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本书读完投资学名著
1667000000036

第36章 投资策略类名著(5)

·许可收入是现在需求最好的指示器,因为它告诉我们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有多少新的软件被售出。你要密切注意许可收入的趋势。

·上升的应收款天数预示着一家公司以扩大与客户的信用条件来完成交易,这是对未来几个季度收入的挤占,而且可能导致收入的亏空。

·如果递延收入增长减速或递延收入余额开始下降,它可能是公司业务已经开始慢下来的信号。

·变换的脚步使得软件公司的未来很难预期。因为这个原因,买入之前最好是寻找以内在价值较大折扣交易的股票。

媒体行业

·寻找能够始终如一地产生充沛现金流的公司。我们希望看到自由现金流与营业收入比率在10%左右的公司。

·挑选出那些在它们的主要市场有高市场份额的公司,垄断对利润来说是好的。许可证(尤其对广播行业)可以减少竞争,维持较高的利润率。

·寻找那些成功收购后能带来更高毛利率的公司。

·表现良好的资产负债表能够使媒体公司在不增加股东风险或不稀释股东股权的情况下,做出有选择性的收购。

·寻找那些有公正坦率的管理团队、明智的收购历史记录、使用股东资本再投资比较保守,或者通过派息和股票回购方式使用投资收益的公司。

·不要赶时髦。为一部风行一时的影片或电视节目就买入一家媒体公司的股票,很少有赚钱的。

电信业

·规则和新技术的变化使得电信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尽管电信业的某些领域比其他领域更稳定,但在投资之前,所有价值评估都要认真考虑资金安全问题。

·电信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拥有维护和升级网络的资金对于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电信业是高固定成本行业,关注毛利率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无线通话时间的价格正在直线下降,运营商将继续在价格方面竞争。

生活消费品行业

·寻找那些比竞争对手规模大且有成本优势的制造商,比如这家公司在它所属的行业里拥有占支配地位的市场份额。

·寻找那些能够不断成功地推出新产品的公司,如果这家公司能使这些创新产品的市场份额达到市场第一就更好了。

·核实一下这家公司是否在不断地做广告以支撑它的品牌。如果这家公司坚持不懈地以廉价促销产品,这可能会耗尽品牌的价值——仅仅是为了短期的收益而掏空品牌的价值。

·进入成熟期的公司能产生非常多的自由现金流,考察一下这些现金有多少是以给股东分红派息或股票回购的形式回报给投资者的。

·当生活消费品行业的股票有20%~30%的安全边际交易时,可寻找买入的机会。

HedgeHogging

《对冲基金风云录》

巴顿·比格斯BartonBiggs

名著导读

《对冲基金风云录》是投资书籍中最富有启发性的作品之一。书中的主人公是华尔街上执著专注的投资人士,他们是一群奇特、危险而迷人的家伙,在投资生存战中弱肉强食。作者讲述了一段又一段投资冒险与个人奋斗的经历,展示了投资家们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和经营手法,在他们身上,华尔街浓厚的商业文化、深邃的生存之道被演绎得出神入化。

该书的作者为巴顿·比格斯,这位与索罗斯、朱利安等齐名的华尔街传奇投资家与金融大师,以印象派的笔法描绘了一群专业投资者的生涯,展现了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投资世界带给人们的悲喜。

巴顿·比格斯在摩根斯坦利工作了30年,曾任该公司的首席战略官。在此期间,他创立了摩根斯坦利的研究部,并使之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投行研究部门。他还曾一手创办公司的投资管理业务部,并担任其主席达30年之久。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摩根斯坦利投资管理部每年赢得的新客户超过任何竞争对手。2003年6月,比格斯离开摩根斯坦利,与两位同事共同发起了Traxis合伙基金,那是2003年规模最大的新发对冲基金。如今,Traxis管理的资金超过10亿美元。

与其他的华尔街人士相比,巴顿·比格斯在描绘市场时更有品位、更清晰,也更富有见地。他的新书《对冲基金风云录》不仅为我们带来大量宝贵的投资经验,也提供了令人兴趣盎然的阅读享受。

——大卫·F.史文森,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

自从科技股泡沫的辉煌时代以来,投资已经变成了一项危险的工作。经营对冲基金更是如此。在《对冲基金风云录》中,比格斯透视了这些每天决定巨额资金投向的对冲基金人士的性格和心理。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它充满了趣闻逸事,也呈现了一个绝对内部人士的见解。建议你们在读完本书之前,先别把钱交给华尔街上的任何人。

——安迪森·维金著名金融专栏作家、评论员

理论精读

1.投资之道——投资者必不可少的修炼

比格斯认为投资者散户要在市场中获利,就一定要加强自身的投资技能与心理素质:

(1)所有的投资,心态永远比技术要重要。如果你没有准备好那焦灼的心理煎熬,那么最好尽早结束你疯狂的投资。

(2)最好是用自己的钱去投资,特别是当你逆势操作的时候,市场往往和你作对,“市场非理性的时间,往往超过你的忍耐程度”。只有自己的钱,才能彻底自己做主。而且千万不要用身家性命银子去冲入资本市场,投资最终是为了生活,不能让生活变成投资。人是英雄钱是胆,这话真的没错。就如书中一个热爱投资、热爱科技板块的青年人,离开大摩去创办自己的对冲基金,比格斯劝他多干几年积累经验、积累财富后再走,他还是坚持要走。虽然作者对他很欣赏,并作为投资人投资这个青年人开创的对冲基金,但是3年后,青年人还是无奈地关闭了基金,没赔钱,但也没赚多少,因为头几个月亏钱的经历让他蒙受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太重的精神压力让他无法正常工作。

(3)投资之道永远记得留出空余量,满打满算总有一天会让你手足无措。其实说简单点,就是风险控制、资金管理同样很重要。比格斯自己掌管的对冲基金成立初期看空石油,其实是看对了,但期间石油价格数度反弹,他们的水平真的很高,又反手做多来对冲,在石油冲高过程中出了多头仓位,剩下的空头暴露更大了,其实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了,但在客户的怀疑中(客户撤离资金逼迫你要不平仓要不扩大该头寸比例),他们也只能认亏出局,最后亏损了总盘子的2%。亏损不算多,但问题的核心是,和许多客户的融洽关系很难再回到以前。

2.对冲基金竞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对冲基金竞争的残忍性,在同行们看来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此部书第一章“投资精英的晚餐会——闯进刺猬丛”告诉我们,同行眼中的对冲基金已经到了自相残杀的地步。投资精英聚餐,可不像夜晚灯光那般温馨,天花乱坠的发言,说不定就是陷阱;晚餐也许就是鸿门宴。

为什么对冲基金会发展到自相残杀的地步呢?原因在于市场机会有限,对冲基金交易策略出现了泡沫现象。作者举例说,不久前一些股市套利型的特定对冲基金还很罕见,市场还不能有效定价,很偶然的原因使得这些基金获得很高回报,但很快大量投资资本和新基金蜂拥而至,结果是市场的定价更有效,高收益现象消失了。这种情形就像更多强壮的马在同池里喝水,所有马分到的水就少了。追着市场热点的尾巴跑必将失败,同业间自然就变成比速度的赛跑了。

尽管对冲基金不被一些同行看好,但巴顿·比格斯与许多有志者一样没有选择退却,2002年年底至2003年年初,他与两个朋友一起发起了名叫“Traxis”的对冲基金。他是这样认识对冲基金的:“那是世界上最好的游戏,我喜欢在这种游戏里竞争。”

是否是最好的游戏,仁智互见,因人而异,但说是勇者的游戏大概不会有异议。对冲基金行业间残酷竞争如两军对垒,勇者胜。巴顿·比格斯愿意做这样的勇者。事实上,所有发起对冲基金的投资经理都算得上这样的勇者。

要真正成为一名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光有“勇”是远远不够的,一些经验不够丰富、资历不够深的年轻经理人,常常是有“勇”而无谋,很快就被市场所淘汰。太多对冲基金倒闭的经验教训加深了巴顿·比格斯对对冲基金运作规律的认识。他谈到为何要选择在摩根斯坦利工作了30年之后才发起对冲基金时说,这是一个唯一没有年龄优势的行业。作销售或经纪人,年轻是优势,做对冲基金经理不是,年轻会被淘汰,上了年纪也会被淘汰,这个行业只论成败,不论资历和年龄。不过,巴顿·比格斯更倾向于认为,资历经验在对冲基金长期发展中非常重要。因为他很清楚,经历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大熊市之后,连A.W.琼斯这样的公司都不能存活下来——此前的对冲基金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经理人大多是年轻人,他们的风光已被后来的乔治·索罗斯、朱利安·罗伯特等人抢去,新一代热门人物年纪多在40岁以上。

发起对冲基金可否视为巴顿·比格斯一生的梦想?答案是肯定的。他讲述了自己的从业经历:接受父亲投资教育,当分析师,成立合伙公司,进入摩根斯坦利投资管理部,最后发起对冲基金。这个过程有一定必然性,说明一个梦想的实现是漫长而艰苦的。对于一些人离开大公司另立门户的这种现象,巴顿·比格斯如此解释:金钱只是人们离开的部分原因,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另立门户自己做主的愿望。

3.管理机制——对冲基金的运作

发起一家对冲基金和成功地经营一家对冲基金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发起一家对冲基金就像成立一家小企业那样简单,注册,找一个办公场地,招聘包括分析师、交易员在内的几个人,作公关宣传、筹募资金后就基本上大功告成了。然而成功经营一家对冲基金就不那么简单了,它有一些细节方面的要求,如发起时机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募集资金规模,又如关键期是否能顺利度过等;它还有一些根本性要求,如基金管理者是否是真正的投资人而不是商人,真正的投资人即基金经理,始终是确保基金成功经营的根本。

对于投资者来说,对冲基金是极其诱人的投资产品,它诱人的地方不外乎两方面:一方面是以专业投资人管理的对冲基金投资收益比较高。有研究表明,至2000年大牛市结束,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在这轮大牛市行情中年均上涨16%,美国股票型共同基金年均回报13.8%,一般投资者只有7%,而一些好的对冲基金回报高于共同基金,一般投资者投资对冲基金将获得专业投资人水准的收益。巴顿·比格斯在对冲基金路演时为投资者定下这样的回报目标:希望长期回报能够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而波动率可能会和标准普尔500指数不相上下。另一方面是灵活的赎回机制。投资者可以根据基金的业绩表现,及时赎回资金来回避风险。你可以在基金缩水严重的时候赎回,也可以在基金业绩大幅上涨后赎回。这种赎回机制对基金经理来说会有一定的压力——既有助于促进业绩稳定提高,也可能缩短基金的生命周期,不少对冲基金就是在投资者赎回风波中关闭的。

对冲基金收入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收取固定管理费,另一方面是从管理的资金收益中提取20%的利润,有些对冲基金经理的资金可以作为基金一部分,享受投资人的待遇。不难想象,这样的奖励机制会给对冲基金经理带来怎样的丰厚收入。

对冲基金有一项“水位线”制度,用以保障投资人的利益优先。如果哪一年对冲基金操作亏钱,不但当年没有利润分成,第二年赚钱也必须补回上年亏损后才有权提取利润。“水位线”是决定对冲基金能否分成的基本条件,执行这项制度对投资人来说才是公平的。

正如巴顿·比格斯所说,一些优秀人才纷纷发起对冲基金,钱的多少不是唯一考虑的因素,重要的是能自己做主。这涉及管理机制问题。对冲基金经理有很大的权力,可以自主决策。对于一个瞬息万变的市场来说,决策机制是否灵活是很重要的。一些好的对冲基金,其管理的资金收益高于大型投资管理公司,原因有多方面,而灵活有效的决策机制则是其中之一。与对冲基金比较,巴顿·比格斯认为大公司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制约公司发展,它的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限制公司发展,它的创新动力不足,集体决策常常导致投资失误。

大公司的弊端不仅在于机制,而且还在于它的经营管理者素质。当公司的管理者不再是创业者的时候,商人最有可能成为管理者,而商人只注重其管理资金的规模,不懂得或不想懂得如何创造出适当的环境为客户创造持续的高回报。只有真正的投资者管理的小型公司才能做到为客户着想,创造出持续的高回报。

4.投资巨星——对冲基金经理人的竞争

对冲基金的魅力或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它的机制,而在于对冲基金经理。如果单纯谈对冲基金机制特点,则这本书会索然无味,事实上,巴顿·比格斯着墨最多的还是对冲基金经理众生相,通过他们的理解感悟折射出行业特点,以及他们不同的行为方式、心理活动给基金运作带来的具体影响。

对冲基金的竞争某种程度上是基金经理人的竞争。基金经理人也称为投资人,巴顿·比格斯把投资人分为三类:少数投资巨星、一些优秀投资人和大量的“赶路者”。大量的对冲基金被淘汰,其主要原因是它们大都由大量的“赶路者”经营。只有那些投资巨星才能确保其经营的对冲基金在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投资巨星是怎样的一些人呢?

巴顿·比格斯说,投资巨星就是旧日的“马语者”。那些强健的骏马一般都比较有野性,但总还是有少数人能够安抚和制服它们,这些少数人就是“马语者”。没人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他们也从来不解释。他说,投资巨星们确实具有某种感知市场的魔力,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凭直觉做出正确的选择。巨星们用真谛和智慧滋养自己的头脑,能感知“近前”就要发生的事,这种能力也称为“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