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低碳经济报告
1694400000044

第44章 参考文献(3)

65 杜尚斌. 浅谈风电产业中的风能技术. 新能源, 2009 (1).

66 摘自中国能源网:http://www.chinapower.com.cn/article/1078/art1078156.asp.

67 于树峰. 生物质的开发与利用. 化学工业,2008(12).

68陈正中. 生物质能的研究进展. 化工中间体,2009(1).

69李利文. 生物质能发电模式探讨.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0).

70张杰. 地热能的利用. 农村电工,2004(10).

71吴学平. 可燃冰:21世纪的能源新宠. 科学之友,2009(1).

72可燃冰成为替代能源新热点. TECHNOLOGY AND MARKET,2009(6).

73俞珠峰. 洁净煤技术发展及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2).

74纪云锋,张平. 21 世纪新洁净煤发电技术—IGCC. 能源环境保护,2008(2).

75 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 低碳经济论—社会篇.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60.

76徐龙,郑庆有. 论建筑节能技术途径. 科学创新导报,2009(17).

77龙惟定,白玮,范蕊. 低碳经济与建筑节能发展. 中国能源,2009(10).

78宋永华,杨霞,孙静. 低碳高效安全可靠的智能电网. 中国能源,2009(10).

79中国能源网:http://www.china5e.com/special/show.php?specialid=106.

80 摘自: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

81 徐小东,张炳力. 混合动力技术与未来汽车的发展.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

82 李莉. 车用燃料电池备受瞩目.TECHNOLOGY AND MARKET,2009(1).

8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能源技术领域分析报告2008.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84低碳经济不可逆转的转型. 中国证券报,2009.10.15. 第B04版。

85 碳交易风声水起. 商务周刊,2007(10).

86 http://cdm.unfccc.int/Statistics/Registration/NumOfRegisteredProjByHostPartiesPieChart.html.

87 曾智豪. 清洁发展机制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4).

88 边永民,蒋硕. 一类新型的贸易壁垒措施——碳壁垒. 中国对外贸易,2009(10).

89 边永民,蒋硕. 一类新型的贸易壁垒措施——碳壁垒. 中国对外贸易,2009(10).

90 李静云. “碳关税”重压下的中国战略. 环境经济,2009(10).

91 王宇,李季. 碳金融: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创新机制. 中国经济时报. 2008-12-19:第5版.

92刘润生. 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变迁.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

93吴美平.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特点及演进方向. 商场现代化,2009(8).

94江洪. 自主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8.

95李伟卓. 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节能环保问题研究. 长春:长春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

96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局网站:http://nyj.ndrc.gov.cn/.

97李达. 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基于长三角的实证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3.

98王晓光. 论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产业结构调整. 唐山:唐山大学硕士论文,2003.

99钱枫林,刘强,陈帮华. 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浅析. 商场现代化,2008(2).

100苏明. 我国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 厦门: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8.

101江洪. 自主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6.

102苏明. 我国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 厦门: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8.

103顾春林. 体制转型期的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研究——环境库兹涅茨理论假说及其对我国的应用分析. 上海: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3.

104鲍健强等. 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 中国工业经济,2008(4).

105刘如海.“深化”中国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现代经济探讨,2003(6).

106周伏秋,刘志平,熊华文,朱跃中.“十一五”工业节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能源, 2007(7).

107黄金煌. 农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及建议. 能源与环境,2008(4).

108胡国全. 农村沼气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业工程技术,2008(5).

109吴创之,庄新姝,周肇秋等.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可再生能源,2007(9).

110孙晨. 中国太阳能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潜力. 华商,2008(16).

111沃野. 我国太阳能产业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 当代经济,2008(4).

112杨旭红等. 我国核电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上海电力,2007(6).

113何如喜. 中国风能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8).

114黄栋. 低碳经济为新能源与ICT带来巨大机遇. 中国电子报,2009(9).

115智能2020:实现信息时代的低碳经济. 科技前瞻,2009(2).

116美国国会研究处. 2007版能源独立与安全法:主要条款的概述. 2007-12-21.

117何德旭,姚战琪. 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国经贸导刊,2008(1).

118杜人淮. 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必要性及举措. 现代经济探讨,2007(11).

119庄贵阳,谢倩漪. 低碳经济转型的国际经验与发展趋势. 气候变化绿皮书.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20辛章平,张银太.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 发展战略,2008(4).

121夏堃堡.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2008(2).

122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等.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123仇保兴. 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 特别关注,2009(4).

124辛章平,张银太.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 发展战略,2008(4).

125 仇保兴. 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 特别关注,2009(9).

126 Tokyo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Tokyo Climate Change Strategy :A Basic Policy for the 10 year Plan for a Carbon-Minus Tokyo ,June 2007

127王伟光,郑国光,潘家华等. 气候变化绿皮书.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09):通向哥本哈根.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28 同上

129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能源白皮书.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30联合国气候中和网络:http://www.climateneutral.unep.org/cnn_members.aspx?m=151.

131江苏新闻网:.http://www.js.chinanews.com.cn/news/2008/0707/134.html. 2008/7/7.

132无锡发改委:无锡市光伏太阳能推广应用实施方案. http://old.wuxi.gov.cn/ba01/c/02/153763.shtml.

133德州市建委:实施“中国太阳城”战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http:/www.home.chinabuilders.org/upload/WebHtmlEditor/jnndlt/pps/lirongsheng.pdf.

134湖北新闻网:/www.hb.chinanews.com/news/2009/1118/41589.html.

135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http://www.caepi.org.cn/highlights/19992.shtml.

136 资源网:http://www.lrn.cn/economic/environmenteco/200912/t20091201_439532.htm.

137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9-12/04/content_12586761.htm.

138 辛章平,张银太.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 发展战略,2008(4).

139 邢继俊,赵刚. 中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中国科技论坛,2007(10).

140 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等.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141 低碳理念夯实湖南“两型社会”建设基础. http://www.hunan.gov.cn/hdjl/myzj/zjpt/lxxd/200909/t20090903_170204.htm.

142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能源白皮书.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P46-47.

143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能源白皮书.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P41-42.

14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9年度报告.2009.

145国务院.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 2005-11-9.

146戴亦欣.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3).

147第六届城市森林论坛. 中国经济网:http://net.ce.cn/2009cuf/.

148吴晓江. 转向低碳经济的生活方式. 社会观察,2008(6).

149 庄贵阳. 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150 王灿. 技术创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经济论.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151 夏堃堡.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论坛,2009.

152 黄栋. 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府政策. 中国行政管理. 2009(5).

153 付允等.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 18(3).

154 金乐琴. 中国如何理智应对低碳经济的潮流. 经济学家,2009(3):P100-101.

155陈志恒. 日本构建低碳社会行动及其主要进展. 现代日本经济,2009(6).

156王伟光,郑国光等.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通向哥本哈根.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57周剑,刘滨,何建坤. 低碳发展是我国应对经济危机与气候危机的必然选择. 中国经贸导刊,2009(15).

158龚建文. 低碳经济:中国的现实选择. 江西社会科学. 2009(7):P27-33.

159刘敏. 低碳经济背景下构建湖南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研究. 消费经济,2009(10).

160韦颜秋,羡捷. 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现状与对策. 中国国情国力,2009(9).

161曹新. 加快推进中国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中国经济时报,2009-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