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1684600000008

第8章 我背诵课文很轻松

我的邻居壮壮妈一见到我就倒起了苦水:“小豆妈,你说我们壮壮怎么这么不让我省心啊!三天两头给我惹事。”

“怎么了?又去学校了?”壮壮从幼儿园开始,经常打小朋友,壮壮妈经常被老师“请”到去和孩子一起挨批,或者带受伤的孩子去医院。这都三年级了,还是老样子。

“是啊,人家同学不小心把他的书碰掉地上了,他一把就把那个同学给推倒了,那个孩子手腕扭伤了,肿起老高一块,我这不刚带人家孩子去医院看回来。你说人家就是不小心把书给他碰掉了,他就这样……”壮壮妈还在絮絮叨叨地抱怨。

在我看来,壮壮变成现在这样,全是壮壮妈一手造成的。壮壮小时候,跟小朋友发生冲突,她从来不阻止,更不会批评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壮壮在冲突中占了上风时,她就很高兴,逢人就说:

“我们壮壮从来不吃亏,谁惹到他他就打谁!”

“壮壮很厉害,比他大的孩子他都敢跟人家干仗!”

……

似乎这是一种炫耀的资本。

在壮壮妈这种“我最厉害,谁也别惹我”的心理暗示下,壮壮逐渐“打遍”了整个小区跟他同龄以及比他大的孩子,真的成了一个“小霸王”。

当壮壮妈发现小区里的孩子都不愿意跟壮壮玩的时候,她只好天天提醒壮壮好好跟小朋友玩、不要打人……,但效果并不明显。

上学以后,壮壮虽然不会主动惹事,但在一个班级里,同学之间总是会有一些接触,像今天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

壮壮妈不明白,她的暗示,已经在孩子的心里发生神奇的作用了,只是这作用是反作用。壮壮妈的言行已经在告诉孩子:你是不好惹的,你不能让别人欺负。这样,实际上她已经给孩子指引了一个错误的方向,使孩子认为:只要在拳脚上“战胜”别人,就能说明自己是最棒的。这种错误的思想一旦深入孩子的思维中,想改变却不是容易的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派一个教育专家到一个学校去,随便找了一个班的学生,告诉他们,这位教育专家要选一些优秀的、有前途的学生。然后,这位专家拿着花名册,顺手点了一些学生的名字,让他们站出来,告诉他们:你们将是社会未来的栋梁。对剩下的孩子什么也不说。然后跟踪调查这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情况。

二十几年后,那些被点名的学生都成为了律师、议员、教师、企业家等有益于社会的人,而那些没被点名的学生,大多碌碌无为,有的甚至危害社会,进了监狱。

那个所谓的教育专家根本就不认识那班的学生,他根本不可能知道多少年后,这些孩子会怎么样,但是他给了被点到的学生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你们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而对那些没被点到学生来说,这个做法无疑给他们加上了一个标签:你们是被淘汰的,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在这种消极的暗示下,他们当然没有积极性去学习了,以后走上社会也会逃避责任:为社会做贡献是栋梁们的事,我只是个普通人。于是,碌碌无为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此可见心理暗示作用力量的巨大。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母亲谈到自己孩子时,总是以自豪的、不加掩饰的赞赏的口气表达出她孩子身上一些特别的东西,比如:“这孩子太不一般了,他看一样东西总是目不转睛。”“看看,我家的孩子,他的精力总是那么充沛,好像从来都不知道累。”“哎呀,这孩子哭起来像打雷一样,嗓门这么响亮,以后可以当个歌唱家了。” “你看,我儿子的力气真大,这么重的东西他都能拿得起。”……如此种种,几乎所有孩子都有的表现,母亲们本能地把它描述成自己孩子不凡的禀赋。尽管这种夸奖完全出于本能和爱,但这种称赞本身就毫无夸张和虚饰,让孩子真的以为自己一定很出色。这样的暗示很有可能在孩子以后的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一旦这种暗示被孩子所接受,他可以真的表现得很出色。

还有一种就是来自母亲或父亲对孩子消极的暗示。“我家孩子不行,智力不行,学不会,他爸脑子就慢。”“我儿子怎能和你儿子比呢?脑子不好用,还不认真。”“唉,这孩子太笨了。”“我家那孩子不是学习的料,学不会。”“他要是像你家孩子一半就好了!”……仔细想想,世界上没有比这更伤孩子的心了,特别是这种话是从他最信任的亲人口中说出的。结果可想而知,这些孩子过早地失去了在学习方面的信心,有的孩子甚至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叛逆和对环境的仇视情绪。

在教女儿学习的时候,我经常采用暗示的办法。

孩子两三岁的时候记忆力是很强的,多让孩子背诵一些古诗词对他们的语感、语言的丰富性、文化的熏陶都很有好处。

为了让她能以最快的速度背下一首古诗,我每次都跟她强调一下:“小豆,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有超强的记忆力,能很快背下这首诗,妈妈教你四遍,你就能背下来了。”比如一首七言绝句:

第一遍,我慢慢地念,尤其是在每句诗押韵和停顿的地方,让她感受到节奏感;

第二遍,我说前四个字,她大概就能跟着我说出后面三个字;

第三遍,我说前两个字,后五个字跟着她一起找韵脚;

第四遍,让她自己试着说一下,一般都能大致说下来。

第四遍结束,我会表扬她:你真棒,简直是记忆力小超人!

其实,不是她的记忆力有多好,是心理暗示起了很大作用,我提示她聪明、记忆力好,她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起来,为了证明这些,她的脑、眼、嘴都会在这一段时间高度集中,背得就快了。

如果没背下来也没关系,下次再背就很快了。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厌倦了。

古诗词是我们中古文化的经典之一,其中很多是朗朗上口的精品,多读、多背对孩子的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长时间积累下来,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记得有一次,我给女儿做组词练习,我说:“天。”她说:“天空!”我说:“风。”她说:“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前几天刚刚背过的事她能脱口而出,带给我很大的惊喜,那时她才两岁多。

如今,女儿在学习上需要背诵的内容往往很快就背下了,这跟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积极暗示的原理

积极暗示,特别是这种暗示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肯定会对孩子在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这一观点得到爱丁堡大学教育心理学马丁教授的证实。他把一群孩子随机地分成两组,然后告诉老师,A组是优等级组,在智力、意志品质和特长上明显较好;B组则相反。老师受到这种信号后各自开始相同课程的教学。一个学期后,A组的成绩和各项测评真的优于B组。后来又经过几组实验,这一原理同样被证明。

不同暗示作用不同

一般的暗示,与包含了丰富的、真挚的爱和情感的暗示,作用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经常受到夸奖的孩子,也可能因为太频繁的夸奖而产生反感,特别是这些夸奖有不实之处时,有的孩子会产生过大的压力,这使他不希望得到这种夸奖。相反,包含着情感的积极暗示,总是显得真实可信,也没有明显的功利目的。这种暗示,就像血液一样,深入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