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狐狸处世心经(大全集)
1697200000045

第45章 老狐狸处世恩怨经(23)

蒲松龄笔下的狐仙鬼女,大多都是与凡间的男子两情相悦,从而演绎出一幕幕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但《辛十四娘》里却描述了一幅完全不同的画面:冯生钟情于辛十四娘,但十四娘却不喜欢他,但最后迫于冥府权势者的压力,为了使全家不受牵累,终于同意与冯生结为夫妻。

冯生是一个轻狂,口无遮拦,涉世不深但又非常多情的人。这是他致命的弱点。知事识人的十四娘,深知丈夫的弱点,时时警觉着潜伏在周围、可能会降临的灾祸。但冯生并没有深信十四娘的话,最终酿成了大祸。事已至此,十四娘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镇定自若,马上展开了营救丈夫的行动,最终以富有戏剧化的策略,不留一丝痕迹地救出了冯生。

冯生经历了各种磨难,终于回头是岸,深知妻子对自己的情义,对妻子更加爱之至深。哪怕到了后来十四娘变得衰老、丑陋,冯生爱妻之心仍丝毫不减,不离不弃,直到十四娘离开人世。

冯生是幸运的,他应该感谢婚姻,是婚姻拯救了他,没有与十四娘的结合,就不可能有后来脱胎换骨的冯生。对冯生来说,婚姻就是一场修行。

十四娘是大度的,她并没有因为自己不喜欢冯生而对这门婚姻失去信心,而是以一颗宽大的心来经营自己的婚姻,改造自己的丈夫。最后,她不但经营好了自己的婚姻,还改造了一个浑身都是缺点的丈夫。

“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乐莫大焉。”庄子的这句话并不是让我们自暴自弃,以一种自欺欺人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生活。它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哲理:把既定的事实接受下来,把自己的心态调整过来,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去改造自己的人生。一味的埋怨、牢骚对问题的解决于事无补。

婚姻也是如此。世上也许根本就不存在上苍注定的姻缘,所谓的“天生的一对,地设的一双”不过是人类一个美丽的童话。即使有天生的姻缘,估计也被上帝在一开始的时候拆散了,人类岂能处处完美?如果有姻缘注定,人类怎么还会有经营婚姻的耐心?

有这么一个故事:三个女人在讨论,如果自己遇到了海难,凑巧又必须单独和一个男人生活在荒岛上,自己希望的是哪一种男人—————特别强调男人只能有一种较好的技能。

“我希望他很会谈情说爱。”第一个女人说。“我希望他很会烹调美味。”第二个女人说。第三个女人想了很久:“我希望他是个妇产科医生。”她说。

当然,这只是个小幽默。也许只有女人才最喜欢讨论这种假设的问题,在看似虚浮的幻想中折射出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微妙倾向:第一个女人是浪漫主义者,第二个女人是享受主义者,第三个女人是个理性主义者。

有选择,就有放弃。左挑右选,好像选择哪一个都不能十全十美。第一和第三的选择没有第二的实惠,第二和第三的选择没有第一的情趣,第一和第二的选择又没有第三的安全。

但从另一方面看,其实和谁在一起又都是可以的。

选择一,两人既然在谈情说爱,也不是光凭嘴说,自然要在激情的涌动下去努力地改变生活,各种生活条件自然也就会随之渐渐具备。选择二,男人既擅长烹调,必然热爱生活,既然热爱生活就没有理由不热爱女人,也没有理由不去为生活的安全尽责任。选择三,妇产科医生好歹也是个知识分子,即使迂腐得像个榆木疙瘩,也应当有些微谈情说爱的细胞和养家糊口的能力,要知道,当他的这些潜质被充分地挖掘出来之后,妇产科医生的身份才会有真正的用武之地。

其实,这种虚拟的选择对具体的婚姻理念来说也并非毫无意义。谁都承认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还是有太多人在婚前撑破了双眼去过度挑剔。挑剔的结果就是和谁在一起都不行。仔细想一想,这种挑剔难道真的很重要吗?有多少人经得起这样的挑剔?又有多少人有资格去这样挑剔别人?

茫茫人海中,随处可见的都是平凡男女。而许多平凡男女走到一起时,也都拥有了美满姻缘。其实这种美满并不特别,也并不难得,也许只需要把婚前挑剔的劲头稍稍放松,在婚后把磨合和改善的心思稍稍添浓,就可以造就自己心中的情感奇迹和别人眼里的神仙眷侣。

“婚前睁大双眼,婚后闭上一只”,人们总是从婚前严择和婚后宽待的角度如此教导我们。但是,“婚后睁大双眼,婚前闭上一只”,从婚前粗选和婚后精做的角度来说又何尝没有道理?祖辈和父辈中有无数夫妻在这方面为我们举出了例证—————当然,他们在婚姻之前往往都没有爱情,这似乎是一个缺憾。可爱情对婚姻一定是那么重要吗?我常常怀疑。如果说在先恋后婚的婚姻中爱情是一杯由热变温的茶,而先婚后恋的婚姻中爱情是一杯由凉变暖的茶,那么这两杯茶放在一起时,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如果具有爱的能力,具有创造幸福婚姻的耐心,一开始的不合适也会逐渐地变得合适。相反,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和耐心,再美好的开端,也只能以悲剧结尾。可惜,现代人似乎在创造幸福婚姻这件事情上越来越缺乏勇气和耐心,无意为此付出足够的心血,有的人则不具备创造的能力和技巧,又缺乏学习与实践的毅力。其实,这才是你的婚姻危机四伏的真正原因。

和“不完美”的人白头到老

老狐狸说,在爱情上不要去指望对方是完美的,因为这样的人是不存在的。

林语堂曾说:婚姻叫两个不同的人去过同一种生活。他是在劝诫人们对婚姻不要抱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要考虑到它的种种不如意之处,免得日后心理落差太大。

两个人由相识、相知,到相恋、相爱,最终携手走向爱情的归宿——婚姻的殿堂,心中无不怀着甜蜜的憧憬、美好的期待。他们在想象之中勾画着未来的生活,哪怕最隐秘的细节、最不易窥测的角落,都被描绘得婀娜多姿、美妙绝伦,连最平凡琐细的生活,也被完全彻底地审美化了。他们陶醉在两个人的世界里,仿佛彼此是对方的上帝。而爱情,成了他们面对生活、主宰命运的唯一钥匙。在过来人眼中,他们是两个甜蜜的傻瓜,因为此时他们还不完全理解婚姻是什么、生活意味着什么。

然而时间的巨手可以钝化感觉、磨平记忆、改变一切。原本使人心旌摇荡的,如今却叫人无动于衷;原本让人铭心刻骨的,现在却使人麻木不仁。连那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一个个美妙瞬间,都变得模糊、淡漠了。是的,时间改变了世界,时间也改变了我们的感觉。

不是因为才华横溢才嫁给他么,怎么越看越觉得这个人除了才华一无所有?不是因为风度翩翩才倾心于他么,怎么越看越感到这人浑身上下都是虚头巴脑?不是因为气质超群、身材出众才非她不娶么?怎么婚后不到一年便觉得这个人形容猥琐、俗不可耐?不是因为心地善良、不慕钱财才对她感念不已,以为今生终于找到了理想中的爱人么,怎么孩子刚一出生这个人就变得斤斤计较、锱铢必较?

原本心仪的东西,如今似乎都走向了反面:性情稳重成了老气横秋,性格活泼成了疯疯癫癫,风流倜傥成了拈花惹草,热爱艺术成了老不正经,连身体健壮也成了笨手笨脚,身材苗条也成了不够性感,大眼睛是大而无当,小眼睛是鬼鬼祟祟,有业余爱好说你不务正业,没有业余爱好说你缺乏情趣,下班早回家说你不像个男人,下班不回家说你不顾老婆孩子,挣不到钱说你是笨蛋,挣太多钱说你肯定不是好东西,管孩子说你婆婆妈妈,不管孩子说你没有家庭责任感,提拔了说你是马屁精,没提拔说你狗屁本事没有白混了十几年,朋友多了说你狐朋狗友整天不着家,朋友少了说你孤家寡人像个丧门星,对长辈孝敬了说你永远像个三孙子,对长辈不孝顺又说你没良心,看见女人不回头说你假正经,见着女人总回头说你不正经……

生活就是这样,每天都在发生有形无形的战争。说起来鸡零狗碎、鸡毛蒜皮,说多了还叫人笑话。然而每个人都在生活的粗俗和琐屑之间经受考验。新潮男女难以忍受此中的磨难,叹息一声“怎么会是这样?”便互道“拜拜”,从此天各一方,独自潇洒去了。趁着年轻还有资本,他们拼命地消费自己,待到人老珠黄,也就心平气和,认可“生活的平庸”了。比之前辈,他们不乏洒脱快乐,但在频繁的探索与转换之间,他们很难深人体会生活的艰辛与美好。与他们一同笑过的人,他们很快忘记他;与他们一同哭过的人,他们也很难长久地记得他。只是到了人生的暮年蓦然回首,他们才似有所悟,但很难说一句无悔今生、笑对所爱。

爱一个“完美”的人并不难,爱一个“有缺欠”的人却很难,长久地爱一个这样的人尤其难。而唯其如此,人的感情才显得深沉厚重、感天动地。说到底,我们谁敢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完美”的人呢?既然自己并不完美,凭什么以完美要求于自己的爱人呢?

爱一个人,便意味着全身心地、无条件地接受他(或她)的一切,包括他坚强掩盖下的脆弱、诚实背后的虚伪、才华表象下的平庸和勤劳反面的懒惰,甚至要忍受婚前不曾发现的种种生活恶习。诚实、善良、美丽、贤惠的是你的妻子;虚伪、做作,小器、庸俗的也是你的妻子。在外夸夸其谈、不可一世的是你的丈夫,在家打老婆、骂孩子,言语粗鄙、行为粗俗的也是你的丈夫。人前油头粉面、西装革履的是你丈夫,人后掏鼻子、抠脚丫子、从不洗袜子的也是你的丈夫。否定了爱人丑陋的一面,也就否定了他的全部;否定了他的全部,也就否定了你自己的生活。

处世心经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几乎都在执著地选择着自己的爱情,校正着自己的婚姻,却从未认真地从中去体会和拥抱自己已经拥有的幸福。追求完美的婚姻,不是苛求完美的的婚姻,别让这一字之差,轻易夺走你和所爱之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