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山海经大全集
1696100000025

第25章 中山经(9)

纵观《中次十一经》这一山系,从翼望山到几山,共四十八座山,沿途三千七百三十二里。这些山神都是猪的身子而人的头。祭祀这些山神的礼仪是:在毛物中用一只公鸡来祭祀后埋入地下,在祀神的玉器中用一块玉珪献祭,祀神的米用黍、稷、稻、粱、麦五种粮米。禾山,是诸山的首领。祭祀禾山山神时在毛物中用猪、牛、羊齐全的三牲作祭品,进献后埋入地下,而且将牲畜倒着埋;在祀神的玉器中用一块玉璧献祭,但也不必三牲全备。堵山、玉山,是诸山的宗主,祭祀后都要将牲畜倒着埋掉,进献的祭祀品是用猪、羊,在祀神的玉器中要用一块吉玉。

中次十二经

导读

《中次十二经》主要介绍篇遇山、云山、龟山、丙山、风伯山、夫夫山、洞庭山、暴山、即公山、尧山、江浮山、真陵山、阳帝山、柴桑山、荣余山的相对位置、相关河流、物产和有关山神祭祀等情况。

洞庭山〓篇遇山

中次十二经洞庭山之首,曰篇遇之山①。无草木,多黄金。

注释

①篇遇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肩遇即宣余水所经之风洞山,水形似肩,新宁河入其东,亦屈垂如两肩相遇也。”郭璞注:“篇或作肩。”

译文

《中次十二经》所描述的中部山系的第十二组山是洞庭山山脉,洞庭山山脉的第一座山叫篇遇山,这座山上没有花草树木,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

云 山

又东南五十里,曰云山①,无草木。有桂竹②,甚毒,伤人必死。其上多黄金,其下多■琈③之玉。

注释

①云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忠州东北白云山也。有■井临■溪河侧。■同瀹,音甘,盖常出云气,故名。今忠州驿曰云根是也。”

②桂竹,古竹名,据古书中记载,桂竹高达四五丈,粗约二尺,叶大节长,有剧毒。

③■琈(yú f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玉。

译文

从篇遇山再往东南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云山,云山上没有生长花草树木,光秃秃的。但有一种桂竹,毒性特别大,枝叶刺着人就必死。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山下盛产精美的■琈玉。

龟山〓丙山

又东南一百三十里,曰龟山①,其木多穀、柞、椆、椐,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多扶竹②。

又东七十里,曰丙山③。多筀 ④竹,多黄金、铜、铁,无木

注释

①龟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山为葫芦溪水所导,名挂子洞,是多蠵龟。”

②扶竹。即邛竹。古书记载,扶竹节杆比较长,中间是实心,可以制作手杖,所以又能被称为扶老竹。

③丙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山在施南府利川县西,今名丙字垭,即夷水所出之很山也。”

④筀(guì)竹,同桂竹。郝懿行注:“筀亦当为桂,桂阳所生竹,因以为名也。”

译文

从云山再往东南一百三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龟山,这里的树木以构树、柞树、椆树、椐树最为繁盛,山上多出产金属矿物,山下多出产石青、雄黄,还有很多扶竹。

从龟山再往东七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丙山,有茂密的桂竹,还有丰富的金属矿物、铜矿、铁矿,但没有树木。

风伯山

又东南五十里,曰风伯之山①,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痠石②文石,多铁,其木多柳、杻、檀、楮。其东有林焉,名曰莽浮之林,多美木、鸟兽。

注释

①风伯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恩施县西南风井山也。穴口大如盆,夏则风出,冬则风入,寒飇骤发,六月中尤不可当。穴与长杨溪源之石穴潜通也。”风,也有作“凤”。

②痠(suān)石,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石头。

译文

从丙山再往东南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风伯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盛产痠石和色彩斑斓的漂亮石头,还盛产铁,这里的树木以柳树、杻树、檀树、构树最盛多。在风伯山东面有一片树林,叫做莽浮林,其中有许多的优良树木和禽鸟野兽。

夫夫山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①,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其木多桑楮,其草多竹、鸡鼓②。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身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

注释

①夫夫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丙山东也。山在风井之北十馀里,有神穴平居无水,渴者诚启请乞辄得水,今名曰出水洞。山北及西有二水东北流,注清江河,象人倾偃有两势也。”夫夫山,也有作“大夫山”。

②鸡鼓,也就是上文提到的鸡谷草。

译文

从风伯山再往东一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夫夫山,山上多出产金属矿物,山下多出产石青、雄黄,这里的树木以桑树、构树最多,而花草以竹子、鸡谷草最为繁盛。神仙于儿就住在这座山里,形貌是人的身子却手握两条蛇,常常游玩于长江水的深渊中,出没时都有闪光。

洞庭山

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①,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木多柤、梨、橘、櫾②,其草多葌、蘪芜、芍药、芎③。帝之二女④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⑤之渊,是在九江⑥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是多怪神,状如人而载⑦蛇,左右手操蛇。多怪鸟。

注释

①洞庭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山在永顺桑植县西七十馀里,曰上洞,与其东北四十里之下洞并临澧水之上,水象却车就位之形,其北之零水、辰水东西分流象屋宇形,故曰洞庭。庭之义谓左右有位也。巴陵陂亦号洞庭,以为洞庭山水所潴,亦如彭蠡之水潴为鄱阳湖,因号湖曰彭泽也。”

②柤(jū)、梨、橘、櫾(yáo),即柤梨树、梨树、橘树、櫾树。

③葌(jiān)、蘪芜、芍药、芎(xiōng qióng),即兰草、芎、的苗。

④帝之二女居之,郭璞注:“天帝之二女而处江为神也。”汪绂注:“帝之二女,谓尧之二女以妻舜者娥皇、女英也。相传谓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二妃奔赴哭之,陨于湘江,遂为湘水之神,屈原《九歌》所称湘君、湘夫人是也。”

⑤潇湘,即潇水和湘水,在湖南境内。

⑥九江,《五藏山经传》卷五:“湘水大派凡九:曰湘、曰观、曰营、曰耒、曰洣、曰渌、曰涟、曰浏、曰汩,皆湘流所合,谓之九江也。

⑦载,郝懿行注:“载亦戴也,古字通。”

译文

从夫夫山再往东南一百二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洞庭山,山上多产金属矿物,山下多产银和铁,这里的树木以柤树、梨树、橘子树、柚子树居多,而花草以兰草、蘪芜、芍药、芎等香草居多。天帝的两个女儿住在这座山里,她俩常在长江水的深渊中游玩。从澧水和沅水吹来的清风,交会在幽清的湘水渊潭上,这里正是九条江水汇合的中间,她俩出入时都有旋风急雨相伴随。洞庭山中还住着很多怪神,形貌像人而身上绕着蛇,左右两只手也握着蛇。这里还有许多怪鸟。

暴 山

又东南一百八十里,曰暴山①,其木多棕、柟、荆、芑、竹箭、■、箘 ②,其上多黄金、玉,其下多文石、铁,其兽多麋、鹿、■③、就④。

注释

①暴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暴疑‘皋’之讹。山盖即辰州东北马溺洞,有马溺水塘近南,即竹坪塘。”

②箘,一种小山竹。竹杆质地优良,可制作箭竹。

③■(jǐ),同麂,一种小型鹿,只有雌性有角。

④就,即鹫,属雕鹰类,是一种性情猛烈的野兽。

译文

从洞庭山再往东南一百八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暴山,在茂密的草木中以棕树、楠木树、牡荆树、枸杞树和竹子、箭竹、■竹、箘竹居多,山上多出产金属矿物、玉石,山下多出产彩色花纹的漂亮石头、铁,这里的野兽以麋鹿、鹿、麂居多,这里的禽鸟大多是鹫鹰。

即公山

又东南二百里,曰即公之山①。其上多黄金,其下多■琈之玉,其林多柳、杻、檀、桑。有兽焉,其状如龟,而自身赤首,名曰蛫②,是可以御火。

注释

①即公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山在桃源县南,有桃源洞,沅水流迳其北似即谷也。”吕调阳校作“即谷之山“。

②蛫(guǐ),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野兽。

译文

从暴山再往东南二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即公山,山上多产金属矿物,山下多产■琈玉,这里的树木以柳树、杻树、檀树、桑树最多。山中生长着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乌龟,却是白身子红脑袋,名称是蛫,这种野兽可以预示火警,人饲养它可以避免火灾。

尧 山

又东南一百五十九里,曰尧山①。其阴多黄垩②,其阳多黄金,其木多荆、芑、柳、檀,其草多■■、■③。

注释

①尧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今洞庭湖中南岸觜山,在沅口之东也。”

②黄垩,即黄色垩土。

③■■(zhū yú),山药和苍术。

译文

从即公山再往东南一百五十九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尧山,山的北面多出产黄色垩土,山的南面多出产金属矿物,这里的树木以牡荆树、枸杞树、柳树、檀树最多,而草以山药、苍术或白术最为繁盛。

江浮山

又东南一百里,曰江浮之山①,其上多银、砥砺②,无草木,其兽多豕③、鹿。

注释

①江浮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水上沤曰浮,谓圜似鸟卵也。山即包山,今名鸡子团。山在澧口东也。”

②砥砺,磨刀石。

③豕,猪,这里指野猪。

译文

从尧山再往东南一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江浮山,山上盛产银、磨石,这里没有花草树木,而野兽以野猪、鹿居多。

真陵山

又东二百里,曰真陵之山①。其上多黄金,其下多玉,其木多穀、柞、柳、杻,其草多荣草②。

注释

①真陵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尧山东湘口之磊石山也。真,古颠字。”

②荣草,古草名,能入药。

译文

从江浮山再往东二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真陵山,山上多产金属矿物,山下多产玉石,这里的树木以构树、柞树、柳树、杻树最多,而草大多是可以医治风痹病的荣草。

阳帝山

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阳帝之山①,多美铜,其木多橿、杻、檿、楮②,其兽多麢、麝③。

注释

①阳帝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平江县东北黄洞岭,铜坪在其南。”

②檿(yǎn),即山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或车辕。

③麝(shè),动物名,亦称“香獐”,雌雄都无角。香獐的麝香腺中分泌的麝香,可作药用和香料用。肉可以食用,皮可制革。

译文

从真陵山再往东南一百二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阳帝山,到处是优质铜,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橿树、杻树、山桑树、楮树,而野兽以羚羊和麝香鹿最多。

柴桑山

又南九十里,曰柴桑之山①,其上多银,其下多碧,多泠②石、赭,其木多柳、芑、楮、桑,其兽多麋鹿,多白蛇、飞蛇③。

注释

①柴桑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山在平江东南,曰卢洞,有水北入汩水,肖桑薪也。其西曰滑石桥也。”

②泠(líng)石,又作汵石。

③飞蛇,即腾蛇。

译文

从阳帝山再往南九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柴桑山,山上盛产银,山下盛产碧玉,到处是柔软如泥的汵石、赭石,这里的树木以柳树、枸杞树、楮树、桑树居多,而野兽以麋鹿、鹿居多,还有许多白色蛇、飞蛇。

荣余山

又东二百三十里,曰荣余之山①。其上多铜,其下多银,其木多柳芑,其虫多怪蛇、怪虫②。

注释

①荣余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山在袁州萍乡东南秀水河,其水三源,俱西北流十馀里而合,折东北会诸水,象华朵屈垂也。”

②怪虫,郝懿行注:“《海外南经》云,南山人以虫为蛇。”

译文

从柴桑山再往东二百三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荣余山,山上有丰富的铜矿,山下蕴藏着丰富银矿,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柳树、枸杞树,这里的虫类有很多怪蛇、怪虫。

总 观

凡洞庭山之首,自篇遇之山至于荣余之山,凡十五山、二千八百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一牝豚刏①,糈用稌②。凡夫夫之山、即公之山、尧山、阳帝之山,皆冢③也,其祠:皆肆瘗④,祈用酒,毛用少牢,婴毛一吉玉。洞庭、荣余山神也,其祠:皆肆瘗,祈酒太牢祠,婴用圭璧十五,五采惠⑤之。

注释

①一牝(pìn)豚刏(jī),用一只母猪取血涂祭。牝,雌。刏,划破。

②糈(xù)用稌(tú),精米用稻米。

③冢(zhǒng),同宗,宗主。

④皆肆瘗(yì),都先陈列玉,然后埋入地下。

⑤惠,装饰,绘饰的意思

译文

纵观《中次十二经》洞庭山这一山系,从篇遇山到荣余山,共十五座山,沿途二千八百里。这些山的山神都是鸟的身子龙的脑袋。祭祀这些山神的礼仪是:在毛物中宰杀一只公鸡、一头母猪作祭品,祀神的米用稻米。凡夫夫山、即公山、尧山、阳帝山,都是诸山的宗主,祭祀这几座山的山神的礼仪是:都要陈列牲畜、玉器而后埋入地下,祈神用美酒献祭,在毛物中用猪、羊二牲作祭品,在祀神的玉器中要用吉玉。洞庭山、荣余山,是神灵显应之山,祭祀这二位山神的礼仪是:都要陈列牲畜、玉器而后埋入地下,祈神用美酒及猪、牛、羊齐全的三牲献祭,祀神的玉器要用十五块玉圭十五块玉璧,用青、黄、赤、白、黑五样色彩绘饰它们。

右中经之山志,大凡百九十七山,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大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居地大凡六万四千五十六里。

译文

以上所述中部山系的情况,共一百九十七座山,沿途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

总体上看,天下有名的山共有五千三百七十座,分布在东南西北的各个方向中,绵延六万四千五十六里。

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①,盖其馀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之所分壤树谷也②,戈矛之所发也③,刀铩④之所起也,能者有馀,拙者不足。封于泰山⑤,禅于梁父⑥,七十二家,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⑦。

右《五藏山经》五篇,大凡一万五千五百三字。

注释

①五臧,即“五脏”,即《五藏山经》,《东山经》、《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中山经》五篇中所记述的重要山名,如同人的五脏六腑一样,也是天地山海之间的五脏。

②天地之所分壤树穀也,树,种植,栽培。意思是这些就是天地划分疆土、种植五谷所凭借的。

③戈矛之所发,戈和矛(即战争)之所以兴起。

④刀铩(shā),即刀和长矛。铩,古代的一种兵器,即长矛。

⑤封于泰山,封,古代称帝王在泰山上筑坛祭天的活动为“封”,在泰山行封的典礼。

⑥梁父,泰山下的一座小山;禅于梁父,即在梁父山行禅的小礼。

⑦是谓国用,是指国家的一切财用都从这块土地取的。

译文

大禹曾经说过:普天之下有名的大山,根据他的计算,共有五千三百七十座,蜿蜒长达六万四千五十六里。这些山分布在大地的东南西北各个方向。说起这些名山的山海天地,除了以上所列的山外,还有很多小山,无法一一列举。大地广阔,从东到西有二万八千里,从南到北二万六千里。山中泉水淙淙,成为江河的发源地,这些山有八千里长,流经的河流也有八千里长。蕴藏着丰富铜矿的山共有四百六十七座,蕴藏丰富铁矿的山,共有三千六百九十座。这富饶的山川,辽阔的大地,就是天下划分疆土、种植庄稼的凭借,是人们的衣食住用之源,也戈矛刀剑等兵器产生和战争兴起的地方。如果人们勤劳、节俭,这些资源就会富裕有余,如果人们笨拙、浪费,资源就会不足。历代君王在泰山上祭天、在梁父山上祭地,共有七十二家。或得或失,兴衰成败,都在这辽阔的大地上,这些名山大川,都是国家的财富。

以上是《五藏山经》五篇,共一万五千五百零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