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低碳经济报告
1694400000036

第36章 低碳社会:一幅新的社会愿景(2)

①能源利用效率极大提高。由于能源效率的低下,今天全世界能源利用所产生的热能一半以上都被浪费了,没有被用来满足能源需求。低碳社会要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将不仅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费,还将使迅速增加的无碳能源使用更加容易。通过改变城市设计,如在减少对汽车的依赖的同时,增加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的作用,可以获得更多的益处。

②无碳及可再生能源发挥重要作用。在现有社会经济条件下,人类只能逐渐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能源结构,低碳社会要求大规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需要迅速地使用无碳能源。近年来,备受青睐的一项选择是核动力。核动力在一些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今后几十年里扩大核动力面临巨大的障碍。更为坚实的无碳能源选择是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从更长远的时间来看,海洋能、潮汐能、波浪能、洋流和热对流能是另一类巨大的能源。

(4)低碳建筑

实施建筑节能,具体办法是在建筑设计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设计,朝向、通风性能,在屋面、墙体、门窗等建筑外围护结构上使用具有隔热和保温性能的材料,在空调等建筑暖通设备上尽量使用能耗低的产品,同时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资源。

(5)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活态度。说得更简单些,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让你的生活“碳中和”。“碳中和”(Carbon Neutral ) 一词最初源于1997 年伦敦未来森林公司的商业策划。这家公司以“碳中和”为商标,帮助顾客计算出其一年之中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然后让顾客选择以植树的方式吸收相对应的二氧化碳,以达到顾客“碳中和”的目标。目前“碳中和”已经实现了从“前卫”到“大众”的转变,在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这种环保方式,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各人付款给相关环保组织或机构,由他们进行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尽管世界上有资质的“碳中和”中介机构并不多,在中国还没有这样的机构来帮助我们抵消我们的“碳足迹”,但是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所以相关机构无论在什么地方实施项目,所产生的影响都是相同的。我们完全可以向世界上任何地区的“碳中和”项目的中介机构购买我们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额度,用我们的购买行为来支持他们的相关环保行动,同时也努力抵消我们的“碳足迹”。

低碳社会描绘了一幅新的社会图景,日本低碳社会研究团队还规划考虑了两种愿景,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两种模-式的思维方式不完全一样,模式A侧重于城市集中地区形成高密度、高科技的社会方式。模式B则侧重将人口、资源分散化,倡导一种轻松、悠闲的生活方式。模式A追求GDP的增长,而模式B则追求舒适、慢节奏的生活,不追求GDP的高增长,如表一。

表8.1:日本迈向低碳社会的两种模式

模式A

模式B

活泼、技术驱动

安宁、自然导向

都市化

分权化社区

以科技为核心的生产循环

自给充足的生产

舒适和便捷

社会和文化价值

因此,低碳社会是人类在反思自身发展道路过程中的理性选择,是在事关自身未来前途问题上的深刻思考,是与自然和谐而有尊严生活的自觉探索和有益尝试,是追求更高文明水平和更好生活质量的不懈努力。

二、低碳社会建设——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

低碳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中的各团体力量共同参与。随着低碳经济逐步走向国家战略规划的平台,低碳社会建设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图8.1所示表明了低碳社会建设的三个立足点。

(1)创新。创新是实现低碳社会的根本选择,不仅包含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还是制度的创新和管理模式上的创新;

(2)协同利益。倡导协同利益就是要团结社会各团体力量,有效地整合各界利益,共同为建设低碳社会出力;

(3)可持续性。这是低碳社会的落脚点,低碳社会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全新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实现可持续包括制定长期愿景、避免路径锁定效应和修正市民偏好。

图8.1 低碳社会构建模式

(资料来源:P. R. Shukla. ‘Alignment of climate change issues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in:DEFRA (ed),Achieving a Low-Carbon Society:Symposium and Workshop,30-32June 2007,DEFRA,London.)

人们常常理所当然地认为,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两者之间必然有所权衡。然而,一个关于低碳社会的重要结论是:实现发展目标的途径可以是气候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可作为应对气候挑战的动力。不考虑利弊的权衡,发展可以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国际和区域合作、有针对性的技术和投资流动来应对气候等环境问题,并努力使利益相关者利益一致。

1.政府引导

(1)制定中长期减排目标,达成愿景

低碳社会最根本的就是要减少社会中温室气体排放量。因此,在没有超主权国家存在的现实情境中,要努力通过国家间的政治磋商达成减排共识,并依据各国不同的国情制定减排目标,以实现共同愿景。目前世界上的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确立了各自的中长期减排目标。

英国:承诺到2020年和2050年分别减排34%和80%,并受法律约束。国内拟订的低碳转型计划和国家能源政策声明包含了实现该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欧盟:通过包括气候与能源一揽子计划和各种能效措施,无条件承诺到2020年较1990年减排20%以上。同时承诺抬高减排幅度至30%,前提是各工业化国家同意相当水平的减排力度,同时发展中国家做出重大贡献,共同促成国际条约的签署。

美国:美国总统奥巴马承诺到2020年碳排放量回落至1990年水平。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拟定到2020年减排17%的目标。但该法案须递交参议院通过后生效,而后者可能“妥协”将减排幅度抬高至20%。

中国:承诺到2020年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40%~45%。碳强度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中国的减排承诺不是一个绝对量,并不代表未来停止碳排放量的增长。对发展迅速的经济体而言,即使不采取严格的排放干预措施,碳强度也会在一段时间后降低。中国的碳强度就在1990—2005年期间下降了45%~50%。

日本:减排目标由原先较2005年减排15%(较1990年减少8%)抬高至较1990年减排25%,到2050年减排50%。

印度:2008年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计划包括了到2020年可再生电力能源比重提高至15%的目标。

挪威:首个承诺到2020年较1990年减排40%的国家,这与发展中国家要求富裕发达国家做出的减排幅度一致。同时还承诺在2030年前成为“碳中立国”。

巴西:承诺到2020年自主减排38%~42%。巴西国家气候变化计划涵盖了目标远大的林业发展措施,包括到2017年将森林非法砍伐面积减少70%,该数据最近被更新为到2020年减少80%。

印度尼西亚:承诺自愿使用国家预算到2020年减排26%。印尼总统尤多约诺同时承诺,如果国际提供资金援助,能源和林业部门将减少41%的碳排放量。

韩国:无条件承诺到2012年较2005年水平减排4%。这是在韩国今年提出的三种可能情境中最宏伟的一个目标。

墨西哥:2008年气候变化特别项目包括86个阻碍碳排放量增长的具体目标。目前年碳排放量约为7亿吨,目标为到2012年前减少5000万吨。

俄罗斯:承诺到2020年较1990年减排20%~25%,之前做出的承诺是10%~15%。

澳大利亚:承诺到2020年较2000年减排25%,前提是哥本哈根大会能达成宏伟的全球减排目标

(2)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发展环境金融

?在人类经济史中,重大技术创新的出现和经济转型的背后,总少不了金融因素的支持。低碳技术的开发及低碳经济的发展,自然也不会例外。从过去一段时间的实践来看,已有很多金融机构开始涉足低碳技术开发领域;此外,排放权市场的发展,也为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激励,并吸引相当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其中。所有这些金融创新,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体上来说,围绕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现有市场环境下对节能减排项目的资金支持;二是在排放权交易基础上的各种金融创新。

从第一个方面看,在目前市场环境下,许多节能减排的项目和技术开发(如新能源等)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并具有一定的市场赢利前景。金融机构愿意参与其中,提供资金支持。商业银行及一些公募和私募基金是目前该领域的主要参与者,也由此产生了“绿色贷款”和“社会责任基金”等概念。在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方面,除了商业性金融机构外,非商业性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集团和许多非政府组织,也在为各种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开发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

第二个方面,与排放权交易的产生有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思路,脱胎于《京都议定书》所设计的国际排放权交易(IET)、联合实施机制(JI)及清洁发展机制(CDM)三种市场机制。在这一整套市场体系下,通过对排放设定限额,并对超额排放实施惩罚的制度,使排放权具有了一定的市场价值。在此基础上,受约束的排放者,可以通过排放权的交易,来降低减排成本。这一机制,不仅能对受约束的排放者形成制约,还能为不受约束的排放者(如不承担减排义务的国家)形成一定的减排激励。

根据联合实施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的安排,其他国家企业通过采用清洁技术所实现的减排量,在经过特定机构认定后,可产生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并进入排放权市场交易。这样一种市场设计,在不改变原有生产范围和生产性质的情况下,使降低碳排放不再只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而变成了一个可以获利的能力和资产。这为企业采用低排放生产技术提供了激励,由此也催生了一系列的相关金融服务需求,吸引了相当多的金融机构加入。目前,包括排放权交易所、各类政府基金、投资银行、PE投资者、商业银行及保险公司等在内的众多金融机构,都是该领域的积极参与者,并大大推动了相关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到2008年底,全球排放权交易规模已经超过1200亿美元,成为一个重要的大宗商品市场。

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在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当然,同时也可能是一个最大的发展机遇。与之相关的技术创新及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或许可以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走出衰退、重回可持续增长轨道的一个重要动力,其中,金融体系有责任也有能力去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目前,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二氧化碳排放为主要特征的低碳社会,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低碳社会的发展,或许成为全球经济重回可持续发展轨道的重要支撑,这一转变的实现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而这一转变也将为金融体系提供全新的发展空间。

2.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开发低碳技术

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的支撑点。低碳技术涉及电力、化工、石化等部门,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CCS)等领域的新技术。各国正不断加强低碳技术研发以抢占这一新的技术制高点。加强技术创新、开发清洁能源成为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最直接方式。如果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一场大战,那么开发清洁能源则是主战场。

美国制定了一个宏伟的太阳能发展计划。到2050年,太阳能将为该国提供近70%的电力和35%的能源需求。英国于2007年6月公布了《气候变化法案》草案。该法案明确承诺:到2020年,削减26%~32%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60%。为了保持并扩大在新兴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德国联邦政府决定,继在2006—2009年的“高科技战略规划”中投入20亿欧元后,再追加20亿欧元,用于支持和奖励企业在新兴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计划。日本经济产业省则于2007年提出一项新计划,在2007年之后的5年内投入2090亿日元,用于发展清洁汽车技术,以降低燃料消耗,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国外科研机构正积极研发低碳技术以抢占这一技术制高点。例如,哥伦比亚科学家发明了二氧化碳“空中捕捉”技术,可以在最佳地点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起来。冰岛和其他一些地方的科学家正在试图将二氧化碳注入玄武岩中,使其生成石灰石。一些跨国企业,如巴斯夫公司、帝斯曼公司、陶氏化学公司等,也加入到低碳技术创新的潮流中来,纷纷采用化学方法来减少和消除二氧化碳。美国天然制造公司(Nature Works)是全球首家提供商业化生产一系列低碳聚合物的公司,其下属的英吉尔(Ingeo)品牌产品包括以可再生的植物资源为原料生产的包装材质及纤维,其产品成本及功能可以与以石化原料生产的产品相媲美。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的根本路径,而企业又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因此,一方面要引进、吸收、消化、再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强自主创新力度,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技术。

3.科研院所——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的中坚

低碳社会建设离不开科研院所和研究人员的密切配合,作为一次崭新的社会发展理念创新,研究机构在其中要突出做好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