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1681800000043

第43章 宋词(3)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用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2),小乔初嫁了(3),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注释】

(1)周郎:即周瑜。赤壁:赤壁之说不一,实际上三国时期周瑜击败曹操大军的赤壁是在湖北薄圻县西北、长江南岸。(2)公瑾:周瑜的字。(3)小乔:周瑜的妻子。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四十七岁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通过对赤壁雄奇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词人对三国的周瑜谈笑破敌的英雄业绩的向往,抒发了词人凭吊古迹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

上片写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一开始,以一泻千里、日夜东流的长江着笔,给人以突兀峥嵘、震惊耳目的感觉。“大江东去”四字,概括出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向东流去的特点。“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随着时光的流逝,千古以来的“风流人物”和他们的英雄业绩已成历史陈迹;这如同长江的浪花一样,带着他那美好的形象和青春的生命直奔大海,再不回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故垒”二字,写出了古代战场的遗址如在目前。“西边”一词,点明方位,有亲临其境的真实感。“人道是”三字,借人们的传说加以证实,深化“怀古”的感情色彩,使人倍感真切。“三国周郎赤壁”,由时代、人物、地点三个不同性质的名词,组成一幅历史风云的画卷,将“赤壁之战”的图景呈现于读者的面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第一句写石,将陡峭峥嵘的石壁直插云天的险峻,形象贴切地描绘了出来。第二句写涛,不但写出了波涛粗野凶暴的性格,而且还描述了急流澎湃的气势,同时仿佛可以听到狂涛拍岸的吼声,看到它不可阻挡的威力。第三句写“拍岸”后的“惊涛”所出现的浪花飞溅的奇丽景象。这三句写景,真是字字珠玑,历历在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是上、下片转折的枢纽。“江山如画”,是对上面所描写的雄伟江山的总括评价。“一时多少豪杰”,虽赞颂周郎,但包括讴歌历代的无数英雄在内。诗人在这里,把“如画”的江山和众多的“豪杰”联缀交织成词,创造出一种高尚隽美的意境,使人肃然起敬,并为之向往、倾倒。

下片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三句描写周瑜风华正茂的形象。“小乔初嫁了”,这句写入词中非等闲笔墨。这里写“初嫁”,不是诗人的一时疏忽,而是着意渲染词的浪漫气氛,这对塑造“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起着稍加点染、全篇生色的艺术效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表明他一代儒将的风度,这样就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谈笑间”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纸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在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樯橹”,指曹操的军队,含有贬义。“灰飞烟灭”,火烧赤壁的情景和曹军覆灭的惨象逼真地再现出来了,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心神仿佛游到三国时代周瑜立功的地方,应笑我自己多愁善感,早已生出白发来了。这三句是诗人的感慨。上面怀古,这里抒情,这个情是由怀古而派生出来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消极感伤的情调,产生着极不健康的影响,读时值得注意。同时也应该看到:以酒祭奠江月,这是诗人一种无可奈何的精神苦闷的反映,是有志为国而不能施展抱负的情绪的流露,这当然是封建统治者迫使他以这样的方式来安慰自己被折磨、被损害的心灵的结果。无疑地,多少隐含着对现实的不满。“江月”既照应首句,又点明时间,增强了词的优美抒情气氛,使词的情调刚柔相济、浓淡有度。

词中所描绘的“乱石”、“惊涛”的赤壁景色,“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相映生辉,各臻其妙,为历代读者所传诵。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 张先

作者简介

张先(公元990—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天圣八年进士,词与柳永齐名。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有《张子野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水调数声持酒听(1),午醉醒来愁未醒(2)。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3),往事后期空记省(4)。

沙上并禽池上暝(5),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6)。

【注释】

(1)水调:曲调名。(2)愁未醒:愁未消。(3)流景:像水一样逝去的年华。(4)后期:以后的事情。记省:记得,这里指对将来的预测。(5)并禽:成双成对的鸟儿,多指鸳鸯。暝:天晚。(6)落红:指被风雨打落的花朵。

【赏析】

这首《天仙子》不但是张先的代表作,而且还是北宋词坛的惊世名篇。

上阕起首三句写作者本想借听歌饮酒来解愁,但他在家里饮着酒听了几句曲子之后,不仅没有消愁,反而心里更烦了。于是在吃了几杯闷酒之后便昏昏睡去。一觉醒来,日已过午,醉意虽消,愁却未曾稍减。这就逼出下一句“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慨叹来。应当指出的是,此句中的前后两个“春”字,有不尽相同的含义。上一个“春”指季节,指大好春光;而下面的“春去”,不仅指年华的易逝,还蕴涵着对青春时期风流韵事的追忆和惋惜。这就与下文“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紧密联系起来。

四、五两句反用杜牧诗句:“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以“晚”易“晓”,主要在于写实。小杜是写女子晨起梳妆,感叹年华易逝,用“晓”字;而此词作者则于午醉之后,又倦卧半晌,此时已近黄昏,总躺在那儿仍不能消愁解忧,便起来“临晚镜”了。这个“晚”既是天晚之晚,当然也隐指晚年之晚,此处仅用一个“晚”字,就把“晚年”的一层意思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出来了。

上阕歇拍中的“后期”有本作“悠悠”。从词意看,“悠悠”空灵而“后期”质实,前者自有其传神入化之处。但“后期”二字虽嫌朴拙,却与上文“愁”、“伤”等词绾合得更紧密些。“后期”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事情已成往事,故着一“空”字。另一层意思则是指失去了机会或错过了机缘。甜蜜的往事在多年以后会引起人无限怅惘之情,而哀怨的往事则使人一想起来就加重思想负担。这件“往事”,由于自己错过机缘,把一个预先定妥的期约给耽误了。这使自己追悔莫及,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往事的印象并未因之淡忘,只能向自己的“记省”中去寻求。但寻求到了,却并不能得到安慰,反而更增添了烦恼。于是他连把酒听歌也不能消愁,即使府中有盛大的宴会也不想去参加了。这样的结尾把一腔自怨自艾、自甘孤寂的心情写得格外惆怅动人,表面上却又含而不露。词之上阕所写,是作者的思想活动,是静态,颇具平淡之趣。

下阕从动态方面写词人即景生情,极富空灵之美。作者未去参加府会,便在暮色降临时到小园中散步,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在心头的愁闷。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并眠在池边的小洲上,夜幕逐渐笼罩了大地。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不料云满夜空,并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恰在这时,起风了,刹那间云开月出,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此句成了传诵千古的名句,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评曰:“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句权威性的评语主要是论其遣词造句之功力,其实这句妙处不仅在于修词炼句的功夫,主要还在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居然在一天将尽时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曲传达出来,让读者从而也分享到一点欣悦和无限美感。

结尾数句,作者先写“重重帘幕密遮灯”而后写“风不定”,并非迁就词谱的规定,这只是说明作者体验事物十分细致,外面有风而帘幕不放,灯自然会被吹灭,所以作者进了屋子就赶快拉上帘幕,严密地遮住灯焰。但风更大了,纵使帘幕密遮而灯焰仍在摇摆,这个“不定”是包括灯焰“不定”的情景在内的。“人初静”一句,是说由于夜深人静,愈显得春夜的风势迅猛;联系到题目的“不赴府会”,作者这里的“人静”很可能是指府中的歌舞场面这时也该散了吧;再结合末句,又见出作者惜春、忆往、怀人的一片深情。好景不长,刚才还在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红,经过这场无情的春风,恐怕要片片飞落在园中的小路上了。结句内涵颇丰,既有伤春之逝的惆怅,自嗟迟暮的愁绪,又有赏春自得的窃喜。

全词将作者慨叹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工于锻炼字句,体现了张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千秋岁(数声鶗鴂) / 张先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1),无人尽日飞花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注释】

(1)永丰:唐代长安有永丰坊。(2)幺弦:琵琶第四弦,因其最细,故称幺弦。

【赏析】

这首《千秋岁》传达的是悲欢离合之情,声调激越,曲折幽怨。

上片完全运用描写景物来烘托、暗示美好爱情横遭阻抑的沉痛之情。起句把鸣声悲切的鶗鴂提出来,诏告美好的春光又过去了。源出《离骚》“恐鶗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从“又”字看,他们相爱已经不止一年了,可是由于遭到阻力,这伤情却和春天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惜春之情油然而生,故有“惜春更把残红折”之举动。所谓“残红”,象征着被破坏而犹坚贞的爱情。一个“折”字更能表达出对于经过风雨摧残的爱情的无比珍惜。紧接着“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是上片最为重要的两句:表面上是写时令,写景物,但用的是语意双关,说的是爱情遭受破坏。“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是正常的,而梅子青时,便被无情的风暴突袭,便是灾难了。青春初恋遭此打击,情何以堪!经过这场灾难,美好的春光便又在鶗鴂声中归去。被冷落的受害者这时也和柳树一样,一任爱情如柳絮一般飘逝。

换头“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两句来得很突然。幺弦,琵琶第四弦。弦幺怨极,就必然发出倾诉不平的最强音。这种极怨的气势下,受害者接着表示其反抗的决心,“天不老,情难绝”。这两句化用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诗句而含意却不完全一样,此处强调的是天不会老,爱情也永无断绝的时候。这爱情是怎样的呢?“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丝”、“思”,谐音双关。这个情网里,他们是通过千万个结,把彼此牢牢实实地系住,谁想破坏它都是徒劳的。这是全词“警策”之语。情思未了,不觉春宵已经过去,这时东窗未白,残月犹明。如此作结,言尽而味永。

这首词韵高而情深,含蓄又发越,可以说,兼有婉约与豪放两派之妙处。

满庭芳(山抹微云) / 琴操

作者简介

琴操,宋朝钱塘歌伎,姓氏不详。“琴操”二字原出自蔡邕所撰的《琴操》一书,以琴操为名,可见琴操的才气也绝非一般。据说她卖艺不卖身,曾红极一时。

山抹微云(1),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2)。暂停片辔,聊共饮离觞(3)。多少蓬莱旧侣,频回首、烟霭茫茫(4)。孤村里,寒烟万点,流水绕红墙。

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5),暗解香囊(6)。谩赢得青楼,薄倖名狂。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伤心处,长城望断,灯火已昏黄。

【注释】

(1)抹:涂抹,染上。(2)画角:军中用的涂有颜色的号角。(3)引离觞:在饯别的筵席上连续不断地举杯劝酒。(4)烟霭:指云雾。(5)罗带:丝织的带子。(6)香囊:装香料的荷包。古代赠香囊以表示别情。

【赏析】

琴操在北宋能够红极一时,不仅因为她长得清丽绝俗,还因为她能写就一笔好词。“伎女”加“才女”这一双重身份,令她备受推崇。

相传琴操出身官宦人家,少时不幸被抄家,后父母相继亡故,无以为生,沦入青楼卖笑。好在小时候读过几首诗文,加上宋代文人常常来烟花柳巷厮混,琴操在这种半雅半俗的“文化氛围”里泡久了,也便生出了一点诗意。偶有文客来,吟风弄月,也可以填词作曲,人气渐旺,名声渐响,提到琴操之名,西湖一带,无人不晓。

一天,某官吏游西湖,一时高兴,吟唱起秦少游的《满庭芳》,“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琴操听了这位官人的唱词,心说“您唱错了吧,应该是‘画角声断谯门’才对”,可又不好意思直接说他没文化,于是委婉地说道:“错得好,虽然词句唱错了,但是词的意境反而推进了。”谁知这位大人耳根子软,架不住拍马屁,何况又是大美女的忽悠。高兴地抱拳道:“久闻姑娘才华不让须眉,既然错了,姑娘能否用这个韵,填一首新词呢?”琴操暗想,全用阳韵,动作改动不大,但难度系数较高。但是做人就要有挑战,不走寻常路,才能出新奇。琴操略一思索,随即改为上面的这首《满庭芳》。

吟罢,搁笔一笑,嫣然妩媚,围观人等纷纷凑上来观词,疾呼“妙极”。于是,琴操改韵的事儿也就由此流传开了。在这样一个有钱也有闲的时代,皇上、大臣、文人、百姓,从庙堂到市井,包括靠娱乐业起家的妓女都能吟诗唱词,可见当时文化普及程度之高。像琴操这样才艺双绝的,更是深得文人的喜爱。

据说琴操死时,年仅二十四岁,她当年修改的《满庭芳》至今读来仍可见其深厚笔法。对语言的驾驭、词境的揣摩、音韵的锤炼,没有长时间的研习恐怕很难一时之间成就如此佳篇。民国年间,潘光旦、林语堂、郁达夫同游玲珑山,三个才子文人翻遍《临安县志》,都找不到琴操的故事,绝代佳人居然被历史的风尘淹没得没留下半点蛛丝马迹,三人大怒。郁达夫在玲珑山的琴操墓前写下四行诗,以示抗议:“山既玲珑水亦清,东坡曾此访云英。如何八卷临安志,不记琴操一段情。”

满庭芳(山抹微云) / 秦观

作者简介

秦观(公元1049—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倖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