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1698000000031

第31章

范缜坚持唯物主义思想,超越了他的时代。他不随波逐流,不畏俱权势,一生坚持真理、矢志不移的精神风貌,更是值得后世景仰。

●祖冲之与圆周率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南朝著名的科学家,他少年时代就喜欢研习古代科学技术,头脑非常机敏。

刘宋元嘉年间,全国所使用的历法是时人何承天所制《元嘉历》,比古代十一家历法精密得多。可祖冲之还是认为其中有疏漏之处,于是亲自测量计算,在33岁时编制成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搜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债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10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孝武帝曾偶然得到了后秦姚兴时制作的指南车。但这个指南车只有外部形状,而内部没有安装机关,行走起来只能让人蹲在车内,根据车子的方向旋转车上小人的指向。祖冲之按古法修造指南车,改用铜制机械,果然无论车子怎么拐弯,车上小人指示的方向都保持不变,这从三国时马钧以后就再没有人成功过。传说祖冲之得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自己就又发明了一件器械,不依靠风力和水力,只要人开动其中的机关,就能自动运行。他又造了千里船,在长江的新亭江段试验,一日能走一百多里。

祖冲之最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祖冲之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了一本《缀术》。他最杰出的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人们把圆周率也称为“祖率”。

●地理学家郦道元

这一部分短文描绘了三峡奇险壮丽的风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作者就是郦道元,文章引自《水经注·江水注》。

郦道元生在孝文帝时代,祖辈先后在北魏为官。郦道元从小跟随父亲,年轻时代就才华出众,胸怀大志,很得孝文帝赏识,20岁左右即已步入仕途。他一生担任过多种官职,坎坷曲折,但是为北魏的强盛和统一大业,从不退缩。郦道元做过尚书主客郎中,负责接待南朝及其他属国使臣。又先后出任过地方官,在冀州(今河北冀县)、鲁阳(今河南鲁山县)、东荆州(今河南泌阳县)等任职。郦道元因为能秉公执法,为政清廉,素具威名。

郦道元出任御史中尉时,发现皇族汝南王元悦的“嬖人”(男妓)丘念,横行不法,于是依法逮捕了他。元悦向灵太后求情,灵太后准予赦免,但郦道元还是处死了丘念,并上书弹劾元悦。于是,元悦借雍州刺吏萧宝夤图谋起兵背叛朝廷,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监控萧宝夤,以便借刀杀人。萧宝夤就先发制人,派兵把郦道元围困于阴盘驿(今陕县临潼县东)。哪道元率众坚守,水尽力竭,最终被俘。郦道元临死不屈,最后与其两个儿子及弟弟同时被杀。

郦道元作为北魏政权的官吏,为了社稷江山,任劳任怨。同时,郦道元更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一个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一直受到后人的尊崇。据文献记载,郦道元的著述有《水经注》《本志》《七聘》等几种,但只有《水经注》四十卷流传下来。他作《水经注》出于下面三方面原因:一是以往的地理书籍内容过于简略,尽管《水经》十分简略,但体系完全,所以选择它为底本作《水经注》。二是因为河流关系国计民生。三是因为他对祖国山河十分热爱。

撰写《水经注》,郦道元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他埋头苦读,为此搜集的资料之多,不可胜计。仅《水经注》所引的图书,就有436种,包涵了经书、历史、地理、地图、方志、传记、诗赋、书信、辞书等所有的古代文献资料。尽管受到政治形势的限制,他还是想方设法借阅了许多南朝的书籍。郦道元搜集了大量的民间歌谣、金石碑刻、谚语,仅所引的金石碑刻就有350种左右。许多久已失传的著作,因为被《水经注》引用才为今天所知。

郦道元治学严谨,在占有丰富的资料的基础上,认真地进行剔伪存真。例如古代“四渎”(江、河、淮、济)之一的济水,《水经》说它“入于河”,郦道元却指出并不是济水注入黄河,而是黄河的一条支流注入济水,郦道元是正确的。又例如,黄河在陕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附近)一段,急流汹涌。前人的传闻说是因为秦始皇铸造的铜人(据说重有24万斤)沉没在这里的缘故。郦道元不相信此说,指出对于滔滔黄河来说,一个铜人,决不至于造成长时期急流汹涌,而应该是山崩阻塞了河道,或者是一种大规模的滑坡阻塞了河道。

为了写好《水经注》,郦道元还进行了许多野外考察,他称自已的考察为“访读搜渠”。郦道元从少年时代开始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当时北魏境内山山水水郦道元都一一考察过。经过实地勘察,使书中记载更符合实际情况。《水经注》卷三里记录了他所发现的古代游牧民族的岩壁画。除此以外他还向当地老百姓了解风土人情。《水经》的内容非常简略,全书不过一万多字,仅记载了137条河流的发源、流程和归宿。书中最长的黄河,只有578字,长江也只418字,语言十分简略。而郦道元的《水经注》所收河流达1252条,多达20余万字。

《水经注》记载的河流,大都按照发源、流程、归宿的先后次序,抓住它们各自的地形地貌,记叙全面而具体。据统计,《水经注》记载有动物100多种,植物140多种,湖泊500多个,泉水几百处,峪谷将近300处。滩漱更多,仅《浙江水注》一篇就有60多处。全书记载的瀑布也有60多处。

《水经注》还详细记载了人类经济、政治、军事等活动。农业生产方面不仅记载了耕作制度、屯田、垦地等等内容,还记载了破、湖、渠、堤、塘、水门等十几种水利工程。

##第十六辑短命王朝——隋朝

●杨坚代周建大隋

杨坚,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北周时袭父爵为隋国公。公元577年,宇文邕灭掉北齐,统一了北方,后在北伐突厥的征途上染上重病,于公元578年去世。继位的宣帝宇文赞是杨坚的女婿,胸无大志,并且十分残暴。他即位未到一年,就传位给7岁的儿子宇文阐,即静帝,封自己为天元皇帝并继续执掌政权。宇文赞不理朝政,大臣不能见到他,有事只能通过宦官上奏。他对大臣的猜忌逐日加深,大臣稍有违犯,重则诛杀,轻则捶打,捶人都以杖120为度,名曰天杖。朝廷内外一片恐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公元580年,周宣帝死,宇文阐正式临朝执政,任杨坚为左大丞相,都督军事,总揽朝政,晋封隋王。公元581年,杨坚废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史称隋文帝。

●荒淫皇帝陈后主

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长子,公元562年,立为安成王世子;公元566年,授宁运将军;公元568年,为太子中庶子,迁侍中;公元569年,宣帝即位,立为皇太子;公元582年,宜帝卒,始兴王陈叔陵欲夺皇帝位,谋杀皇太子,未果,伏诛,陈叔宝遂即位;次年改元至德,是为陈后主。

陈后主是有名的荒淫无道的君主。他喜爱女色,后宫有张贵妃、孔贵嫔、龚贵嫔等人。张贵妃名丽华,本兵家女,姿色超群。发长七尺,其光可鉴,聪明伶俐,又善奉迎,对陈叔宝百般献媚,深受宠爱。陈叔宝不视朝政,所有百官奏折都由宦官蔡脱儿、李善度奏请。叔宝坐在细软的“隐囊”中,把张丽华抱在膝上,共同决定可否。李、蔡记不起的事,张贵妃都能一一回答,由此攫权,援引宗戚,横行不法。

仆射江总,虽身为宰辅,但不亲政务。常与都管尚书孔范、散骑常侍王磋等十余人,入阁侍宴,称为“狎客”。每一宴会,各位妃、缤、女学士与押客等共同赋诗,互相酬答。其中艳丽的诗句,谱成歌曲。选宫女千余人学习新声,按歌度曲,载歌载舞。歌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名目。君臣酣歌痛饮,通宵达旦。唐诗人杜牧写诗讽刺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把陈后主后宫的靡靡之音喻为亡国之音。

陈叔宝为了极尽享乐,还大兴土木,营建宫殿,大造佛寺,闹得国库空虚,而那些贪官污吏更是巧取豪夺、聚敛无厌,百姓流离失所、饿死荒野。国困民穷,陈朝的灭亡即将来临。

●杨坚派将灭陈朝

陈叔宝登上皇位后,贪于酒色,整日在后宫和宠妃们饮酒作乐,无心过问朝政。

一天,陈叔宝正和张贵妃还有几位大臣在花园里赏花,忽然有人来报,说:“皇帝,不好了,隋文帝杨坚派二儿子晋王杨广来攻打我们了,共有50万兵,分八路,现在已经到长江北岸了。”长江,自古以来,就从西向东流着,像一道天然的屏障,挡住南北进攻的军队。长江水流又较急,水面也宽,所以,要想渡过长江,是很困难的。陈叔宝不相信杨广能飞渡长江,就满不在乎,接着和张贵妃饮酒赏花。

第二天早晨,有太监慌慌忙忙跑进来,报告说:“隋将韩擒虎从采石、贺若弼从京口渡过长江,向建康城攻来了。”

这下,陈叔宝着急了,连忙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如何打退隋兵。但是,当时朝政腐败,文武大臣们都很无能,竟没有人敢带兵出战。陈叔宝又气又急,这时,车骑将军、岭南徐州刺史绥远公、老将军萧摩诃站了出来,他愿带领三军去打退隋军。陈叔宝非常高兴,说:“等你出征后,我派人让你的妻子和儿子进宫,我要加赏封号,赏给他们金银。”

萧摩诃带兵出征后,他的妻子和儿子入宫受赏。陈叔宝一下看中了萧摩诃新近娶的年轻貌美的妻子,就把她留在了宫中。萧摩诃离开建康,在白土岗布下了一字长蛇阵,正要开战时,家丁来报,说:“夫人被皇帝留在宫中,数日不归。”萧摩诃气得昏倒在地。结果陈军乱成一团,不战自败。

第二天,隋军包围了建康城,守城的将士不战自降,打开城门,放隋军入城。文武百官都各自逃命了。陈叔宝这时还在后宫,听到喊杀的声音,知道大势已去,就拉着张贵妃和孙贵殡逃往景阳殿。隋将韩擒虎冲入宫中后,派人到处找陈叔宝。后来,在井里找到了陈叔宝三人。韩摘虎杀死了两个皇妃,把陈叔宝绑起来带走了。到这时,陈朝灭亡了,这一年是公元589年,隋统一了天下,结束了“南北朝”的历史。

15年后,陈叔宝死在洛阳,结束了他亡国之王的一生。

●三省六部定隋制

杨坚建立隋朝后,废除了北周按《周礼》设立的天官大冢宰、地宫大司徒、春官大宗伯、夏官大司马、秋官大司寇、冬官大司空等六官,而接受崔仲方的建议,改定官制口设三公、三师,不掌实权,而以三省为中央真正权力机关。在中央设立的三省是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其长官分别为尚书令、纳言、内史,辅助皇帝处理全国事务。门下省与内史省执掌文秘,为协助皇帝决策的机构;内史省负责起草并宣行皇帝的制沼;门下省负责审查内史省起草的制诏和尚书省拟制的奏抄。

尚书省是朝廷执行政务的总机构。尚书省下设吏、礼、户、兵、刑、工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吏部是六部之首,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黜陟、调动之政务。其长官为吏部尚书,副职为吏部侍郎。下辖吏部(一称司列)、司封、司勋、考功(一称司绩)四司。各司长官为郎中(一称大夫),副官为员外郎。

礼部集前朝客曹及祠部等机构之职能于一身,掌礼仪、祭享、贡举之政务。其长官为礼部尚书,副职为礼部侍郎。下辖礼部〔一称司礼)、祠部(一称司梗)、主客(一称司蕃)、膳部(一称司膳)四司。各司长官为郎中(一称大夫),副官为员外郎。

户部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政务。其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户部侍郎。下辖户部(一称司元)、度支(一称司度)、金部(一称司珍)、仓部(一称司庚)四司。各司长官为郎中(一称大夫),副官为员外郎。

兵部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及兵籍、军械、地图、军令之政务。其长官为兵部尚书,副职为兵部侍郎(改称司戎少常伯)。下辖兵部(一称司戎)、职方(一称司城)、驾部(一称司舆或司驾)、库部(一称司库)四司。各司长官为郎中(一称大夫),副官为员外郎。

刑部掌邦国律令、刑法、徒隶、按复谳禁之政。其长官为刑部尚书,副职为刑部侍郎。各司长官为郎中(一称大夫),副官为员外郎。

工部掌全国各项工程、屯田、水利、山泽、交通之政务。其长官为工部尚书,副职为工部侍郎。下辖工部(一称司平)、屯田(一称司田)、虞部(一称司虞)、水部(一称司川或司水)四司。各司长官为郎中(一称大夫),副官为员外郎。

门下省与内史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门下省长官为侍中,又曾称纳言、左相、黄门监等,因时而异。侍中即为宰相。内史省为隋代最高政务机构,其长官为内史监、令。

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一方面使宰相分工明确,一方面削弱了相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而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省六部制是中央集权强化的体现,它对唐以后的封建统治体制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六部制,沿用至清末。魏晋以来处于发展中的封建官僚机构,在隋代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

●隋文帝下诏定礼

礼乐是皇帝祭天地众神、祭祖先以及朝廷吉凶等大事必须遵循的规则。自孔子以来,儒家以议礼乐为专掌,积累起繁缛的学说,朝廷采用它,与实际政治并无关系,背弃了它,却不成其为中国皇帝。非汉族人做中国皇帝,对汉族传统礼乐,只能加入一些本族的旧惯例,不敢有较大的改变。如果改变较大,就会被看做“异类”而遭受反对。所以,礼乐有精神上的作用,任何封建朝代都得加以重视,杨坚从来不喜欢儒学,但对礼乐的重视并不能例外。

东晋和南朝,虽然偏安在长江流域,北方占据者却不得不承认南方是华夏正统南齐高级士族王肃逃奔到北魏,魏孝文帝极为敬重,请王肃为魏兴礼乐、定制度,尽量模仿南朝。北齐后主高纬,令薛道衡与诸儒修定五礼,按当时儒学水平来说,大概齐礼仅次于梁礼。至于苏绰、卢辩为宇文泰所造的周礼,在南朝和山东儒生心目中,只是一些陋儒的杜撰,距离正统礼乐甚远。隋初,宫中太常雅乐与“胡声”并存,杨坚以恢复华夏正统为号召,当然要废弃周礼,依照梁礼及齐礼来修定隋礼。