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1680000000022

第22章 柳宗元(7)

文章开篇便交代送行之人、送行之地,以及送行的方式。载、崇、追、送、饮、食六个动词,表现作者一系列的行动,显出送行的郑重、主客之间深厚的情谊和浓重的惜别之情。特别是“追”字,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得知朋友将行的消息、急切赶路以求一见的心情。

其后提出“官为民役”的政治主张,批判怠事之吏,挞伐盗民之吏。直抒己见是分层表述:先提出“官为民役”的观点,再说“怠民”之吏,暗寓批判意味;最后揭出“盗民”之吏的腐败现象。为了加强正面立意,作者巧用譬喻,使得论证更加充分有力。最后以诘问语从反面逆承上文,得出“势不同也”的结论。段末两句,连用胜过直陈效果的反诘、咏叹笔调,完成立论任务,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在封建社会,百姓是“子民”,官吏是“父母”;而柳宗元却认为百姓是“主”,官吏是“仆”,官吏是百姓出钱雇用的,应该公平地为百姓办事。可惜他的这种政治愿望,封建时代根本无法实现。但他身处于被贬谪的逆境之中,仍能坚守进步信念,旗帜鲜明地站在同情人民疾苦的正义立场上,这种勇气实在难能可贵,令人叹服!

后人评论

章士钊《柳文指要》:“子厚《送薛荐义序》,乃《封建论》之铁板注脚也。两文相辅而行,如鸟双翼,洞悉其义,得于子厚所构政治系统之全部面貌,一览无余。”

愚溪诗序

灌水之阳①,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②。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③,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④,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⑤。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⑥,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⑦“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⑧“终日不违如愚”,睿⑨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余遭有道⑩,而违于理,悖{11}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12}万类,清莹透澈,锵鸣金石{13},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14}万物,牢笼{15}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16},混希夷{17},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注】

①灌水:湘江支流,在今广西东北部,称灌江。阳:水的北面。②潇水:在今湖南省道县北,因源出潇山,故称潇水。③愚公谷:在今山东省淄博市北。④龂(yín银)龂然:争辩的样子。⑤乐:喜爱,爱好。⑥坻(chí池):水中的高地或小洲。⑦宁武子:春秋时卫国大夫宁俞,“武”是谥号。⑧颜子:颜回,字子洲,孔子学生。⑨睿(ruì瑞):通达,明智。⑩有道:指政治清明的时代。{11}悖(bèi贝):违背,逆而不顺。{12}鉴:照。{13}锵(qiāng枪)鸣金石:水声像金石一样铿锵作响。锵,金石撞击声。金石,用金属、石头制成的钟、磬一类乐器。{14}漱涤:洗涤。{15}牢笼:包罗,概括。{16}鸿蒙:指宇宙未形成之前的一种混沌状态,也指自然界之气。{17}希夷:指虚寂飘渺、无色的状态。

本篇作于唐宪宗元和五(810)年,此时柳宗元被贬永州,只能与山水为伍,从山水中寻求慰藉,一切凄凉之感、愤激之情,也只能向山水发泄。因此,这时他笔下的山水,都饱含着其深沉的酸甜苦辣。

作者紧扣一个“愚”字展开文章。文首说愚溪周围有山丘、有流水、有泉、有沟,可谓“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何“愚”之有?于是,一句“以予故,咸以愚辱焉”解开谜底——点明了这里的山水本来并不“愚”,只是“以予故”,才蒙受了“愚”的冤屈。

从这里开始,作者把“愚溪”的命名与自己联系起来:“予家是溪”,而又“以愚触罪”。所以,溪水虽然景色秀美,但地处荒远,于世无用,同样也很“愚”。还引《论语》中宁武子“智者为愚”、颜子“睿而为愚”来衬托我的“愚”,最后又归结溪水的命名上。正话反说,词兼褒贬,自有一番深意。

对于愚溪来说,欣赏其美景的只有痛苦的柳宗元;而对于柳宗元,同情他的也只有这落寞的愚溪。可以说,既嘲尽愚溪,又自嘲不已;以至于到文末,已将溪之愚、己之愚写作一团,达到了“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的形神俱忘的化境。柳宗元慨叹这样美好的风景被遗弃在僻远的荒野中无人赏识,受人轻蔑,正是借此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遭打击的不平之鸣。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遭遇和所描写的自然景物交融在一起,表现了他对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的批判,以及自己被统治者排挤、抱负不能施展的愤激之情。

柳宗元在《愚溪诗序》说:“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诗刻何处,已无迹可考。愚丘、愚泉、愚沟等由于时代的变迁,也多不可复识,但愚溪风光,仍为游人向往,“愚溪眺雪”更是“永州八景”之一。

后人评论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通篇就一愚字点次成,借愚自写照,愚溪之风景宛然,自己之行事亦宛然。前后关合照应,异趣沓然,描写最为出色。”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①,则必辇②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③,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④;有泉焉,伏于土涂⑤,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⑥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⑦,既焚既酾⑧,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馀。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⑨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⑩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屋漏{11},以为二千石楷法{12}。

【注】

①穹谷:深谷。嵁(kān堪)岩:峭壁。②辇(niǎn免):人拉的车,此处作动词。③九疑:山名。度(duó夺)土:测量土地。④奥草:积草。⑤涂:道路。⑥芟(shān删):除草,割除。⑦浏如:水流清澈的样子。⑧酾(shī诗):疏导。⑨庑:堂下周围的走廊。⑩蠲(juān捐):免除。{11}屋漏:室内西北角地方。{12}二千石:指刺史,因汉代郡守的俸禄为二千石。楷法:表率。

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写了不少歌颂清官廉吏,反映百姓疾苦的诗文。韦使君名宙,永州刺史。他为官比较清廉,能关心民众疾苦,顺应民情,颇受百姓爱戴,故被尊之为“使君”。《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写于元和七年(812),是一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佳作,令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同时饱含着作者以民为本、以国为忧的思想情感,给读者以深沉思考和审美愉悦。

文章开头气势不凡,有悬岩万仞之陡峻。寥寥六十几个字,包含三层意思,转而又转,折而复折,妙不胜言。先说“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的万般艰苦,虽“疲极人力”亦不可得也;次写倘能因势赋形,“求天作地生之状”,最后在这山重水复之时,暗点贤使君一座新堂奇迹般地突现于斯,终于柳暗花明。

文中用“见公之作,只公之志”表达自己对韦使君的赞扬和期望。韦公能因循自然的地势取景,让人想到他要依顺当地的风俗来建立教化;韦公能除恶而取美,让人希望韦公能在今后的治理中除暴安良;韦公能蠲浊而流清,让人有废贪立廉的联想;韦公能居高望远,让人盼望他有安抚众生的心愿!

统揽全篇,柳宗元借宾客的赞贺自吐胸中丘壑,寄“福我寿民”之夙愿;假新堂之造作规讽当朝官吏,蕴家国倾颓之深忧,从而进一步阐明他“官为民役”的政治主张。

后人评论

章士钊《柳文指要》卷二:“子厚以善记山水知名,凡山水不经子厚渲染则已,一著笔,无不工。欧阳永叔素不喜柳文,独至此记,辄美其出语崔嵬。”

永州铁炉步志

江之浒,凡舟可縻①而上下者曰步②。永州北郭,有步曰铁炉步。余乘舟来,居九年,往来求其所以为铁炉者无有。问之人,曰:“盖尝有锻者居,其人去而炉毁者不知年矣,独有其号冒而存③。”

余曰:“嘻,世固有事去名存而冒焉若是耶?”步之人曰:“子何独怪是?今世有负其姓而立于天下者,曰:‘吾门大,他不我敌也。’问其位与德,曰:‘久矣其先也。’然而彼犹曰‘我大’,世亦曰‘某氏大’。其冒于号有以异于兹步者乎?向使有闻兹步之号,而不足釜、锜、钱、镈、刀、者④,怀价而来,能有得其欲乎?则求位与德于彼,其不可得亦犹是也。位存焉而德无有,犹不足大其门,然世且乐为之下。子胡不怪彼而独怪于是?大者桀冒禹⑤,纣冒汤⑥,幽、厉冒文、武⑦,以傲天下。由不推知其本而姑大其故号,以至于败,为世笑僇⑧,斯可以甚惧。若求兹步之实,而不得釜、锜、钱、镈、刀、者,则去而之他,又何害乎?子之惊于是,末矣。”

余以为古有太史⑨,观民风,采民言,若是者,则有得矣。嘉其言可采,书以为志。

【注】

①縻:拴系。②步:同“埠”,南方多称码头为步。③冒而存:冒充的名号,名不副实地保留了下来。冒,冒充。指徒有其名。④釜、锜(qí奇):都是铁锅,两耳的为釜,三足的为锜。钱、镈(bó博):都是古代的农具,钱类似铲,镈类似锄。:斧头。⑤大者:最突出的造假者。桀,夏代的暴君。禹即夏禹,夏代第一个君主。⑥纣:即商纣,商代最末一个君主。汤:即商汤,商代第一个君主。⑦幽:即周幽王。厉:即周厉王。文:即周文王。武:即周武王。⑧僇(1ù路):侮辱。⑨太史:古代记载史事、编写史书的官。相传周代史官兼采民间诗歌,观察民间风俗,以知政之得失。

本文作于元和八年(813),从文中“余乘舟来,居九年”可知。铁炉步,是当时永州城北潇水河畔一个船只靠岸的码头,因曾有铁匠在此打造铁器而得名。

柳宗元来永州时,铁匠已“人去炉毁”不知多少年,但铁炉步之名未改。再加上在社会上还存在着门阀世族的残余影响,还有人倚仗祖宗的地位权势妄自尊大,作威作福,柳宗元便以名不副实的铁炉步为引子,借题发挥,对那些无德无位而妄自尊大的世族豪门势力,并对君主的世袭权提出质疑。

本文虽然短小,而结构明晰,层次井然。启端一段交代“步”与“铁炉步”命名的来由,点清“独有其号冒而存”的事实,为下文发议论张本。而后紧扣题目大发议论,由“步之人”的一番诉说炉毁人去而号冒独存的话,转而发出一段讽刺世族门阀残余势力的议论,仍借“步之人”之口说出。最后结论说,“求位与德于彼,其不可得亦犹是也”。推断精确,论说时时与铁炉步紧相联系,处处扣合题目。

尾段,感叹古有太史采民风之举,惜今已不传。假借“永州铁炉步”作志,无情地揭露并辛辣讽刺那些“不推知其本而姑大其故号”的人,从而有力地抨击门阀世族残余势力和世族特权思想。

后人评论

陈祥耀《唐宋八大家文说·柳宗元文说》:“《永州铁炉步志》,谓步无冶铁者,将以空名误人,然世之冒高门大族以欺人者,其害更大。”

游黄溪①记

北之晋,西适豳②,东极吴③,南至楚、越之交④,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⑤,西至于湘之源,南至于泷泉⑥,东至于黄溪、东屯,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⑦,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⑧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⑨若剖大瓮⑩,侧立千尺{11}。溪水积焉,黛蓄膏渟{12}。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13},临峻流{14},若颏颔龂{15}。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16},方东向立。

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又南一里,至大冥{17}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

传者曰:“黄神王姓,莽之世也{18}。莽既死,神更号黄氏,逃来,择其深峭者潜焉{19}。”始,莽尝曰:“余黄、虞之后也。”故号其女曰“黄皇室主”。黄与王声相迩{20}而又有本,其所以传言者益验。神既居是,民咸安焉,以为有道{21},死乃俎豆{22}之,为立祠。后稍徙近乎民,今祠在山阴溪水上。

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既归为记,以启{23}后之好游者。

【注】

①黄溪:在湖南零陵地区,源出宁远北阳明山,西经零陵,北合白江水,入湘江;唐代属永州。②豳(bīn宾):古国名,唐邠州,今陕西、甘肃地区,位于永州西北。③吴:古国名,今江苏省境,位于永州东北。④楚:古国名,今两湖地区。越:古国名,今浙东、福建一带。⑤浯溪:源出湖南祁阳西南松山,东北向流入湘江。⑥泷(shuāng双)泉:未详,当在永州。⑦墙立:像墙壁似的矗立。⑧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⑨其略:指初潭的大概轮廓。⑩剖大瓮:剖开了的大陶罐。{11}侧立:倾斜地放着。千尺:潭在山上,喻其高。{12}黛: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颜料。膏:油脂。渟:水停止不流。这句形容溪水积在潭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13}石皆巍然:指溪流两边的山石都又高又大。{14}峻流:从高而下的急流,即谓黄溪。{15}颏:下巴尖。颔(hàn汉):下巴。龂(yín银):牙根。:牙床。{16}鹄(hú胡):天鹅。{17}大冥:海一般大。“冥”,同“溟”,海。{18}莽:王莽,字巨君,汉元帝妻王皇后的侄子,平帝时擅政篡汉,改国号“新”,世称“新莽”。世:后嗣。{19}深峭者:深山险崖的地方。潜:潜居藏身。{20}声相迩:谓语音相近。{21}有道:谓黄神给黄溪居民以太平。{22}俎豆: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案盏,此用作动词,祭祀。这句是说,黄神死后,黄溪居民就祭祀他。{23}启:引导。

本篇游记中作于元和八年(813),是柳宗元最为侧重记述游赏山水景致的作品。当时作者贬永州已八个年头,抑郁激愤较减,思想深刻,而趋于通达。他虽然壮心不泯,但对再获任用不抱厚望,以为“自度罪大”,于是心情显得平和。所以这篇《黄溪游记》所表现的作者形象是探幽赏奇,欣然自适,似无发挥,而兴会心得,怡然自乐。

文章开头便出奇,不无夸张,发人兴趣,说天下山水“永最善”,永州山水“黄溪最善”。以比较的手法将永州和黄溪的美景置于全国和全州范围内,强调天下山水以永州最佳,永州山水以黄溪最佳,从而突出黄溪胜景的地位和价值,表明《游黄溪记》的不可或缺。

接着,作者把读者带到黄溪的东屯村,先在黄神祠欣赏黄溪山水全貌,再沿溪上山,一路指点领略奇丽景物,来到黄神当年隐身处。最后,作者理所当然地介绍了黄神来历和所受敬遇。这样的写法,确乎像“以启后之好游者”,似作导游。但稍加咀嚼,却有意味。这段概括表述态度明朗,线索清楚,语词平实,评价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