能回到队伍中。

正是由于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协作,雁群才能够越过万水千山,最终回到它们的栖息地。像大雁一样,人同样是群体的动物,离开了群体,人也就难以生存。而团结合作只能从群体中才能获得。

对于团结与合作,柏杨先生认为:“人人都知团结好,人人都知团结妙,可是却偏偏不能团结,非聪明不够,而是团结不易。团结有团结之道,必须同时站在合情合理的平等基础上,你让一寸,我让一尺,或我让一寸,你让一尺……团结是平等的,并肩携手,应彼此尊重,必须先承认对方存在,而且跟自己一样地光荣存在。而我们目前正缺少这种文化,稍有权势,便只有我、没有你!因之把让步视为懦弱,把谈判视为说服,把忍耐视为畏惧,把坚持视为冥顽不灵……圣人曰:‘知而不行,不为真知。’仅知合作的重要,而不能在行为上合作,就不算真知。仅了解团结就是力量,而不能在行为上团结,就不算真了解。”

确实,很多时候我们高声呐喊:团结就是力量,但却总是在面对事情之时,基于利益的需要而选择独干,不知不觉间就陷入了“囚徒困境”之中。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渔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要了一根渔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就连鱼带汤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渔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蔚蓝色的海洋时,他连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还有一对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渔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业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同样是一篓鱼和一根渔竿,前面的两个人饿死了,后面的两个人不仅摆脱了困境,还因为这两样东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真可谓是天差地别,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合作。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篱笆三个桩”,还是源于西方文化的“木桶定律”,无不是用最生动鲜明的方式,表达团结合作的意义。一个人在社会中不能孤立生存,只有与人合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互惠互利。

精诚合作、集思广益是人类最了不起的能耐,它不仅可以创造奇迹,开辟前所未有的新的天地,也能激发人类最大潜能,即使面对人生再大的挑战都不足惧。两根木头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个体承受力的总和。俗语所说的“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断就难”也说明了合作的力量。

身处于现实生活之中的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思考上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而是要将其切实地落实到行动之中,才能真正走出那致命的“囚徒困境”,才能在与别人共同的合作与分享中获得快乐,结出富于戏剧性的神奇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