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默多克家族全传
1688400000038

第38章 帝国的东进(1)

“新一代的才华横溢、训练有素的中国人将会以两种方式改变市场:一方面他们是高标准、严要求的消费者;而另一方面他们是才华横溢的制作者。”

——鲁伯特·默多克

第一站:香港

众所周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在亚洲。而对于像默多克这样有着发展眼光和扩张野心的传媒人士而言,10亿的电视用户和有待开发的市场无疑充满了诱惑。更何况,在亚洲这块占有世界一半人口的土地上,默多克若能站稳脚跟,他的新闻集团“国际化”的梦想才算真的实现了。

1988年4月,默多克从悉尼回伦敦的过程中,没有选择直接到达,而是中途在曼谷停留了一晚。这件事被早就关注默多克的媒体发现并刊登出来后,人们纷纷猜测他此行的目的,“他是来感觉市场,来找门路,因为他喜欢在东南亚有个权力基地”,“默多克来曼谷寻求并购媒体的机会”。敏感的同行已经感觉到了威胁的来临,曼谷的报业老板对此更是感到惊恐不安。而事实是,默多克最终将他东征的第一站选在中国香港。在他看来,香港经济高度发达,并与东南亚及日本以及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大陆等有着非常密切的经贸联系,它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与作用不言自明。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运输中转、旅游中心,它连接亚洲与欧洲,并且长期与西方接触,她的文化价值融合了东方和西方的特点,有利于默多克从欧美向亚洲的过渡。这一切,对于急于在亚洲建立基地的默多克来说显得非常重要。

但是,不仅是默多克,其他传媒行业的业主也看中了亚洲这个巨大的市场。卫星电视信息数字化的建立,推动了亚洲卫星电视广播市场的发展,而相对于已经接近饱和的欧美市场,亚洲的新兴市场则更具有吸引力。这里活跃着大量的外来和本土的传媒公司,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默多克进军香港传媒界的第一步是从他的老本行开始的。1992年,默多克先后在香港收购了《南华早报》和《华侨日报》两家报纸,这两份报纸联合后,他在香港的报业便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经过默多克的调整后的《南华早报》,发行量大增,成为香港居民每日必读的报刊之一。

但是,默多克“贪婪”的本性决定了他不会只停留在报业的成功上,收购这两份报纸只是为他在亚洲站稳脚跟打下基础,真正的好戏还在后面。

默多克盯上了香港卫视,这是由香港巨富李嘉诚麾下的和记黄埔公司经营的。说到香港卫视,我们首先要提到的是现在很多人知道的凤凰卫视,香港卫视就是它的前身。当年李嘉诚父子在创办香港卫视时,还有一段曲折的经历。

香港最早的两家电视台分别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的“无线台”和亚洲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的“亚洲台”。香港政府在看到有线电视的美好的发展前景后,于1988年正式批准设立第二电讯网络,以提供有线电视、移动电视、无线寻呼等服务。

精明的李嘉诚看好电视行业的远大前程,于是一边指使属下的和记黄埔集团拿下第二电讯网络经营权,一边策划发射卫星,双管齐下发展卫星电视。

但事情并没有计划中的顺利,1988年,和记黄埔集团组建的亚洲卫星公司成立,卫星发射尚在计划中。不料,第二年中国发生政治风波,有线电视经营权的投资额下限为55亿港元,香港政府最终将营业牌照批给了船王包玉刚的女婿。

李嘉诚决定将香港作为自己事业发展的基地,坚持要开拓卫星电视市场。

1990年4月7日,亚洲卫星公司将“亚洲卫星一号”成功发射上天。除用于电话服务之外,该卫星共有24个转发器尚有开发其他用途的余地。李嘉诚决定,充分发挥亚星一号的功能,再次将卫星电视列入自己的计划中。他立即组建卫星广播公司(后来简称卫视),让两个儿子帮助自己与无线、亚视、有线三家香港电视台竞争。

1990年8月,经不起李嘉诚不遗余力地说服,香港政府放宽香港有关卫视准入条件。李嘉诚和两个儿子抓住争取来的机会,于同年12月,以两个附加条件,即不许播放粤语节目和不准向用户收费为前提,李嘉诚正式获得卫星电视营业执照,1991年3月23日,卫星广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两个月后,卫视正式启播。卫星的覆盖面不仅包括亚洲,还覆盖了中东阿拉伯的部分地区。

李嘉诚的大儿子李泽楷利用卫视大范围的收视面、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向4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送节目的优势,以新闻为主打节目。事实证明,李泽楷的这一决策非常正确。从1991年底卫视全面开播,到1993年中止,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卫视的广告收入高达36亿美元,而维持5个频道的费用不过8亿美元,卫星电视果然是一颗摇钱树。

在此期间,李泽楷还想法让香港政府废除了卫视播放粤语节目的禁令。李泽楷指挥运筹下的卫视深受观众喜爱,业务火红,前途不可限量。

但此时李泽楷为了拥护父亲李嘉诚调整家族和控股公司的投资方向的决定,毅然决定将卫视让出。期待已久的默多克跃跃欲试。但是,要拿下卫视,即使对于默多克这样老谋深算的老将来说,也有很大的困难,因为垂涎亚洲卫视的并非只有他一个人,欧美各主要媒体如美国华纳公司、英国培生公司早就在打香港电视的主意,都表示要收购或参股香港电视网。李泽楷权衡再三,决定以同样早就对卫视垂涎三尺的默多克为主要的谈判对手,实施卫视交易。而想借香港卫视控制亚洲乃至中东的传媒的默多克,还在做着他的“全球大合围”的美梦,对此当然求之不得。但他出价却没有那么爽快,仅仅给出2.5亿美元,后经过对手抬价,默多克一气之下以5.25亿美元收购了卫视63.6%的股份,并承诺余下的两年后再收购,传媒大王默多克成为卫视的最大股东。

且不说李泽楷在大赚了一笔后怎样被人们传颂和赞扬,默多克为卫视花了一笔巨款,依旧坚信卫视潜在的价值,坚信他与凤凰卫视的合作能使他名下的传媒帝国慢慢渗透至中国内地,也坚信中国庞大的电视广告市场给他带来的收益将不亚于美国。但是,默多克的如意算盘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如意。

默多克收购凤凰卫视,旨在让新闻集团旗下的星空借凤凰卫视打人中国市场。但是,即使凤凰卫视目前已成为中国领先的商业电视台,有着很高的收视率,但星空卫视的播出范围还被限制在高级饭店和公寓,以及华南的广东省境内。而新闻集团在中国内地的规模仍然不及一家普通的地方电视台,默多克对此感到失望,曾将部分凤凰卫视的股权转让给中国移动。不久之后,又传出默多克要全部转让凤凰卫视股份的消息,但被他本人否定。也许对默多克来说,年收入超过10亿港币的凤凰卫视,即使不能为推动星空卫视在中国的发展做贡献,也就意味着凤凰卫视没有给他带来大的好处,但由于凤凰卫视还有着5000万稳定的中国内地用户基础,默多克的投资怎么看都是明智的。他要退出凤凰卫视,理由尚且不够充分。

联手日本的“比尔·盖茨”

默多克的目标是整个亚洲,那他当然不会放过与中国相邻的虽然小但发展很快的国家——日本。虽然早几年默多克想在日本找个落脚地都会四处碰壁,但这次他没有遭遇这种尴尬。这个科技发达却相对封闭的民族,在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发现封闭才是这个国家的致命弱点。于是,他们决定广开门户,招商引资,热情地欢迎四方来客。

当默多克1995年5月下旬来到日本,寻找合作伙伴的时候,消息一出,日本人意识到也许机会来了。谁能与这位媒体大亨合作,那么肯定收获颇丰。可想而知,许多公司都希望抓住这个机会,尤其是日本软件银行公司总裁孙正义,他知道机会稍纵即逝。当得知默多克来到日本后,他便迅速派人打听默多克在日本下榻的饭店,想方设法谋求能与默多克见面。

分别在2000年和2007年荣膺日本首富的孙正义是日本软件银行公司总经理,这位韩裔日本人,1981年创办了这家专营计算机软件和出版有关计算机杂志的公司,从一个计算机软件销售商发展成为亿万富翁,因而有着“日本比尔·盖茨”的荣誉称号。

虽然他在日本软件业可以算是一枝独秀,无人能出其右,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臻完善,科技泡沫的日益堆积,孙正义在成功之余也能感到令人窒息的压力。这种危机感源于“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的到来,不能生存,那么只有选择死亡。孙正义很早就意识到面向未来,仅仅经营传统的计算机软件是不够的。他希望引导企业向“信息高速公路”型企业转移,而默多克无疑是他最理想的合作者。

当然,此时此刻在日本乃至全世界,很多人都希望能跟默多克合作。

这不禁令默多克不无感慨,因为就在几年前,他还在为自己在日本找个落脚地而四处碰壁。可是短短几年后,却发生了如此戏剧性的场景,他竟然如此抢手。

孙正义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终于获得了默多克的同意,与其会面。

不可否认,这是多媒体时代最具吸引力的新闻——日本的“比尔·盖茨”和20世纪90年代的“公民凯恩”相会。

在5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孙正义一改平日身穿短袖T恤和V字领套衫的形象,换上正式的西服,还刻意修饰了一下头发,早早地来到银座等候。而默多克也如约而至。此次相会对于日本电信业来说是值得纪念的,因为从此以后日本电信业将焕然一新。当年的盛况被美国著名的《商业周刊》杂志记录了下来,并在稍后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宾主双方都表现得彬彬有礼,在一番茶来酒往之后,孙正义忍不住对这位传媒业巨头旁敲侧击。他婉转地对默多克说:“听说默多克先生的新闻公司可能要在日本开办相当于英国天际广播公司所开办的卫星电视节目,有这事吗?”当时,默多克没有立即回答。但是,孙正义发挥了自己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默多克终于承认有该项计划,还提到了一些可能的日方合伙人。这让孙正义心里有了底。他话锋一转,开始畅谈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高科技企业软件银行公司和这家软件经销商的数字化梦想。在耗资30亿美元,在负债的情况下,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企业收购后,孙正义这位软件银行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脱颖而出,成为世界计算机行业展示会的主办者和最强大的高技术杂志出版商,软件银行公司正把大笔钱投入到未经验证但却大有可为的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商业活动中,希望跃人数字传播的高技术天地。孙正义出色的口才让本就惊心动魄的商战越发吸引人,默多克也不禁听得入迷,这使得这次会见的气氛非常活跃。在宴席接近尾声时,孙正义笑着对默多克说:“你与之商谈的合伙人全不合适,你应该找我。”可以说,这句话才是这次会晤的真实目的,也算得上这番长篇大论的点睛之笔。不过,默多克却十分沉得住气,没有作肯定或否定的表示。这让孙正义有些捉摸不透默多克的态度,究竟这次会面是成是败,能否达到自己的目的呢?

事实上,从孙正义的这番谈吐中,默多克已然了解了他的才智,对于他不屈不挠做生意的作风,以及拒绝接受谋求一致、权力集中的日本公司管理方式,都让默多克钦佩和满意。于是,就在会面的第二天上午,默多克把孙正义请到东京的海厄特花园饭店。孙正义知道,这位媒体大亨动心了,于是马不停蹄,立刻飞车前往。

应该说,孙正义的公司是日本公司同时又是软件专业公司这一特点是最令默多克心动的,而孙正义本人又给默多克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因此,第二次在海厄特花园饭店里的会面则让孙正义轻松了不少。默多克在详细询问了孙正义的计划及日本传媒界的情况之后,告诉孙正义,他特别欣赏孙的远见卓识,也说出他到日本来的真实想法,称他“对日本的报纸等传媒没有兴趣,但看好日本能与美国匹敌的电子通讯技术,盼望通过与日本的合作,能进入一个新的传播技术领域”。经过双方诚恳的交谈,两人在合资领域达成了共识,一笔交易的轮廓便开始显现。

1996年6月初,默多克又来到日本,与孙正义进行多次密谈,详细商讨合作细节及方案。在确定基本条件后,一切方案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但是,至此外界还是难以摸透默多克的真实想法。终于,揭开谜底的日子到来了。

6月20日,在日本东京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这对新搭档终于披露了他们的收购新闻,这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震惊了日本新闻媒介。

世界报业大王鲁伯特·默多克与日本软件银行公司联手,组成合资公司,他们各出资208.75亿日元,一举买下了日本朝日电视台21.4%的股票,成为这家日本著名民间电视台的最大股东。在日本五大商业新闻网中,朝日电视台位列第四,这家评价很高的朝日电视台将用来为他俩各占50%股份的日本天际广播公司编排节目和搜集新闻。很多外界人士担心,当默多克和孙正义成为最大股东后是否会影响朝日电视台节目内容,二人都表示说,他们关心的是新传播技术,对节目内容并无兴趣。但即使如此,日本舆论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骚动:“日本广播电视的闭关锁国状态终于被打破了。”“默多克在继欧洲、美国之后,终于把触角伸到了日本。”

但实际上,客观来说,默多克与孙正义的联手对于日本媒体是有很大好处的。此前一段时期,日本电视市场已迅速现代化,也有了很多与世界接轨的最新发展。但与大部分发达国家已驾驶着高技术的云梯提供给家庭观众更多的频道,传送更多的可选择的节目相比,日本仍远远落后。近两年,四家新的数字广播公司给日本观众带来了更多的频道,默多克所有的日本天际广播公司则可提供100多个频道的服务。这笔新的投资将更进一步完善日本的电视市场,促进日本高科技的进程。

不过,这二人的联手很可能标志着一个新的激烈竞争的开始。这并不单单指的是日本最优秀的新闻广播员或频道会在默多克旗下生存,而是因为日本电视界的许多公司很难打破这种联系,朝日电视台股份合同仅用了一两个月,这效率和速度对大部分日本商人的处事作风也是一个警告。对于卫星广播网,日本不是强人,但日本也不能理解像美国一样的有线电视。面对新传播技术的挑战,最感焦虑的是各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